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满文古籍图书综录》出版
内蒙古自治區圖書館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省級綜合性公共圖書館,始創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館藏古籍20餘萬册,既有漢文,也有蒙古文、滿文和藏文,是全國範圍内獨具特色的圖書館之一。由於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特别是缺乏滿文專業人員,該館所藏滿文古籍整理編目基礎薄弱,滿文古籍長期以來深藏書庫,鮮爲人知。近兩年以來,内蒙古自治區圖書館歷史文獻部業務人員刻苦自學滿文,在圖書館聘請的滿文專業人員指導下,最終完成了館藏滿文古籍的整理編目工作,從而揭開了該館所藏滿文古籍的神秘面紗,使讀者能够全面瞭解其面貌,以及本有的學術價值。
一、館藏滿文古籍的由來
有清一代,滿文的地位十分顯赫,稱清字,定爲國書。清統治者以“國語騎射”爲教育滿洲八旗子弟的基本指導思想,積極推廣滿文教學,有計劃地組織人力和物力翻譯各種漢文典籍、編寫滿文方面的各類教材和辭書,交由内府及八旗官學雕版刊印。由於滿文的特殊地位,以及社會對滿文圖書的需求,不少民間書坊也加入到刊印滿文圖書的行列中來,同時在民間亦盛行傳抄滿文圖書之風,再加之清朝是中國歷史上實現大一統的朝代之一,疆域遼闊,民族衆多,語言多樣,爲了政令暢通和加强交往,將當時使用範圍相對廣泛的漢文、蒙古文、藏文、托忒文和察合台文,與滿文一起作爲國家的通用文字,視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對象使用,有時還將多語種文字合璧使用。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不僅形成了大量的滿文檔案,同時還形成了數量可觀的滿文及滿漢、滿蒙等多語種文字合璧的圖書,種類繁多,内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無論從内容來看,還是從書寫的文字來看,都體現了清代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廣度和深度。
滿文圖書,保存至今的,若按其版本計算,約有2000餘種,分别保存在國内外50餘個機構或單位。從國内的收藏情况來看,在北京地區保存的滿文圖書比較多,共計1700餘種,占存世滿文圖書的85%,分别保存在不同的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14個單位,其中國家圖書館790餘種、故宫博物院圖書館470餘種、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330餘種,是保存滿文圖書最多的3個單位。除此之外,遼寧省圖書館、遼寧省檔案館、大連市圖書館、吉林省圖書館、吉林市圖書館、吉林師範大學圖書館、齊齊哈爾市圖書館、内蒙古自治區圖書館、内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圖書館、内蒙古大學圖書館、内蒙古師範大學圖書館、巴彦淖爾市圖書館、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圖書館和博物館、張家口市圖書館、南開大學圖書館、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等30餘個單位也存有滿文圖書。滿文古籍收藏的種類和數量,從全國範圍來講,内蒙古自治區圖書館應屬比較多的,具有重要的地位。
