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伦敦富二代的真实生活,令我大开眼界

爱乐 环行星球 2023-01-28

文/爱乐

图文:审稿-蟹黄捞饭、制作-8

封面图:奢侈的一小半是怎么生活的


我出生在一个平平无奇的十八线小县城,从小就目标明确: 学习是我唯一走出乡村的机会。因为获得了奖学金才有机会去英国深造。但奖学金只够学费的部分。在出国前我忧心忡忡,我妈安慰我说家里砸锅卖铁也不能让我饿着。

读书期间我坚决排除来自外界的干扰,生活内容只剩下吃饭,睡觉、学习。终于在4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的课程。

毕业后我在伦敦一家华人辅导机构谋到一份兼职:英语一对一私教。

该机构所在的商用楼里除了餐厅、超市,服装店、牙医诊所,剩下的都是华人或韩国人开设的辅导机构,还有各种课外班,比如钢琴、唱歌、表演、街舞、书法、跆拳道、国际象棋等等。简直是让孩子足不出户就能被培养成为全才。

每到放学后、周末、节假日,二楼美食街老板们就精神了,行色匆匆的学生及家长们课前课后都能在这里找到家乡美食。而十英镑左右一份的快餐还是我眼中的奢侈品。


钞能力韦恩


我第一个学生是16 岁的Paul。他父母在国内经营家族企业。非独生子女的我一直以为独生子女是全家6个长辈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出生在优渥家境中的独生子女,更是我眼中的天选之子女。

第一节课开始前,我老板先跟我交代了Paul的情况,前面一个老师教了他半年。11年级,仍然分不清英语东南西北。第一次见面,他就拖着G牌板鞋懒懒散散地走进了教室,脱下他M 牌防寒服,将他奔驰车钥匙和最新型号苹果手机丢在桌子上,直接跟我说: “老师你先别吵我,昨晚又喝大了。你让我先歇会。”

醒来后他开始划拉手机,一边搜索附近的熟识约晚上的局,一边漫不经心地跟我说,他不愿意来补习,都是为了应付他妈。他父母虽然远在国内,但经常跟监护人和机构联系,了解他的动向。他的日常是晚上去夜店,白天睡觉,已经收到数次学校的开除警告。

我满脸的疑问:“16岁可以去夜店?可以开车?”他说,“老师,你是真傻还是假傻?花钱啥买不着?”说着掏出了他的两个身份证,给我指出两个出生年份的不同,嘴里念叨着“吃药(嗑药)真难受。每回都发誓再也不碰那东西了。”

我问那不是犯法吗?他斜了我一眼,一幅懒得搭理我的表情。我说那就别吃啊,他答道,“大家一块出去玩,人家请客,撒一圈下来,我要不接着,那就是驳人家面子。以后谁还愿意带我出去玩。”接着他要给我封口费,因为转天不想来了,让我不要告诉他妈和机构。走之前他告诉我现在这辆车就是个代步车,之前买的玛莎拉蒂刚买没几天在飙车时撞坏了。

书本中的知识显然不够让我应付这个中学生。我只感觉自己历经数年因学业建立起的自尊和自信被全盘碾压。他所拥有的,仅仅是我见到的这一部分就已经是我一辈子如何努力也挣不到的。而他对这一切都轻描淡写。我问你家人知道车被撞了吗?他说,不告诉那怎么要钱买新车啊?


©Unsplash


他来英国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刚来时因为年龄不到,不能独自租房,只能住在寄宿家庭中。但没多久被房东赶了出来,因为在房间内吸烟险些酿成大火。父母很快就在海德公园附近给他买了一套公寓。每次过来补习要不就是睡觉要不就是玩手机,对我的要求置若罔闻。有次大概玩手机也觉得无聊了,问我,“你想听我的故事吗?”我说:“当然了。”

这才知道,他的父母一直忙工作,他跟爷爷奶奶长大。爷爷奶奶只能保证他渴不着饿不着,并没有什么交流互动。他只有节假日才能见到父母。等升初中后回到父母身边,学习跟不上,去医院还被诊断为中度抑郁,有半年没去学校,在家打游戏。父母全然没把他的抑郁当回事,半年后干脆把他送到老师家里寄养。

他说得很黯然:“我感觉彻底被抛弃了。”我问,“那你恨父母吗?”他说,“不恨。他们又没做错啥。谁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谁让他们摊上我。我爸说我是来讨债的。”我瞬间领悟到的是他父母的无助,他们也曾尝试过各种办法来改变、激励自己的孩子,包括最终把他送出国。

