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2年5月3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1020万毕业生在路上,2022年稳就业的任务空前艰巨

古原 冰川思享号 2022-01-05

社会政策固然是需要推动的,但应该缓步慢推,需要考虑对投资的影响和对就业的冲击。



特约撰稿 | 古原


2022年,中国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1020万。

 

在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稳”字当头,其中稳就业是重中之重。而不断调低的经济增长预期,说明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已是共识。



01


观察就业形势,最重要的就是观察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为什么呢?

 

因为从经济学逻辑出发,失业是一种主动的行动,社会上永远有工作,选择失业的人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薪资合适的工作。

 

农民(工)其实很少有失业,因为其选择弹性很低,不工作,一家老小如何生活,其有限的储蓄不足以支持他对工作挑三拣四,哪怕经济形势再不好,工资再低,他们也要去工作。

 

最坏的情况发生,无非是农业人口增加罢了,一亩地从一个人种到两个人种,何来失业呢?

 

但大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的选择弹性很高。

 

目下的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用什么方式来进行失业替代呢?

 

考公、考研、考教。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突破200万;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人数,突破900万;2022年,考研报考人数突破450万,相比较去年增长85万,达到历年最高。

 


当下进入社会,找的工作不符合需求,那就选择在家备考,或进入更高学历的学习,其实这就是一种选择的替代。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台湾地区,二十年前就开始了。

 

2004年,台湾地区的研究生数量就与本科生数量达到1:1的比值,而研究生总数在五年内爆增三倍。

 

台湾地区的就业形势低迷,就始于2000年前后,至今,22K(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5000元)的大学生起薪与二十年前基本保持一致,而研究生数量一直高涨的趋势,二十年来也未改变。



02


就业问题,是经济晴雨表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指标。

 

经济学史上,最重要的争论,就是自由市场经济学家们与凯恩斯及其信奉者们在政府如何处理就业问题上的争论。

 

本质上,就业问题是企业投资减少、企业数量减少的一个后果。

 

但凯恩斯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是某种商业周期的结果,他开出的药方就是大规模的货币放水,由政府来消费,带动民间企业,这一恶果其实已在美国显现,因为这就是人为制造通货膨胀。


凯恩斯错在认为需求可以人为制造,就像我们经常提到的刺激内需。需求怎么需要刺激呢?人们有钱就会去消费,不需要你刺激,过去数十年,中国社会零售总额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因为收入在持续提升。

 

而收入持续提升的秘密就在于企业投资不断增加、人们的薪资不断增长。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十九世纪就提出,供给才能创造需求。一个人的消费能力来源于他的供给能力。

 

就业就是一种劳动力供给,他的需求方是企业。企业只有增加投资,才能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所以经济没有三架马车,只有一架,那就是投资。

 

消费和出口,不过是投资增长后的现象,而不是各自独立的。

 

面对当下的经济形势,中央政府也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近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在解读中国经济未来形势时说: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增多,挑战上升。从国内看,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存在缺煤、缺电、缺芯、缺柜、缺工等问题;从国际看,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日前,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届、十届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表示:


“今后的政策取向应该是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做蛋糕的人都能够安心地在国内做蛋糕,这样就有了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这是实现共同富裕最关键的一点,一定要把蛋糕做得足够大。”

 


从上述专家的表述中,不难看出,稳投资已经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显然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方向调整。



03


不得不说,在过去的两年中,一些政策措施对投资和就业考虑不足,若干地方落实措施力度过大,对投资和就业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

 

比方说,双减政策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对就业造成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70万教培机构和上千万从业人员在政策转向下,一夜进入寒冬。倒闭、裁员,就是2021年底教培机构的常态,其构成的冲击和影响力,恐怕是2022年的经济一个不小的利空因素。


图/图虫创意


而对互联网头部企业的监管,也同样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关注。应该说,一些政策在出台和实施过程中,对产业发展规律的考虑是不够充分的。

 

比如要求一些平台型互联网企业,承担平台上外卖员和司机的社保。为员工缴纳社保是企业的责任。不过,这类平台在本质上与淘宝是一样的,是一个第三方的交易撮合平台,它们更像是一个中介机构。因此,他们与平台上的外卖员或司机的关系,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让平台直接承担这些人的社保,就不单纯是增加劳动力成本的问题,还是一个效率问题。


再比如,要求各大互联网公司互联互通,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平台型互联网公司的发展规律。平台型科技企业只有划定边界,才能服务于生态内各种中小型企业。

 

比如,电商平台的商家信息可以转到微信,那微信的信息流必将受到重大冲击,因而对用户体验构成极大困扰。其他平台亦是同理。本质上,这是在反对企业间的自由竞争,也会打击平台企业的信心和积极性。


2021年底,连互联网这一类高速成长的产业都传来裁员潮的消息。


最新的一则消息是,有媒体报道快手将裁员30%,国际业务裁员30%已经开始,其他业务线裁员情况大致相当。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从12月1日开始爱奇艺进行一轮大规模裁员。而在此之前,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第一梯队也传出了裁员消息。

 

以往这个时候更多的是关于大厂年终奖创新高的消息,但今年,裁员的消息接踵而来,加之各个大厂刚刚披露的财报都不算好看,一时间,“互联网行业也要凉了”的声音甚嚣尘上。



04


社会政策固然是需要推动的,但应该缓步慢推,“不能把长期目标短期化”,需要考虑对投资的影响和对就业的冲击。就说教培领域吧,减少中小学生负担是民生,但是,教培机构中上千万的工作人员的饭碗也是民生。


应该看到,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早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之一,而过往十余年的发展亦证明,互联网平台创造了无数新的供给。

 

没有网约车平台,就不会有数以百万计的网约车司机;没有外卖平台,就不会有近千万外卖小哥;没有电商平台,同样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小卖家……

 

就业就是供给的结果,就业就是投资的结果。


图/图虫创意


过往的四十多年,中国政府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经济建设的关键就是不断地增加供给,创造就业。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多的时候,中国有近九亿农民,而现在中国的农业人口在持续减低,这就是不断吸引投资,创造就业带来的。

 

能在四十多年间吸纳几亿人进入城市就业,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而这个经验是解决就业问题永远正确的法宝。

 

不少发展中国家之所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究其深层次原因,还是无法吸引更多的投资,推动薪资上涨,推动经济持续发展所导致的。

 

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就业放在首位,这是无比正确的,因为只有就业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民生。


*题图来自图虫创意*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weiyingjie1974



冰川精华


在这件大事上,深圳又走在了全国前列!


吴钩:王安石变法没有失败


王安石变法,为何避免不了失败命运


喷子眼中无创新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