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者分享】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耐受性

2017-03-03 大话精神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atypical antipsychotics,AAP;或称第二代抗精神病药second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SGAs )在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等方面明显优于经典抗精神病药,但是仍发生一些不良反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能与5-HT、DA、α1、α2、H1和Ml等多种受体结合,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并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这类药物对中枢、代谢、内分泌和心血管等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随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临床的广泛应用,一些研究质疑抗精神病药的“非典型或第二代”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的分类,认为每种抗精神病药都有自身的作用和副作用的特点,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药物的作用特点选择适合患者应用的药物,虽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比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疗效好,但其仍然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迟发性运动障碍、抗精神病恶性综合征、引起中风、心脏猝死、凝血、糖尿病和体重增加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发生不良反应的耐受性比较见表1[1-4]


表1.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耐受性比较

注释:“-”无临床意义或非常小;“+”作用小;“++”作用中等;“+++ ”作用强;“?”未知


1. 迟发性运动障碍


各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有所不同,一般认为非典型比典型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的几率低,迟发性运动障碍是在长期应用(可能数十年)抗精神病药后产生的。有研究认为非典型比典型抗精神病药的脂溶性低,容易从D2受体和脑组织溶出,不易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而典型抗精神病药一般脂溶性高与D2受体亲和力大,易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研究表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和典型抗精神病药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几率分别为3.9%和5.5%。


2. 心血管疾病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引起性功能方面的副作用也有报道,男性可引起性欲下降,女性可引起月经不调或不孕,男性和女性乳房增大或引起溢乳,抗精神病药引起的性方面的不良反应是催乳素升高的结果。舒必利、氨磺必利、利培酮和帕利哌酮可使催乳素水平升高。


3. 增加痴呆老年患者死亡的风险

 

2005年4月美国FDA发布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增加痴呆老年患者死亡的风险,之后的研究表明典型抗精神病药也可增加痴呆患者死亡的风险,2008年FDA发布公告老年痴呆患者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致死亡的风险,并要求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药品说明书均要加黑框警告。

 

4. 代谢方面的作用

 

最近几年,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代谢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2003年FDA就要求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生产厂家修改说明书,警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引起的高血糖和糖尿病的风险。研究表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体重和胰岛素敏感作用的影响各不相同,一般的共识是氯氮平和奥氮平对体重增加和减少胰岛素的敏感性作用最大,其次是利培酮和喹硫平,而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引起体重增加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最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引起代谢障碍的机理仍未完全清楚,其主要与抗精神病药复杂的药理作用有关,对体重的作用主要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H1和5-HT2C受体的作用;而对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是由于体重和药物对M3受体共同作用的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帕利哌酮、齐拉西酮、鲁拉西酮、阿立哌唑、阿塞那平和伊洛哌酮对M3受体作用不明显,从而引起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小,但氯氮平、奥氮平和喹硫平对M3受体的拮抗作用较大,引起高血糖和糖尿病的风险较高[5]。最近的研究发现,α1和5-HT2A受体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代谢作用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来海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药师,执业药师。


参考文献

[1] Leucht S, Cipriani A, et.al. 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15 antipsychotic drugs in schizophrenia: a multiple-treatments meta-analysis. Lancet. 2013, 382 (9896): 951–62

[2] Roth, BL, Driscol, J. PDSP Ki Database. Psychoactive Drug Screening Program (PDSP).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2013

[3] Deeks ED, Keating GM. Blonanserin: A Review of its Use in the Management of Schizophrenia. CNS Drugs. 2010, 24 (1): 65–84.

[4] Tenjin T, MiyamotoS, Ninomiya Y, et.al. Profileof blonanserin for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 2013, 9: 587–594.

[5] Guenette MD, Giacca A, Hahn M, et al.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and effects of adrenergic and serotonergic receptor binding on insulin secretion in-vivo: Ananimal model[J]. Schizophrenia Research 2013; 146 (1–3): 162–169

推荐阅读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精神药物临床应用风险

小编:小鱼

责编:李红玲

大话精神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请联系微信:dahuajingshen

或邮箱:dahuajingshen@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大话精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