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纽约看啥戏?一群“神农氏”替你地毯式尝百草

竹友们 梅花间竹 2022-06-15

‍要说写剧评,我也写了不少年头了,有个很深的感受——光是靠我一个人,看的数量始终是有限的,写剧评的数量更是有限的。
于是我决定发起了众筹剧评的项目,取名“The 农氏 Project”,就像神农氏尝百草一样,由“竹友”们看完剧之后投稿(不局限纽约地区),短到200字,长到2000字都可以,我会署名刊登在“梅花间竹”公众号和小红书上。

例如今天这一篇文章,就是由好多竹友的短评投稿集合而成,而且水平还相当高,关于同一个剧也会有不同的观感和讨论。长稿件我则会单独发文,例如《Suffs》
根据几位已经投稿的朋友们反映,很好玩且有收获。
感兴趣参加的话,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神农氏”联系哦。



下面进入纽约戏剧全城搜罗环节。不知道你一会儿看完感觉会如何,反正我自己辑的过程中已经被种了一堆草了。
纽约最有灵性的音乐“剧”,9.2分实至名归
《Oratario For Living Things》这部音乐“剧”,开演以来评分一直在9.2分以上,经过林聚聚(Hamilton的作者)热情安利以后票房更是火爆,甚至还直接涨价了!每天在门口都有买不到票的人等着,看能不能捡迟到的人的漏…(迟到不让进的哦)
✏️Review by 叻娜
这部从演员开口的第一声起,感觉人飘了起来,然后在接下来的三个大篇章“分子”“人类”“宇宙”中,思绪和情感被演员带去了各种未知的领域
有时候涌上了泪水,我都不知道它是哪里来的(有时候我知道,是自己的柔软之处被触及了),好像我与观众,与演员,与世界共振着,接纳了很多很多,有些不是理智所能理解的,也没有关系了。
有时能听懂的语言表达,也会冲击到我的想法——比如“啊!我从没想过暴力是如此美好的。”
说一点人话,我从心底里敬佩创作者,选用了这样一种形式,讲述“时间”这个概念,选了这样的维度,每个维度选了这样的角度,每个角度选了这样的文字排列和音乐组合;
嗯,就像看《三体》时的感觉,中间每一个创新的想法拿出来都是一篇杰作,它却融合了这么多这么多!

✏️Review by Yihan
这部剧是有灵性的。虽然从小成长在一个非常宗教的家庭里面,但是从来没有体会过我爸口中的“圣灵会在你身上显灵”的感受。
但是这部剧让我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我的灵魂被按在座位上狂震一个半小时,这是任何一部剧都没有办法做到的。很小的剧场,很魅惑灯光,很亲昵的氛围,很神圣的音乐,一起讲了一个很宏伟的故事。
在看剧的时候感受到了人与人的灵魂竟能如此的亲昵。也感受到了艺术竟然拥有上帝的力量,能够如此彻底地净化我的灵魂。
🎫购票:TodayTix上有rush特别难抢,原价票已经卖完,勤刷刷看能不能捡到漏!



今年托尼奖提名最多的音乐剧,是何方神圣?

✏️Review by @小黄 
《A Strange Loop》新鲜出炉的2022托尼奖提名中,今年获得提名最多的音乐剧,值得看吗?
剧情:7/10
音乐:7.5/10
舞美:6/10
overall:7
一部拿了2020普利策奖的作品,它主要讲述了a black gay man writing a musical about a black gay man writing a musical about…无限循环,这大概就是这个musical叫a strange loop的原因。
剧情和主题:这个剧整体还算是走搞笑路线的,虽然我承认英语不够好,好多笑话都没有听懂,但从观众的热烈反应来看应该是还挺爆笑的。
听得的懂的部分印象最深的是地铁路人听说男主是写musical的之后兴奋地问他有没有看过hamilton,男主:“no, I poor"。
剧情上用愉快的方式讲述男主在创作音乐剧的途中和个人/家庭产生的各自冲突和脑中时常冒出的各种想法:一直试图减肥但一直失败,一直使用dating app但一直被打击,家人朋友的不理解等等(别担心,听起来很惨但表现手法是走喜剧路线的,但中间有一段性暗示的内容和整体剧情较为欢快的氛围格格不入,很有冲击力)
音乐:这个剧的音乐部分我本人还挺喜欢的,有几首歌很抓耳,属于结束后还可以哼起来的。比如inner white girl, etc,而且因为queer的主题,演员们风格都很drama,增加了很多笑点。
舞美:舞台采用了大量的霓虹灯元素,和company的风格十分相似,总体的舞美十分简洁,没有什么特别fancy的地方,几个群演代表了男主内心的不同声音和挣扎,在各个霓虹灯门里穿梭而过。
🎫总体推荐观看!折扣途径有lottery也有rush哦~



