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冬芽,你在忙什么丨观察一棵树040
国庆期间,带孩子在新修好的运动公园寻秋。一条石子路留住了自行车前行的轨迹,也抓住了孩子的心。
石子路旁摇曳着成片的狼尾草,有人采了大尾巴似乎是要带回去瓶插。应该是觉得色彩有些单调,又剪了些山桃草。公园里的山桃草,我记得之前是玫红色,这是被太阳晒褪色了吗?眼下悉数粉白。
石子路上有一根被遗弃的狼尾巴,孩子和爸爸比赛用石子砸它的小尾巴(花梗),赶着它往前走。附近的一个小姐姐出神地看了一会儿,突然抓了两把小石子放在自己头上,开心地看石子雨从头顶滑落。家长没有发现,他依旧沉浸在手掌里的虚幻世界。但小姐姐也没再继续下雨,因为有淘气的雨滴从衣领钻进了衣服里,让她感觉不适。
爸爸去草丛里给孩子捉蚂蚱时,我跟孩子捡了几片毛白杨的大叶子,一些被鸟雀啄食或者风吹落的冬芽,几枚色泽诱人但味道应该不宜人的海棠果,做起了“紫菜包饭”。鼠尾草的叶子,荔枝草的叶子,我们也采了一些,假装是薄荷和紫苏,当配菜。
爸爸抓了蚂蚱回来时,还带了一根毛白杨的短枝。我跟孩子数着芽鳞痕,突然被它的断口吸引——多像一枚可爱的印章啊。可惜一时也找不到鳢肠或其他墨汁草,要不还能给孩子拓一个自然徽章。
父子俩去干涸的河沟边翻石头找西瓜虫和蚂蚱,我决定解剖一下毛白杨胖乎乎的花芽。
之前学习杨属和柳属这两个亲戚家族的区别时,记得柳属芽鳞片仅1枚,杨属芽鳞片多数。多数是多少呢?当我想凭实践将数字坐实时,我发现这确实有些困难。如果有尖嘴镊子,冬芽外层被太阳烘焙焦黄且质硬的鳞片,是可以一层层揭下来数的;不过,芽儿的“内衣”像件连体衣,较难找到接缝,而且外围还涂满了黏手的“防冻液”。
镊子没随身携带,只好徒手去撕,歪七扭八撕开的冬芽里,藏着让我惊诧的乾坤。
芽儿只有小指指尖那么大,里面竟“窝藏”了十多层毛绒被。一层层扒拉开,终于看到了它们藏在手心里的宝——一个“袖珍玉米”。“玉米”不知是没充分发育,还是存在一个我不了解的部件,顶部有一坨类似玉米胡子的东西。结构呢,也挺像外面包裹的一层层毛绒被的。为了方便拍清楚小玉米,我就把它直接掐掉了。
凭借以往对毛白杨花序的观察,我觉得这个玉米是未发育成熟的雄花序,那一颗颗密密排列的“玉米粒”是未来的花药。
这才10月上旬,花芽就已分化至此,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也不由得好奇,毛白杨以及我们观察的柳树,花芽是什么时候开始分化?分化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又是什么时候完成最后的分化,随时可以被春姑娘撩拨得绽开笑脸的呢?
查资料时,我发现这是一个很重要也是很受关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杨柳飘絮这个让民众和绿化部门烦恼的问题。为了治理暮春的飞絮,科研人员钻研出给雌株“高位截肢”、变性,以及高压喷水降絮等多种方法,其中也包括抑制花芽的分化。这个方式算是将飞絮扼杀在摇篮里吧,花芽都没有机会形成,毛将焉附?
要抑制花芽分化,自然需要清楚了解杨柳的花芽分化起止点,以及分化机制和过程。于是,能找到关于研究杨柳花芽分化和抑制的各种学术论文,以及硕士、博士论文,其中北林王冬梅博士研究毛白杨花芽分化规律和开花调控的论文,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从她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运用来看,这资助实至名归。
什么是花芽分化呢?它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在王冬梅博士的论文中是这样说的:
花芽分化作为植物从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的标志,在植物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花芽分化简单说就是在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分生组织感受光、温度等因子以及在某些激素的作用下,顶端分生组织不再形成叶原基和腋芽原基,而逐渐发育为花序原基和花原基,从而发生的一系列生理与形态结构的变化。
花芽分化的起始与结束是植物转变生长状态的过渡时期,通过对该过程的观察发现,进入花芽分化时间,植物的生长锥顶端普遍增宽而变成圆或成为半圆球形。在半圆球形分生组织周围会有规律的螺旋形轮生状排列发生一定数量的瘤状突起,这些瘤状突起进而发育成花器官的各个部分。
杨柳科都是雌雄异株,雌雄花芽的分化过程,各自都不是同步的。综合来看,毛白杨的雌雄花芽、旱柳的雌雄花芽,都大体经历了这样的分化过程:
花原基的定义是产生一朵花的分生组织。我的粗糙理解是,如果把这个分化的过程比作蒸馒头,花原基分化可能相当于揪好了一个个面剂子,面剂子是做馒头的原始材料,该具备的元素它都有。等把它整形揉成馒头以后,它就是一个分化好的花芽。瞎猜的,不要当真。
具体到我解剖的毛白杨雄花芽,它的内部分化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到10月中旬,雄花序的花器官分化,每个小室都出现发育的雄蕊。下周末如果能捡到被风垂落的毛白杨枝条,可以再解剖一下。图片来源:王冬梅(2011)截图
这个过程中,毛白杨花芽外部形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雌雄的一起看吧:
毛白杨雌雄异株,每年6月初,在花枝上,花芽出现在叶腋处,开始为绿色,形状较小,后逐渐膨大伸长,并外披红褐色苞片,在次年的3月初花穗开始开放,菜夷花序不断露出,被灰色茸毛。图片来源:王冬梅(2011)截图
关于我观察的旱柳,林科院张明照的硕士论文(2014)中,也有关于花芽内部分化和外部形态的具体观察和描述。
虽然这一整年与柳树长相厮守,我发现这个观察过程和实验我无法重复。不光是因为错过了萌发的一些重要节点,更主要的是因为柳芽实在太小,现在已经是它分化的初步完成阶段,即使借助尖细的镊子,我依然只能朦胧看到里边有毛,别的结构什么也看不清。
那好吧,人家已经做完研究了,我们就看一下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果吧。因为我们小组观察的几本都是旱柳先生,我就搬运一下雄花芽的部分,对雌花芽描述有兴趣的,可以跟我讨要论文,我已经付费下载了论文哈。毛白杨的博士论文是免费的,大家自行下载吧。
图片来源:张明照(2014)截图
我把感觉能用得着的内容,都复制到这里了。即使无法跟踪所有的节点,也无法解剖细致地看到内部的分化过程,还是可以对照着进行后续的外部形态的观察的哈。
尤其是毛白杨的花芽更大,好解剖,就当解剖个麻雀,了解一下花芽分化的大体过程。
关于花芽分化的学习笔记就到这里。最后分享两张柳树近照:
元大都遗址公园健德门段的柳。2022-10-8
正在秃顶的柳郎。2022-10-6
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