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间竹

其他

我一个男的,到底有什么与生俱来的特权?

说实话,我第一次看见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很懵圈、疑惑甚至愤怒:啥?我有特权?我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小胖孩儿,怎么不知道我有特权?即使我似乎一直是女生朋友的“暖男”,也曾经有一些女生朋友觉得我的一些言论或行为“太特权”,说得我莫名其妙,甚至火冒三丈。后来,当我通过朋友、媒体、科研等各种途径一步步了解,我才慢慢了解到,性别问题有多么严重,男女不平等有多么严重,而且是不分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环境和文化里都类似的,直接震惊了我的三观,挑战了我过去几乎所有人生认知。我也是逐渐了解到女性需要付出多少额外的努力和担心来保护自己免遭伤害,这些是我一个男生从小到大完全没有接触、无法想象的;我也是逐渐意识到上万年父权社会积累到现在的,已经形成非常牢固且无孔不入的“系统性不平等”,不仅压迫所有女性,同时也压迫了许多男性,尽管这个责任并不在男性个体身上。如果单独怪罪每一个男性有错,或者单独指出某一个男性没有错,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分析的是总体大环境。(防杠:我不是因为我站在男性的特权立场才说这话,我是分析社会现象以及总体概率。即使作为种族歧视受害方的亚裔,我也依然会说,分析问题不能单独怪某一个白人,责任不在个体身上。)而且,当我意识到,即使我作为一个男生能做到“100%好男人”,即使我对女性的言行可以做到完美无可指摘,我依然可以无意识挤占甚至压迫了许多女性的生存空间,就更加坚定地让我成为了一个女权主义者。这一点或许有点难理解,我们后面举例子说。这就是特权。所谓特权,就是“我不需要额外做什么,只要因为我的身份,就可以额外获得的权力。”这不是“身份原罪”,而是身份的额外奖赏。所以,在具体举出“男性有哪些特权”之前,阶段性总结一下前面的:1.
2022年6月14日
其他

一个中国男人,莫名其妙被六个白人暴揍一顿

这是美国东部一个二线城市,平平无奇的一个夜晚。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华楠,他来自中国,是这个城市一个平平无奇的打工人。虽然这个城市里白人占主导地位,他还是按部就班地生活着。此时,他正在路边的街心公园里安静地吃着刚买来的三明治,来消解刚刚happy
2022年6月12日
其他

纽约看啥戏?一群“神农氏”替你地毯式尝百草

——是叶芝写炽红火炉旁看爱人洗尽铅华红颜易逝之后感慨爱情在群山之巅繁星之间的独步踽踽,也是日常生活中在一地鸡毛的相濡以沫,也是看着爱人逐渐忘却往昔回忆的痛苦和孤独。这部剧是根据萨特学生Andre
2022年5月14日
其他

2022 Tony Award提名公布,恭喜“梅花间竹”群友喜获提名!

Square》提名10项,而过去两年人气最高、名声最响的《SIX》只有8项提名。当然,提名多也不是什么好事,近5年来,每年获得提名最多的剧分别是:Great
2022年5月10日
其他

女孩的一生,到底要抵御多少道貌岸然又虎视眈眈的男长辈?!

百老汇音乐剧正式重启!观剧攻略看这一篇就够了剧场关门,戏剧从业者咋办?|
2022年5月7日
其他

神仙阵容!这剧值得所有女生和关注女性主义的人都去看看

要说如今纽约哪部音乐剧最火、票最难买,不是《Hamilton》,而是这部《Suffs》。《Hamilton》只要有钱,还是能买到的;《Suffs》之一票难求,甚至加钱都很难买到… 是为什么呢?不仅因为神仙阵容——集合了当今百老汇几位最火的女演员之三:Come
2022年5月4日
其他

西方对俄罗斯这波全方位、无差别的全民抵制,让人不寒而栗!

随着俄乌开战,整个国际世界(主要是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和抵制也愈演愈烈。刚开始的制裁我还看得懂,在贸易、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制裁,虽然最终苦的是俄国百姓,但好歹是国对国的、带有外交色彩的制裁,是直接向俄领导层施压的。后来,当这种抵制成为一种“自我高潮式政治运动”蔓延到民间,当艺术、体育、学术等经常被冠以“XX无国界”的领域都充斥着取消和抵制,甚至开始驱逐和伤害普通的俄籍平民时,我的后背真是一阵阵发凉。被抵制和禁止的名单每个小时都还在更新,目前已知比较主要的有——艺术界从来都充满了左派,自然一马当先:有着“指挥沙皇”之称的瓦列里·捷杰耶夫(Valery
2022年3月3日
其他

《SIX》音乐剧:姐妹们看啊,这就是Girl Power啊!!!!

这应该是我最近两年在百老汇舞台上看到的最让我惊喜的作品了。没错,这部剧名声是很大,宣传是很足(纽约以及周边地区各种地铁公交站牌、LED屏幕、出租车、高速公路广告牌等等上都有广告),也知道是今年托尼奖最大的热门,但单从宣传和题材来看,我起初是充满了鄙夷的——宣传:“这是部演唱会形式的音乐剧,没有什么情节,基本是一场女团歌舞表演。”我:“这不就是无脑爆米花演出,打着音乐剧的幌子唱歌跳舞,坑一坑游客的吗?”
2022年2月28日
其他

Sleep No More回归纽约!“沉浸剧场天花板”必读攻略都在这了

爽爆了。强推!!!沉浸式戏剧和传统戏剧不同的是,在沉浸式戏剧中观众可以身历其境的走入戏剧,跟着演员走,和演员进行互动。全场戏剧没有对话,全靠演员的舞蹈、形体和表情。【剧院地址】530
2022年1月26日
其他

吹爆Company!不仅因为它是百老汇年度最杰出的音乐剧

平心而论,如果只是写篇文章推荐大家去看今年百老汇这一版《Company》,其实很省心,只要罗列出以下这些名字——剧作者是传奇巨匠桑德海姆,这部剧可以说是他为音乐剧拓宽边界、延展音乐剧定义的代表作之一。哪怕是为了上个月刚刚去世的桑爷的情怀,这剧也必须是要看的。Patti
2021年12月16日
其他

百老汇今年最最最最最不能错过的神剧,请你一定要去看!

在整个剧场业因疫情关停的一年半时间里,我无数次被问到“如果百老汇重开,你最想看哪一部?”每次我的回答都是一样的:《雷曼三部曲》。在疫情前,这部剧可实在太火了——在伦敦上演期间口碑票房双爆棚,赢得了许多毒舌剧评人的交口称赞,什么“世纪神剧”之类的夸张标签都贴上了;2020年疫情前在百老汇短暂的演出也是sold
2021年10月20日
其他

2021更新版【百老汇戏剧】折扣票最全攻略,错过这篇终极省钱秘笈要花多少冤枉钱!

