查看原文
其他

动力电池产能过剩恐加剧

宋博文 起点锂电 2023-06-22

新能源汽车正以势如破竹的速度替代燃油汽车。

从全球角度看,这是交通领域实现低碳乃至脱碳的需要,对中国来说是摆脱石油进口的依赖,摆脱欧美日对燃油汽车专利的把控,实现弯道超车。

多重因素下,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国、消费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汽车出口国,而且连续八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世界第一。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全年销售688.7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6%,全球销量占比超过60%。

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也让动力电池市场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但近期,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消息却不绝于耳。

从最近几日的股价来看,各大电池巨头纷纷出现下跌情况,另一方面,上游材料公司纷纷缩减了锂电项目的投资规模。由于锂电材料是当前阶段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主要原材料,这一系列信号传递出市场担忧情绪正在增加。

通过观察近期公司动态以及行业走访,起点锂电认为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并没有结束,反而将进一步加剧,行业进入深度洗牌阶段。1

锂电池板块持续低迷

今天的锂电池指数表现依旧不佳,截至收盘报1254.33点,下跌-0.57%,盘中最低下探1252.15点,最高上冲1268.87点,成交额678.67亿元。

从锂电池股整体走势来看,今年2月14日后一直呈下降趋势,截至收盘今日跌幅为-9.43%。

近期,不少电池企业反映订单量有所下降,一些动力电池企业开始去库存、降产能,出现产能利用率下降、产线停工、人员流动等情况。从目前的股价来看,这些说法似乎并不是空穴来风。

不过,锂电池回收板块今天出现了回暖,今早,超越科技(301049)、天奇股份(002009)、迪生力(603335)涨停,浙矿股份(300837)、金圆股份(000546)、格林美(002340)等涨超3%。

上涨原因是碳酸锂价格回升,预计电池回收企业将迎来经营拐点。2022年电池行业保持较高速增长,三元回收占六成,回收经济效益凸显,相关企业一方面在增加产能规模,另一方面积极与下游电池厂和整车厂建立合作关系。

随着电池回收产业的逐步完善,锂材料缺乏问题将会得到缓解,如果上游厂商接着大规模扩产,会加剧产能过剩的情况。2

产能过剩早有预兆

关于动力电池产业过剩的警告,去年开始就不断有专家提醒。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表示,2025年中国电池产能可能达到3000GWh,而出货量则仅为1200GWh,产能过剩明显。

去年的预测,到今年一季度就成为现实。从三月份开始,取消订单、产线停产、人员离职等众多负面消息在行业内流传着。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的所谓产能过剩,更多呈现的是结构性过剩,也就是高端和优质产能不足、低端和劣质产能过剩。一些全球化和低碳化做得比较好的动力电池企业,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随着欧洲、北美等主要的国家不断强化关键产业的本土供应链建设的必要性,比如欧盟的绿色协议、美国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等,都将对绿色技术和投资的激励和融资与法律、监管和政策支持结合起来。这些新情况也促使越来越多的电池厂到海外扩建,实现供应链的本土化。

此外,国际车企都在加速电气化转型,包括戴姆勒、沃尔沃、宝马、通用在内的超14家国际车企先后制定并发布了各自的减碳目标或“碳中和”时间表。此时,电池供应商的低碳化技术解决方案就很重要。

事实上,面对海外优质产能缺少,国内劣质产能挤兑,国内确实会出现产能过剩和内卷的问题。又因为国外的相关法规规定,国内的产能没法去海外市场消纳,加剧了国内产能过剩,除非国产车在国外可以大卖。

因此,未来先进产能仍将在市场上保持强竞争力,而落后的产能则很可能面临着被淘汰、无人问津的局面。这种结构性的过剩将考验厂商的技术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3

储能会挽救局面吗?

目前锂电池需求最大的两个市场就是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两个板块。

从目前的投资以及扩产项目来看,动力电池的项目已经放缓,但是储能的项目正在增多。

为了寻找更大市场出路,一些锂电巨头纷纷把眼光投向了储能市场。这主要因为动力电池和储能,在技术和生产设备上,有相通和共享之处。

现阶段,头部锂电企业的业务重心仍然是动力电池,但随着全国动力电池装机增长放缓,锂电企业纷纷开始将储能视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一些锂电企业开始寻求跟国企央企的合作,扩大储能市场。

此前起点锂电经过走访得知,目前动力电池爆发期已经过去,储能爆发期已经来临,但储能是否会有如此大的市场,以及如此扩产的程度下,是否会面临和动力电池同样的情况?

起点锂电认为,目前储能在增长期确实没错,但一些企业并不是主动进军而是被迫选择,如此规模的扩张项目,争相挤破头进入,其洗牌期可能也会提前到来。

尽管各大锂电企业看好储能赛道,但现阶段,电池储能仍然不是一项高回报的业务。宁德时代2022年上半年年报显示,宁德时代的储能系统毛利率只有6.43%。宁德时代在业绩说明会上解释,储能和动力电池业务的商业模式、客户有所不同,储能的价格机制传导较慢,对成本变动敏感,导致上半年毛利率偏低。

动力电池出现大规模的产能过剩,即使转型储能也不会改变洗牌期的到来,最直观的反应就是市场的整合,大量缺乏经验、技术水平低下的企业将会面临市场的无差别淘汰。

昨日看点:浩能科技2023的“制胜战略”

添加下方微信,加入锂电交流群

起点活动

点击查看

2023中国钠电正负极材料原创技术“鲁班奖”评选活动

第三届起点钠电论坛暨钠电正负极材料峰会(6月30日·深圳)

2023中国电动车充换电及轻型动力电池行业“鲁班奖”评选活动

第三届中国(锂电)电动自行车产业生态大会暨轻型动力锂电技术高峰论坛(8月25日·无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