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请回答1993丨偶像时代:纵然记忆抹不去

武撄 Qthemusic 2019-05-09


这个“四大天王与王菲同台飙歌”的片段出自1993年的香港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前段时间这段视频在微博燃起了怀旧潮,人们纷纷感慨那个时候的四大天王和王菲是那么的年轻、那么充满活力。时光匆匆,尔今四大天王都已年近花甲;王菲比他们都小,但也马上要迎来自己的五十岁了。

1993年,是以四大天王与王菲为首的香港音乐统治华语乐坛的一年。


在经历了1992年文艺界对于个体价值和自由意识的探讨之后,人们沿着这个方向,在1993年有了将个体价值审美外放的趋势:人们非但注重自己的个体价值,也更加注重把个体价值审美投射在公众人物上——文艺娱乐化自1993年起,人们开始注意音乐/电影背后的演唱者身上所富有的人格魅力,将他们视为偶像,“追星”亦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新生活课题。


这一年造就了内地两位顶尖电影导演:难以超越的华语经典之作《霸王别姬》的上映让陈凯歌“出道即巅峰”,斩获国际大奖无数,“哥哥”张国荣饰演的京剧演员程蝶衣在时代裹挟之下的悲惨命运掀起了在艺术中反思人性的人文热潮;初出茅庐的冯小刚导演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成为了当年的大热剧,通过讲述一群北京人在纽约奋斗与挣扎的生存故事深刻探讨了当年的“移民潮”现象——美国是否真的如想象中的那么好?


在四大天王如火如荼进军内地的时候,香港摇滚巨星Beyond乐队主唱黄家驹因意外事故在日本辞世;粤语流行歌手陈百强病亡于逐渐性脑衰竭。在中国电影引起世界瞩目的这一年,带给国人最初关于美国电影记忆的好莱坞传奇女星奥黛丽赫本香消玉殒。


我们用《当爱已成往事》中的歌词“纵然记忆抹不去”来回顾众星或升或降的1993年,时至今日,我们也依然留恋岁月中他们无意的柔情万种。



1993


“我和你吻别,在无人的街。”



1992年底,香港四大天王的称号已经存在。1993年年初,张学友发布经典国语专辑《吻别》狂销400万张,纪录至今无人能破,影响力疾速波及大中华地区和亚洲。


四大天王于是自1993年起各自以自身畅销专辑为资本,借势进军内地市场——非但参与内地民间演出众多,同年他们还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义演,待遇比今天的流量明星要高出不少。在连被官方都推崇的强势宣传下,四大天王用最短的时间受到了内地的最高追捧。


四大天王带给了国人最初有关“追星”的记忆,那个时候几乎每个年轻人都有他们的海报,都会收藏他们的周边,都会有一个精心保管的小记事本用来抄他们的歌词。


由于内地的海报美学设计当时还处在启蒙期,所以1993年前后她们贴在墙上的海报通常是这样的奇怪画风——


磁带也是那个时候追星的必备,不同于今天的CD都是经过非常专业的设计,有着高度统一的制作和发售渠道,那个时候一切还刚刚起步,人们并没有太强的版权意识,翻录盗录现象还很严重,即便是正版磁带也往往做工粗糙、音质低劣,把四大天王的音乐作品混杂着卖,但是这样的磁带却实实在在地给了许多年轻追星族以莫大快乐。



受限于经济原因,那时候的许多人不能买下足够多的磁带,所以揣着一盒磁带去其他人家里借着听、换着听是常见现象,也是最初基于“追星”而产生的社交方式。


但是基于追星产生的社交也并不都是友好的,甚至你今天耳熟能详的饭圈撕逼也是起源于1993年:文章开头那个视频出自港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典礼最后把最佳男歌手颁给了黎明而不是张学友,张学友的粉丝在那个时候起和黎明的粉丝交恶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但凡有黎明参与的影视、节目一概不看,黎明的专辑一概不买——也就是当年没有微博,不然网络骂战规模根本不会输给今日的饭圈。



也是1993年,周星驰在电影《破坏之王》里设计了一个出彩的桥段:一个大叔大喊“我爱黎明!”瞬间被闻声赶来的女孩儿们打成残废,借用夸张手法描述了当时追星姑娘们的共同心理。