2021年,经过了一年半的百老汇休演期,剧迷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期盼已久的剧场了吧?!间竹已经戴着N95先看为敬了本来我以为,在这一波报复性消费下,百老汇的票会比以前更紧俏,折扣途径会更少,好deal会更难找。没想到!随着百老汇9月的正式重启,间竹欣喜若狂地发现,之前积累下来的那些让我$39均价看100+部百老汇的折扣途径绝大多数都还能用!对了,或许只有最早的读者才知道,间竹的公众号剧评人之路,最早其实是以写百老汇折扣攻略起家的,抠门薅羊毛可是我的老本行。我在之前的攻略基础上做了一些更新,将2021年最新的折扣票攻略全数奉上,祝大家薅羊毛愉快!作为一个百老汇/戏剧博主,经常被人或羡慕、或好奇、或阴阳怪气地问,你看了这么多剧,一定花了血本/家里有矿吧?说实话,真不是。从无产的学生时代到毕业后进入纽约的底薪阶层,并不阔绰的我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搜刮各种折扣买票的途径。而且,我所有的花费都有记录——常读我文章的朋友可能知道我自己创建了一套百老汇的打分系统,每看完一部剧都记录在案。那么既然都记录了,也就顺手把价格都记了下来。分虽然不非常严谨,但也凑合能做参考。今天只谈钱,重点是第三列的价格和最后一列的购买方式价格那一列,一眼看上去是不是三四十的居多?是不是跟你印象中动辄两三百的百老汇不太一样?计算了一下,上百部剧看下来,均价只有$43。如果去掉咬牙买的四百多的Hamilton和两百多的哈利波特,其余的均价就只有$39了。这是什么概念,就是我在近6年的时间里花在百老汇上的钱一共只有四千多美元。这点钱要是拿去买包,也就只能买一个中等价位的LV吧?(当然不表示看百老汇就比买包高贵)先从做个概括,原理讲讲百老汇折扣票的体系,有助理解着名目繁多的折扣途径。百老汇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各级票务分配和流通系统非常的成熟——既有原价票来方便大众居民和游客,又有合法的二手票流通渠道来调控供需,还有各式各样的折扣票让买不起的人也能进剧场、来培养铁粉、打造口碑。传播力最大、忠诚度最高的死忠粉,很多时候都是买不起原价票票的年轻人根据我多年的打(hāo)折(yáng)票(máo)经验,我猛然发现百老汇的票其实很公平,它遵循一条“人品守恒”规律——所谓折扣票,普遍是让人们用时间、毅力、运气或其他成本(比如学费)去换取金钱上的折扣。这其实跟很多游戏是一模一样的啊!比如三国杀,有的人是用牌换血,有的人用血换牌,有的人用自己的血换别人的牌,有的人用自己的牌换别人掉血的风险等等。这是多么“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的端正三观呀!比如黄盖用血换牌,孙尚香用牌换血说白了,能买到多便宜的票,主要是取决于你有多大程度上愿意用时间、精力和看剧体验等等要素去换取票价上的折扣。于是,下面我要介绍的这几种折扣方式,也按照不同的成本、风险和受益去评了级,希望能适用于绝大多数观剧人群,无论是本地居民、学生还是游客,都能按照自己的情况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购票(抢票)方式哦。接下逐个介绍一下。挺长的,一次看不完可以转发mark住再说,以后当做“工具书”回来查阅。渠道一、General
2021年9月10日
其他

百老汇音乐剧正式重启,已经开票!观剧攻略看这一篇就够了

Jackson的音乐短评:MJ迷请买票,喜欢/怀念那个时代的歌迷请买票,情怀税该缴则缴,不要犹豫。话说,传记型Jukebox风行百老汇都这么多年了,竟然到2021年才有属于MJ的剧,也挺神奇的。
2021年6月1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华人川粉如何看待#Stop Asian Hate?看完我服气得五体投地

Hate的活动席卷全美,我赶紧去看看川粉们都怎么说,毕竟这回,种族歧视和亚裔仇恨已经烧到自己头上了,会不会站到反种族歧视的阵营来?
2021年3月21日
其他

“封城”一周年,美国中餐撑过来了吗?| 14个纽约餐饮人亲述2020

【编者按】2020年3月13日,Trump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美国各大城市按下暂停键,餐饮旅游娱乐等行业迎来了或许是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大的挑战。到今天,整整一年过去了。这一年里,没隔几天就有一家名店关门,每次引起社交网络上一阵阵唏嘘与怀念的刷屏。我们不得不在告别这一盘盘珍馐的同时,也告别一段段美好的回忆。这样的日子记忆犹新,这样的日子也还没过去。这一年里,美国餐饮业总营收从9000亿美元骤降到6500亿美元,餐饮从业人员从1560万人减少到1250万,全美至少有11万家餐厅关闭(数字来源于National
2021年3月13日
其他

全纽约我最爱的早茶店,永久关门了

45个戏剧人的2020唧唧复唧唧,木兰被狠批。不闻叫好声,唯闻“好可惜”!从“永不关门”到“继续停演”,百老汇经历了多少博弈?剧场关了,音乐剧段子手们一点儿没闲着百老汇省钱买票全攻略
2021年2月22日
其他

剧场关门大半年,戏剧从业者怎么办?| 45个中美戏剧人的2020

这周,国内外的剧场业一片“冰火两重天”。百老汇联盟宣布所有的百老汇剧场至少停演到明年5月底,大都会歌剧院宣布取消整个2020-2021演出季,对全球演出业无疑是又一大重磅打击。同一天,国内市场为《歌剧魅影》明年2月就会在全国巡演的消息振奋不已。其实,自从二三月份全球剧场纷纷关闭后,这大半年时间里最让我揪心的,是这滚滚的历史洪流之下,无数的戏剧行业相关人员事业和生活被彻底改变了。我深知,正是这些鲜活的个体和他们独特的故事,集合起来才组成了剧场业相对完整的疫情图景。于是,我发动了身边的一些戏剧行业相关的朋友,请他们以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借用“口述历史”的概念,来讲述这大半年来他们个人与中美戏剧行业的得失、悲喜、反思、忧虑和希望。
2020年10月11日
其他

唧唧复唧唧,木兰被狠批。不闻叫好声,唯闻“好可惜”!

吐槽《花木兰》很容易——一个豆瓣4.8分的作品,从剧情到人物到台词到服化道浑身都是槽点,我脑袋里的小朋友全是无数个小问号。吐槽《花木兰》也很难——几乎人人看完都能有几十上百个槽点想吐,这就像在中国骂国足,在美国骂川普一样吧,想要骂出新意,骂出花样,骂出风格,骂出水平,很难的事儿了。当然,我并不打算上来就开骂。对于不同类型的电影,我们自然应该有不同的期待,随之也有对应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角度。那么,这部《花木兰》到底是部什么类型的片子呢?这是部儿童片吗?感觉不像,不然很难解释为什么会把以木须代表的娱乐元素全都去掉,把主题曲Reflection去掉(放到片尾字幕的第二首歌才播),整部电影甚至连个好笑包袱都没抖;别说没抖包袱,戏里的人物甚至都没露出过几次笑容;别说没几次笑,甚至台词干瘪蹩脚,好多地方成年人都听不懂,完全不是儿童片的风格。那么是个面向成人的片子吗?如果是这样,也很难解释为什么能有这么多经不起琢磨的剧情,莫名其妙的逻辑——为什么游牧骑兵打仗会带着如此笨重的投石车?为什么往前打百发百中,往后打就打到雪山里?为什么木兰的马可以在雪崩里奔走如飞?为什么皇帝明知有埋伏,还要抛下所有侍卫只身去探险?为什么全片武力值担当的巩俐最后以什么动机要黄继光上身非要用胸口去挡剑?不知道。然后,受众上,这是部只拍给美国人/西方世界看的片子,还是也想要收割中国市场?迪士尼应该对中国市场是很有想法的,毕竟近些年自从美队3以后的迪士尼大片里,中国市场占全球票房比例稳步在10%以上,复联4甚至达到22%。如果不在乎中国市场,完全可以不用找刘巩李甄子丹这些混大陆圈的演员,完全可以像《摘金奇缘》和《别告诉她》一样找美籍亚裔演员来演,才是好莱坞更加常规的操作。甚至还把“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这种西方人不可能懂的桥段都强行加进去了,还考据出“柔然”这个反派集团,不可谓不用力。可是,如果真的想讨好中国观众,那么一个导演四个编剧还是齐刷刷的白人,片子里还是充满了各种刻板印象形象和东方主义(Orientalism)的想象,不用看真实观众反应也会知道会引起中国观众不适的元素——福建土楼里大红大绿的民族服饰——白眼妆堪比丑角的巩俐——打扮得像大内总管太监一样的皇上——更别提这种胡子疑似以“傅满洲”为代表的美国种族主义漫画里经典的中国男性胡子造型为了东方文化插进来的凤凰元素,凤凰造型却是纯粹从西方照搬的——每次这只风筝一样的凤凰一飞出来,我就觉得它是邓布利多派来的救兵;最后木兰的剑被熔掉之后凤凰再飞出来,我恍惚以为是来送格兰芬多宝剑的。(抖一个不相关的机灵:土楼在福建,花家是福建人,当木兰老爹给木兰讲凤凰的故事时:火红hòng……火红hòng……凰……灰?)反过来,如果《花木兰》主要的市场还是美国/西方,为什么那么多好玩好笑的东西不拍,非要花那么大力气去跟西方观众灌输东方传统的忠孝礼义?是真的要做活雷锋,帮忙传播中国文化?猜猜作为美国人,花30美金本来想要合家欢,却被弘扬了两个小时中国的家庭和忠君爱国文化,会是什么感想?会有口碑传播吗?会有回头率吗?IMDB上的评分也是5分多,说明在西方观众也并不买账。
2020年9月7日
其他