内蒙古自治區圖書館所藏的滿文古籍,既有本館舊存者,也有徵集和捐贈者,其來源比較複雜,具有多元性。據該館曾經參加過徵集工作的王慶先生所撰《收集民族文獻記事》一文記載:“我是在一九五六年八月從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調到圖書館來專門搞民族資料工作的。我來的時候圖書館是在新城鼓樓上。樓分三層,二樓是辦公室,三樓是特藏書庫,下邊一樓就是四通八達的城門洞,把四面堵死安上門窗就是借書處和閲覽室。當時藏書不多,所謂民族資料最珍貴的就是一部《青史演義》(一套十三册)。還有其他零碎東西,也不過幾十册而已。”可見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内蒙古自治區圖書館所藏民族文字古籍,不要説是滿文的,就蒙古文古籍而言也十分有限。1956年至1963年期間,王慶先生與同事們一起,先後赴内蒙古自治區伊克昭、哲里木、烏蘭察布、巴彦淖爾、呼倫貝爾等盟市的各旗縣,從當地寺廟和藏書人家徵集到爲數不少的蒙古文、滿文和藏文圖書,奠定了内蒙古自治區圖書館民族文字古籍的收藏基礎。
在王慶先生的回憶文章内,兩次提到滿文圖書的具體徵集情况。第一次是1956年:“十二月,我又到了老家凉城縣,把我過去的兩位老師(一位是鑲藍旗總管阿淩阿,一位是鑲紅旗總管巴勒貢札布)家裏的藏書和其他幾家熟人家裏的古舊滿蒙書籍也都拿來了。這批書中清文最多,其中《資治通鑑綱目》、《大清律》、《清文彙書》、《東周列國》、《西漢書》、《西厢記》、《金瓶梅》和其他滿蒙漢三種文字的翻譯參考資料好多種。”第二次是1958年:“‘五一’勞動節一過我就單人獨馬下鄉搞搜集資料工作。在察右後旗的土木兒台、烏蘭哈達、華廟子、伊和塔拉公社、阿貴廟、白音察干等地搜集到的東西有《滿洲實録》、《滿清歷代皇帝在位年表》、《滿蒙文各省名稱及歷史簡要》、《三國志》、《西遊記》、藏文《天文學》等珍貴資料。”同時,他提到了一次滿文圖書的捐贈情况。“還有蒙滿漢翻譯參考資料,如《蒙文彙書》《三合便覽》《四體合璧文鑑》等資料是阿拉善王達里札雅贈送的。”這説明,内蒙古自治區圖書館除派人到各地徵集滿文圖書外,還接受了一些個人捐贈的滿文圖書。
圖書上的藏書印,對了解圖書的流傳情况至關重要,而且是其他信息都無法替代的依據。在内蒙古自治區圖書館所藏滿文古籍内,不少書上蓋有藏書印,這爲確定藏書的來源提供了重要依據。其藏書印,主要有以下幾種:
其一“岱海天德堂具”之印,岱海位於烏蘭察布市凉城縣境内,清代屬察哈爾八旗游牧地,民國初年設縣。清順治年間五世達賴喇嘛、乾隆年間六世班禪額爾德尼進京朝覲時,清廷爲了接待并舉行相關活動,在岱海修建行宫和寺廟,派駐管理人員和喇嘛,從而逐漸成爲漠南蒙古地區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之一。此印,目前雖無法考證,但可以肯定應屬岱海某一處藏書印。
其二“鑲紅旗大海巴總管榮陞堂郝”之印,其“鑲紅旗”即爲察哈爾鑲紅旗,“大海”蓋指“岱海”,“巴總管”應該是王慶先生所講的老師察哈爾鑲紅旗總管巴勒貢札布,而“榮陞堂”爲其堂號。此印上的“郝”字,疑爲“巴總管”的簡化的漢字姓。在個别書上,兼有“岱海天德堂具”和“鑲紅旗大海巴總管榮陞堂郝”兩枚印。
其三“習静堂主人珍藏”之印,即爲阿拉善和碩特旗親王藏書印。該旗創設於清康熙年間,王府建在舊定遠營城中,旗主初封多羅貝勒,後晋爵多羅郡王,再後晋爵和碩親王,累積襲爵十代,第六代親王多羅特斯楞之堂號,稱謂“習静堂”。末代親王達里札雅,年輕時在北京上學,曾擔任過巴彦淖爾盟盟長、内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職,其夫人金允誠,是載濤的女兒,末代皇帝溥儀的堂妹。
