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城镇自雇就业是自主创业还是变相失业?

本 期 热 文



Self-employment in Urban China: Entrepreneurship or Disguised Unemployment? 

Xinxin Ma, Shi Li

(Vol. 30, No. 1, 2022)

编者语

中国存在大量的自雇就业,他们是迈向共同富裕过程中共建共富的重要群体。那么,这些群体是主动创业,还是因为找不到更好的工作而变相失业?中国政府在2016年之后实施了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于自主创业是否起到了积极的鼓励作用?本文使用模拟工资溢价的方法来验证变相失业假说和企业家自主创业假说,并使用倍差法分析“双创”促进政策对自主创业的影响。

本期刊登由日本法政大学经济学院马欣欣与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李实合作撰写的“Self-employment in Urban China: Entrepreneurship or Disguised Unemployment?”。该文使用2013年和2018年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研究了城市户籍劳动者和农民工成为自雇劳动者的机制,并分析了“双创”政策对自雇就业的影响。

 


自雇劳动者部门是非正规就业部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部门。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城镇自雇劳动者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关于中国城镇自雇劳动者数量增加的驱动机制,存在两个假说。第一个为变相失业假说,该假说认为自雇劳动者数量大增是由于劳动者没有机会进入正规就业部门,这种情形类似于不充分就业,亦可以称之为“变相失业”。另一个是企业家自主创业假说,此假说认为自雇劳动者是事业成功者,他们作为小企业家为市场提供了新的商机,也为其他劳动者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并向社会提供了创新性产品,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已有学者使用中欧、东欧国家的数据对这两个假说进行了验证,但是鲜有文献针对中国样本进行相关研究。

本文的创新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自雇就业机制的研究,本文把研究对象由中东欧国家扩展为中国城镇地区所有劳动者,包括城镇户籍劳动者和农民工两类群体,并比较两类群体中自雇就业的机制差异。第二,本文使用2013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可以得到关于中国城镇自雇就业的最新信息。第三,中国政府在2016年之后实施了“双创”的政策,将促进“双创”的支撑平台从28个增加为92个。这些政策出台使得本文能够使用准自然实验模型来验证“双创”促进政策和自主创业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第四,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存在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的分割,本文认为自雇劳动部门的工资水平更接近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水平,而不是既往文献中的全国工资水平。本文使用独创的适合中国的工资溢价指标验证假说,这是对既有方法的一个补充。


本文在考虑了样本选择偏差之后使用模拟工资溢价的方法来验证变相失业假说和企业家自主创业假说,并使用倍差法分析“双创”促进政策对自主创业的影响。本文从实证分析结果中得出了如下几个主要结论。第一,无论是城镇户籍劳动者还是农民工,2013年的分析结果都拒绝了企业家自主创业假说,而2018年的分析结果支持了企业家自主创业假说。这表明与2013年相比,在2018年有更多自雇劳动者是出于自主创业的意愿进入自雇劳动部门。第二,倍差法的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对城镇户籍劳动者还是农民工,“双创”促进政策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稳健性检验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第三,自雇就业机制存在组间差异。与中老年组相比,青年组更支持企业家自主创业假说;与中高学历组相比,低学历组更支持变相失业假说。


“双创”促进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向创业型企业的技术转移,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以推动创业创新。虽然本文期待政府的“双创”政策可以促进更多的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进入劳动力市场,但是基于倍差法的因果关系分析并未显示出两者有显著的因果关系。这可能是因为政策实施时间较短,而且政策内容并不是针对个体劳动者创业。本文建议今后应出台更多的直接惠及个体创业的政策,如创业融资、税收优惠等政策或措施来促进企业家进行自主创业。本文同时建议,应充分使用各种因果推断方法从长期角度继续评估“双创”政策的效果。



引用文章请拷贝

Ma, X. X., S. Li, 2022, “Self-employment in urban China: Entrepreneurship or disguised unemployment?” China & World Economy, Vol. 30, No. 1, pp. 166–95.



封面和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END



China & World Economy

A bimonthly fully peer-reviewed SSCI journal featuring original academic work examin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ssues arising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 and opening-up, co-published by the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Wiley, with ISI impact factor of 2.357.



投 稿 网 址



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cwe



中国与世界经济英文刊公众号
扫码关注最新动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