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当我是浮夸吧,夸张只因我不怕

间竹 梅花间竹 2022-05-07

一刷Dear Evan Hansen,下半场因为过于动情,仿佛身体被掏空,落幕时整个人僵在座位上,久久不能回神。剧里的情节太真实,太残忍,各个角色的烦恼与挣扎都像一支支利箭,挑破了我的回忆与心理阴影,将我射得如大雾中借箭的草船一般。

二刷Dear Evan Hansen,终于能把很多一刷时因身体被掏空而无暇细品的情节看懂。落幕后,竟从悲伤中收获了许多勇气。现在,我决定用这些勇气把这部剧分享出来。

提笔时,脑子里竟浮现出一句句陈奕迅《浮夸》的歌词——

你当我是浮夸吧

夸张只因我很怕

似木头似石头的话

得到注意吗?

不是吗?

不愿与人打交道、没有朋友的Evan出于好心和一点私心扯了一个谎,又为了圆这个谎而扯出了无数的谎,后来还阴差阳错、骑虎难下地收获了本不可能属于他的名气和爱情。对他来说,这不正是一场盛大的浮夸吗?

认识我的人也许不能想象,看上去外向、健谈、朋友遍天下的我怎么会和被普遍定性为“社交恐惧”的宅男Evan有这么强的感同身受?

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从小学中期开始的我,有多少的锋芒毕露和滔滔不绝是出于自卑,而非自信。算是来自一个“北方家庭”的我,尽管会说粤语、在广东长大,但小时候在土生土长的广东人社区里几乎是个外来户,总觉得无法完全融入这个文化圈子。

再加上我从小就是个小胖子,更有了许多被同龄人笑话和欺负的理由,后来了解到“校园霸凌”的概念后,才发现我因胖而持续被排挤和笑话的经历或许也属于此类。

这些调侃和笑话胖人的段子,俯首皆是

回想那个时期,我时常感受到的或许有孤独,有害怕,有不甘,也有对和谐美满社交关系的渴望。于是这种想要“出人头地”,想要“证明自己”的心态很早就已埋下。

其实怕被忘记至放大来演吧

很不安怎去优雅

世上还赞颂沉默吗不够爆炸

怎么有话题让我夸做大娱乐家

幸好我还有点小聪明,这所谓的“优秀”是我唯一可以掩盖自卑的遮羞布,也是我唯一能吹响反击号角的旌旗。幸好中国的中小学老师通常偏爱成绩好的学生,也给了我不少支持和保护。

我总是用尽全力甚至做出“浮夸”来获得来自外界的关注和认可,通过学习、通过考试竞赛获奖、通过课外活动、通过和女生的友谊、甚至通过制造话题和违反些纪律来一次次获得“我不比你们差”的论据。考了第一名我就是昂首挺胸,拿了竞赛奖牌我就是挂在胸前,有人来拍照我记得插袋。

尽管从小都是校园里的名人,不教我的老师和其他班的同学也有不少认识我,但这一切对我的疗效都很短,都不能消除我的自卑,我只能更加用力地去获得更多来去延续疗效,最后被老师冠以“骄傲自满”的标签时常打压。

这不正是Evan式浮夸的内核吗?从一个谎,到一百个谎,从孤独和暗恋,到抱得美人归,最终到谎言被戳破,从Waving through the window到you'll reach up and you'll rise again,或许浮夸让我们离关注甚至离被爱更近,但或许,我们离自己更远了。

大动作很多犯下这些错

搏人们看着我算病态么?

用十倍苦心做突出一个

正常人够我富议论性么?

Evan的谎被自己勇敢地戳破了,也让我能有勇气把自己心头的脓包戳破(尽管我这只是秘密,不是谎言)。

袒露这些深藏心底多年的弱点和曾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甚至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必要的事情。我的父母都不知道,正如剧中Evan的妈妈也并不了解Evan真实的内心一样(又是一箭)。

但我为什么还是决定分享出来呢?