催泪!最美的沉默,竟然如此平凡而伟大
✏️Review by 徐行
《Andre and Dorine》,是一部西班牙的默剧,由于早年间在中国有过几次巡演而在华人中间小有名气,这次来到了纽约。剧作讲述了一对夫妻一起经历妻子的阿兹海默症直到最后死亡的故事。
这部剧没有任何台词,全靠三个演员的面具、肢体语言来表现爱情的深刻 ——是叶芝写炽红火炉旁看爱人洗尽铅华红颜易逝之后感慨爱情在群山之巅繁星之间的独步踽踽,也是日常生活中在一地鸡毛的相濡以沫,也是看着爱人逐渐忘却往昔回忆的痛苦和孤独。
这部剧是根据萨特学生Andre Gorz的书信A letter to D改编的,只是现实生活中,不愿意看到爱妻Dorine被疾病继续折磨的Andre,选择了一起自杀,去另一个世界继续延续爱情。
这部剧也让我想起曾经的一个阿兹海默症病人,不记得儿女的名字,不记得今夕何夕,不记得身处何方,却依然记得,呼唤自己的太太honeybunch。
🎫 5月29日就要下了,快去看吧!todaytix、tdf甚至club free time 都有票!


一部关于“那堵墙”的剧,实在好奇的话,就去看吧

✏️Review by 阿珂
稍微熟悉中国互联网的朋友,经常就知道这里的“盾”是什么了吧…题材就不在这里多介绍了哈哈哈~
剧情&表演:4/5,个人不喜欢那位妻子的台词表述
舞台舞美:5/5
个人偏好:4/5
这部剧最大的亮点是translator这个角色。他既作为旁白和解说,为观众解释了不同语言翻译的复杂性以及语言背后的潜台词,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剧情和背景,更深入地去走进这部剧。同时,他生动的演绎也为整部剧带来了一丝幽默。
整个剧分为两条线展开,两姐妹之间的亲情线以及剧情主线。
对我个人而言,后者对我的触动更多一些,因为它讲述了我不知道的一段故事。同时因为这部剧标榜剧情有真实事件可依,所以看完之后我会想去搜寻更多相关背景资料去了解。

✏️Review by 间竹
每次有华裔题材的剧登上比较高的外百老汇舞台,都很不容易,我一般轻易不会给差评。但这次,我可以说是很不喜欢这部剧了。
一言以蔽之,套着华裔的外衣,依然讲了一个非常白人视角的故事。
看了一下主创团队我明白了,一个泰国和澳大利亚的混血的编剧(不会中文),一个菲律宾导演(不会中文),一个纯白的老派戏剧公司,主要创作团队里没有中国人,却披着文化interpretation主线的外衣……沦为了又一部平平无奇的批评中国zf的美国作品。
海报上的两姐妹理应是女主角,但她们两个的人物和关系线完全让位于案件线,姐姐是名义上的第一主角,她的motivation最后草草交代了;妹妹应该是实际上的第一主角,人物最复杂,最后也草草交代了。
而最后似乎是全剧最怂最窝囊的秃头老白男同时成了主角两姐妹的(疑似)拯救者?
都什么年代了,只要是alpha女强人,自带的刻板印象就是不受所有人待见,最终孤独一人,是要怎样?
一出戏看完,反而是白男大反派的能量值最强,给人印象最深,唉。
唯一出彩的是“翻译者”的角色,既是中英文translation,又是不同文化之间的interpretation,几乎是一己之力扛着剧情往前走了。
还有一点,剧作描述了西方资本对于中国zf的“支援”,体现出对于西方“别光指责中国zf,他们做的事情,你们西方作为帮凶手上也有血”的反思,虽然并没有很明显地体现,是我自己解读出来的,不知是不是创作者本意。
(不怕剧透,因为不太推荐去看)


