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人,今人,都有哪些背诵方法

2016-07-22 小楼听雨 小楼听雨诗刊


古人,今人,都有哪些背诵方法


    

 小编有话说


      最近有人说本公众号存在商业行为,在这里我必须澄清一下事实,为我自己,更为信任我的所有老师们,特别是在本平台发稿无私奉献,传扬诗词文化的老师。如果我置其不理,将有损于老师们的形象,那是我的罪过,我会愧对我的老师们。


        此公众号是很早就申请的,按腾讯规定公众号名是无法更改,原来我也没想把诗搬上公众号,各位路过的可以进入本公众逐一查看事情的原委,后来只是应一些诗词爱好者的朋友们的要求,纯粹是为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中华诗词精髓主旨,本着互相切磋,共同进步为目的而整理分享老师们的精品作品,看到越来越多的身边朋友因为我这小小的举动,而对诗词越来越喜欢,并每天收藏而分享,当我看到好些朋友对在诗作上有着明显的进步时,我深感欣慰!这也是我内心忠诚的期待!因此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将一如既往地继续走下去。并一直坚持不申请所有老师专辑的原创权,并慢慢修改原来有关于毛巾的水印图片和字眼,就是希望越来越多的平台一起传扬各位老师的诗词文化。


     在这里我再次感谢杨逸明老师的无私帮助,也感谢所有帮过我的老师们,在此一并致谢!特此声明!
                                                          章雪芳
                                                      2016年7月20日      



古今背诵方法

(选自网络,与君分享)

古人读书,必熟读成诵,甚至倒背如流,今人对于背诵可谓相当苦恼。那么古人背诵文章有什么方法技巧可资借鉴吗?


一、大声朗诵,专心读书

宋代朱熹所著《朱子童蒙须知》记载: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
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
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
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临海绝句

二、断句慢读,字字分晓

明代屠羲时著《童子礼》指出:凡读书:整容,定心,看字,断句,慢读;务要字字分晓。毋得目视他处,手弄他物。仍须细记遍数,如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犹必逐日带温,逐旬逐月通理,以求永久不忘。


三、熟读精思,温故知新

程畏斋《读书分年日程》载:凡背读熟书,逐字逐句,要读之缓而又缓,思而又思,使理与心浃。朱子所谓精思、所谓虚心涵泳;孔子所谓温故知新,以异于记问之学者,在乎此也。


四、百遍为基,反复熟嚼

明代何伦著《何氏家规》:读书以百遍为度,务要反复熟嚼,方始出味。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融会贯通,然后为得。如未精熟,再加百遍可也;仍要时时温习。若工夫未到,先自背诵;含糊强记,总是认字不清,见理不透,徒敝精神,无益学问。



    

五、精熟为贵,每日温背

程畏斋《读书分年日程》载:读书自须成诵,熟读而未能精思者有之矣,未有不能记忆而能有得者也。自幼至长,应读之书甚多。今之课读者,初读生书时,学生强记
以塞责,先生以能背而即止。踰时渐忘,后来即加温习,已须多读遍数,重费工夫。迨读书渐多,工夫渐少,温习难遍,多所遗忘。继以温理苦难,师生皆以为畏,直至废弃旧书,同于未读,则前功尽弃,终身无精熟之书矣。

看读百遍,背读百遍之法,似乎迂苦难行,不知百遍之功,中材皆能熟记,背读百遍,尤能牢记,不至趁口读过,亦收放心之一法也。又复连前带背,每日温背,不费工夫,温书虽多,无虞难遍,是虽勤苦于前,而终得收效于后也。前辈常云:“读生书,莫待温时熟。”言初读时,必使透熟,终身不忘也。又云:“读温书好像生时读。”言已精熟,惟恐趁口读过,必须字字分明,句句体认,如读生书也。二语与程氏所言相表里。总之读一句,熟一句,得寸则寸,则工夫不致浪费虚掷,终身受用不尽矣。

    

六、二十二遍读书法

丰子恺谈读书:每天读一课新书,规定读十遍,并用笔画记在书上。第二天,读新课文时,先复习旧课文五遍,画上五遍的记号,再读新课文十遍;到了第三天,读第
三课时,也再复习第一课五遍,第二课五遍,再读第三课十遍;第四天时,先复习第一课二遍,第二课第三课各五遍……如此类推,直到每课都读了二十二遍,笔画
加起来正好是一个“读”字。丰子恺称这二十二遍读书法是个笨办法,但对他来讲效果颇佳。

【注】:
丰子恺精通英、日、俄诸种语言,一生翻译出版了近四十部外国文艺作品。尤其是在他五十二岁的时候,还重新从字母开始学习俄语,不久就译出了屠格湼夫的猎人
笔记。他对学外语,有一种非常实际的看法。他在我的苦学经验一文中早就说过:“语言文字,只不过是求学问的一种工具,不是学问的本身。学些工具都要拖长久
的时日,此生还来得及研究几许学问呢?”所以,丰子恺学外语追求速成,并创造了一种“二十二遍读书法”。


1.本公众号是传扬一切健康向上,公益互动平台,投稿邮箱: 844418467@qq.com.

2.复制网址在浏览器打开,或加微信号:auchanzhang

3.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或留言。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