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间要好诗,名家点评集锦(1-5)

2016-05-30 温馨123整理 小楼听雨诗刊

杨逸明

“自信诗笺非落叶,掷江成石不随波。”他是一位特别接地气的诗人,潜心诗作,情感之真挚质朴满溢字里行间;他更是一位善于培养青年,奖掖后学的先生,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他的创作主张传承创新,有时代感。自称是用旧体诗词书写当代大都市里一个普通市民的思想情绪和生活场景。杨逸明,1948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当过工人、教师、干部。中华诗词学会第二届和第三届副会长。现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诗词》主编。出版诗集《飞瀑集》、《古韵新风》等多种。曾无偿担任上海诗词学会秘书长和负责《上海诗词》编辑工作近十年。


星   汉   


  他既赢得了大众的喜爱,也赢得了诗词界的广泛好评。虽然远在新疆,但中华传统诗词之光仍然因他的努力而愈发明亮。星汉,姓王,字浩之,1947年5月生,山东省东阿县人。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发起人之一。新疆诗词学会创建者之一。系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新疆诗词学会执行会长。公开出版有《清代西域诗研究》《天山东望集》(诗词集)等20余种。



人间要好诗点评(1-5)


(一)

1



李忠利

鹧鸪天·结伴同行


义结金兰宇宙情,

齐心围绕太阳行。

地球恰似研究者,

月亮如同伴读生。



双实体,两空灵,

相依为命闯前程。

五湖四海生潮汐,

舍弃婵娟不可能。



杨逸明点评:

   把自然景观和天文现象用文学语言表述出来,这需要丰富的联想和生动诙谐的词语。“诗有别趣”,写景须有景趣,抒情须有情趣,说理须有理趣。“义结金兰”、“研究者”、“半读生”等均与地球月亮何涉,一经诗人扯到一起,竟然全相关联,生出无穷趣味。有些当代的仿古泥古作品,不但遣词造句用典全是古人装扮,连思想情绪见地也全向古人借贷。此诗却以新语言新思想写旧体诗词,读来有味。袁枚说:“心思之妙,孰谓今人不如古人耶?”信然!




(二)



作者:殊 同

西站送客


客中送客更南游,

一站华光入夜浮。



说好不为儿女态,

我回头见你回头。



杨逸明点评:

曾读到过张昆华的一首新诗《送别》:“是否还有送别的岸边杨柳/是否还要期待那天际归舟/长亭更短亭的遗址/承受不住摩天大楼//没有风铃再去惊醒燕雏/没有桨板再去荡平激流/喇叭、汽笛、机声、拜拜/安检仪器把亲友拦在身后//手机取代万里家书/电子辞退绿衣邮夫/只有三五首唐诗宋词元曲/还能读出远客的淡淡离愁。”自古以来送别诗很多,感人的篇章不少。我每每为当代诗人难以写出精彩的送别诗而怅惘,也许当代不再重视友情。当代诗词中,居然还有“说好不为儿女态,我回头见你回头”的好诗句!一个用大白话描写的细节,“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沈德潜语)谁都读得懂,只要是重感情的人,谁读了都会怦然心动。



(三)



作者:孙付斗

庭中槐树


一树金黄取次开,

浓阴如盖覆苍苔。

老来方解严亲意,

满院清光只种槐。




杨逸明点评:

语短情长,言简意赅,词近旨远,此之谓真正诗人之作也。不写洪洞大槐树,只写眼前庭中的槐树,不写思乡寻根之事,只写终于理解了为何父亲种槐树。但是什么原因却又不说出。所谓“文贵曲”,所谓“含蓄”,留有联想空间,留有回味余地,此之谓也。





(四)




李树喜

双枪老太塑像

远离烽火久,世理乱成堆。

老太双枪在,不知该打谁。


杨逸明点评:


   一段熟悉的历史故事,一个人所共知的不尽如人意的现状,诗人只用短短的两句诗一笔带过,就把读者从历史带进了现实。一个熟悉的历史人物,诗人揣摩其心理,代她说了一句似乎在情理之外又未必不在情理之中的话语,既引人发噱,更发人深思。小诗言简意赅,词浅意深,胜过洋洋洒洒一篇论文。


(五)





作者:韩林坤


临江仙·秋柳


 

袅袅离人眸底绿,等闲付与霜秋。风吹不去一身愁。未能长执手,抵死不抬头。


根已深深丝已白,此身注定成囚。无言只为怨无由。枯梢怜索寞,明月久勾留。


   星汉评:读者不难看出,此词题目虽咏“秋柳”,但实则写人。笔者读出作者的弦外之音是:双方年轻时分别,如今彼此进入老年,虽然“丝已白”、“索寞”、“无言”,但是彼此“怨无由”,相互体谅,从不怨恨。这种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爱情,定会感动白发一族。咏物诗词当在似与不似之间方臻妙境。“抵死不抬头”,“根已深深丝已白”,“枯梢怜索寞,明月久勾留”诸句,在柳与人之间,均属绾束不离,运笔有神。但“此身注定成囚”一语显笨拙,与秋柳无关联,当属败笔。此词含蓄蕴藉,内涵丰富。煞拍以景语结,增强了韵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