其四“兵圖王旗四知堂記”之印,此係科爾沁左翼前旗克興額的藏書印。兵圖王,又作賓圖王或冰圖王,是指科爾沁左翼前旗札薩克郡王,該郡王爲世襲罔替,其所領的旗通常稱賓圖王旗。在近代,科爾沁左翼前旗有三杰,其中一位名克興額,精通蒙漢滿藏四種文字,辦過書局,喜好藏書,堂號“四知堂”。
其五“蒙藏事務局藏書圖記”,即爲蒙藏事務局藏書印。1912年,北洋政府在北平設立蒙藏事務局,隸屬國務院,專管蒙古、西藏等民族地區事務。1914年,改爲蒙藏院,直屬大總統。
其六“蒙藏委員會駐平辦事處藏書印”, 即爲蒙藏委員會派出機構藏書印。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將蒙藏院改爲蒙藏委員會,并在北平設置辦事處。
其七“文化教育部編譯處第 號”蒙古文印,即爲内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文化教育部編譯處的藏書印。1947年,内蒙古自治區政府正式成立,設置文化教育部,下設編譯處,專門管理有關編譯工作事務。
除上述的藏書印外,還有其他藏書印。如:“中共中央蒙綏分局圖書室”“漢蒙翻譯國華書局印”“國子監印”“福富堂印”“至善堂記”“光裕堂”“周氏書坊”“鑲藍旗生活豪立希亞印”“竹喜山房樂閒居士于繡綱紀之藏書章”“太隆卓記”“玉森之印”“王文秀印”“王纘曾印”“慎思明辨篤行”“福壽”“壽長”“平安”“文會”“松坪”“耕煙”等印,其鈐蓋的圖書數量相對比較少。
通過以上梳理和分析,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出,今内蒙古自治區圖書館保存的滿文古籍,其入館收藏的方式主要有舊存、徵集、移交和捐贈四種,其中派人從各地徵集是最重要的方式,其次是有關單位的移交,再次是個人捐贈和本館舊存。新中國建立之初,在百廢待興和物資匱乏的條件下,内蒙古自治區圖書館克服種種困難,持續派人到各盟旗縣徵集民族文字圖書,并將所獲圖書入庫進行妥善保存,真有遠見卓識,且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竭盡所能保護民族文化遺産,確實功德無量,極有利於傳承和保護民族文化,惠及後人。從圖書的來源看,除本館舊藏外,主要來自於凉城縣岱海“天德堂”、阿拉善和碩特旗王府“習静堂”、察哈爾鑲紅旗“榮陞堂”、科爾沁左翼前旗“四知堂”、内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文化教育部編譯處、北洋政府蒙藏事務局、南京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駐平辦事處,以及内蒙古自治區伊克昭、哲里木、烏蘭察布、巴彦淖爾、呼倫貝爾等盟市各旗縣寺廟和民間藏書人家。可以説,絶大部分是内蒙古地區流傳并存留下來的滿文圖書。
二、館藏滿文古籍的特點
内蒙古自治區圖書館所藏的滿文古籍,從内容上來看,種類比較齊全,包括經、史、子、集、叢各部。現按五部分類法,分門别類,簡要介紹并統計如下:
(一)經部:主要有《周易》《日講易經解義》《書經》《日講書經解義》《御製翻譯書經》《詩經》《禮記》《春秋》《孝經》《四書》《四書集注》《日講四書解義》《御製翻譯四書》《論語》《孟子》《幼學須知》《初學必讀》《滿語會話》《滿漢字清文啟蒙》《雜言》《對音輯字》《單字指書》《重刻清文虚字指南編》《清文虚字歌訣》《欽定清漢對音字式》《清文接字》《續編兼漢清文指要》《一百條》《滿語一百則》《千字文注》《滿蒙漢千字文》《閨訓千字文》《滿蒙漢三文合璧教科書》《音韵逢源》《三合便覽》《滿漢合璧集要》《滿漢合璧選要》《清文備考》《清文典要》《翻譯類編》《滿漢成語對待》《滿漢六部成語》《蒙文指要》《實録内摘出舊清語》《清語摘抄》《摺奏成語》《滿漢經文成語》《上諭成語》《性理成語》《大清全書》《滿漢類書》《清漢文海》《御製清文鑑》《御製滿蒙文鑑》《滿蒙文鑑總綱》《御製滿珠蒙古漢字三合切音清文鑑》《音漢清文鑑》《一學三貫清文鑑》《御製增訂清文鑑》《御製增訂清文鑑總綱》《御製增訂清文鑑補編》《御製四體清文鑑》《清文彙書》《清文補彙》《蒙文彙書》《滿漢對照詞典》《滿蒙辭典》《滿蒙對照詞典》《滿蒙合璧詞典》等,共計145種、276部、2227册。其中複本131部,最多的《御製四體清文鑑》有17部,其次《御製增訂清文鑑》有14部,再次《御製翻譯四書》有8部。
