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康教授,有人喊你来学习唐朝“暗黑史”

金发 冰川思享号 2021-07-02

▲宋·李公鳞《免胄图》局部,郭子仪解甲降回纥



撰稿 | 金发

这两天,康教授讲解杜甫《石壕吏》演讲视频火了,这个教授说郭子仪如何,说石壕吏作为郭子仪大军的地方官员又如何,甚至说杜甫老夫子如何。


至于这位教授说得如何对与否,我们姑且不论,我们只愿意跟这位教授一起学习安史之乱这段历史,其中涉及能征惯战的郭子仪将军,历史的这个细节也恰恰是杜甫《石壕吏》一诗的创作背景。


当然,有关这个细节历史,曾经有人说,这是盛唐的“暗黑历史”,由此唐朝成为“第一个签订条约割地、丧权辱国的朝代”,甚至带来比安史之乱还深重的灾难。


当然,这也是评价,都不置可否,我们只对那个时期的历史资料感兴趣,其余的一概不论。


借兵回纥


杜甫的《石壕吏》创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


此时,安史之乱进入相持阶段,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等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城(今河北邯郸临漳)兵败,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赶往华州任所。其中途径石壕村根据所见所闻写下了千古名篇《石壕吏》。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在此之前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当时国都西安和东都洛阳还在陷落之中,在光复西安之前,“郭子仪以回纥军精,劝上(唐肃宗)益征其兵以击贼。(回纥)怀仁可汗遣其子叶护及将军帝德等将精兵四千余人来至凤翔。”


▲《石壕吏》书法



《资治通鉴》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唐肃宗想尽快光复京师长安,就与回纥订立盟约:“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约定?此中士庶当然指的是官吏和读书人,而子女呢?


唐朝的社会阶层分为:坐食者和贵族,劳动者,娼妓和贱民。


坐食者包括一些道士和僧尼,由于当权者尚道佞佛,这个阶层势力日盛,且不需徭役赋役参军事;贵族则权力、财产很高,包括军事权贵、世俗贵族等;劳动者不需解释;娼妓分家妓和公妓两种;


贱民阶层也可分为官贱民与私贱民二种:官贱民又分为官奴婢、官户、杂户、工乐及太常音声人等,私贱民又分为私奴婢、部曲、客女、随身等。


我国汉代开始官家就有自称为百姓父母的说法,此说源于西汉末年。


据《前汉书》记载,汉宣帝时召信臣出任南阳太守,他“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蓄积有余……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荆州刺史奏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以殷富,赐黄金四十斤,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复数增秩赐金。”这大约是父母官的来源。


▲电影《猫妖传》,唐玄宗弃城而逃


那么到了此时,“父母”就这样为了收复土地而抛弃“子女”吗?


“战功”与“罪行”


盟约后,回纥骑兵配属郭子仪统一指挥,《旧唐书》记载了郭子仪跟回纥交往,“回纥遣叶护太子领四千骑助国讨贼,子仪与叶护宴狎修好,相与誓平国难,相得甚好。”
应该说,回纥军在光复两京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历史书籍中均有记载。
其中光复京师长安,《旧唐书》这样写道,“子仪奉元帅为中军,与贼将安守忠、李归仁战于京西香积寺之北,王师结阵横亘三十里,贼众十万陈于北。归仁先薄我军,我军乱,李嗣业奋命驰突,擒贼十余骑乃定。回纥以奇兵出贼阵之后夹攻之,贼军大溃,自午至酉,斩首六万级。贼将张通儒守长安,闻归仁等败,是夜奔陕郡。”
在收复洛阳过程中,回纥军更是打出声威,令叛军闻风丧胆,这在《旧唐书》《新唐书》均有记载。
其中《旧唐书》这样写道,“贼闻官军至,悉其众屯于陕西,负山为阵。子仪以大军击其前,回纥登山乘其背,遇贼潜师于山中,与斗过期,大军稍却。贼分兵三千人,绝我归路,众心大摇,子仪麾回纥令进,尽杀之。师驰至其后,于黄埃中发十余箭,贼惊顾曰:‘回纥来!’即时大败,僵尸遍山泽。严庄、张通儒走归洛阳,遂与安庆绪渡河保相州。子仪奉广平王入东都,陈兵于天津桥南,士庶欢呼于路。”