借由文艺作品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想法,能让更多人产生共鸣,能够互相支持和取暖,不正是文艺作品的重要意义吗?Dear Evan Hansen这部剧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正是故事贴近现实,情节真实甚至是残忍而真实。我暂时不能自己创作剧目来抒情达意,就只能先借剧评来讲出自己的故事,希望能给自己多些力量,也能给有相似经历的人一些力量和慰藉,也算是这部神剧让我收获到更多勇气的结果吧。

现在的我依然开朗外向,但早已经不是几岁、十几岁时的心态和动机了。得益于大学毕业前在402环城公交上和郭玥彤的一次畅谈,我看清了年少时的光芒和棱角背后隐藏的动因,现在取而代之的是独立与泰然的个人展现。

I will be found.

I may have been found.

第二个万箭齐发将我射穿的情节,是Evan和Murphy家爸爸的互动。

Evan的爸爸在他小时候就离开家,Evan跟着妈妈长大,没有经过父爱的灌溉;由于Connor Murphy的狂躁,Murphy爸爸的父子互动也无从进行,不自觉地投射到了Evan身上。

我的爸爸并没有离开我,相反,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他是个非常好的爸爸,他非常爱我,他顶着严寒酷暑每天起早贪黑做饭、风里来雨里来接送我、对我和家人甚至我的同学朋友都能掏出真心两肋插刀,无怨无悔。

但是,有一大块传统意义上的父子互动却缺失了。那些传统父亲的角色和男性元素的传承,比如勇气、坚毅、大度、宽厚与包容,比如社会经验的传授和体育运动的陪伴,我只能从妈妈身上言传身教,从同学朋友的爸爸们身上到处蹭一点点。

直到Murphy爸爸把棒球手套递给Evan的一刻,我才明白小时候喜欢赖在同学家,喜欢和同学一起被他们的爸爸带着玩,其中居然有这样的原因。

好死不死,父子关系又是古今中外各大文艺作品里经久不衰的大主题,每当讲到里面的父子关系与传承、歌颂父爱如山时,我都是一阵唏嘘,一种五味杂陈的唏嘘,有羡慕,有遗憾,也有对这种羡慕和遗憾的自责。

比起很多“丧偶式教育”的父亲,我爸爸很爱我,对我是全心全意,我很爱我爸爸,可是越是爱,越是感恩,越是无以为报,我的心里就越是纠结。在看到Murphy爸爸教Evan做棒球手套,听到《狮子王》唱起He Lives in You,看到《流浪地球》父子煽情的桥段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感叹,如果我经历过这种父子互动,如果我能有共鸣,现在会是怎么样的人生呢?

还有更深一层的感悟,我犹豫了很久,还是决定写出来吧。

跟我看到的所有的中英文剧评不一样,全剧最打动我的是一首相对不那么热门的歌《Requiem》中Zoe的一句歌词:“Why should I play the grieving girl and lie?”

这首歌的背景是,Zoe的哥哥Connor是个孤僻而狂躁的男孩,对妹妹精神伤害之深,甚至让妹妹有一刻觉得哥哥的死对她是一种解脱。而旁人却都期待她表现出悲伤欲绝的样子,仿佛她不伤心,她就做错了什么事。

听了Mallory对这首歌的演绎,当场转成脑残粉

她心中的这种纠结,直插我心。这句词在我耳边如惊雷般炸响——亲人血缘关系之于个人感受,到底两者之间应该是什么关系?

对于亲人的不幸,不管和亲人之间有怎样的经历,都应该无条件表现出悲伤,不感到悲伤就是政治不正确吗?

对于给我们造成困扰的家人,伤害我们的家人,或者咎由自取的家人,我们是否只能无条件包容,只能哀其不幸,却不可以怒其不争呢?