米其林餐厅不开门,三星厨师来我家做了9道晚餐,惊为天人!

2020年百老汇周买一送一全攻略2019年度观剧盘点总结百老汇抽Lottery全攻略百老汇“选优+排雷”全攻略两位纽约百老汇博主在百年剧院办了一场音乐剧婚礼单篇剧评Lion
2020年5月6日
其他

【脑洞大赏】剧场关了演出停了,但音乐剧迷们一点儿没闲着!

虽然,上周美国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纽约所有百老汇剧场、大都会歌剧、大都会歌剧、卡内基音乐厅、纽约爱乐等等演出全部暂停。虽然,昨天伦敦西区也宣布关闭。但是,无剧可看的剧迷们也没闲着——“梅花间竹”读者唠嗑群里大开脑洞,结合着防疫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创造出许多精彩绝伦的“防疫剧场梗”,让人捧腹不止,大呼“有才华”!果然,事实证明这人啊,一闲下来就容易迸发出无穷的创造力(work
2020年3月18日
其他

能让非“科密”也全民震惊和心痛,这是属于科比的独一无二

说实话我并不是科密,但我依然心如刀绞。这正是科比的独特。他不仅属于科密,不仅属于科黑,不仅属于张指导,而且属于我们这一代90后(00后们没见过巅峰的曼巴,70后们赶上了乔丹的伟大),以及我们今天频繁用来挂钩的——青春。然而为什么科比,牢牢挂着我们这一辈人的青春呢?科比的球衣,是给青少年男生的最不会出错的服装设计。来自《战狼2》不仅因为我们为了看球翘过的课,收藏的海报,课桌下传阅过的篮球先锋报;不仅因为我们买过的盗版球衣,上面说不定还印着KEBI;不仅因为我们扭足了并没有腹肌的水桶腰想要模仿的超级拉杆和后仰跳投。还因为科比,或多或少的,和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成长出奇地同步,是那个我们希望成为而又无法成为的那个人,承载了我们想要达到却又无法达到的最美好的实现吧。你看,我们惊叹着身边各种或过目不忘或善解难题的大神时,想想科比那无与伦比的弹跳、协调性和对抗性,可望而不可即;后来我们一边为自己的拖延症懒惰而懊恼,一边想着“我要是再努力一点就好了”的时候,想想科比那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想做而做不到;后来我们人模狗样地讨好着领导,维护着同事关系,小心翼翼地做人的时候,想想科比那的“老子特么不在乎那些没用的”的任性和执拗,想做却不能做;直到,再后来,当我们发现,自己不再能随便通宵打游戏,不再能随便连打四小时球,不再说话不经大脑的时候,抬头看看曼巴,也不再是那个眼中只有胜利的欲火的曼巴——那个2013年前说出“别特么指望老子每场打个30分钟,拿个19,20分慢慢退役,老子做不到”的曼巴,也会在最后一季每场打个二十多分钟,拿个十来分,第四节比分胶着也不上,如英女王般进行功能为辅、形象展示为主的巡演。我们先是心里咯噔一惊,还带着满满的心疼:“天啊,科比怎么会成了这样”?想明白之后也就释然了:“是啊,连科比都不任性了,我也该成熟一点了吧。哎呀,青春真的,就这样,没了。”直到看到在家赶鸟、晒女儿、发推特的科比都有啤酒肚了,在低头看看我们紧绷的衬衣下摆,天啊,这是多么的真实啊。那个不真实的科比,却终于成了最真实的我们。在这之前,科比似乎从来不按照人们预想的样子去做事,作为小辈不谦虚,作为队友不合作,作为领导不宽容,他只做心里想要的最好,管其他的什么狗屁道理。那时候的我们一边羡慕,一边会想,“干嘛非要这样呢?好好做个人不行么?”后来我们才承认,要成大事,光是中规中矩左右逢源地满足各方期望,是远远不够的。伟大的创造者多少都有点与众不同,都有点不招人待见,而他们只是因为,和我们这些凡人,真的玩不到一起去。但不管怎么说,科比退役前,也是个会咧着嘴傻笑的邻家大哥哥,会容忍你的错误的大哥哥,你夸他时他会抿嘴的大哥哥,会在人们希望他砍下最后一场高分的时候,迎着需求真的砍了高分。而我们,也应该放下那年少的轻狂,该做好丈夫,好男票,好员工,好领导,好儿子,好女婿甚至好父亲的,就好好去做吧。本以为,那个真正的科比,在跟腱断裂之后坚持两次罚球的时候,就已经退役了。那个60分的退役战,只是为了告别。直到第四节,他重新猫下腰,重新张开了那凶狠的下嘴唇,重新狠狠地叼起了球衣领子,重新露出那冰冷又火热的眼神,让你看到,十年前的曼巴,十年前曼巴的青春;让你知道,只要他愿意,还是可以随时把你撕碎。这是最科比的科比,这是最科比的结局。关于科比的记忆,可以永远停留在那一刻。写于2016年4月13日
2020年1月27日
其他

“百老汇刷剧之家”快问快答:2019观剧总结与新年展望

又到年末了,间竹和叻娜的刷剧夫妻档又要做一年一度的年度观剧总结啦!今年百老汇烂剧特别多,以至于我们都只看了20部左右的百老汇(大量吐槽预警!),而其他的制作(如外百老汇、准专业学生作品、浸没剧等)观剧数量也超过了百老汇,在总结里面也会提到不少。↑
2019年12月28日
其他

2020年全纽约最强"百老汇周"买一送一攻略 | 梅花间竹出品

Child剧情:哈利和马尔福一边演中年危机,小波特和小马尔福一边演兄弟情义,赫敏一边演失踪的故事亮点:居然能还原魔法世界的视觉特效!以及,看懂以后真是感叹赫敏用黑人演真是毫无违和感(对不起了Emma
2019年12月27日
其他

“香谢丽舍”私厨正式开业咯

后来,经过了最近两周“接待客人前焦虑得睡不好、接待客人后兴奋得睡不着”的日子,接待了三桌客人后,我们也慢慢进入了状态,现在可以给各位吃货汇报一下,这私厨是真实存在的了。
2019年12月23日
其他

我为什么决定办私厨?

