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0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大唐闺秘:王建朱庆馀妙趣

唐局不甜 唐都浪子 2021-10-04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一一王建:新嫁娘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一一朱庆馀:闺意呈张水部



一、闺怨类诗歌再次盛行

盛唐的衰落,让许多大唐学子的世界观深受影响,他们开始思索本质问题。但都是依靠科举吃饭生存、光宗耀祖的仕人,又无法涉及制度核心;他们只好从闺愁闺怨角度抒发忧郁苦闷。是为中晚唐闺怨类诗作再次流行的根源。


中晚唐文坛,有两首脍炙人口的闺怨类绝句,即文前所列王建的《新嫁娘》和朱庆馀的《闺意》。两首绝句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历来被各类读者推崇评赏。表面看去,不过是两首闺密情结的小诗,记录新婚娘子的妙趣和巧思;但细究却并不简单,堪称闺秘才合适。


首先,两首诗内涵与礼教有关。诗意关联礼教等级治下的礼节风常识;故为凡夫所赏。其次,两首诗的寓意,与大唐文坛、政坛的风气礼仪有关;故又开辟了广阔的文化市场,被文坛仕人所钟。


再次,诗的寓意引申开来,以诗中新娘子的心智推断作者心胸,竟然并非仅是家庭琐碎或儿女情长的铺陈;而是作者在向人们展示自己的文韬武略之智和迂回攻守之策。此外,诗意还有更多妙趣可供发掘。


闲言少叙。先看两位作者概况。王建,乡籍颖川今之河南许昌人,平民出身,唐代宗大历年间进士。朱庆馀,乡梓越州今之浙江绍兴人,平民出身,唐敬宗宝历年间进士。二位作者都是寒门举子。


中晚唐代宗末期到敬宗初期,虽说间隔德宗、顺宗、宪宗、穆宗四代皇帝,但并没有多少年辰,王建与朱庆馀是同时代两辈人的情形。作诗为大唐仕人的基本技能,或许你有疑惑:一首小诗,果真那么玄乎么?真的:正是这两首妙诗,他俩才没有辜负十年寒窗之功,从此走上仕途。



二、大唐两坛的行卷与温卷

隋唐实行科举制度以来,文坛逐渐兴起行卷之风。所谓行卷,就是准备入帏应试的考生,把自己认为的得意之作,呈献文坛或政坛的名家预览,以期推荐给主考官或当局权要,增加及第机率;或抬升中榜名次机率。相对考生命运而言,行卷之举尤为重要。


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因此,考生想方设法还要不至一次向当局权要投稿自荐,此谓温卷。前面说过:盛唐王维首榜未中,经高人指点,向玉真公主行卷温卷,三年后二榜才得高中。


可想而知:考生在行卷温卷之时,须得付出多少心思和心血。还可以设想:如果应试的考生是官二代或富二代,他们自然有后门可走;或根本不必这么麻烦,而只需老爹名帖夹带几张银票,就能搞定。


但于寒门考生而言,行卷或温卷之举,恰似新媳妇头天面对公婆之,不仅要注意礼节是否适当;还要注意展示才能之时,以求自己的形象和作品像饭菜一样,务必合乎公婆口味。经过十年寒窗的努力,考生来到唐都长安;若想有所收获,就要顺着当局名家权要的脾气和口味,做出一桌象样的饭菜。


以如上思路,重新品读王建和朱庆馀的两首绝句,由不得称奇道妙。具有真才实学的寒门考生,面对大唐文坛名家和政坛权要,既像体贴入微的闺中知己,更像奇丽精巧的厨下艺人。王建和朱庆馀必竟有才。难怪当朝权要韩愈和张籍分别对他们钟情关照,尽力保荐。


从此,文坛也多一些韩愈、张籍不拘一格、爱惜提拔人才的谈资。但这两首绝句被历代读者推崇,却并不仅仅因为仕途的实用价值,而在于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探幽发现,似如鲁迅先生评红楼:正因写实,转成新鲜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三、王建的闺趣

