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华教授:如何成为一个医师科学家?
2017年8月10日,黑龙江省精神医学协会2017年第十九届北方精神医学论坛会议如期在美丽的海滨城市烟台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纳八仙精神过海,调七情心身健康”。在青年医师培训专场中,台北荣民总医院的周元华教授为大家带来《如何成为一名医师科学家》的精彩讲座。
周教授首先从三个问题引出了这场讲座:
什么是医师科学家?
对于中国的医生来说,白天要给患者看病,还要留出时间做科研,晚上还要留下睡眠时间,这也导致陪伴家人的时间越来越少,导致很多医生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多家庭问题。那怎样让医生这个行业正常化/合理化,对医师科学家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您认为的医师科学家是下面的哪种类型?
1. 做研究的医师
2. 发表文章的医师
3. 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医师
4. 科学家转行当医师
作为医生,一方面要有资源去做科研,另一方面,还要将自己的成果或观点以文章的形式发表。这就需要研究型医师,不仅要有临床经验,还需要科研资源。而独立思考则是医师的必备技能,同时还需要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周教授举了一个例子,一位50多岁的医生,他的患者吃完氯氮平后出现强迫症状,虽然这种现象较为少见,但这位医生遇到50几个类似的患者,之后患者吃一种中药治好了。对于这种情况,如果对这一现象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很可能发表一篇不错的文章,而这位医生很可能从未有过发表文章的概念。
如果把一般的医生比作老虎,他们在临床上能给病人正确的建议,医师科学家可谓如虎添翼,不仅具备治病救人的能力,还具备写作交流的能力,而他们也更有可能进一步可以成为教授/大咖。
如何开始一个临床研究?
1. 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毋庸置疑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2. 临床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患者的药物依从性问题。周教授举例,台湾每年的精神科用药4000万元,但实际上只有60%的药物真正被患者服用,剩余的40%药物则可能因依从性问题偷偷被患者扔掉了。
3.老师科研工作的一部分。这也是大部分人开始做科研的一个重要因素。
4.任务委托。比如政府近期关注的重点是孤独症,那么可以就这一科研项目申请基金。
5.自己的兴趣。周教授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台湾有位医生通过在自家车库安置了小鼠swimming test设备,得到抑郁症模型,并最终发表了的文章。当然这种研究方式本身也存在很大问题,比如小鼠被污染等情况。但这位医生的出发点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无疑是令人钦佩的。
如何判断一个好的研究?
1. 原创性。需要考虑有没有模仿其他人。对于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医生而言,在发表国外期刊时,或许会用到已发表文章的句子结构。此时,可以在后期将简单句变复杂句,或者使用从句等方式,将句子顺序进行调整。
2.可行性。必定要考虑患者的安全性。
3.临床实用性。
研究进行
1.理论基础。首先要进行文献阅读,找出自己研究的方向;其次,要目标清晰;再次,可行性高;最后,具有临床意义。
以PLOS的一篇文章为例,该文非常具有临床价值,精神药物/疾病严重程度对大脑的损伤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比如氟哌啶醇是否是脑萎缩的罪魁祸首),但该文中的影像学方面观察的是对精神分裂症全脑容量,并非针对大脑的某一部分(比如前额叶)的影响。单就题目而言,这也是文章的一个瑕疵,因为目标不够清晰。
2. 样本数的计算。有了想法之后,就要考虑经费的问题。而经费往往与样本量呈正相关。对于一般的临床试验,需要有足够的样本数量。1. 样本数的小或大往往关系着样本与母体间的差异程度,统计学上称之为抽样误差,原则上采用随机抽样时样本数越大,抽样误差越小。2. 信心水平是指从样本推论母群体时,研究者有多大的信心确定样本会在可容忍抽样误差内正确反映母群体,信心水平越高所需的样本数也越大,通常社会科学研究会把信心水平定在95%。
3. 统计方式。根据样本可选择有母数分析方法和无母数分析方法(母群体分布不是正常分布,或者样本数不够大时)。此时可以根据两种分析方法选择t检定,回归分析等。
4.结果的描述。
5.结论。
6.临床意义。
当代基因研究
