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间要好诗点评集锦(21-25)

2016-06-03 温馨123 小楼听雨诗刊

杨逸明

“自信诗笺非落叶,掷江成石不随波。”他是一位特别接地气的诗人,潜心诗作,情感之真挚质朴满溢字里行间;他更是一位善于培养青年,奖掖后学的先生,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他的创作主张传承创新,有时代感。自称是用旧体诗词书写当代大都市里一个普通市民的思想情绪和生活场景。杨逸明,1948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当过工人、教师、干部。中华诗词学会第二届和第三届副会长。现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诗词》主编。出版诗集《飞瀑集》、《古韵新风》等多种。曾无偿担任上海诗词学会秘书长和负责《上海诗词》编辑工作近十年。


星   汉 

       他既赢得了大众的喜爱,也赢得了诗词界的广泛好评。虽然远在新疆,但中华传统诗词之光仍然因他的努力而愈发明亮。星汉,姓王,字浩之,1947年5月生,山东省东阿县人。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发起人之一。新疆诗词学会创建者之一。系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新疆诗词学会执行会长。公开出版有《清代西域诗研究》《天山东望集》(诗词集)等20余种。

                                                                                            

钟振振   


 治学严谨,眼界开阔,在传统诗词创作与研究领域均具有前瞻性。担任两届“诗词中国”大赛的全程评委,善于发现好诗,培养新人,提携后辈。作为诗坛名家,能够为散落民间的优秀作品和优秀诗人大声疾呼。用广博的学识提携后进,将诗词魅力不断传播。




人间要好诗点评集锦(21-25)



(21)


作者:韩林坤

西江月·粽子

     米带珠般莹润,苇含水样烟蓝。彩丝扎得角尖尖,枣是丹心一点。

     身上千般缠绕,心中一味甘甜。谁将温软又香黏,慢慢嚼成思念。

     

     杨逸明老师点评:为端午写诗的人很多,但把一只小粽子写得那么细腻的却少之又少。诗人多情,粽子裹得更多情,“珠般莹润”“水样烟蓝”“角尖尖”“丹心一点”相辅相成,又各尽其巧。上片人裹粽,下片粽裹人。语不吐而情真,爱不言而意切。一幅纯真的小儿女情态,在短短的诗句中,已然含苞待放了。诗能如此,妙得很。


(22)

作者:何海荣

临江仙•老屋

    几处泥墙微裂,数排青瓦斜开。西风又自上檐阶,梦痕如落叶,叶叶似飞来。

    犹记当年二老,庭前爱唤乖乖。而今形影遣思怀。相怜唯晚照,斑驳旧门牌。


星汉评:

   此词当是受到明归有光《项脊轩志》的影响,明写古老建筑,实则怀念住过古老建筑的父母,使老屋成为情感的承载物。往事如梦,物是人非,出语沉痛,使失怙失恃者受到感染。上阕写景不是单纯的表现自然景物,而是渗透了作者强烈的主体意识。末二句以景结情,留有余韵。




(23)



作者:钟振振

夜登重庆南山一棵树观景台看市区两江灯火

云台露叶舞风柯,

快意平生此夕多。

人在乾元清气上,

三千尺下是银河。


刘鲁宁点评:

这首诗,初读的感觉,写得文质彬彬:作者直如那位挥着鹅毛扇的孔明先生,久立于天台之上,悠悠远眺。但孔明决不是一介书生,他从容地羽扇一挥,千军万马便应风而动,那番景象,何其磅礴!而我们的诗人,内心的强大也是如此:他轻轻地笔峰一提(人在乾元清气上),银河便被他轻盈地拨在了脚下(三千尺下是银河)--这银河,我们无须辨析它的虚与实,不必考虑它在天还是在地。作诗如何举重若轻?读完此句,相信大部分读者都有了答案。






(24)



作者:挹风斋主人

望月

最是天涯游子心,

清风桂影满衣襟。

甜甜一块中秋月,

嚼着乡音品到今。

刘鲁宁点评:

读李江湖的诗,就喜欢上了:从容不迫,干干净净。看透人心很难,看透一颗诗心不难。李江湖便有这样一颗诗心,别人的月亮多愁,他的月亮却有些甜。这是一种带着乡愁的微甜:多情,而温暖。

(25)

作者:韦树定

甲午初夏过圆明园

临榭骄阳似火明,

夏宫盛况复经营。

谁知石缝劫灰沃,

芳草年年忍痛生。


刘鲁宁点评:    

此诗具有与作者年龄看似极不相称的厚重。以芳草、劫灰代言,初看强辞,细品恰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结句夺目:怎一个“痛”字了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