▲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唐玄宗败走剑南道


西安收复时,按照盟约就该重新分配土地、财产、士庶和子女了,回纥叶护也提出这个事情。


时任广平王李豫(即后来的唐代宗,唐朝第八位皇帝)觉得时机有些不妥,就跟叶护商量说:“今始得西京,若遽俘掠,则东京之人皆为贼固守,不可复取矣,愿至东京乃如约。”李豫的话说得很明白,现在如果大肆进行抢掠,那么东京洛阳的百姓就会为叛军死守,难以再攻取。


他知道,官府已经站在底层百姓的对立面了。


西京长安侥幸保住了,《资治通鉴》记载,回纥叶护同意李豫请求,“即与仆固怀恩引回纥、西域之兵自城南过,营于水之东。百姓、军士、胡虏见拜,皆泣曰:‘广平王真华、夷之主!’上闻之喜曰:‘朕不及也!’整众入城,百姓老幼夹道欢呼悲泣。留长安,镇抚三日,引大军东出。以太子少傅虢王巨为西京留守。”


然而东都洛阳却没那么幸运。


至德二年(757年)十月,东都洛阳收复,肃宗践行与回纥盟约,回纥纵兵大掠洛阳,带来比叛军更残酷的破坏。


▲电影《猫妖传》燃烧的长安城


据《旧唐书》记载:“及收东京,回纥遂入府库收财帛,于市井村坊剽掠三日而止。财物不可胜计。”而《资治通鉴》记载:“壬戌,广平王入东京。回纥意犹未厌,患之。父老请率罗绵万匹以赂回纥,回纥乃止。”


剽掠是什么意思,是按照《辞海》的解释,就是抢劫掠夺!难道光复洛阳的是一群强盗吗?


洛阳百姓所受灾难远不止此,相州兵败之后,洛阳再次落入叛军之手。


▲电视剧《大唐荣耀》中的回纥可汗


宝应元年(762年),唐代宗李豫即位,再次与回纥联合进军洛阳。


《旧唐书》记载,光复东都后,“回纥纵掠坊市及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


《新唐书》这样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起先,回纥到东京,纵兵掠夺。人们都到圣善寺、白马寺两佛寺躲避。回纥怒,纵火烧佛寺,杀死一万多人。至此更加蛮横,垢骂侮辱官吏,甚至夜晚带兵斫开含光门,入鸿胪寺。


以至于《资治通鉴》这样叙说了当时的惨状:“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


回纥军大掠洛阳百姓,唐朝官军又怎样对待洛阳百姓呢?


据《新唐书》记载:那时,陕州节度使郭英骡留守东都,与鱼朝恩及朔方军都骄横恣肆。见回纥暴掠也掠夺于汝州、郑州之间,以致乡无完屋,人民以纸为衣,其为虐比贼更甚。


回纥对于唐朝的危害远不止此,其通过协同唐军作战,知道唐朝的底细,便以武力作为后盾进行强买强卖勒索唐朝,强迫唐朝高价收买他们的马匹,“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缯帛百余万匹,而中国财力屈竭”。


唐代宗大历六年(771年),回纥人在京师长安光天化日“掠人子女”,官府干涉后,回纥人“以三百骑犯金光门、朱雀门”,唐代宗也只得派宦官好言抚慰。大历十年(775年)九月,“回纥白昼刺市人肠出”,官府缉拿凶手,回纥人悍然劫牢反狱。


需要说明的是,鱼朝恩是净身入宫的宦官大臣,曾侍奉唐肃宗李亨,颇得信用。历任三宫检责使、左监门卫将军,主管内侍省,统率神策军。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等职,负责监领九个节度使的数十万大军。上元二年(761年),唐军收复洛阳后,封为冯翊郡公,开府仪同三司。唐代宗永泰年间(765-766年),封为郑国公,权倾朝野。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唐代宗联合宰相元载,鱼朝恩被坐罪赐死。


“聪明”与“愚蠢”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十二月,因为克复两京,收复河东、河西、河南的大部失地,郭子仪加司徒,封代国公,加食邑一千户,次年又进位中书令,到达人生第一个巅峰。