(二)史部:主要有《遼史》《金史》《元史》《清太祖本紀》《大清太祖高皇帝本紀》《通鑑》《資治通鑑綱目》《資治通鑑綱目前編》《資治通鑑綱目正編》《資治通鑑綱目續編》《皇清開國方略》《親征平定朔漠方略》《白塔山記》《路程記》《讀史論略》《聖祖仁皇帝聖訓》《世宗憲皇帝聖訓》《諭行旗務奏議》《雍正上諭》《上諭八旗》《聖諭十六條》《呼倫池祭典上聖諭訓誡》《奏摺彙編》《郡主封册》《縣主封册》《詔書》《欽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傳》《欽定續纂外藩蒙古回部王公傳》《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孝全成皇后加上尊謚册文》《吏治輯要》《三合吏治輯要》《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大清律例集解附例》《大清律例》《大清律纂修條例》《律例》《欽定兵部則例》《欽定軍器則例》《督捕則例》《欽定理藩院則例》《欽定回疆則例》《盛京内務府順治年間檔册》等,共計59種、78部、 829册。其中複本19部,最多的《欽定兵部則例》和《欽定理藩院則例》各有4部,其次《資治通鑑綱目正編》《上諭八旗》和《欽定續纂外藩蒙古回部王公傳》各有2部。
(三)子部:主要有《朱子節要》《小學》《小學集注》《翻譯小學》《大學衍義》《薛文清公要語》《御纂性理精義》《御製勸善要言》《七訓》《四本簡要》《庸言知旨》《翻譯六事箴言》《醒世要言》《五倫圖説》《童諺》《聖祖仁皇帝庭訓格言》《聖諭廣訓》《三合聖諭廣訓》《三字經注解》《清漢注解三字經》《滿蒙合璧三字經注解》《滿蒙漢三字經》《滿蒙三字經千字文雙本》《三合三字訓》《滿漢合璧訓旨》《庸行編》《大寶誡書》《學則》《三合雜言》《八旗箴》《朱子家訓》《六韜》《黄石公素書》《孫子兵法》《孫子十三篇吴子六篇》《射的説》《相馬經》《滿文醫書六種》《診家樞要》《十二經脈歌》《治療法》《律例館校正洗冤録》《幾何原本》《大清同治六年歲次丁卯時憲書》《大清光緒二十年歲次甲午時憲書》《大清光緒三十三年歲次丁未時憲書》《諏吉便覽》《奇門樞要》《格言》《聯珠集》《菜根譚》《雜文》《三合名賢集》《名賢集》《耆儒家訓》《勸子賢惠書》《勸幼兒書》《雜記》《關聖帝君覺世寶訓》《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合璧佛經兩種》《佛説四十二章經》《師子峯如如顔丙勸修净業文》《大聖文殊師利菩薩贊佛法身體經》《净心要言》等,共計97種、130部、403册。其中複本33部,最多的《朱子節要》有4部,其次《小學集注》《滿蒙合璧三字經注解》《御纂性理精義》《醒世要言》《小學》各有3部。
(四)集部:主要有《答蘇武書》《御製避暑山莊詩》《御製盛京賦》《范忠貞公文集》《古文淵鑑》《古文》《選鈔漢滿古文釋義》《封神演義》《列國志》《西漢演義》《東漢演義》《三國志演義》《水滸傳》《金瓶梅》《擇繙聊齋志異》《滿漢西厢記》《和番傳》《飛龍傳》《諸葛孔明興蜀記》等,共計29種、47部、523册。其中複本18部,最多的《古文》有6部,其次《古文淵鑑》有5部,再次《金瓶梅》有3部。
(五)叢部:有《清書全集五種》《七本頭》,共計3種、7部、44册。其中複本4部,即爲《七本頭》。