先看王建的《新嫁娘》。这是说行卷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前两句就事论事,没有多大深意:依照民俗礼节,入嫁三天后的新娘子,要在婆家展示厨艺;并且还要亲自捧到公婆面前,一表示孝敬,二恳请雅正。儒家礼教等级治下的新娘子,洞房好玩,公婆面前还真不好玩。


新娘子原来在娘家做饭吃饭,倘若做出的饭菜不合公婆口味,将何其难堪?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所以,后两句才是绝妙佳句:如果她能提前缔结同盟,让小姑先尝尝饭菜味道,想必咸淡酸辣才得其宜;然后呈献公婆,自然能讨欢心。假如万一失手,自有小姑子出面挽回败局。


王建无愧大唐才子,又是难得的闺中妙人。对新婚时节小小风情故事的描述,其情若似中医药方的主次搭配,君臣相宜;其理更如军政公务的处置料理,上下齐心。如此轻重缓急、相互牵制,正是人间治理经营大略。该诗构思奇巧,生活气息浓郁;平中见伟,妙趣横生。确为诗坛难得的闺意精品。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四、朱庆馀的巧思

再看朱庆馀的《闺意》。这是说温卷。朱庆馀从越州进京赶考,久闻水部侍郎张籍大名,早就托人引见。之前已把许多得意之作献给张籍预览。但临考之前仍不放心。为稳妥起见,再做这首《闺意》温卷,探探张水部口气。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舅姑,代指公婆。与王建的诗一样,前两句也没多大意思:依照民间礼仪,新婚翌日,新娘子要早早起床向公婆请安。头一次面见公婆行礼,不似娘家自己爹妈,得好好收拾一下。但又不知公婆喜欢哪种类型的女子;衣服该穿什么颜色,妆化的该浓该淡,都是未知数。可怜见的,她心中该有多少想知道的确切答案。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后两句直奔主题:新娘子身边,除了新婚丈夫之外再无他人。为赢得公婆欢心,她先是仔细打扮一番,想能得到赞许;倘不合公婆喜好,岂不是白忙活一场。现在唯一信赖的人,就是自己的丈夫;她只得悄悄地问他:还行吧?让他先给个准确消息。


朱庆馀通过该诗巧喻,把临考前的自己比作新娘子,早起化妆后就要与公婆见面。如此把考前的担心、期望和依赖,全都委婉地呈献张水部。据说,张籍看罢大笑不止,对朱馀庆的才情赞不绝口。接着,他又回和一首七绝,同样用吴越美女类比这位江浙才子,好让他放心。张籍诗曰: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果然,朱庆馀此榜及第高中。



五、科举制度应试的罪恶

以上虽说得热闹,但王建、朱庆馀两位毕竟是诗坛奇才。而其他老实一点,具有不同才能的考生,恐怕就没有这么幸运。还可以见证:科举应试制度,同样存在许多可供舞弊的漏洞。考生一世命运,皆系于当朝名家权要裤腰带的喜好之上,寄托在他们的才识和道德之间。


也十分明显,皇帝治下的科举制度,尤其是大唐文坛流行的行卷之风,不仅可能埋没考生真才实学,而且是对人性的折磨。最要紧的,就是必然要消磨、打击考生天生的自主性创造思维。这是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的永恒之痛。朱庆馀还有一首著名的宫怨类七绝《宫中词》: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该诗以宫女处境比拟世事,把皇帝治下森严等级制度扼杀人言、残害人性的丑恶揭露无余。以上几首绝句寓意的背后,是两个才华横溢、为了迎合当朝权贵口味的堂堂须眉男儿,竟不惜把自己比作没有自主权的新妇或宫女;貌似高雅有趣,但其中除了包含些许自嘲之外,也包含几番别样难言的苦楚怨恨;更是对科举应试制度的惨笑与控诉。


王建和朱庆馀的身后,大约过了不到五十年天气,大唐王朝灭亡。


 唐都浪子《诗解大唐》:王建朱庆馀的闺蜜情结

   延伸阅读

   大唐行者:苦僧贾岛苦推敲

   盛唐悲歌:淡雅精灵韦应物

   盛唐悲歌:王之涣与王昌龄

   浪说红楼:目录汇总及链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