一部关于404的百老汇,这时候看挺应景的

✏️Review by叻娜
《The Minutes》这部剧的作者Tracy Letts曾经获过普利策最佳编剧以及托尼奖最佳演员,这部剧也进入了普利策最佳戏剧的最后入围名单
这是一个关于404的故事。一个小镇新来的council member缺席了一场会议,等他回来的时候发现一位老成员不见了,并且没有人告诉他究竟发生了什么。
观众就跟随着主人公的视角,带着这样的悬念一直向下探究,全程都精神高度集中地在被故事线牵引着,想要知道这个看似和谐的小镇council的背后究竟是一群怎样的人。
讲故事的方式是扣人心弦的,故事的核心不论放在哪个国家的背景下,都很应景,看完整出剧,在仔细打量这个剧的海报(一只戴着秃鹰头的乌鸦),好像明白了什么.......
演员的表现都非常出色,最惊喜的是Jesse Mueller,一位明明靠出色的歌喉在百老汇大红的红人,却要非要在这里证明了自己在话剧领域也不逊色,在一群老演员中也是很出彩。
唯一我不喜欢的是一些为了搞笑而搞笑的人物刻画,有点廉价;
另一点是故事虽然不断反转,最终还是在意料之内。


看“狼叔”休·杰克曼演音乐剧,值吗?

✏️Review by 间竹

有些影迷或许不熟悉,“狼叔”休·杰克曼在演金刚狼之前,是因为演音乐剧而声名鹊起的吧?他在电影领域的最高奖项(金球奖获奖+奥斯卡提名)也是在2012年《悲惨世界》里演冉阿让(尚万强)获得的。
这部音乐剧《Music Man》是所有音乐剧教材里都有的经典剧目,当年这可是格莱美史上第一部获最佳原声专辑奖的音乐剧呢!
之所以Hugh这次回来百老汇主演这部剧,是因为在他上中学的时候演了这部剧里的一个特别不起眼的小角色,从此埋下了种子,自己变成大牌以后终于可以在大舞台上演了!
剧是相当欢乐的,休叔的表现很不错,几乎全场贯口+唱跳不停,非常有劳模精神!(而且如果没有特别通知,他都是场场演的,不像国内的音乐剧演员还有排班的臭毛病,就不要问排班表,怎么看他哪场演了哈。)
不过,虽然这部剧叫Music Man,但其实更像是部女主剧,唠嗑群里的朋友都感叹,“本来是去看休叔的,没想到都被女主Sutton圈了粉!“的确女主Sutton演得太棒,太有感觉了!
至于剧情,就真的是非常经典的老百老汇剧,歌舞什么的很热闹,只是千万不要带脑子,男主为什么留下?不重要!女主为什么转变心意?别多想!千万别推敲任何逻辑,乐呵就完事了,认真你就输了。
🎫买票:由于明星效应,这部剧的票房特别好,特别贵(随随便便三四百),上座率特别高,最近的单周票房是Hamilton的1.5倍你敢信……?也没有lottery啥的,唯一的折扣票只有rush,我是1月份去的,当时形势还不错,工作日早上8点半到的,前面只有10个人左右,轻松买到一楼很靠前的座位!
而现在随着剧的口碑不错,天气回暖,rush的形势难多了,观剧群的群友说工作日的早上,还下着雨,7点半到的时候前面也有小20个人了,天气好的话可能需要六点之前到才行!
Hugh是会出stagedoor的,不过由于防疫原因不能签名和合影,就打个招呼,和大家唠两句。
总体来说还是相当推荐的,不管你是去追星看狼叔的大长腿,还是去听一些好听的音乐,看一些热闹的舞蹈放松放松,都是不错的,可以值四颗星⭐⭐⭐⭐
狼叔不知道会演到啥时候,现在来看应该至少会演到10月份,不过谁知道呢,还是先睹为快呗。