通過以上介紹和統計,不難發現内蒙古自治區圖書館所藏的滿文古籍不僅種類比較齊全,内容也相當豐富,共計333種,其中最多的是經部145種,其次是子部97種,再次是史部59種。同時,存量可觀,複本較多,共計538部、4026册,其中複本205部,最多的是經部131部,其次是子部33部,再次是史部19部。無論是種類,還是數量,經部的圖書都居於首位。
從其製版工藝和書寫方式來看,既有刻本、石印本和影印本,也有寫本和抄本,而且版本形成時間跨度大,起自清順治十一年(1654),止於民國七年(1918),長達264年時間。這些不同版本的書,對研究滿文圖書的版本,以及滿文圖書的刊印發行,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再從其刊刻和抄寫的文字來看,不僅有滿文本,還有多語種文字合璧本。其中滿漢文合璧本居多,其次是滿文本,再次是滿蒙文合璧本、滿蒙漢文合璧本和滿蒙藏漢合璧本。這充分體現了滿文圖書書寫文字的多元性,以及漢滿蒙藏文化相互交往和相互交流的特色。
從古籍版本的珍貴程度來看,在内蒙古自治區圖書館所藏滿文古籍中有多部珍本。《國家珍貴古籍名録》是由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組織專家評選後,經報國務院批准公布的名録,收録具有重要歷史、思想和文化價值的珍貴古籍,具有國家級的權威性。自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啓動實施以來,迄今先後評選公布了6批古籍名録,其中累計收録滿文古籍97種、151部。在内蒙古自治區圖書館所藏滿文古籍中,除已被選入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録》的《幾何原本》外,還有順治十一年(1654)内府刻本《詩經》、康熙十四年(1675)北平朱之弼刻本《朱子節要》、康熙十九年(1680)内府刻本《日講書經解義》、康熙二十二年(1683)刻本《大清全書》、康熙二十二年内府刻本《日講易經解義》、康熙二十四年(1685)内府刻本《古文淵鑑》、康熙三十年(1691)武英殿刻本《資治通鑑綱目》、康熙四十七年(1708)刻本《金瓶梅》、康熙四十九年(1710)刻本《滿漢西厢記》、康熙五十一年(1712)内府刻本《御製避暑山莊詩》、康熙刻本《七本頭》等11部,經與選入名録的圖書比照發現,不僅其刊刻年款相同,而且諸方面版本特徵都高度一致,無疑應屬國家級珍貴古籍之列。
再者,還有一些孤本,其中醫學方面的書就有數部。據目前國内出版的滿文圖書目録記載,醫書有《欽定骼體全録書》《雷公炮製書》《難經脈訣》《王叔和脈訣》《壽世保元》《西洋藥書》《醫藥治症通書》《律例館校正洗冤録》8部,而内蒙古自治區圖書館藏有《滿文醫書六種》《診家樞要》《十二經脈歌》《治療法》《律例館校正洗冤録》5部。除《律例館校正洗冤録》外,其餘4部均不見於其他單位收藏,應該屬於孤本。其中,《滿文醫書六種》彌足珍貴,該書裝幀考究,藍綾封皮,字體工整,開本較大,經初步鑒定應屬清初内府刻本,全書共6册,純滿文本,保存完好。中國古代教育的六種科目稱之爲“六藝”,即禮、樂、射、禦、書、數,分别指禮儀、音樂、射箭、駕車、識字、計算。此教學科目,始自周朝,止於唐朝,而後人習慣以“六藝”分編書籍。《滿文醫書六種》就按“六藝”爲序分册裝訂,每册爲一種書,依次爲《藥性賦》《諸病論》《傷寒賦》《用藥歌訣》《王叔和脈賦》《難經》。按此法分編的圖書,在滿文圖書中十分罕見,可能就此一部。此書應該是同名漢文醫書的滿文譯本,據《中國中醫古籍總目》記載,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藏漢文《抄本醫書六種》,其分册名稱與《滿文醫書六種》完全相同。
