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间要好诗点评集锦(41-45)

2016-06-07 温馨123 小楼听雨诗刊

杨逸明

“自信诗笺非落叶,掷江成石不随波。”他是一位特别接地气的诗人,潜心诗作,情感之真挚质朴满溢字里行间;他更是一位善于培养青年,奖掖后学的先生,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他的创作主张传承创新,有时代感。自称是用旧体诗词书写当代大都市里一个普通市民的思想情绪和生活场景。杨逸明,1948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当过工人、教师、干部。中华诗词学会第二届和第三届副会长。现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诗词》主编。出版诗集《飞瀑集》、《古韵新风》等多种。曾无偿担任上海诗词学会秘书长和负责《上海诗词》编辑工作近十年。

星   汉 

       他既赢得了大众的喜爱,也赢得了诗词界的广泛好评。虽然远在新疆,但中华传统诗词之光仍然因他的努力而愈发明亮。星汉,姓王,字浩之,1947年5月生,山东省东阿县人。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发起人之一。新疆诗词学会创建者之一。系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新疆诗词学会执行会长。公开出版有《清代西域诗研究》《天山东望集》(诗词集)等20余种。


人间要好诗点评集锦(41-45)


(41)

1

作者:杨逸明

见大雁排列人字形横空而过

金风渐减远山青,一字飞来目最醒。

撇捺雁行天上写,世间团队少人形。


刘鲁宁点评:

     “既然是'讽刺诗',就只需一根刺,扎在穴位上,使人感到酸麻即可。现在有很多的所谓'讽刺诗',或抡起大棒大棍击人皮肉,或举着刺乱戳乱扎,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讽刺诗'。不但没有现实的意义和作用,连诗词的富有审美情趣的可读性都失去了。”--录自《晚风随笔》。



(42)

  
  

作者:周燕婷

浣溪沙接约

尘镜重开理晚妆,两蛾淡淡为谁长?裙衣检点费思量。

几许心期轻错误,一丝情份暗收藏。黄昏渐近渐彷徨。


星汉评:此词将少女接到约会信息后的矛盾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词语经过推敲,恰到好处。“尘镜”说明女主人公很长时间不为“悦己者容”了;“晚妆”点出这是“月上柳梢头”的约会;“费思量”,在考虑怎样打扮自己才合乎身份。过片一联似乎在暗示:这样的“接约”已经不止一次了,或未成行,但心中始终为对方保留着一块空地。最妙的是煞拍,两个“渐”字,把少女想去赴约又不敢赴约的心理展现给读者。这一次去了没有,是不是又是“轻错误”,作者没有说,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唯如此,更见少女之可爱。


(43)


作者:葛 勇

临江仙·雪

距上次下雪,己十年矣

一夜飘飘洒洒,轻盈还似从前。凭栏相看久无言,那回分别后,转眼过中年。

寄语三分覆麦,七分妆点溪山。只祈莫近小栏杆。鬓边些许白,已是十分寒。


杨逸明点评:两次下雪,相隔十年。作者也从青年进入了中年。对着雪花,自言自语。领袖诗人可以将昆仑“裁为三截”,平民诗人但求能将雪“三七开”,又“覆麦”,又“装点江山”。收尾仍回到叹息时光流逝,写景抒情,不胜感慨。咏雪的诗词历来很多,但是“心思之妙,孰谓今人不如古人耶?”(袁枚语)





(44)





作者:陆桂邻

登天堂山

山门雾锁几时开?

客至何需愁满怀。

待到野花红烂漫,

春风自带钥匙来


         杨逸明点评:第一句故设悬念。既然“雾锁”,自然很容易引人发愁。但作者在第二句却叫人不要发愁,读者自然要关注其“不需愁满怀”的道理。第三句忽然宕开一笔,展现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色彩鲜明,果然可以一扫愁怀,“柳暗花明又一村”,虽然有点突兀,却蓄势充足,为最后抖出“春风钥匙”的包袱做好了准备,读者读到到第四句时才会觉得妙不可言。首句说“锁”,伏笔;尾句说“钥匙”,揭底。首尾呼应。


(45)

作者:霍松林

一线天

入洞争观一线天,

少男少女赞新鲜。

仰头我独嫌光暗,

忽忆牛棚住九年。

 

刘鲁宁点评:

写样的诗,无此情境不行,无此经历不行。尤其转结,出人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而“忽忆牛棚住九年”一句,惜字如金,万千感慨,点到辄止,乃诗家手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