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冰川思想库第三度从零开始,有一个问题留给你们

陈季冰 冰川思享号 2018-12-20


不管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不是比过去更加看不到希望,我们依然只能去做。不然,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 | 陈季冰


近来我经常会略带忧伤地思索这样一个沉重的问题:在我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我曾经作出的选择是不是根本错误的?

 

1990年我从同济大学热能工程系毕业,被分配去上海市煤气公司管线工程所。迎接我的将是一个看上去沉闷、却相当有前途的职业。然而我没有去领取那份录取通知书,因为在此之前不久我收到了另一份录取通知书,它来自隔壁的复旦大学——毕业前夕,我通过考试,获得了在复旦大学新闻系攻读第二学位的机会。

 

忽然之间,命运向我打开了另一扇门,将我从一位燃气工程师变成了一个新闻媒体人。

 

28年后再来回头审视那一刻的惊人转向,我也许不得不承认,那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至少对于我个人的事业成就来说是如此。

 

过去这20多年里,中国经济实现了史无前例的腾飞,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更是一马当先、一日千里,这其中孕育的诱人机会可以说是无穷的。如果在城市燃气行业,相信以自己正常的聪明才智,我应该已在上海乃至中国其他城市的地底下留下了许多我的规划设计成果,我的家庭资产也应该因此而相当可观。或者,我现在还很可能在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拥有一个稳定无忧的工程师职位和一份中等偏上的中产阶级生活……我当年那些同学们的经历就是证明。


而同样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的新闻行业即便不能说一落千丈,至少也是每况愈下。且不说这个行业里大多数从业者的职业满意度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这在中国从来就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眼下能在这个行业里面前保住一个饭碗,就已经很不错了。过去几年里,我亲笔撰写的报纸停刊告读者书,就有好几份。不过,在这段漫长但不成功的人生旅途中,我结识了魏英杰、任大刚、“龙树”、连清川以及许许多多精神上的同路人。

 

但把这两条人生曲线放到同一个坐标里去对比,结论难道不是一目了然的吗?


几周前的一个清晨,我把上述这段充斥着挫败和失意的情绪贴在了自己的朋友圈里。几分钟后便收到一位曾经的领导的留言:“季冰,你当年的选择对你的家庭来说可能是损失,但社会上因此多了一支优秀的笔杆子,这是更大的财富。”

 

我的这位领导比我大不了几个月,以我和他的真诚关系,相信他这番留言并不完全是调侃和开解。实话说,在那一瞬间,我的确有一种获得了认同的满足感。

 

然而,也仅仅是一瞬间而已。很快,我又陷入了另一种更为根本性的怀疑和忧伤:我手里的这支苍白无力的笔杆子真的属于我吗?它对于社会真是一笔有用的财富吗?

 

这个疑问,在冰川思想库第三度从零开始起航的此刻,也是我希望读者朋友们帮助我一起解答的。

 

2016年3月,当我们第一次从零开始的时候,我们满怀希冀而又略带忐忑。那时我们刚刚从传统媒体中走出来,我们想要证明一些什么,改变一些什么。连清川以他特有的睥睨一切的豪情写道:“我们要挑战的,是新媒体的肤浅与偏激……”

 


2017年3月,当我们第二次从零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放弃一年前的希冀,但这种希冀被明显笼罩上了一层迷茫。连清川写道:“我们依然笃信理性与文明”。

 


今天,当我们第三次从零开始的时候,我们内部弥漫着一股奇特诡异的轻松。关于这一点,我没有与他们几位讨论过。仅就我个人来说,这种轻松其实是一种解脱。因为我现在已经想明白了一点:不管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不是比过去更加看不到希望,我们依然只能去做。

 

不然,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我们曾经不止一次地讨论过,要把冰川思想库办成这样或者那样,因为如此一来则空间会更大……等等。但每一次,大家最终都在同一个问题面前止步:既然这样,既然我们的目标只是为了成功,那么我们这几个人又何必凑在一起搞这么一个冰川思想库呢?也许我们各自从其他的路径上可以花更小的代价,去获得更大的收益。

 

因此,在一些最根本的问题上,你几乎没有选择的机会。说得大一点,尽管我们对生活经常充满了失望、不满和抱怨,但我们能够选择自己出生在哪个国家和哪个省区吗?我们能够选择自己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里,与什么样的人做兄弟姐妹吗?更何况,28年前我如果做了一名成功的工程师,那么从小就喜欢舞文弄墨的我如今会活得比今天更开心吗?……

 

想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轻松坦然地面对未来。一个人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只能从他现在实际上是什么样的人开始,尽最大的努力,使明天的自己离心目中的那个目标更近一些。


是的,结果基本上不是我们自己能掌握。但是,过程中的意义却是我们自己赋予的。20多年来我离开过好几家媒体,几乎每一次,都是为了避免让明天的自己离心目中的那个目标越来越远。

 

柔和而坚韧的力量便从中生长出来。

 

对于冰川思想库现在的团队来说,我们并不在意付出多少,我们甚至也不太在意我们的付出能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但我们多多少少还是会在意我们的付出能不能给周围带来一些有益的改变。

 

读者朋友,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在新媒体时代,这个问题的答案几乎全部都在你们那里。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陈季冰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