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欢喜》大结局背后的教育真相:好父母其实跟孩子“同龄”

我是艾小羊 我是艾小羊 2020-02-09

了解小羊本人最新动态

加小羊微信:aixiaoyangcc(不闲聊)


NO.1241


文:艾小羊

文章配图:来自网络


《小欢喜》闹了一个暑假,终于大结局了。

高考结束,每个鸡飞狗跳的家庭都暂时尘埃落定。有网友说,下一场鸡飞狗跳可能是逼婚大战。

鬼知道,反正“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只有一点小欢喜”,淡定,淡定〜

整部剧里,我最喜欢的角色是陶虹演的大魔王妈妈宋倩。

宋倩这个角色,可以说“集所有讨厌妈妈之大成”。她强势、细致;付出感极强;喜欢打情感牌;以完美的标准要求自己,同时对孩子也是鸡蛋里挑骨头。

说真的,如果换个人演,演员的微博下面可能早就骂声一片了,但陶虹把这个令人窒息的角色,演得复杂、立体而又悲悯。

最近影荒,我把《甜蜜蜜》、《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都挖出来看了一遍。陶虹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饰演长着一张狐狸脸的女孩于北蓓。

那时候的陶虹,练了10年花样游泳。当初150个孩子,坚持4年的,有2个,坚持了10年的,只有陶虹一个。

姜文第一眼看到陶虹,就认定她是于北蓓。

作为运动员的陶虹,作息像闹钟一样规律,没有叛逆的青春期,但她有过人的天赋,演活了抽烟、喝酒、强吻男生样样都来的“问题少女”于北蓓。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转场到《小欢喜》,是一种非常奇妙的观影(剧)体验。仿佛看到于北蓓,从放浪形骸的少女,变成让人窒息的虎妈;又仿佛看到了自己,18岁以为前路开满鲜花,慢慢发现,成年人的小欢喜里,藏着旷日持久的不如意。

《一代宗师》里,叶问说:“我见过了高山,才发现最难过的原来是生活。”当生活不动声色地把我们打磨成自己当初瞧不起的人,我们才有机会与过去和解——原来我们一直被爱,只是这世间最复杂的爱,莫过于父母与子女。

父母摸着石头过河,而子女,就是那河里的石头。每一块石头都独一无二,每一天的河流都是新的。父母看再多育儿书,还是要面对一个难题,就是你家的孩子,跟育儿书作家的孩子,不是同款。

有人在《小欢喜》的微博下面留言:“五年前我一定站英子,但如今我是妈妈了,我会毫不犹豫地站宋倩这边。”

父母与孩子,既是战友,也是敌人。

作为孩子,天然地认为父母是成年人,情绪控制能力更强,处事更加淡定、宽容、懂事儿,能抵抗生活的风雨,泰山崩于前而岿然不动。

然而,做父母的难题在于,无论之前,你经历了多少大风大浪,翻越了多少大江大海,只要做了父母,一切清零;你遇到的所有难题,都没有人生经验可供借鉴。

陶虹说,人的一生其实都是在成长中,做妈妈也是从生下孩子那一天开始的。“妈妈”这个角色,其实和孩子同龄,从这个角度讲,“妈妈”并不比孩子大,也不一定会更有经验。

为了避免被误伤,小羊一定要郑重声明:父母跟孩子“同龄”,绝不是给父母推卸责任用的。

我知道这几年,最流行的那句话是“一想到为人父母,竟然不用考试,就觉得太可怕了”。这句话很容易引起共鸣,是因为责怪父母,永远是我们失败人生中,最便捷的一个选择。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正是因为“父母考试说”的盛行,才制造了大量的狼妈虎爸。

考试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1. 有严格的分数线;

  2. 有标准答案,缺乏容错率;

  3. 是与非有严格的界限,非黑即白,没有中间地带。

而教育,恰恰是一件没有标准答案的事,正如成功没有标准答案。

100个家庭,有100种难题,没有哪种解题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家庭。有段时间流行一本书,叫《虎妈战歌》,我一个朋友奉为经典,时刻蔡美儿(《虎妈战歌》作者)在线,结果她女儿初三厌学,有抑郁症倾向,不得不在家休学。