一部适合古古怪怪的人看的古古怪怪的百老汇

✏️Review by 叻娜
这部百老汇话剧吸引我去看的关键词是Quirky (古怪/另类)。看的全程,我都在想,还真是quirky!
这是1942年获普利策奖的喜剧+正剧 (喜正剧?可以创造这么个词吗?) ,三幕互相之间没有直接关系的故事,充满隐喻、荒诞、超现实,时而让我觉得冗长,以没有逻辑的为基础建立了笑点和叙事逻辑,就..... 看到一半已经不想带脑子去思考这部剧到底在说什么了。
Don't get me wrong, 我觉得作者在隐喻很多东西,但,就是想得脑壳疼。而且回家继续琢磨,还是有回味的。
如果你对传统戏剧形式厌倦、喜欢哲学、神学、无厘头,我推荐你去看。另外,作为一部话剧,这部剧的舞美和卡司看着真的很贵!
如果你喜欢线性叙事,需要搞明白在发生什么,喜欢轻松一点的内容,没有足够的耐心,就别去了。


同为异乡漂泊者,我和主人公深深地共情了

✏️Review by Yihan
《The Vagrant Trilogy》虽然这部剧被评价冗长,但是个人还是很喜欢这个故事以及它给我带来的启发,尤其是它与我们现在世界的联系实在太紧密了。
主角受邀到伦敦参加学术讨论,结果巴基斯坦发生战争,主角被迫在选择回家还是漂流中做决定的故事。两个选择的本质都是基于战争所带来的悲剧性,所以只要战争发生了,任何“更好”的决定都不复存在了。
这个故事让我很共情,生活异乡的我能够很好的理解因为主角作为漂流者见证自己国家发生变故却无所适从的窘迫,以及那份与异乡的格格不入。
同时这部剧也让我看见难民真正的生活,以及那种一眼望到头的绝望和无力。
虽然这部剧很长,但是我出乎意料的专注,在认真努力地看见战争对人性的践踏。
🎫购票:TodayTix上有Rush ticket


百老汇避雷:白男演员的中年危机,不看也罢

✏️Review by @小黄
《Mr.Saturday Night》
剧情:4/10
音乐: 4/10
舞美:5/10
overall:4.5
剧情和主题:主要讲了喜剧演员Buddy Young, Jr早期是如何成名的,以及人到中年之后试图抓住机会再次成名的故事。中间穿插了他的友谊/家庭故事。
故事以billy crystal真实经历为底,也由他本人出演整个故事的青年/壮年/老年时期。个人对这个主题完全不感兴趣,而且也不粉billy crystal,所以看得很无感。如果不是他的粉丝,大概率可以绕路了。
音乐:音乐给我一种为了让这个剧成为一个音乐剧而不是脱口秀话剧而强行创作的感觉,没有一段好听的旋律而且也没有一个唱的好听/有记忆点的演员。
舞美:百老汇平均水平,不加分也不减分。
这个剧让我打分其实很难,因为没有一个点是我喜欢的哈哈哈…
我很看重音乐旋律的抓耳程度,但这个剧的卖点其实是comedy,所以没有好听的旋律(对我来说)。有的梗和笑点我其实没有听太懂,但是听懂了的部分也没有觉得很好笑。我旁边的老奶奶似乎还挺喜欢的,笑的很开心,还一直给我介绍这个男主当年是多么有名的喜剧演员,看来真的是个很有年代感的粉丝向作品了。
而且我看的时候还是preview阶段,可以看到box seat里还坐着工作人员在记录观众在每个笑点的反馈,说不定现在正式上演之后改地更好笑了 吧,希望如此。
🎫 购买渠道:broadway direct抽lottery或者在tdf直接购买。