开私厨的想法最初都是来自朋友。来家里吃饭的朋友多了,就逐渐有越来越多人建议我干脆开个私厨。从最早有人提出到现在,我已经思考、犹豫了两年“开私厨的意义”——为什么有人愿意花钱到另一个人家,而不是餐厅里去吃饭呢?相比于米其林餐厅,“私厨”能提供什么独特的内容呢?作为一个广告从业者,我知道自卖自夸的说服力不够强,那我就先摘几段朋友得知我决定办私厨以后写的推(cǎi)荐(hóng)语(pì)吧:本人作为一位来自大广东的老饕,曾有幸在间竹家刚搬新家的时候品尝过他亲自出品的私房菜。从餐具上就能看出间竹追求的是简洁却严谨大气的审美理念。精致的餐垫、米其林式的摆盘、叠起来的餐布…处处都能看出主人是一个认真对待并享受生活中一切的人。菜品更是没话说,充满惊喜,绝对满足你视觉味觉双享受!强推,一定要去一次!唯一的缺点是去了以后想把自己家瞎买的厨具餐具全换了,并且深度怀疑自己以前的日子都在凑合着瞎过(狗头保命)——岱瑶与间竹大人在纽约相识多年,几次有幸成为他家的座上宾,每一次都令人记忆犹新。这是一种有别于和好友欢聚于餐馆外食的体验:推开门的一瞬,食物的香气扑鼻而来,油然而生的温馨感让大家宾至如归。桌上的每一道菜肴里,都透出他别出心裁的创意,多年在厨房钻研的技巧,对美食不懈的追求,以及作为主人和厨师的热情。听说他要开私厨,来无脑安利。希望更多人能看到他穿着围裙,拿着锅铲,脸上浮现的幸福微笑,那是一个美食制作者看到客人饕餮时最满足的瞬间。——Jasmine纽约是个神奇的地方,可以实现任何想法,可以遇见任何人,也自然可以吃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地道风味。可唯独在间竹大大的厨房那么深刻地感受到烟火气,在他家的餐盘里品尝到生活原本的样子和心思,在他家的餐桌边重回到围炉夜话的思维荡涤。很不情愿和大家分享,以后恐怕根本约不到吃不上。——pjj早就耳闻间竹的厨艺,直到我亲眼看到,亲口尝到,才见识到间竹“民间米其林”的美名果然名不虚传。我想了很久该如何评价间竹的菜品,最后觉得把间竹的菜品形容和他本人一样真诚且有趣最为贴切。从食材搭配,到菜品的烹饪,再到摆盘,每一步我都能体会到间竹对美食的用心和对人满满的诚意。作为一个很会吃、但很少烧的懒人,我每吃一道菜,除了满嘴满脑都是“太他么好吃”的快感,还有“卧槽原来还能这么操作“的惊喜感。简直像极了间竹本人!在间竹家吃饭的乐趣,不仅是有他做的好菜,还有畅聊相伴。间竹最大程度上还原了菜品对于一顿饭的意义。他会以菜为媒介与你建立心与心的交流。而他的菜,不管他如何去发挥,万变不离其宗都呈现出他这个人,真诚,靠谱,有趣。——恺哥身边有一些爱吃饭、爱做饭,爱琢磨做饭的朋友是一种福气。而一个像间竹这样走南闯北、又能舞文弄墨的厨子也总能在喂饱大家的同时,扩充我们对饮食文化的理解。比起穿戴整齐,毕恭毕敬地去米其林摘星星,去间竹、Lena家吃饭,更像是去一个考究的亲戚家里吃了一顿考究的饭。间竹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可以一人驻守厨房,股刀、烹熬,执掌煮锅、炖锅、空气炸锅...把握着每一道菜上菜时间的同时,还能抽空给好奇的客人们一些讲解,一点安利。他也可以上得厅堂,一起围炉把酒,手机自拍,相谈甚欢。原来一顿饭的功夫,也是一种精神的疗愈以及知识的补充。吃完饭,擦一擦嘴,发九张好看的朋友圈,一笑而起,海阔天空。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逢年过节,就等着间竹大大的一声邀请,宅男宅女们纷纷出动,从美国各个城市赶来纽约,聚在一起吃点好的。感叹一声,吃货大概都是上辈子拯救过世界,你们有空也要来他们家里吃饭啊!——宇旗推荐语还有好多好多,由于篇幅有限,在文末统一摘录。看到朋友们的这些文采堪比《舌尖上的中国》文案的推荐,我是从受宠若惊、到羞赧得面红耳赤、到感动得涕泗横流。我本以为他们夸夸食物就完事儿了,完全没有想到重点竟成了我这个人?(好吧,深夜食堂和烧烤摊好像也是需要老板出来卖脸打品牌的)更没想到的是,他们通过一顿饭,竟然能有这些超越食物本身的感想和体会。这么说,这种通过食物表达出来的独特个性和情绪,这种氛围的轻松感、亲近感和烟火气,不正是“私厨”最大的特点和意义吗?我也才知道,虽然我是个三天打鱼两年晒网的“美食博主”,但原来,我从餐桌到厨房、到菜场超市、到农牧业的研究领域,我从烹饪研究到饮食的文化影响、历史地理演变、经济因素之类的思维方式,我认真对待生活、聚合人的力量的生活态度,人与自我、与食物、自然、科学和谐相处的理念,居然已经能够通过食物表达出来了?当然,除了这些虚的,食物最重要的还是好吃嘛。这一点我还是很有信心的,让我来补充一些食物方面的介绍——我是一个在广东长大的西北人,在吃辣区上的大学,又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由于成长背景混搭,加上这些年一直在钻研如何把中国东南西北的各种饮食风格提取精髓、融合到一起;如何在东方、西方乃至世界各地迥然不同的烹饪技法、饮食文化和哲学之间取长补短。所以我不怎么分菜系,新研发出来的菜品也不是单纯的“中餐”或是“西餐”。看看图可能更能理解这个抽象概念。比如,如果你喜欢精致、典雅路线,有偏西式的分餐制呈现——如果你偏爱热闹、温馨和传统,有偏中式的合餐制呈现——你可能更会发现,有很多菜品同时具有鲜明的“亚洲餐”和“西餐”元素。尽管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交流,但这些食物的内核都是我的积累和感想。如果非要分流派,那就只能是“全能而任性的私房菜”了。或许,这也是私厨食物可以值得期待的一个原因?如果你无肉不欢,自然亏待不了——脆皮鸭胸、空气炸鸡、低温慢煮猪脊肉72小时低温慢煮五花肉排、红烧狮子头、初雪排骨、上图那块脆皮鸭胸切开后上图那个红烧狮子头如果你偏爱素食,那你也算来着(zháo)了,我在纽约州法鼓山象冈道场禅院做过素食主厨,详情参见文章《无肉不欢的人在禅院里当素食主厨,是什么体验?》——喂饱70个人的斋饭,每道菜里至少都有六七种食材当时的工(āo)作(zào)照(xíng)家庭小灶的素食:吊番茄汤煨菜、蘑菇煸芦笋,菊花豆腐羹如果你想尝试大江南北的各地特色——韭菜盒子、鸭血粉丝汤、揪面片、三鲜豆皮上图里的“揪面片”,要揪的才劲道火炙扇贝(贝壳其实是陶瓷餐具)、蛋饺、越南春卷、馄饨而甜点,我不做烘焙(真的太多油多糖了!),喜欢自制各种其他的——糖不甩、炸香蕉、自制热巧克力、自制芝麻糊我就没有租专业厨房,地点就在我家,位于NJ的Jersey
2019年12月8日
其他