她悄悄拿走了女儿书桌上全球名校排行榜,人生理想从“要一个成功的孩子”,变成了“要一个健康的孩子”。

她觉得自己很失败,我却想恭喜她。生活面露狰狞,其实教会了她“以退为进”,这个技能,她在成为妈妈之前,是空白的。

父母的成长性,决定了家庭的幸福。而大多数中国父母,不成长的原因是觉得自己是大人、长辈,他们缺乏的正是“父母与孩子‘同龄’”这种认知。

把自己看成孩子的同龄人,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首先可以扩大家庭教育的容错率。

中国式家庭教育最大问题是容错率极低。父母把自己当圣人、老大、皇帝、皇后,不敢错,更不认错;连带着把孩子当成了小圣人。

正确,是背负在中国人身上最大的一座高山。

掀掉这座大山,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自己。不管你30岁还是40岁,妈妈龄、爸爸龄可能只有三岁四岁、十岁八岁,世界留给你们的时间还很多。“你跟娃是同龄人”,这样想想,是不是更容易放自己一马?

当你学会放自己一马,就进入了教育第二重佳境:自我反思。

子女吐槽自己的父母,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无非两点:1.永远正确;2.绝不反思。

为什么父母不肯反思?就因为太把自己当父母了,父母成了权威的代名词。觉得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我就算有错,也是错生了你。

可是,不管你吃了多少年的米,为人父母的米,你是在孩子出生第一天,就着孩子的啼哭咽下去的。

无论你曾经对即将到来的小生命有多少浮想联翩,当TA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你永远措手不及——妈蛋,怎么又哭;脸上的疱是怎么回事;为啥吃了两口就睡,睡了三分钟又醒……

孩子面对世界,惊恐成分;父母面对孩子,手足无措。这就对了,父母与孩子,是同一个时刻降临人间的天生的一对,从此绑定CP,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父母千万别觉得孩子幼稚,先想想自己是不是更幼稚。世上有什么事情,比觉得自己无所不能,逼着自己永远正确更幼稚的?

当父母学会反思,就进入教育的最佳境界:平等交流

作为亲密关系的一部分,最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到了18岁,还愿意跟你聊天。无法交流的人,注定也无法改变,亲密关系只有一个死法:无法沟通。

平等交流对于很多父母来说,为什么那么难?因为他们永远把孩子当孩子,把自己当皇帝成人。

以父母龄来说,你跟孩子是同龄人。这种宝贵的认知,会促使我们在成年人自狂自大的霸总之路上,停下来,听听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分析他们那些幼稚的烦恼,是不是跟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不靠谱的较劲没什么两样。

一个儿童心理医生说,中国家庭普遍缺乏爱,是因为没有平等。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说水往低处流;孩子长大,我们又强调反哺和孝顺,整个生态链就是付出与回报的关系。父母与孩子成了彼此的生产资料,你跟生产资料之间,能有多深的感情?

长久而健康的爱,前提一定是平等。

有争执的时候,双方共同反思。争执,往往是最好的沟通,让我们释放真实的自己,同时了解真实的对方;

需要理解的时候,彼此相互体谅;如果成年人无法理解孩子的世界,就不要强求孩子去理解父母的苦心。一天到晚说“成人世界没有容易二字”,跟谁撒娇呢?让你把高三再过一遍,你为啥死都不愿意(别打我,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同理,当我们想让孩子感恩的时候,自己先去感恩孩子。

经常有人问,你觉得生孩子到底是为啥。我的答案永远是,为了体验第二次生命。如果你想重新成长一次,就去生个孩子,孩子柔软而温润的小手,会牵引你,认知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个过程,甚至可能治愈原生家庭的阴影——自己当了父母,对父母这份职业才不至于苛求。

父母与我们“同龄”,当我们迷茫的时候,他们可能更甚;当我们虚弱的时候,他们也只是假装坚强;我们可以说自己是孩子,而他们,却无法说出自己的无知。

为人父母的乐趣,不是养成与指挥,而是借孩子的名义,再活一次。这件事想想,都很有趣,对不对?

当然,我也尊重所有不想生孩子的人。尊重,让世界更美丽,给羊哥点“在看”,让世界充满爱〜

女人千万不要提携男人,萧亚轩你犯规了!

离婚、抑郁、不孕,61岁的她,凭什么活成女人的纪律?

《艾小羊写作训练营第十期》招募OMG,这款单鞋也太仙了吧!时髦百搭,裸感舒适,穿上秒变大长腿!因为微信改版,你可能会错过之前的推送,查看我的完整文章列表,请戳原文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