天王有了,天后也该诞生了。



1993年,王菲以王靖雯之名发布唱作国粤双语专辑《执迷不悔》,艺惊两岸三地,并凭借该专辑得到了1993年香港商业电台叱咤乐坛流行榜叱咤乐坛女歌手金奖。



因此在这一年,王菲代表了香港流行音乐里最强女音——也即所谓“天后”身份参与到了与四大天王同期的内地进军当中,相比内地早期歌手唱法老旧、曲风古板,王菲独树一帜的空灵声线和出自小红莓等欧美先锋歌手的音乐理念与唱法都让她在内地诸多女声中出类拔萃,凭一张专辑登上了最受欢迎女歌手的位置。


这一登,便统领了一个前无古人的王菲时代。


香港流行音乐的进驻极大推动了内地卡拉OK市场的火爆,1993年的北京盛行一种加装摄像系统的卡拉OK:通过特质的编辑器可以把自己演唱的镜头投放在屏幕上,在结束演唱之后这些镜头被制成录音磁带和录像带提供给演唱者,当作卡拉OK消费者自己的MTV,大受市场追捧。


而老年人有自己的音乐娱乐方式,大多数人或许不知道,广场舞的火爆其实比我们知道得要早得多——这张照片摄于1993年的上海,那时伴随音乐的广场舞就已经非常能受到老年人的欢迎了。



那一年的金曲不仅仅出自乐坛,也出自影坛。


李碧华原著、陈凯歌导演、张国荣主演的经典电影《霸王别姬》至今仍是华语电影里一座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



多重叙事(宏大叙事、舞台叙事、台下叙事和影戏)的运用给了《霸王别姬》以脱离传统叙事电影的可能,被当时视为话题禁忌的同性恋又带给了电影爱情观念的现代性——但是最重要的,是剧中主角程蝶衣从长发梳辫的“小女孩”变成光头练武的梨园学生,从男儿郎变成女娇娥,这种性别认同的多次反转削弱了性别这一因素在爱情或是艺术上的偏见,具有超越时代的性别平权意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催生了一个流光溢彩的艺术故事和一个兵贼侵扰的京城春梦。



张国荣的出彩演技在这部电影里得到了惊为天人般的绽放,标榜了亚洲巨星张国荣一生的艺术成就。由李宗盛创作、张国荣演唱的主题曲《当爱已成往事》亦随电影成为了一代经典——这是一段让人无法理智欣赏的音乐,它和程蝶衣、和张国荣的命运捆绑之深让人每每听闻都无限怅然。



荧屏上,冯小刚导演、姜文王姬主演的《北京人在纽约》红透了1993年全年。这部剧以看似冰冷的局外人眼光对当时人性进行了赤裸裸的观察,对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的差异做出了最为符合那个时代的拷问——如果把时间调到2018年,纽约就是尔今的北上广,北京就是尔今的小乡村。时间虽然匆匆而过,但是冯小刚在二十多年前问出的这道题却一直被文艺界讨论到今日都没能得到最终答案。



刘欢演唱的主题曲《千万次地问》也在1993年成了爆款影视音乐,每到黄金时间几乎全国的电视里都会响起同一首歌。



在结束了只有郑渊洁童话的时代,1993年中国迎来了日本动漫进入内地的第一个高峰——《灌篮高手》在这一年登上了中国荧屏,铭记了80、90后两代人的青春和热血,篮球梦由这部卡通进入了无数少年的内心,篮球因此成为了当时最火爆的体育项目,晴子亦成为了那一代男孩儿心里共同的卡通女神。


主题曲《直到世界尽头》即便是到了八十岁的时候再听到,也还能告诉80、90后我们曾有过一段如樱木花道般为了梦想努力拼搏的日子。



但是这一年也并不都是美好的。


1993年1月20日,带给国人关于“美国电影”最初记忆的一代好莱坞传奇女星奥黛丽·赫本因癌症离开人世,终年63岁。


1993年6月30日,Beyond乐队主唱兼吉他手黄家驹在日本遭遇意外舞台事故后不幸离世,年仅31岁。


1993年10月25日,知名粤语流行歌手陈百强死于逐渐性脑衰竭,年仅35岁。





下期内容:


把1993年的成绩视为对1994的铺垫也未尝不可,1994年是20世纪的最后一个世界文化与艺术鼎盛年。


1995年是世界电影100周年,诸多电影界人士都希望能在这个时间关口得到满分成绩,因此1994年他们各出奇技屡出佳片,传奇作品的扎堆儿出现开创了人类电影史上最巅峰的“大年”。


音乐的多样性开始初见端倪:老狼和高晓松用《同桌的你》掀起了校园民谣风的火爆;魔岩三杰在香港红磡展现了内地摇滚乐的不凡实力——人们以为那是开始,却不料那是后来二十多年都无法再超越的黄金时代。



往期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