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怀念20年前的歌坛,没有流量和八卦,只有天王天后

苏打饼干 Qthemusic 2019-05-09

二十年前的1999年,正是香港四大天王霸屏华语乐坛之时,同样也是新一代小天王崛起之时,说起自己喜欢的歌手,粉丝一定是从乐迷来的,夸起偶像的时候,脸上的光辉可是如何也无法遮掩住的,夸的是:


唱功好

嗓音识别度

优秀的音乐作品

现场魅力


二十年后的2019年,小天王们已经各自成家半隐退,华语乐坛新兴的鲜肉歌手们却一个也扛不住天王的牌匾,你可以说他们是人气王,最受欢迎甚至是打引号的创作歌手,粉丝与乐迷也已然成为两种身份,夸的都是:


长得真帅

真有礼貌

那么努力

超级宠粉



《歌手》算是国内音乐类节目里专业性与认可度都极高的节目,也是难逃在如今已经彻底娱乐化的音乐圈内自保节操的命运。



再看看现在站在国际舞台的华语流行音乐的代表者,上个别国榜单全靠粉丝人工操作,导致“中国水军”成为世界性热点,粉丝们有的英语四级都还没过的情况下就翻着墙用着翻译器众筹买榜不说,国际颁奖礼更是专门为其设立了一个只颁了一届的奖,别说,这也是人家的实力,但就是跟音乐无关而已。



更有甚者,在各位实力前辈都还只是“亚洲”范围内的同个颁奖礼上,却以一首登上世界榜单的单人歌曲都没有的情况下,拿下了“全球最佳艺人”奖项的时候,我笑出了声。



国内的市场现状好像已经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胃口,求量不求质的巴不得一天一首的发行速度。


毕竟,以7.999个小节的抄袭手速,出一张专辑无非也就是熬个夜的功夫嘛,哪像90年代的那些正经买来版权翻唱的金曲,都要细心策划小半年才能制作完成。



面对这个音乐圈娱乐化的现状,对于曾经骂过许嵩的自己,忍不住自责,现在才发现原来我们是一条战线的。



回望上个世纪的从选秀中走出来的歌手,每一个都让华语音乐离世界舞台更近一步。


1984年,张学友凭借一曲《大地恩情》获得首届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的冠军,正式进入歌坛。20世纪90年代,在华人中流行这样一句话: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有风吹过的地方就有张学友的音乐回荡。”



再比如,1995年获得第14届香港新秀歌唱大赛冠军,如今已成为香港乐坛的支柱的陈奕迅。



翻开播放列表,华语歌手还是多年前收藏的那几个,而欧美日韩却是始终在更新。


在那个我们还没有“强大”到让海外颁奖礼为华语歌手单设奖项的时候。


2001年,李玟就已经在奥斯卡以一首《月光爱人》真正地用华语音乐征服全场,更是一举成为首位进军美国流行乐坛、全球发行英文专辑的华人歌手。



比为K-pop真正打开世界大门的《江南style》足足早了12年,李玟更是为那个“光听声音就知道是个尤物”的年代涂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跑题一点的话,在国内艺人还没有“机智”到以零国际认可作品的情况下,用着装去博世界版面之前,早在1988年,只有23岁的巩俐就来戛纳宣传《孩子王》了,一条白色旗袍尽展东方女人韵味。



1993年,巩俐、张国荣一行人带着拿下那年戛纳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的《霸王别姬》走上了电影节的红毯的时候,不高不低不仰不舔,刚刚好的气宇轩昂。



2004年可以算是华语流行音乐最百花齐放的一年,无论是直接以原创华语音乐成为亚洲天王将中国风带上世界舞台的周杰伦。


还是从不被看好到成为亚洲流行天后的蔡依林,在韩流劲头正足的2006年,却依然保持输出。



本身也是一首翻唱歌曲的《Love love love》却因为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上有播放,在歌曲发行整整四年之后依然可以屠杀国际榜单。



即便在上榜之后四周登顶,也没有被当地质疑“Jolin who”。


我们从来就不缺领军者,也不缺可以参照的前辈,很多当年以为的起点,回头看才知道是巅峰。


音乐说到底是一件主观又私人的事情,单以个人体验感受去评论大局可能不是特别客观的行为,但不好意思,我真宁愿高唱“那一夜”也“喵喵喵”不起来,跟姐妹们再弯着腰来一遍“丁香花”也没办法跟“海草”一样舞动。。。


放眼望去,各大网站根据智能数据收集来推荐的音乐分类的链接,越来越少真正与音乐本体相关了,不是谁家粉丝撕13,就是谁家颜值征服海外。


说了这么多,其实一点都没有否定整个华语乐坛的意思,只是为那些本可以代表这个圈子走出去却一直因为不满足市场需要而被埋没的人抱怨几句,为那些兢兢业业却穷困潦倒的原创音乐人吐吐槽。


歌手偶像化,没有关系,但音乐,不该娱乐化。



往期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