过生日了,问问自己: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

今天是“梅花间竹”公众号三周岁生日。美国的11月26日,中国的11月27日三年前,正儿八经地写了篇发刊词,当时的文笔和思考在今天回看依然相当还不错,一会儿全文贴在后面供您把玩(不想看我个人总结的话,鼓励直接跳后面)当时开公众号时,愿望很朴素——就是想写字,以输出带输入,通过写作来帮助整理思路,让观察和思考的逻辑化和模块化;既然想写字,就用公众号这么一种不太私密的方式,写出来让人看,以免自己的格局太小或偏激;反正想写字,如果顺便能引发哪怕一小部分读者的思考、让哪怕几个人有所收获,也算意外收获了。发刊词的推送界面截图看,我真没把它当成什么“自媒体”,没什么野心,甚至说有点自私、还给自己的文章万一没人看找好了台阶下。三年了,回头再看,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往小了说,看见一件事、有了什么感想,当带着“这事儿我想写篇文章”的思路和角度时,的确会看得更深,想得更完整。无论是对餐饮文艺小资生活的认真,还是在对大型社会议题的调查和分析,这三年确实可以明显看到自己在思考和表达方面的进步。输出真的能够带动输入,写作真的能实实在在带来了个人能力的提升,“一个小目标”基本实现了。而往外看,自己通过写字对他人带来的正面影响,是我三年前无论如果也想不到的。怎么能想到,我能通过自己的文字,能给挺大一部分纽约留学生、华人社区乃至国内外的文艺爱好者带来有价值的信息、知识、思考、启发乃至感动呢?如何能想到,我能以我微薄之力,为海外艺术工作者、餐饮工作者、甚至正念和素食奔走呼喊呢?哪里能想到,我真的把“博主”当成了件正事儿,能通过公众号链接起一群又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能相互热闹、照亮、取暖呢?我何德何能,我受宠若惊。或许,这就是我还残存着理想主义的体现吧?或许,我从来都没有真正入世呢?整整10年前,我带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理想主义以及对数学的恐惧填报了新闻专业;后来,虽然由于外界原因和生活所迫,离这个理想越来越远,但谁知道我现在,算不算是为中国的音乐剧受众、音乐剧从业者、美食热爱者、海外餐饮人、年轻的留学生担起了一点点道义呢?真的担起了多少“道义”,不敢说,或许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尝试,而且我愿意去担。正如今年上半年我最在乎的几件事情之一,《我,堂吉诃德》纽约中文版里的一句话——“胜负于我无关紧要,唯有游历而求索。”附:发刊词《从日志、博客到公众号,为什么写文章越来越难了?》2016年11月16日微博、微信、Facebook和Instagram给了每个现代人更自由表达的工具,我们却似乎好久好久不曾像以前一样好好写篇日记。“自媒体”的出现降低了写作的门槛,而那些在浩渺的信息之海里有幸能抓住我们眼球的公众号推送,又有多少是真诚地表达?近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翻到了自己数年前的博客,看到里面或喜或悲的心情、插科打诨的吐槽、以及好友间的互动。尽管现在看来的确是有些稚拙,却也能不时有“我那会儿真TM有才”的感叹。突然竟有点怀念起博客这玩意儿了,也包括功能近似的QQ空间、人人(校内)日志等等,那些好歹能让人认真写篇文章的地方。还记得那会儿吗?你我中的好多人,会时不时大段大段而非只言片语的形式写下生活中捧腹或闹心之事、不得不直抒的胸臆、热情激昂的争辩、或只是传递隐私和爱的点名……不管论证是否严谨,观点是否新颖,文采是否飞扬,咱总还是敢把文章放出来,想看的人自然能看见,能懂的人自然能领悟。而现在,140字的微博字数上限我们也难得能写满,朋友圈文字超过六行还会被折叠,我们也就习惯了只言片语地发一点儿,想到哪写到哪。久而久之,我们也就没有了那么强烈的表达的欲望,甚至会渐渐地丢掉了用完整逻辑思考和组织的能力吗?我并不反对碎片化传播,碎片化给了人们更多获取信息和表达的机会,但碎片化传播和写文章这种相对思路完整的表达其实并不完全冲突。今天我们更少地写文章了,不仅是因为表面上长短的区别,而是社交媒体上的个人表达出现了形式的分化,甚至出现了表达上的阶级分裂。一方面,观点和信息的“专业化霸权”侵入到了个人领域。朋友圈让我们更容易地看到更多优质的好文章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摧毁了一般人对于写作的自信。即使我们有点写作的欲望,大概也或多或少会理所当然地认为那是别人的事情,是要很牛的人或者很专业的团队才能运营得好的吧。我们写出来的文章,必定相形见绌,必定不是“干货满满”,于是就顺理成章地发着三言两语的小句子分享或吐槽比较舒适啦。
2019年11月27日
其他

以均价$38看了100+场百老汇,总结出了这份终极省钱秘籍

作为一个百老汇/戏剧博主,经常被人或羡慕、或好奇、或阴阳怪气地问,你看了这么多剧,一定花了血本/家里有矿吧?说实话,真不是。从无产的学生时代到毕业后进入纽约的底薪阶层,并不阔绰的我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搜刮各种折扣买票的途径。而且,我所有的花费都有记录——常读我文章的朋友可能知道我自己创建了一套百老汇的打分系统,每看完一部剧都记录在案。那么既然都记录了,也就顺手把价格都记了下来。分虽然不非常严谨,但也凑合能做参考。今天只谈钱,重点是第三列的价格和最后一列的购买方式价格那一列,一眼看上去是不是三四十的居多?是不是跟你印象中动辄一两百的百老汇不太一样?计算了一下,上百部剧看下来,均价只有$43。如果去掉咬牙买的四百多的Hamilton和两百多的哈利波特,其余的均价就只有$39了。这是什么概念,就是我在近6年的时间里花在百老汇上的钱一共只有四千多美元。这点钱要是拿去买包,也就只能买一个中等价位的LV吧?(对比价格不表示看百老汇就比买包高贵,只不过是不同人各有所爱而已)先讲讲原理吧,有助理解。百老汇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各级票务分配和流通系统非常的成熟——既有原价票来方便大众居民和游客,又有合法的二手票流通渠道来调控供需,还有各式各样的折扣票让买不起的人也能进剧场、来培养铁粉、打造口碑。传播力最大、忠诚度最高的死忠粉,很多时候都是买不起原价票票的年轻人根据我多年的打(hāo)折(yáng)票(máo)经验,我猛然发现百老汇的票其实很公平,它遵循一条“人品守恒”规律——所谓折扣票,普遍是让人们用时间、毅力、运气或其他成本(比如学费)去换取金钱上的折扣。这其实跟很多游戏是一模一样的啊!比如三国杀,有的人是用牌换血,有的人用血换牌,有的人用自己的血换别人的牌,有的人用自己的牌换别人掉血的风险等等。这是多么“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的端正三观呀!比如黄盖用血换牌,孙尚香用牌换血说白了,能买到多便宜的票,主要是取决于你有多大程度上愿意用时间、精力和看剧体验等等要素去换取票价上的折扣。于是,下面我要介绍的这几种折扣方式,也按照不同的成本、风险和受益去评了级,希望能适用于绝大多数观剧人群,无论是本地居民、学生还是游客,都能按照自己的情况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购票(抢票)方式哦。接下逐个介绍一下。挺长的,一次看不完可以转发mark住再说,以后当做“工具书”回来查阅。一、General
2019年11月24日
其他