另外,又有稀見本。如《清書全集五種》,康熙三十八年(1699)聽松樓刊刻,全書共5册,每册爲一種書,依次爲《清書十二字頭》《新刻滿漢同聲》《滿漢切要雜言》《新刻滿漢備考》《清書對音諧字》。此書存世極其有限,國家圖書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和大連市圖書館各存1部,但都缺册,唯獨内蒙古自治區圖書館藏本是完本。又如《格言》,全書分裝4册,比較特殊,無書名,無著者,無牌記,無序言,滿漢文合璧本,字體超大,半葉兩行。前兩册每行3個漢字,内容俱係“可爲”之事。如:滿文“gosin be boo obumbi”,漢文“仁爲宅”;滿文“jurgan be jugun obumbi”,漢文“義爲路”。後兩册每行4個漢字,内容俱係“不可”之事。如:滿文“sain be silhidara oci ojorakū”,漢文“賢不可妒”;滿文“fusihūn be gidasara oci ojorakū”,漢文“賤不可凌”。該書内容哲理性强,可教人以行爲之道,而字體渾厚美觀,可授人以書寫之法,兼有兩項功能。根據其版本特徵初步鑒定應屬清後期刻本,所載均係格言,故後人名爲《格言》。黄潤華先生在《滿文坊刻圖書述論》一文中介紹此書後特别説明: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收藏的這本書,“當年是今西春秋花三元錢收藏的,并經德國滿學家福克斯博士看過,認爲此書别處絶無,因而十分珍貴。確實,到目前爲止,此書尚未見過第二部”。現經細緻對比發現,内蒙古自治區圖書館藏本與中央民族大學藏本屬同一版本。最近從中國民族圖書館所藏滿文圖書中又發現了一部,其版本相同,分裝兩册,上册封面書漢字“滿漢格言”,下册封面書漢字“合璧不可録”。根據目前所了解的情况,在國内此書僅存三部,也可謂稀見珍本。
三、館藏滿文古籍的編目
在古籍工作中編目是基礎性工作,爲保管、鑒定、修復、數字化和利用等項工作提供前提條件,做好古籍保護和利用工作,首先要加强和做好古籍的整理編目。國内滿文古籍的編目工作,始于20世紀初。當時,李德啟、于道泉兩位先生合作整理北平圖書館和故宫博物院圖書館所藏滿文圖書,編著《滿文書籍聯合目録》1册,共收録圖書419部。這本目録雖然未能收全該兩館所藏滿文圖書,但畢竟是國内第一部滿文圖書目録,開創了編撰滿文圖書目録的先河。時過50餘年,國内滿文圖書目録的編撰工作逐步呈現好的態勢,相繼有多部目録問世。富麗編著《世界滿文文獻目録》,收録圖書1122部;黄潤華、屈六生主編《全國滿文圖書資料聯合目録》,收録圖書1015部;盧秀麗、閻向東編《遼寧省圖書館滿文古籍圖書綜録》,收録圖書266部;楊豐陌、張本義主編《大連圖書館藏少數民族古籍圖書綜録》,收録滿文圖書416種;吴元豐主編《北京地區滿文圖書總目》,收録圖書1769種;張慶威、梁六十三主編《河北省滿族蒙古族古籍總目概要》,收録滿文圖書60部。目録是讀書治學入門的一把鑰匙,用這把鑰匙可以打開文獻寶庫的大門,了解到有關專業領域的著作和資料的信息,便於選擇性閲讀和查找利用。所以,以上目録的編撰出版,不僅推動了滿文古籍保護工作,而且爲社會各界查閲利用提供了檢索工具。
從2007年全國“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啓動實施以來,本人有幸被聘任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曾參與過有關民族文字古籍的督導、鑒定、普查以及評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録》等項工作。2017年5月,應邀參加“巴彦淖爾市古籍善本專家鑒定會議”期間,遇到内蒙古自治區圖書館漢文古籍專家何遠景、地方文獻專家忒莫勒兩位先生,就詢問該館所藏滿文古籍情况。他們説:“館裏確實藏有一部分滿文古籍,但因没有滿文專業人員,長期以來整理編目基礎薄弱,不太了解其具體情况。”當返京後,經查看1991年出版的《全國滿文圖書資料聯合目録》發現,收入本目録的該館所藏滿文圖書共計47部。