对音乐剧有强审美追求的,请别看《红磨坊》
✏️Review by 尺素
……其实真的没啥好repo的,就美帝(过气)流行金曲串烧,加上这个旧社会红白喜事风格大红大紫的舞美布景服装,以及狗血的剧情(如果你非要说它有剧情的话),给人一种莫名的土嗨感。如果你硬要觉得这样的舞美“好”,那你喜欢就好哈。
别用“美国春晚”高抬它了,顶多算是“美国刘老根大舞台”,大概一段时间内是不想来第二次了。
说话和唱歌之间的连接也不能说弱吧,可以说完全没有,就是连常看音乐剧的人都会觉得“为啥说到一半就忽然唱起歌来?”对不常看剧的观众可能更加费解了。
音乐上,简直就是jukebox的极致,不仅完全摆烂放弃原创,而且专注到处蹭流量,不过看得出来美帝观众对于这些歌都很熟悉,很多歌刚出口观众就开始笑…
另外刚开场表现红磨坊的那部分,我一度各种幻视一笼傻鸟。
lottery的位置是二楼第三排正中,还不错,但是演员站在舞台前面那部分的时候就只能看到上半身了
另外不知道是位置问题还是这个剧就这样,感觉剧院里太震了,很多地方感觉耳朵和心脏有些不舒服(u1s1,我的座位离音箱已经不近了)。可能这样比较符合观众对于乡村迪斯科的需求吧。
🎫 最后,不推荐正价票来看这玩意,更何况是等额选举的托尼奖得主AT老师已经不演了。如果中了lottery想下班/放学后不带脑子来土嗨一下,就也行吧…
据说喜欢法剧的人会喜欢这部剧,但是反正我是觉得emmmmm……(不过我也不喜欢法剧来着?所以是准的?)


一个关于 “人血馒头” 的故事,却赚足了我的眼泪
✏️Review by Serena
《Dear Evan Hansen》真的是一部值得二刷、多刷的剧(但请千万千万千万千万不要看去年改编的电影,请答应我好吗!!)
今晚本是冲着主演Ben Levi Ross的歌喉再次重温(他真的可以一己之力抬高整个剧的层次,强推!!) 看完却注意到了很多一刷没看到的细节。
整个剧情看下来其实也就是高中生闹出来的一个啼笑皆非的大误会,但小小的剧情里情感非常饱满,充满了戏剧张力。
仔细品味琢磨发现整部剧台词的废话密度都很低,很多台词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轻松强化了现实反差和剧情冲突——Evan Hansen设想的美好场景都是和现实相悖的,他想表达的情感都只能借别人的身份说出,他渴望得到的温暖近在咫尺,在面对自己内心时,却又不得不承认这些温暖都因为建立在谎言之上而遥不可及。这些反差简直就是直戳观众的心窝,谁不心疼孩子呢。
这部剧让人很能relate的一个点就是Evan作为透明人的孤独感,而事实上整场剧看下来观众会发现其实孤独的不只有Evan,他的同学、家人、甚至整个社交媒体上的人都在经历着自己的孤独。
在社交媒体的影响下,每个人只看得到别人最好的一面,所以也只敢向外界展示最好的自己;每个人都在不自觉地吃着人血馒头,只希望自己看起来是part of something。但最讽刺的也正是如此,你越是隐藏真实的自己,别人越无法接近你,Everyone wants to be heard, but no one is really listening, so no one is heard.
最后关于BLR 的不得不宣传几句——你永远可以相信BLR小哥,唱功了得,飙高音稳稳当当,还能同时带着哭腔、带着这个角色哆哆嗦嗦的声音特点。小哥只演到5月15号,想看的姐妹们快冲!!
 

百老汇《阿拉丁》,“媚俗”的标准答卷?