相比郭子仪此时的加官进爵心情,此时的洛阳百姓正在饱受回纥军的第一次剽掠。


对于借兵回纥引发的各种问题,《旧唐书》曾评价说,“中兴之功,大即大矣,然生灵之膏血已干,不能供其求取;朝廷之法令并弛,无以抑其凭陵”,“于国之功最大,为民之害亦深。”


当然,引回纥平叛以及跟回纥订盟的决策权并非郭子仪,而是唐肃宗李享和唐代宗李豫。


郭子仪只是曾提建议,在平复两京过程中,回纥军受郭子仪节制,而且平复之后郭子仪是主要受益者,被加官进爵。应该说,唐朝百姓所受回纥军的苦处,郭子仪应承担一些责任。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郭子仪及其他节度使在相州围攻安庆绪兵败,时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的鱼朝恩趁机把责任推到郭子仪身上,并在肃宗面前进谗言,郭子仪召还京师,解除兵权。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郭子仪因平定河中兵变有功,进封汾阳郡王。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


永泰元年(765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后,尊为“尚父”,进位太尉兼中书令。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夏,郭子仪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明·仇英《郭子仪拜寿图》局部

郭子仪去世后极其荣光,据《新唐书》记载:“薨,年八十五。帝悼痛,废朝五日。诏群臣往吊,随丧所须,皆取于官。赠太师。陪葬建陵。及葬,帝御安福门,哭过其丧,百官陪位流涕。赐谥曰忠武,配飨代宗庙廷。著令,一品坟崇丈八尺,诏特增丈,以表元功。”朝廷追赠他为太师,赐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


为示纪念,德宗废朝五日,命群臣吊唁,又亲临安福门送葬,并专门超越礼制,下诏将他的坟墓增高一丈。“


不过,尽管唐德宗李适下诏将郭子仪墓增高一丈,但却不能保全。


根据清朝学者薛福成《庸庵笔记》记载,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5年),清朝官吏洪贞谦路过郭子仪祖籍华阴,见到郭子仪后代。


此人说,郭子仪后代家门零落,郭子仪墓在一次宗族纠纷中被一群愤怒的农民捣毁,理由就是郭子仪当年借兵回纥,坑苦了老百姓。此时已是郭子仪去世一千年以后的事情。


有一种说法是,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可能郭子仪一生都将寂寂无闻,因为其军事才能在借兵回纥平叛中得以全面体现。但是,更多的人对借兵回纥持批评态度,包括一些中唐和晚唐的唐朝诗人。


▲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杨贵妃姐妹虢国夫人满身绮罗


比如杜甫就直接写了借兵回纥的诗,包括《北征》《留花门》《即事》《遣愤》四首,其中《留花门》直接说明回纥军的危害:


北门天骄子,饱肉气勇决。

高秋马肥健,挟矢射汉月。

自古以为患,诗人厌薄伐。

修德使其来,羁縻固不绝。

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

中原有驱除,隐忍用此物。

公主歌黄鹄,君王指白日。

连云屯左辅,百里见积雪。

长戟鸟休飞,哀笳曙幽咽。

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

沙苑临清渭,泉香草丰洁。

渡河不用船,千骑常撇烈。

胡尘逾太行,杂种抵京室。

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


在此诗中,杜甫是非常有情绪的,他用了一个非常不雅的词汇来指称回纥军,同时用“长戟鸟休飞,哀笳曙幽咽。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来说明劳动者对回纥军的恐惧,诗歌最后还直接点明其中危害:“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


资料来源

《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全唐诗》《前汉书》《庸庵笔记》


作者简介


金发,毕业于河北省第四届作家班,曾在东方早报特稿部工作,坚持从事古诗重构创作已十年。著有《重构千家诗》,其中唐朝部分共对106位诗人330余篇作品进行了创造性重构,并力图从写作背景、古诗名词、梳理还原、延伸阅读、同题对照等多维角度来理解和学习古诗,开创性构建了古诗与现代诗的信息交流通道。




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

邮箱:bcsxk2016@163.com

微信:bingchuanxiaobian

手机:13067716289





经典解读

新知速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