校园霸凌中的“至暗时刻”:孩子求助了,孩子绝望了

间竹投稿的文章,首发于其他公众号上,现在在自己号上正式发一下。盼望着,《少年的你》终于在北美上映了。感谢这部电影,让“校园霸凌”这个话题又一次获得关注,让我可以(借机凑热度蹭流量)聊聊我关注了好多年的校园霸凌。如果你觉得,校园霸凌只是极少数的事件,那么先看一些数据——根据美国2016年教育统计中心公布的数据,23.1%的中学生表示自己在过去一年里在学校和网上遭遇过不同形式的霸凌,而且这个比例还在增加;70%的中小学生曾经亲眼见过校园霸凌;“英国国家儿童发展研究”数据表示,28%的儿童偶尔被霸凌,15%的儿童经常被霸凌;在国内没有找到类似公信力的数据,但是情况也不容乐观。其中,最触目惊心的是这么一条数据:只有36%的孩子遭受校园霸凌以后会向大人求助。也就是说,六成多的孩子要么不敢找大人,要么直接丧失希望了。而且即使是在这三分之一求助的孩子里,我也在亲眼见到、读到过无数个故事里,孩子在求助时,大人——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其他的大人——对孩子处境和心情不做处理、不当处理,让孩子失去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从此,这种孩子对成人的绝望,往往是孩子放弃抵抗的按钮,要么向内攻击,认命,真的觉得是自己有问题,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逆来顺受,造成一生的阴影,甚至自杀;要么向外豁出去了,以极端的方式复仇,很多时候甚至是同归于尽。新闻节选里的这种案例绝非少见,你我或许都听过这是最让我心如刀绞的悲剧。因此,一定要写这篇文章,心理学干货很多,可能不好读,但是我硬着头皮写出来,就算能有一个人硬着头皮读完,也许就能多救救一个孩子。每次到这里我都止不住在想,身为家长老师,这些大人为什么就不能帮孩子一把呢?且不论那些只管生不管养的、只顾忙自己的事情无暇关心照顾孩子的、只关心学习不关心人格的、应该取消家长资格、开除家长籍的家长们;且不论那些没有师德的、没有教育责任感的、没有爱的、敷衍的、势利的、欺上瞒下的、应该逐出校园的教育工作者们;就说很多家长和老师,他们很爱孩子,他们真不是故意忽视,但是他们真的无法判断和分辨问题所在。他们在询问调查了一圈以后,真的凭经验做出了“应该没大事”的判断——“
2019年11月12日
其他

肤色不同的两口子,真的没办法“平等”相处了吗?

当今女权觉醒,为什么推荐你看个直男癌故事?【梅花间竹】唯美食与音乐剧不可辜负经常写点字,有时打鸡血,偶尔小纠结,从不咪蒙体。
2019年11月10日
其他

食物中最魔幻的力量竟然是——时间?

这世上,时间是最公平的。我们最想要对抗的,是时间,我们最不能对抗的,也是时间。说来也怪,做了这么长时间的饭,一直承蒙谬赞被朋友以“大厨”称呼,却在前阵子炖猪蹄时才猛然领悟到“时间”这一因素在做饭过程中那让人陶醉的魔力。有时候时间的魅力,在于长。炖肉,应该是世界上最考验耐心的事之一了吧。一方面,炖肉讲究小火慢炖,把汤汁的味道都炖进肉里,把肉里的香味都炖出来,也把肉质炖得软糯可口;另一方面,炖肉又讲究中途不掀锅盖,不把溢出来的味道散失掉,重新炖回汤里去。铸铁锅贵,一大部分就是贵在这里:锅盖重、密封性好,味道不流失。天啊,无比地想偷吃,却不能走远,还不得不在香气弥漫的屋子里强行摁着耐心等着时间流逝,这真是太不人道的事情了!比热锅上的蚂蚁更着急的,应该是热锅边的吃货吧。早年曾无数次借着各种各样的借口开锅偷吃:“我就是尝尝咸淡”、“我得看看锅糊了没”;日子久了,终于可以用理智战胜情感,左手一巴掌扇向马上要碰到锅盖的右手——“尝什么咸淡,汤的味道是随着时间慢慢进入肉质的,你现在尝有个鸟用?”“糊什么糊,这些水配上这么小火是不会糊的,咱别自欺欺人了好吗?”平心而论,时间最长、最耗耐心的的烹调还不是炖,卤、熏、腌、糟、酿等等时间更长,动辄几个月甚至几年。这是岁月的低吟浅唱。食物正发生着缓慢而有条不紊的变化,表面上风平浪静,分子层面却是一片热闹。虽然具体的物理化学原理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但时间沉淀的魔力,却在泡菜缸的泡泡里、火腿表面的皱褶里、熏鱼渐变的颜色里变得那么的看得见、吃得着。幸好,这些好吃的,大多放在墙角的坛子里或挂在窗台的角落里,安安静静的,也不会天天挥舞着催命符喊你去吃他们,不容易让人抓耳挠腮,搞不好过一阵子都要忘了。而炖肉、炖菜可就不一样了!香气已经飘满了整间屋子,锅里咕嘟咕嘟的声音如催命符一般惹得人百抓挠心,坐卧难安。在我原本的认知里,炖猪蹄、红烧肉和牛腱子,炖个两小时也就差不多了,牛腩更硬,可以炖更久一点。但是后来听说了宋朝第一大美食博主苏东坡老师的炖肉时间,腌笃鲜要炖一整天,东坡肉要炖三天,此时不禁感到汗颜,默默地离开准备关火的猪蹄,又炖了5个小时,直到临睡前才关火。话说,东坡老师讲究用“摸着锅觉得刚好烫手的温度”长时间炖,这不就是九百年后的低温慢煮吗!我也写过低温慢煮的攻略,文末有链接后来想想,我和东坡老师这境界差别,也是有情可原的。其一,东坡老师自己有厨子,炖肉的时候他不用守在旁边,自然不着急;其二,东坡老师自己有厨子,不怕出门或者睡觉以后不关火会有安全隐患,所以他想炖多久,就让他炖多久吧……有太多太多的科技发明,出发点是为了省时间——怎么能跑得再快一点,飞得再快一点,长得再快一点,计算得再快一点,外卖送得再快一点。快,就是省时间嘛。但烹调的时间,是最诚实、最不骗人、最没法省下的时间——即使熬粥用上了高压锅,烤鸭用上了电炉子,火腿用上了烟熏室,牛肉干用上了风干机,但是时间积淀后的味道,还是一口就能吃得出来。又有些时候,时间的魅力却在于短。做红烧菜品必备的炒糖色步骤,有一派做法是需要在糖完全起泡的一刹那,以评书先生形容的“说时迟,那时快”之势把食材倒进去翻炒。早了则糖不够化,难免做成“拔丝肉”;晚了则糖浆糊掉,恐怕要变成“黑烧肉”,电光火石之间,不可马虎。其他要求烹饪时间短、火候把握精确的步骤,大多数是为了满足“嫩”的要求。想要嫩,最高原则上是“让食物在最短的时间内变熟,让食物里的水分还一脸懵逼没来得及跑出来的时候就出锅”。譬如,煮青菜或水煮鱼时锅一定要大,水一定要多,滴上几滴油来保温,最好把食材放进去后,锅依然在沸腾,或者很快重新滚起来。沸腾鱼片,鱼片倒进沸锅里稍滚,就要马上捞出倒进汤盆。这时旁边的热油已经准备好,刺啦刺啦浇上去,赶紧上桌,一刻都不能耽误。咦,说好了写文章,这图怎么还有声音呢?又比如炒牛肉,锅烧得热后,下冷油马上放肉,划散后稍变色就要盛出来,只要一犹豫,肉就老了;炒鸡蛋若想炒得滑,除了加点清水、白醋、水淀粉外,需大火热油,等油边轻轻的冒出些烟时放鸡蛋,迅速用筷子划拉(最好是筷子),蛋液稍定型就可关火,再用锅里的余温烘一下,正好滑嫩,齐活儿。火锅,大概是这种“食材瞬时变幻”的艺术最集中的体现了吧。牛羊肉片自不必说,毛肚、鸭肠、黄喉等,说是七上八下也好,说是涮三涮也好,总之就是讲究一个火候恰当,眼疾手快,不然,可就比橡皮擦还难嚼了。别问我怎么知道橡皮擦难嚼的。因此若有一大堆人吃火锅,同桌遇上那不讲究的,是我最崩溃的时候——这边方才下完羊肉,划散,变色之时正准备捞出,对面咣当又一盘肉下来,刚刚还咕嘟咕嘟闹得欢的锅子瞬间偃旗息鼓,成为一片死寂。前面一盘羊肉发着“怎么还煮啊我要热死啦”的呻吟,变得僵硬;后面一盘带着“怎么我一来就不煮了,对我有意见吗”的疑问挤作一团,谁都再也无法成为鲜嫩的肉片了。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啊!吃火锅,要么跟同样讲究火候的人吃,要么吃小锅,自己一人一锅吧……还有的时候,长长短短组成的时间线,更加迷人。每逢有遇到认真找我学做饭的,我说的第一件事通常都是“时间管理”。就算平常在家只做两三个菜,做菜的工序也常常很复杂,但是我们的硬件资源却有限的:有的食材要焯水,有的要提前腌制入味,有的要过油控干,有的炒完要加点水咕嘟一会儿,有的要长时间炖煮入味。这时候,你有两块案板、四个灶台、一个炒锅、一个煎锅、一个煮锅,一个蒸锅、有时还有砂锅——却只有两双手和一双眼睛。若总是做好一道工序再进入下一道工序,恐怕做上两个菜,一晚上时间就过去了吧。这时,如何能尽可能安排好顺序,调配好注意力,让它们该同时进行的时候同时进行,该紧密衔接的时候紧密衔接,这和乐队指挥真是异曲同工之妙啊。乐队指挥的总谱,真
2019年11月2日
其他