在伦敦真的听说,在国内叱咤风云的企业家,对着自己的独子哭诉,“上千人的企业我都管理得好好的,我管不了你。” 我想起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经济无忧使人丧失了奋斗的动力,最终理想成为临终的遗憾。

他现在处处得到的善意和尊重都是源自父母的铺垫,而世上绝大多数的人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得到。他不懂得他人的艰辛就如同外人看不见他的抑郁。我问他为什么会抑郁。他说就是不爱学习,觉得什么都没劲。还活着就是因为自己是家中独子,未来有赡养父母的职责。

我说:“成绩不是评估一个人价值的标准。我现在希望你学习,是因为你必须学会保护自己。终有一天你会明白,学习是唯一一种‘结局能被自己掌握的事’。未来你总会碰到父母能力不及的事,你也许还需要保护他们。你得学会辨别真假信息…”

他打断:我“老师你一个月赚得钱能养活自己吗?”见我愣神,他接着说:“你是个好人。都是我不好。我不是人。”片刻间,他又恢复到那个玩世不恭的Paul。父母给他铺就好的一切并不能保证他事事如意。他暗恋的女生学习好,男朋友是班里另外一个学霸。他并没有表白的勇气和自信。物质并填补不了内心的空虚,也不能带给他相应的快乐。


©Euphoria


来机构补习的八九年级的小女孩们,都背着L牌或C牌的大包,坐下后从里面掏出铅笔盒、书本。她们的眼神扫视着我的穿戴,仿佛能够洞察一切。女生们跟我讲述学校中各种渣男、各种表、各种交易,号称只玩暧昧,不谈恋爱。

男生们告诉我同学之间的各种阳奉阴违、各种诽谤中伤、各种攀比显摆、各种鄙视链,更有的已游走在法律的边缘。他们中爱学习的、成绩好的只是凤毛麟角,但每个人都乐于跟我分享学校里的八卦,成了我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

比如什么某同学的学校某天一气开除了几个用假身份证开车差点撞死人的中国留学生;什么小学生用交友软件与网友见面;什么华人家长已经卷到给学校老师送各种奢侈品,收到礼物的外国老师笑逐颜开。听得我这个井底之蛙目瞪口呆。她们显然有些蔑视我的少见多怪,脸上表情在问我,值得那么大惊小怪吗?

不论如何,开心的孩子我至今还没有见到过一个。失去了奋斗目标和动力,这些看似不用奋斗就能获得一切的孩子们并不如外人想象般快乐和轻松。

跟父母的沟通障碍、与朋友、异性交往时的失望、学习时的枯燥和挫败感都会阻碍TA们开心。尤其跟父母有不可调和矛盾的学生并不少见。外人眼中的高高在上对于他们只是日常。有心理学统计数字表明,抑郁症和毒品是富家子弟常见的问题,因为TA们获得快乐的阙阀值更高、更难。

多年来一直信以为真的“事实”是,中国孩子读书很厉害。但我们的总结以偏概全了:百余年前,能出国读书的只有万里挑一的公派留学生,学成后回来都是国家的栋梁。

如今选择在伦敦读书的孩子一般来自经济条件优渥的家庭,但厌学的、应付差事的、付了很多补习费学习不见任何气色的比比皆是,但这些留学生的到来养活了伦敦的一个产业,早期创立补习机构的有识之士都已实现了财富自由。


©Unsplash


当今社会,高科技弱化了人的意志力和生活能力。但社会对人提出了太多的要求,想要生活得体面,除了学习成绩,还得需要情商、逆商、健商、志商、胆商、财商……

过去的几年中我只一心读书,以为大家也都像我一样。

毕业后跟年轻的留学生聊天,我疑问,还真有人作弊?她指着窗外,满脸惊诧地说:“你去给我找一个没作过弊、没找过代写的学生。” 在这边,中文代写广告的确发得无孔不入、有恃无恐,代写早就是一个产业了。

还是回到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上。毕业后,我觉得自己拥有了看透世间万物的智慧。这世间愈发地充满了目的性的诱惑、误导,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越来越少,乃至每个人都过得将信将疑,学校教育至少过滤掉许多伪知识。我刻意地向年轻的学生们传输善意、爱意、积极的价值观,但我终于明白,除了我自己,我谁都影响不了。


END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环行星球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请后台联系。




 点击查看环行往期 


土耳其小学生的幸福生活,你想象不到


澳门大学真的有赌博专业么?






 长期征稿 


投稿邮箱globala@126.com

(附上简单的自我介绍)



长按关注 (⊙v⊙)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