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的大模型机会在何处?

开拓创新的 昆仑万维集团 2023-05-01

致力于人工智能,并确保它的未来很美好

2016年9月,现今OpenAI CEO、ChatGPT之父,时任创投公司Y Combinator总裁Sam Altman,在特斯拉加州弗里蒙特工厂采访了埃隆·马斯克。马斯克当时很有远见地表示,“人工智能,致力于人工智能,并确保它的未来很美好,这是我认为目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

七年后,人工智能热潮席卷全球。

3月14日,OpenAI推出ChatGPT,随后进场玩家也越来越多,微软推出Copilot让全球10亿打工人为之感到振奋,Midjourney解决了AI不会画手的bug……基于大模型的AIGC类产品层出不穷,正不断颠覆着人们对于“效率”想象的上限,为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巨大变革。

但受限于大模型成本投入、研发路径不同、中文数据质量等原因,中外大模型存在着一定差距,中国的大模型机会在何处?

AIGC赛道即将迎来大爆发

OpenAI掀起的这场AI狂潮,为酣睡了许久的互联网行业注入了新的能量,中外互联网科技企业的热情迅速被点燃。国内,百度率先跟进推出文心一言,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进入内测阶段,华为盘古系列AI大模型也即将上线,3月底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腾讯集团披露正在研发AIGC以及大模型相关技术,类ChatGPT的对话机器人也在酝酿中。

不光大厂,还有资本和行业大佬。


一个月前,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在朋友圈发“英雄帖”,出资5000万美元,要创立新公司打造中国版OpenAI。3月19日,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高调宣布,正在亲自筹组中文版ChatGPT公司“Project AI 2.0”。此外,阿里“框架大神”贾扬清、搜狗前任CEO王小川、京东曾经的AI掌门人周伯文都表明了同样的意愿,重燃创业野心下场入局,快马加鞭奔赴AIGC赛道。


▲资料:来自深燃▲

资本端,据量子位报告显示,国内多家机构已高度明确要将AIGC作为主投赛道,个别头部机构已经推出了相应的主题孵化项目,预计本年度融资规模将有数倍增长。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预计2030年我国AIGC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别。


“大厂入局”、“大佬下场”、“热钱进入”,可见AIGC赛道的火热程度。根据国内某信息查询软件显示,近三个月以来,将人工智能纳入经营范围的公司超过9万家,最近15天内新增企业2万多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中外大模型存在差距 

ChatGPT席卷中文互联网的同时,国内用户也期待能有一款中国版的类ChatGPT产品出现。

资金雄厚、人才济济的大厂被寄予厚望。但赛道火热,产品不佳,是目前中国AIGC发展的现实写照。根本原因在于中外底层基座大模型存在着一定差距。

OpenAI之所以能率先成为AIGC领域的标杆,源于其坚实的底层技术积累。

早在2018年,OpenAI就发布了最初版本的GPT大模型,尽管被同年Google发布的BERT模型碾压,但OpenAI始终坚持GPT路线,2019年发布GPT-2,2020年发布GPT-3,GPT-3这个1750亿参数庞然巨物的出现,大家惊异地发现大模型开始具有类似人类一样的能力;随后OpenAI又发布GPT-3.5 ,今年3月14日ChatGPT诞生及紧随其后GPT-4,至此OpenAI已经从最初一个创业公司,终于成为AI领域的一方霸主。

▲资料:GPT大模型发展进程▲

不难发现,OpenAI花费了5年时间,执拗地专注于GPT路线,深耕生成式预训练模型技术,才有了今天让世人惊叹的产品。

反观国内大模型领域,尽管也早有布局,但工程技术的积累上始终是晚于国外大模型中国最早的大模型诞生于2021年3月,由智源研究院发布的“悟道1.0”。OpenAI五年的GPT工程技术积累,让中国公司在追赶的时候必须越过一个巨大的鸿沟。

最现实问题是资金问题。以OpenAI使用了数万块英伟达A100进行海量数据训练和推理,如果以1万张英伟达A800 GPU为标准,仅GPU采购成本就超10亿美元。

昆仑万维CEO方汉也曾表示,“超过千亿级别的大模型,训练需要1000-2000张A100的卡,硬件成本约5000万美金,训练需要投入的人力、电力、网络支出等,一年至少5000万美金到1亿美金的投入”。这就意味着中国底座大模型的抢滩注定是少数玩家的游戏。

除此之外,中文文本数据量不高、AI顶尖人才短缺、英伟达芯片的“卡脖子”状态,无疑都为中国AIGC的发展制造了重重困难。

但中国2-3年内追赶OpenAI并非不可能。

首先,中国目前存量工程师数目大概有6000万,是全球最大的一个工程师国家,具备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其次,费用的高昂会随着底层算法的优化,逐渐的降低训练成本;最后,虽然目前硬件上来说,受制于限售禁令,国内企业仍在不遗余力的制作本土的训练卡。后发者未必没有机会。

深入场景化应用先行

有人下场掘金,有人做掘金工具。


Sam Altman领导的OpenAI团队坚定不移地拥抱AGI信仰,要做的是探索AI能力的天花板,挑战自我。但对于全球很多初级玩家而言,尤其中国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切入AI赛道的策略并非就是要比肩OpenAI。


ChatGPT点燃了一团火,中国互联网公司在不断抱薪添柴,以期让AIGC在中国市场全面开花。但客观存在的差距意味着,中国AIGC的发展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化路径,才能先跟随、再超越