莫雷,他真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是一个近20年的NBA球迷,我的研究生专业是公共关系,我也是一个美国留学工作的跨文化年轻人,莫雷这事儿我得说几句。文章很长,由于展现了思考的逻辑过程,所以表达从浅到深,有不同信息需求的人可以自行跳读。1.
2019年10月9日
其他

认真走心把简单的小事做得beautiful,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啊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句式——“_______看似简单,却是检验_______的试金石。如果能做出_______的_______,更能体现_______高超的技艺。”比如,“山字看似简单,却是书法家的试金石。如果能写出挺拔而不失灵动,架构分明而有呼应的山字,更能体现书法家高超的技艺。”王羲之写的“山”比如,“蛋炒饭/干炒牛河/炒土豆丝看似简单,却是检验厨师的试金石。如果能做出粒粒分明的金包银炒饭/鑊气十足又不渗油的干炒牛河/爽脆又入味的土豆丝,更能体现厨师高超的技艺。”不知道谁做的但看上去很好吃的干炒牛河那么到了音乐剧的领域,可以这么说:“Jukebox看似简单,却是音乐剧制作团队的试金石。如果能制作出曲目和情节都吸引人,不同元素又能有机互动的Jukebox,更能体现制作团队高超的技艺。”名词解释时间:Jukebox,中文名叫“点唱机音乐剧”,是一种把一个歌手/乐队的经典歌曲串烧起来成为一部音乐剧的类型,是美国音乐剧的常见题材。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Jersey
2019年10月6日
其他

五天不碰手机不说话,超奇特的禅修经历让我打开生活新篇章

两年前,我连“禅修”这个词都没听过。去禅修两年来,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两年,我到处跟朋友们介绍,纽约上州的法鼓山禅修经历特别好,
2019年10月4日
其他

站在雇主角度,总结一下在美国求职junior非技术岗的通病和建议

LinkedIn收到的非华人简历高不少。下面随便摘录一些工作里遇到的“错题集”,分享出来让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开心一下。有不附简历的;有申美国公司只附中文简历的;有简历的文件名写着“Resume
2019年9月23日
其他

有了这份百老汇【选剧+排雷】指南,再也不担心挑花眼、看烂剧了

写剧评写多了,自然会越来越多人来问我,百老汇剧那么眼花缭乱,到底哪些剧好看,哪些推荐;也有很多人问我,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挑选/甄别百老汇剧目,选择自己喜欢的、好看的同时还尽量不踩雷?这个问题我太应该公开回答一下了!我也算是神农氏尝百草般看过来的人,尝完了总应该总结一下。以前吧我也挺naive的,怀着“能上百老汇剧应该都不会太差吧”的想法刷了好多剧。结果发现,然!并!卵!百老汇终究是个商业环境,很多时候是里面的“非艺术因素”占到上风,于是出现了很多让人或一言难尽、或吐槽不停、或越看越愤怒、或怎么睡都睡不醒的剧……太有必要帮助大家挑一挑了。开始正式经验分享之前当然照例说点“免责声明”:所谓的“好”与“不好”没有统一的绝对标准,我也是带着自己的偏好来评价:比如我比较在乎故事,在乎语言/台词/歌词质量,在乎音乐和剧情的融合气氛,希望看到创新和对舞台空间的突破,喜欢黑幽默,讨厌哗众取宠的滑稽,讨厌直男癌/大男人剧(Phantom和Wicked我听见你们的喷嚏声了),不追星,不太看得懂舞蹈。个人评分,算法不严谨,仅供参考我只能让评价标准尽可能客观。你的品味很可能和我不一样,每个人也可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小偏好会被一些冷门的事情击中,这个时候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咯(所以评分表里还有一项personal
2019年8月26日
其他

心理咨询师来跟你聊聊,《歌剧魅影》的爱情观是多么惨不忍睹

You的人。结果,长大了的我,发现我并不想唱Phantom的歌,因为里面的爱情观真的无法认同。”好多朋友特意问道,为什么我要diss歌剧魅影,Phantom多可怜;也有朋友问,抛开剧情,All
2019年8月20日
其他

2019秋季"百老汇周"买一送一最全攻略 | 梅花间竹出品

Child剧情:哈利和马尔福一边演中年危机,小波特和小马尔福一边演兄弟情义,赫敏一边演失踪的故事亮点:居然能还原魔法世界的视觉特效!以及,看懂以后真是感叹赫敏用黑人演真实毫无违和感(对不起了Emma
2019年8月12日
其他

两位纽约的百老汇博主,在百年剧院办了一场音乐剧婚礼

我叫谢越,也有人叫我间竹,在经营一个纽约小范围内稍有点名气的音乐剧+美食公众号,也就是你现在正在读的这个号。我家领导Lena,是中国最早的一批音乐剧狂热粉丝,早在2004年就开始研究音乐剧,在我影响下也开始提笔写剧评而且反响极佳。我们俩因为喜爱音乐剧而结缘,因为看剧而在一起,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以每年30+部百老汇、20+部其他剧的节奏,在短短两年半期间,看了100多部剧。我们俩要办婚礼的话,有什么比在剧院里面办一场音乐剧主题的婚礼,更能够彰显我们的品牌特色呢?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场在富丽堂皇的大剧院里,有开场曲,有finale,处处都埋着音乐剧的梗,情到深处人唱歌的“音乐剧婚礼”。听说,当晚大半个纽约华人的微信都被这场婚礼刷屏了。如果“打扰”到大家,真是不好意思啦,嘿嘿。截取了一些朋友圈,感谢大家祝福与爱的传递应各路朋友们(要吃更多狗粮的)要求,把婚礼各种幕后故事,以及DIY婚礼的过程(我们完全没有用任何婚庆公司)写出来分享一下吧。一、百年剧院之缘办剧场主题的婚礼,其实是我俩一开始就有的共识。于是从最初找场地的时候,就冲着剧院舞台相关的来找。但是纽约的剧场真的是太!难!找!了!本来能够办私人非戏剧活动的剧场就少,仅有的几个又特别贵,一度已经打算退而求其次在个酒吧或者公园里硬搭出一个小舞台的样子,凑合算了。但冥冥中自有天意,当我们准备放弃的时候,居然发现在一河之隔的新泽西,离我们家走路只要十分钟的地方,居然有一个极为豪华,历史极为悠久的2500座的大剧院,而且承办过很多婚礼!看到的第一眼觉得,这玩意租不起吧!经过研究才发现,尽管这个Loew's
2019年7月4日
其他