作为医师科学家,经常碰到基因学研究。大家可能注意到,凡是与基因组学有关的文章,作者往往都在百位左右,这是因为对基因组进行分析,所需的数据极为庞大,同时还需要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
当代影像学研究
早期做核磁共振只需20个就很了不起,但到现在,80个120个磁共振成像已成为常态。之前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篇抑郁症的四个亚型就采用影像学对超过500人进行观察,而这篇文章的工作量极为庞大(点击查看:Nature Medicine新发现——抑郁症的四种亚型)。
参加国际会议
这是医师科学家的必经之路。医师科学家不能仅仅只关注自己的研究,还要多参与国内国际会议,并与那些对自己研究有兴趣的专家相互讨论。
1. 口头报告。
2. 海报报告。海报是将自己的研究通过书面方式展示给大家看。
很少有人会对你的研究太过关注,而参与国际会议后,会有很多外国人对你的文章进行“指指点点”,而之后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就能完成文章后面的讨论部分。开会的10-20分钟对每一位医师科学家都非常重要,利用这个机会与各国专家进行交流,在讨论中就会被获得关于结果的意见,将有助于文章的讨论部分。
有了以上的基础,还要将文章写出来。
如何写文章
摘要的格式分为结构性vs非结构性,格式性指Objective, Methods, Results and Conclusion分为四段,而非结构式也有这四个部分,只不过在一个段落中浓缩体现;字数限制为250-350字;最后,还要具有临床意义。
一般文章分为六大部分,分别为绪论;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致谢;以及参考文献。
选择投稿期刊
选择一个专业期刊(SCI或non-SCI);高影响因子期刊(多高?);读者群(谁会读)。
选择期刊的策略,先决定自己文章的程度,选择影响因子稍微高分一些的期刊,让这个期刊退稿,但是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接下来你就可以投其他更好的文章了。如果投一个影响因子不高的文章且第一次就命中,或许对作者本身而言并没有想象中巨大的好处,首先,或许可以投影响因子更高的文章,其次,失去一次主编提出建议的机会。
影响因子的计算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因子越高者代表该期刊内的论文被引用的频率越高,而其学术的影响力也越高。
计算方式:
A=该期刊在西元n-1与n-2年所发表的论文在西元n年被引用的次数;
B=该期刊在西元n-1与n-2年所发表的论文数;
C=A/B,该期刊在西元n年的IF。
那是否一定要选择IF高的期刊来投呢?
2014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最初在一个并不十分出色的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后来又经过验证,将验证结果投放在Science杂志上,并因此获得了这一国际殊荣。周教授又以自身经历为例,他曾经有一篇题为“Decreased brain serotonin transporter binding in the euthymic state of bipolar I but not bipolar II disorder: a SPECT study”的文章,经《Bipolar Disorder》主编要求将文章类别由artical换成Brief Report,虽然在当时看来,似乎“吃亏”了,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最终这篇研究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未来在ICD-11情绪障碍诊断标准之重要依据,并且有五本教科书及参考书,六个章节引用。
如何进行口头报告
需要注意幻灯片的制作及报告的时间。
一般而言,每张幻灯片停留约一分钟。太短,一般人看不清楚,同时也无法反应;太长,则容易分心。
常见幻灯片的制作错误包括:字太小;字太多;报告时照着幻灯片念;滥用特殊功能;不适当地使用影像;没有备份。
总结
你决定要成为一个医师科学家了吗,那就准备新的学习开始接受挫折。
周元华教授简介
台北荣民总医院精神部心身医学科主任,国立阳明大学精神医学系副教授,亚洲双相躁郁症联盟秘书长,世界脑血流学会会员,世界神经精神药理学院院士,台湾自杀预防协会理事,国际精神分裂症研究学会会员,亚洲神经精神药理学会副会长。
大话精神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及医学服务请联系微信:dahuajingshen
或邮箱:dahuajingshen@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大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