在大模型的发展生态上,中外大模型技术和应用的优先级不同。国外是技术先行为底座再进一步推动应用层的发展,中国的大模型生态是应用发展先行。


美国市场,大模型生态机会形成基础层-中间层-应用层的明确分工。OpenAI的定位就是成为新的基础设施,做大模型平台。平台之上,中间层和应用层的公司来负责将技术抵达垂直场景。


例如,Notion、Salesforce等公司选择直接调用ChatGPT的能力服务用户。SaaS企业Jasper就是基于GPT-3开源的API,帮助企业和个人用户写营销文案和AI绘画。


但中国AIGC的发展,目前企业着力于基础层和应用层,缺少中间层的企业布局,整体层级不够完善。


▲AIGC产业链全景图,来源:量子位▲

中国创业公司认为,一边做大模型基础平台开发,一边直接瞄准垂直的行业场景落地,更适应中国的本土化AIGC的发展。比如,澜洲科技、衔远科技等中国AIGC创业公司就走的这一路线。

但这一路线,未必适用于大多数创业公司。创业公司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资金投入。

英伟达最新的H100,一张3.4万美元,超过20万人民币。做一个ChatGPT需要耗费3万张显卡,花费至少6亿元人民币。高算力、高成本即意味着AI 2.0时代创业的绝对高门槛,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撑根本无法承担AI训练的费用。

因此对于国内的初创公司而言,从应用层切入,打透AIGC场景,能快速将AI生产力转化为商业价值,或许是一条具有现实意义的路。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也认为,“大模型时代,最大的创业机会在应用,”他的判断基于上一次的移动互联网变革,“操作系统其实没几个,最成功的是微信、抖音、淘宝这些应用。未来10年应用领域可能诞生10倍价值的机会。”

据量子位《中国AIGC产业全景报告发布》报告,至2030年,中国AIGC产业发展共分三个阶段:

1培育摸索期(2023-2025)

整体均处于业务场景验证和变现探索期

底层大模型发展加速,中间层尚未出现相关玩家,基于Stable Diffusion等开源模型的上层应用迅速出现,但受底层大模型接口限制,大部分技术尚未达到稳定进入实际生产环节的水平;

2应用蓬勃期(2025-2027)

基本价值创作路径和技术思路得到确认

行业普遍尝试应用人机共创,且内容资讯、娱乐传媒等领域利用AIGC产生确定性价值。这一时期,底层大模型和中间层模型主要玩家基本确定,开放API增加,整体入局玩家增多,尤其是大量应用层玩家;

3整体加速期(2028-2030)

产业生态逐步完善

报告指出,2028年往后,AIGC在个性化、实时化、自主迭代等方向上的延展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和其他业务系统进行紧密连接,会有相关初创公司产生完整解决方案。这一阶段AIGC成为内容领域基础设施,预计会催生出完全不同的新业态。

小体量垂直大模型更接地气

相较于AI 1.0时代,AI 2.0技术能兼容更多的场景和领域,不仅仅只是做一个大模型通用于各行各业,而更多的是在一个垂类场景下,用更低的成本实现更高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资料来自:创新工场▲

就目前中国互联网实际发展情况而言,能ALL IN大模型的玩家少之又少,底层大模型的投入非常大,仅少数头部大厂有足够的资金、技术、人才储备。

单就算力规模来说,为了让ChatGPT更智能,微软的Azure为OpenAI建设了一个单独的超算中心,具有超过28.5万个CPU核心、1万个GPU和400 GB/s的GPU服务器网络传输带宽。而处理1800亿个参数的GPT-4大模型,需要的GPU芯片数量高达2万张。


在国内,云计算技术人士公认的一个说法是,1万枚英伟达A100芯片是做好AI大模型的算力门槛。


对于大多数的AIGC创业企业而言,与自有应用、生态结合的垂直大模型,才是更好的切入方向。


昆仑万维CEO方汉认为,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需要1000亿或者是10000亿参数的模型。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几十亿参数甚至一个几亿参数的小模型也能很好的完成工作。


金融是目前国内落地较早的场景。国内某创业AI公司已推出了多个大模型对外产品服务,目前已落地大模型、AIGC(智能创作)平台、机器翻译平台、金融NLP平台等多款技术及产品,落地同花顺、华夏基金等企业。


华泰证券认为,金融行业数字化程度领先,拥有数据富矿,有望成为AI大模型率先落地的垂直领域之一。在应用端,生成式和理解式大模型在银行、保险、资管、投研、投顾等多个细分领域正在落地或拥有潜在落地场景,帮助金融机构降本增效。


无独有偶,ChatGPT也是率先落地类似于摩根斯坦利,助力摩根斯坦利的金融咨询业务。


作为目前全球最火的自然语言大模型产品,ChatGPT至今不对中国用户开放,国产ChatGPT进入需求井喷期,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机会,快速找到适应中国市场的发展路径,为中国本土用户定制化产品,尤为迫切的重要。与自有生态结合+垂直场景大模型,将是中国本土发展AIGC特色化路径。


· END ·
GPT-4的出现是人类进化史的第二次进化  2023年是硅基生命的元年昆仑万维入选『中国AIGC领域最值得关注的50家公司』榜单预训练大模型能力决定AIGC能力上限企业与GPT大模型结合催生下一代生产范式AI的iPhone时刻到了  ChatGPT成为人类能力的放大器GPT-4来了,少数聪明的机构已经提前用上GPT-4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