2019年12月,又應邀參加巴彦淖爾市圖書館舉辦的“‘天禄遺珍’古籍展”開幕式,此展取名“天禄遺珍”,是因爲考慮到該館收藏的滿漢古籍來自於北京故宫博物院。據了解,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經過國家有關職能部門批准,爲了支援邊疆民族地區的文化建設,由北京圖書館和故宫博物院調撥一部分圖書給内蒙古地區,其中滿漢文古籍多數屬於原清宫藏書,不少滿文書上仍夾着原藏書宫殿的紙簽。“天禄琳琅”,其意爲天賜秘笈,乾隆九年 (1744), 乾隆皇帝下令檢閲内府藏書,擇其珍貴者,於乾清宫昭仁殿列架庋置,賜藏室名曰“天禄琳琅”,而後又編寫有《欽定天禄琳琅書目》。這次赴巴彦淖爾市時,又遇到何遠景和忒莫勒兩位先生在閑暇交談,我再次提及該館收藏的滿文圖書,并告知我所了解的數目。當聽到藏書47部之數後,他們兩位就説:“我們看庫房書架上的滿文書,肯定多於這數目。很巧,我們館的劉曉峰館長和歷史文獻部何礪礱主任,這次也來參加古籍展開幕式,希望你跟他們見面聊一聊。”遂經介紹見面,并進行了一次非常有意義的交談。通過這次交談了解到,内蒙古自治區圖書館特設歷史文獻部和蒙文部兩個内部機構,專門從事漢文和民族文字古籍的整理編目和保管利用工作,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館藏古籍的修繕保護、整理編目及數字化工作越來越得到重視,不斷取得新的業績。與此同時,社會各界希望了解和利用古籍的願望也越來越强烈,爲滿足社會各界的需求,該館計劃開展滿文古籍的整理編目工作,但遇到的最大困難是没有滿文專業人才。當交談結束時,他們還邀請我到該館指導工作,我就欣然接受,并表示盡力協助開展滿文古籍整理編目工作。
當年12月上旬,我和夫人郭美蘭應内蒙古師範大學邀請赴呼和浩特市參加學術交流活動期間,特意抽出半天時間到内蒙古自治區圖書館了解滿文圖書的情况。經初步了解發現,除一部分滿蒙文和滿蒙漢文合璧圖書歸蒙古文古籍整理編目和存放外,大部分滿文古籍都集中上架保管,編有簡單的登記目録。該目録不僅没有完整的版本信息,而且有些滿文書名的漢譯存在差錯,可利用的價值十分有限。同時感覺到該館所藏滿文古籍數量比較可觀,種類也比較齊全,應是全國範圍内收藏滿文古籍數量多的單位之一。
縱觀迄今存世的滿文古籍,具有兩個明顯的共性,一爲絶大部分滿文古籍是漢文典籍的翻譯作品,二爲刻本滿文古籍的版本特徵與同時代的漢文古籍相同。加之目前已有多部滿文圖書目録問世,對編撰新的目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特别是《遼寧省圖書館滿文古籍圖書綜録》和《大連圖書館藏少數民族古籍圖書綜録》,不僅有簡要的提要,而且附有書影,更具有參考利用價值。所以,我建議依靠本館歷史文獻部專業人員開展滿文古籍整理編目工作,先著録有漢文書名的圖書,凡無書名或僅有滿文書名的圖書都暫不著録,適當的時候我們來協助完成著録工作。然而出乎我所料,歷史文獻部何礪礱主任帶領幾位專業人員一邊開始自學滿文,一邊着手整理館藏滿文古籍,經過兩年時間的努力,於2021年底完成了整理工作,同時根據著録資料編撰成《内蒙古自治區圖書館滿文古籍圖書綜録》。在此期間,我和夫人郭美蘭應邀先後兩次到該館幫助解決存留的疑難問題,兑現了兩年前的承諾,如今想來,甚是欣慰。