幸好还能有Hadestown提醒我们,音乐剧是多么令人着迷的艺术

进入正式剧评之前,请先允许我迅速做个30秒钟的背景介绍——近年来,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戏剧人在讨论,百老汇音乐剧又在走下坡路了吗?还要走多久?尽管得益于旅游市场的繁荣,百老汇的总票房仍是上涨趋势,但越来越靠几部经典大戏来支撑,收入越来越往这几部身上集中,而近些年上演的新音乐剧乏善可陈,看得我也是越来越没情绪,甚至公众号剧评产量都低了(并不是,就是忙和拖延)。就算音乐剧的市场化娱乐化倾向无可厚非,那么那些找个知名影视IP随便配两首歌、或者找个知名歌星随便配点剧情就演的音乐剧,那些浑身上下都写着"我这剧没啥艺术追求,纯是为了忽悠游客来看而已"的音乐剧层出不穷又是怎么回事?连着几年,每年托尼奖名单公布时,看着各项提名里充斥着各种平庸的候选,都要感叹一下,"今年又是音乐剧小年啊",并且揪心百老汇音乐剧还能否重拾往日的荣光。了解了这些,可能就更能体会到我看完Hadestown时的惊喜和震撼,以及重拾对原创音乐剧信念的欣慰。这是种"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的激动。为什么这么说?上一部能让我如此沉浸于音乐和剧作的完美交融、能以每五分钟一次的频率惊呼“音乐剧还能这么玩?”的音乐剧,是Hamilton。“什么?把Hadestown捧得跟Hamilton一样高,不怕摔了吗?”“不怕。”Hadestown在音乐和舞台的艺术传承和创新,往小了说让我眼前一亮,往大了说让我大开眼界。这不仅是文艺,不仅是娱乐,老师们同学们注意了,这是艺术啊!管中窥豹聊聊,音乐剧为何迷人?音乐剧之所以迷人,如果把我个人拙见以高度精炼而不完整地概括,在于音乐表演和故事剧情之间的互动关系,巧妙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气氛,是单独唱再好听的歌和单独讲再精彩的故事都无法达到的效果,也就是1+1>2的效果。三流境界*,音乐只是故事叙述的点缀,甚至会脱离,把所有歌曲唱段去掉以后对于整个剧情没有任何影响,反而更加顺畅了,比如Pretty
2019年6月7日
其他

看完这部剧我止不住问自己,出国这些年,你开心吗?

Hansen》。我是个很tough的人,看剧看电影看小说不容易在感情上被触动,常是以艺术鉴赏的角度来看。自从变成个小小剧评人之后,就更加多地以作品本身艺术性来审视作品了。但这部June
2019年4月8日
其他

Ferryman这种“大家都说好看, 但怕听不懂”的剧,咋办?

极大的冲击力:前两个小时的家长里短拐弯抹角在最后一段全部爆发,这部分就不剧透了。现在奉上叻娜把脑壳都听疼了才整理出的熟肉,以及看剧前需要做的历史功课,这是不剧透版本的,帮助大家稍微放心一点食用。1.
2019年3月28日
其他

无肉不欢的人在禅寺里当素食主厨,是什么体验?

纵横厨房十余年,我一直都是纯肉食动物,最拿手最用心的菜品通常都是肉肉肉,比如这样——万万没想到啊,自己居然会在一年之内转型成为素食主厨,甚至还有可能会大力推广素食,真是人生如戏啊。我感觉,由我一个肉食动物来推广素食,应该会很有说服力吧?很多人脑海中里对素菜都有“吃素=吃草”,“素食主要是沙拉”,“素食通常偏西餐”的刻板印象,其实我以前也有。但不同的是,我作为一个坚决不吃沙拉星人,是真心地发现,并且咆哮式地发现——原来!素菜也可以!很!好!吃!啊!尤其是纯中餐做法的素食,也能做得不仅好吃好看,还很能成为硬菜撑场面撑宴席呢!成为素食主厨,总共分三步。一、缘起我和素食的缘分源自一次禅修经历。一年多以前的感恩节,我在全美国都陷入剁手狂欢的时候跑到纽约城外两小时车程的法鼓山(DhamaDrum
2019年2月25日
其他

你当我是浮夸吧,夸张只因我不怕

found.第二个万箭齐发将我射穿的情节,是Evan和Murphy家爸爸的互动。Evan的爸爸在他小时候就离开家,Evan跟着妈妈长大,没有经过父爱的灌溉;由于Connor
2019年2月11日
其他

我也来斗胆写写Dear Evan Hansen吧

不吹不黑。这部剧可能是现今与Hamilton并列最火的百老汇音乐剧。这部剧2017年Tony奖获得最佳音乐剧、剧本、音乐、男主角等六项大奖。这部剧是现在仅次于Hamilton的一票难求。百老汇周上卖得比Lion
2019年1月22日
其他

难道,连哈利波特都逃不过中年危机吗?

二维码往期精彩回顾(应该还算精彩?)合集/攻略百老汇刷剧夫妻档快问快答:2018观剧总结与新年展望2019百老汇周看哪部?全纽约最良心百老汇攻略收好了!史上最强Broadway
2019年1月7日
其他

百老汇刷剧夫妻档快问快答:2018观剧总结与新年展望

新年了,“梅花间竹”公众号跨入第三个年头了,也该给2018做个总结。先做个数据统计吧,今年我俩一共看了28部百老汇,神剧和烂剧都是看得最多的一年:平均分8.4,9.5以上有4个,9以上有9个!然而8分以下有6个,7.5以下更是有4个。2018年为了看好剧,剁手也有点狠,平均票价$58。然而如果不算三大烧钱剧Hamilton、DEH和Harry
2019年1月2日
其他

百老汇周买一送一今年看哪部?全纽约最良心百老汇攻略收好了!

Award也几乎没怎么获奖,但如果是迪士尼铁粉,有一颗小公主的内心,或者只想轻松娱乐的话,还是值得一看的,视觉出品有底线有保证。推荐观看指数:★★★推荐在百老汇周买指数:★★其他方式:digital
2018年12月29日
其他

从百老汇明星到小镇高中生,每个人都有成长的烦恼

World风格的……欢迎大家继续添加你们发现的致敬剧目。看看还有多少!对于我来说,这是看剧看得投入时,猝不及防被塞的一颗一颗糖,真的是十分惊喜啦。但甜度刚刚好,不像Something
2018年12月28日
其他

蛋泥除了哈利波特,真的可以塑造好其他角色的!

动画改编音乐剧不容易,但烂成这样更不容易在女权觉醒的时代,为什么仍然推荐你去看一个直男癌的故事?【梅花间竹】公众号四大主题:戏剧(最近比较多)、美食、思辨、体育
2018年12月25日
其他

双兔傍地走,你管我到底是雌雄?

动画改编音乐剧不容易,但烂成这样更不容易在女权觉醒的时代,为什么仍然推荐你去看一个直男癌的故事?【梅花间竹】公众号四大主题:戏剧、美食、思辨、体育
2018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