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盗墓贼从墓穴中挖出的历史真相

赵殿超 文学之友 2019-07-29

知识在于积累,读《文学之友》,可以多知道一点点。

投稿信箱:709679984@qq.com



历史教课书上有尧舜禹禅让的故事,读后令人感叹不已,总觉得还是原始社会好,人家那时候任人唯贤,而且还心胸宽阔。你看人家尧、舜、禹都是靠德行和能力换来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成为部落首领。


大禹更是不嫉恨舜,在舜杀了禹的父亲鲧的情况下还兢兢业业地给大家治水,十三年中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他们的觉悟真是高啊!


其实,我也曾怀疑过这些,只是没有证据。


还是一篇文章彻底推翻了教科书的观点,让我看清了历史的真相。


早在西晋时期,公元279年就已经发现了新的证据,从而让《史记》对这一事件的记载彻底被推翻。


这年的某一天夜里,有一个盗墓贼挖开了战国时期魏襄王(魏安釐王)的墓,因为当时没有能够照明的设备,盗墓贼就地取材随便在墓穴中找了些竹简,用火点燃后照亮了周围的环境。他慌乱中偷走了一些贵重东西,消失在夜色中。


案发后,政府及时破案,抓住了盗墓贼。此人名叫不准(Fǒu Biāo),今河南新乡市卫辉市人,这次盗墓让他一举成名!


那些被认为没有价值的竹简散落在墓穴中,政府派人把它们小心地取出来,它们竟然如此之多,足足装了好几车。


消息传到长安后,晋武帝司马炎下令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负责开始翻译竹简。


这是一部战国时期魏国官修史集,记载了从夏至战国长达1800多年历史,属于编年体史书,整理完成后命名为《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中关于尧舜禅让记载是这样的:“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丹朱,使不与父相见。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这段记载跟《史记》截然不同。它的意思是在尧年老后逐渐被人们疏远,后来舜囚禁了尧,并且把尧的儿子丹朱跟他隔离开来。尧被囚禁在平阳,舜取而代之。


很明显,这不是我们想象的政权的和平过渡,而是政变夺来的,其中的残酷可想而知。


韩非子在其《说疑》中也曾写到“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原来舜和禹跟商汤周武王没有什么区别,都是靠的暴力政变夺权的政权。

尚书》记载:“尧使舜嗣位,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於羽山,四罪而天下服。


对于鲧的儿子禹,似乎还有利用价值。当鲧被杀后,禹接任了父亲没有完成的任务。待到禹治水成功,舜的末日也就到了。大禹靠治水获得了很高的威望,人们开始不信任舜。于是,禹仿照舜当年的做法,把舜推翻了。


根据《史记》所记载,商朝太甲被伊尹囚禁3年后,伊尹见太甲改过自新,便郑重的将国家交给他。太甲复位后,沉痛接受教训,成为了一个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圣君。


《竹书纪年》对此却有不同的描述: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为王,7年后,太甲潜回杀掉篡位的伊尹,并改立伊尹的儿子伊陟和伊奋继承伊家。


《竹书纪年》成书年代比《史记》早的多,最接近所记录的年代,因此更为可信。


《史记》以纪传体记载历史故事,很大程度上融入了个人观点,并且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因此在真实性上大打折扣。


《竹书纪年》的观点跟《史记》发生了冲突,很难被西汉以后被推崇的儒家思想所接受,因此一直不被视作正史。更为严重的是,到了宋代原本彻底遗失!


《竹书纪年》如此重要的一部学术著作,在传承了六百年之后,为何会在宋代又一次亡佚呢?


完全可以想象的出来,当《竹书纪年》出土之后,给当时的思想学术界会带来何等巨大的震动。儒学成为国学,宋朝二程、朱熹一派的理学居于正统。与儒家史学体系冲突极大的《竹书》理所当然地被宋儒视为异端邪说,必欲除之而后快。


《竹书纪年》相对于汉儒经典太异类了,实际情况是,《竹书纪年》冲破了儒家古代历史体系。


历代统治者为了掩盖历史真相,不择手段,甚至黑白颠倒。因此,一些被视为正史的东西反而并不是真实的。

经典回顾:

一户德国人在南京惨遭灭门,13年后,媒体曝光了一个天大秘密

这三个历史人物到底做错了什么遭到了后世的非议?

官二代的坑爹事件

一桩历史公案警示我们:警惕身边你最信任的人!

历史上的杨家将

爱上妓女,把她们娶回家

死前的最后一个计策

史上趣闻:政变接力赛

“千金小姐”一词的来由竟如此悲伤

大宋朝疑案:冒充公主,被杀后却有人为她喊冤

趣谈:历史上的“告密”事件

判错案,冤杀了人,这位法官以死来维护法律的尊严

边境上的两个女子争抢桑叶成了一场战争的导火索

别随便欺负人,这就是教训!

被细节出卖的倒霉鬼

被神化了的诸葛亮,你冒领了多少军功?

东方朔的智慧

一条悲催的龙,掩盖了手足相残的真相

被哭垮的大秦帝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