✏️Review by 有求生欲的匿名评审员
看百老汇《阿拉丁》的体验是全方面的差。
言下之意是,不仅是剧本身不好看。
一言以蔽之吧,感觉对于这个剧,迪士尼并没有很高的艺术追求(像狮子王、Newsies那种),而只是定位成吸引游客和萌新小白去看(疑似割韭菜?),把各种眼花缭乱的元素粗暴堆砌在一起就交作业了的既视感。
迪士尼的故事就不说了,从剧作的角度来说说——感觉卡司的演技完全是程序化的,虽然不至于差到离谱,但是你能完全看见演员在表演,而不是看见角色在讲故事。
其次就是舞美设计——感觉舞台设计的风格不是非常的一致,颇有一种为了惊艳游客然后把所有元素一股脑混在一起的感觉,各种审美和设计全方位落后原版电影十条街。
最不喜欢的是宫殿的设计,仅仅只用背景板和不同乱七八糟的花纹实在是显得有些俗气了,感觉充满了orientalism的凝视。
唯一我觉得真的很美的是飞毯的部分,但是看久了就还是觉得是非常俗气的一种表现方式。(毕竟就俩人飞来飞去没啥变化)我觉得这个部分的这样设计的intention是更想单纯去impress观众而不是描绘场景本身的美感。
之所以说体验全方位差,还包括观众。这样的儿童+游客剧,观众的质量不可避免地堪忧,我这次经历实在是太差了。做我前排的两个哥们显然是被家里逼来的,在乌漆麻黑的剧院里看着手机里的棒球比赛,不时欢呼不时沮丧(动作可见的那种,非常的physically expressive)。
其次就是小孩的吵闹。
再其次就是在飞毯的时候,我从来没有在剧院里见到有这么多人同时拿起手机开始拍照。
🎫 虽然是lottery去的,我也觉得亏了。
大家!想看迪士尼合家欢的话,冲Lion King🦁吧,全方位吊打。
不要买Aladdin全价的票。
求求了。

此外,更多一些目前在纽约演出,或者在美国和全球其他地方正在巡演的剧,以下都是间竹曾出过详细剧评的
Sleep No more
Company SIX | Suffs
The Lehman Trilogy 
Lion King | Hadestown
How I Learned To Drive
Dear Evan Hansen | Slave Play
Harry Potter & The Cursed Child
Phantom Of The Opera | Anastasia
My Fair Lady | Once On This Island
Lifespan of Fact | Beautiful | Ferryman
The Prom | The Band's Visit | Last Match
Junk | Head Over Heels June Is The First Fall

最后啰嗦提醒几件事,以免你忘记——
  1. 以后你如果想知道“xxx剧好看吗”或者“最近有啥剧可以看”,可以到“梅花间竹”的小红书上搜索哦,间竹争取把它做成纽约乃至美国的“剧目辞典”

  2. 或者可以尝试在本公众号后台回复剧名的英文名(当然,不可能每部剧都有)

  3. 感兴趣加入“The 神农氏 Project”投稿写评论的,后台回复“神农氏”





百老汇相关文章
纽约百老汇博主在百年剧院办了一场音乐剧婚礼
2022托尼奖提名公布,“梅花间竹”群友喜获提名
百老汇折扣票最全攻略,别再花冤枉钱了! 
百老汇音乐剧正式重启!观剧攻略看这一篇就够了

美食类内容
我决定开个私厨 | 私厨真的开起来了
无肉不欢者在禅院做素食主厨是什么体验
“封城”一周年,14个纽约餐饮人亲述中餐的2020
全纽约我最爱的早茶店,永久关门了
米其林餐厅不开门,三星厨师来我家做9道晚餐,惊为天人

美食中最魔幻的力量 | 破除美国中餐的偏见

不明觉厉的“低温慢煮” | 卤牛肉的方子

其他文章
大都会博物馆史上最实用攻略
专访:对话格莱美奖华裔评委
五天不碰手机不说话,超奇特的禅修经历
总结在美国求职junior非技术岗的通病和建议
纽约客来说说看,纽约到底有什么了不起?

现代人为什么不会写文章了? | 校园霸凌的思考

莫雷事件 | 科比·布莱恩特 | 勒布朗·詹姆斯

【梅花间竹】
唯美食与音乐剧不可辜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