我的原生家庭已经濒临破裂,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早已经破裂了。传统来说,父母要分开了,子女理应尽力调解,理应感到悲伤,中国人的传统也是宁拆十座庙不毁一座婚,但我并没有。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纷争,做了这么多年的努力,却没有看到一丝好转的可能。由于这无止尽的纷争,我爸爸甚至没能出现在我的毕业典礼上。

我累了,我相信大家都累了。对于即将出现的结果,我不阻止,我不想参与,我不伤心,我甚至充满希望,希望这个原生家庭拆成更小的单位之后大家都能过得更好。

可是这样的希望无疑和“公序良俗”相悖,和人们通常的道德价值观相悖,也让我对自己产生怀疑,我这样做是不是不懂事?是不是太冷血?

中国人传统中总有种“家丑不可外扬”的文化,所有家里的不好,为了不让外人知道,可以宁愿无尽地委屈自己。明明人人都知道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但是落到自己身上了,无论家庭有多么糟糕,都不能倾诉,不能求助,也不能逃离,不然就会把家庭失败直接投射到自己身上,家庭不幸福的人直接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

真希望人身保护令在中国能广泛实行开来

更可怕的是,因为长久以来中国人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个巴掌拍不响”的谴责受害者逻辑,家庭生活中被伤害的人往往先认为,自己家庭的不幸福是由于自己的无能,从源头上就无法接受客观的矛盾,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陷入无尽而痛苦的自责中。

所以才有这么多别扭的家庭为了顾忌外人的眼光而苟延残喘,甚至名存实亡地维持,所以才有那么多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不敢断绝关系,不敢向外求助,所以才有那么多本应该避免的家庭悲剧甚至惨剧发生。

Why should I have a heavy heart? 

Why should I start to break in pieces? 

Why should I go and fall apart for you?”

如歌词里唱的,这种对自我的质问,对观众的呼告,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why无需回答,都9102年,根本就不应该再让这种外人对于家庭的所谓道德压力凌驾于个人的感受与价值观之上了,这种感受应该被越来越多人理解了。看了Dear Evan Hansen,我也希望吸收这种更加独立和勇敢的价值观,传播给你,来面对传统中国价值观的禁锢。

面对这种压力,我要勇敢,你要勇敢,这个世界里幸福和不幸福的人们,我们每个人都要勇敢。

哪怕现实不如意,但我也不害怕,我不怕人知道,我也不怕人另眼相待,因为我知道,旁人眼光都没有自己和家人的爱与责任重要。希望读这篇文章的每个人都能不害怕,可以直面现实,接受自己,勇敢地倾诉和求助。

哪怕,就当我是浮夸好了,因为我已经不怕了。

Speak up should be safe, and safer

我希望并且坚信,这个世界不因你的家庭成败而对你另眼相待,也不会直接把对家庭的看法直接投射到你身上。

我坚信,这也是Evan,Zoe,Connor,以及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希望拥有的世界。

这应该也是剧作者希望给观众以信念的世界吧。




往期精彩回顾(应该还算精彩?)

合集/攻略

百老汇刷剧夫妻档快问快答:2018观剧总结与新年展望

2019百老汇周看哪部?全纽约最良心百老汇攻略收好了!

史上最强Broadway Lottery攻略 | 只要功夫深,锦鲤梦成真

平价百老汇攻略 | 如何在纽约看73部百老汇,均价却只需$39?

单篇剧评

Lion King | 所有童话都是写给成年人看的

The Prom | 百老汇明星到小镇高中生,每个人都有成长的烦恼

Lifespan of Fact | 蛋泥除了哈利波特,真能演好其他角色的!

Once on This Island | 票比电影贵几十倍,现场看剧爽在哪?

Anastasia | 动画改编音乐剧不容易,但烂成这样更不容易

My Fair Lady | 当今女权觉醒,为什么推荐你看个直男癌故事?

Head Over Heels | 双兔傍地走,你管我到底是雌雄



【梅花间竹】公众号四大主题:

戏剧(最近比较多)、美食、思辨、体育 


经常写点字,有时打鸡血,

偶尔小纠结,从不咪蒙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