《内蒙古自治區圖書館滿文古籍圖書綜録》收録該館所藏滿文、滿漢文合璧、滿蒙文合璧、滿蒙漢文合璧、滿蒙藏漢文合璧本古籍共計333部、4026册,凡同名同版的書有複本者,均未另行設置條目,而附於相應條目下説明。每個條目的著録項目,依次爲書名、著者、版本、稽核、附注、提要、索書號,著録項目前放卷首半葉書影。其編排體例,先按漢文古籍傳統的經、史、子、集、叢五部分類法分類,而後在一級類目下酌情分設二級類目,其同一類目下的圖書,再按成書年代或作者生卒年排序。所有二級類目裏,唯有經部小學類下,因其圖書種類較多而分設三級類目。經部,其下分設易、書、詩、禮、春秋、孝經、四書、小學8個二級類目,并在小學類下分設訓詁、韵書、字書3個三級類目;史部,其下分設正史、編年、紀事本末、雜史、史評、詔令奏議、傳記、職官、政書9個二級類目;子部,其下分設儒家、兵家、農家、醫家、天文算法、術數、雜家、道教、釋教9個二級類目;集部,其下分設别集、總集、小説、詞曲4個二級類目;叢部,因圖書種類少,其下未分設二級類目。另外,還編制《書名著者拼音索引》和《滿文書名羅馬字母轉寫索引》附於正文之後,以便檢索查閲。
本目録是一部門類齊全、涵蓋較廣、信息豐富的滿文古籍目録,也是内蒙古自治區範圍内首部滿文古籍目録,加之本目録不同於通常的圖書簡目,撰有簡明提要,且有書影,因而兼有了提要和圖録的性質,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本目録的編撰出版 , 提升了該館所藏古籍的整理編目基礎,有利於古籍的保護和利用,培養了古籍專業隊伍的能力,同時有助於滿文古籍的全面系統的研究 , 也爲滿學以及民族文化交往交流歷史研究提供了翔實的參考資料。
2022年2月22日於北京觀海苑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满文古籍图书综录》
作者简介
何砺砻,男,1976年出生,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馆藏古籍整理工作。主持省级科研课题两项,参与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六项,著有专著一部,发表论文多篇。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所藏满文古籍的一次集中揭示,收录该馆所藏满文、满汉文合璧、满蒙文合璧、满蒙汉文合璧、满蒙藏汉文合璧本古籍共计333部、4000余册。所收图书既有刻本、石印本、影印本,又有写本和抄本,其中不乏大量的珍本、善本。时间上起清代顺治十一年(1654),下迄民国七年(1918),长达264年。内容包括经、史、子、集、丛各部,涉及哲学、伦理学、宗教、经济、法律、军事、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数学、天文等方面,种类齐全,内容丰富。
1.本书是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首部满文古籍目录,是对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所藏满文古籍的一次集中揭示,可使读者全面了解其满文古籍存藏面貌及图书基本信息。
本书是一部门类齐全、涵盖较广、信息丰富的满文古籍目录,也是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首部满文古籍目录。此书不同于一般的图书简目,撰有简明提要,又配有书影,因而兼有了提要和图录的性质,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本目录的编撰出版,既有利于古籍的保护和利用,同时有助于满文古籍的全面系统的研究,也为满学以及民族文化交往交流历史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参考资料。
简要目录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