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晚风随笔(116—120)

2016-09-06 杨逸明 小楼听雨诗刊

晚 风 随 笔(116-120)

杨逸明


杨逸明

       杨逸明,笔名晚风。1948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当过工人、教师、干部。中华诗词学会第二届和第三届副会长。现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诗词》主编。出版诗集《飞瀑集》、《古韵新风》等多种。曾无偿担任上海诗词学会秘书长和负责《上海诗词》编辑工作近十年。

 


【晚风随笔】(116)

       写诗灵动否,有无新鲜感,似与年龄无关。推荐两位百岁老诗人的七律。一首是周退密先生的《九九有感》:“迎来九十九春秋,小老头成老老头。腿足全衰难似鹤,耕耘不断爱为牛。门多求字偿难遍,客至投诗急欲酬。侨寓春申七十载,梦中时作故乡游。”另一首是吳祖刚先生的《无题》: “黄浦滩边浪拍空,烟封雾锁大江东。层楼处处歌秦女,市井家家拜赵公。万贯腰缠个体户,通宵血战一条龙。白头三五羞无事,闭目凝神练气功。”全是说话拉家常,却不失书卷气。口语、俗语和大白话入诗,浑不费力,能“雅不避俗,俗不伤雅。”叙述和回忆日常生活,淡淡写来,却情景毕现。百岁老人,生活在当代,用旧体写当代诗,说当代话,饶有情趣和诗味。不妨也用典,却如盐著水中,也用旧词语,但思想感情还是当代的。不像有些七零后、八零后,一写旧体诗词就陈年烂谷子气,从语言到思想感情,倒像是活回到一百多年前去了。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晚风随笔】(117)


       有位香港的中文系教授对我说,当代诗词的好作品在香港不在大陆。我对他说,香港一向尊重和坚守传统文化,诗词创作水平总体不弱。大陆有段时期背离和丢失了传统文化,大量的比香港差得多的当代诗词作品确实都在大陆。但是我所见过的真正精彩的当代诗词作品,也在大陆,却不在香港。因为大陆诗人经历过运动和文革的劫难,有些遭遇甚至大起大落出生入死。诗要有感而发,这些感受、感情、感想、感慨、感叹、感悟,未亲身经历和饱受人生磨炼者不能获得。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穷而后工”的诗人和“赋到沧桑句便工”的有深层次思考的诗词作品,只能在大陆,怎么会在香港呢?

 


【晚风随笔】(118)

       古人搞艺术,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当代人是“志于艺,据于艺,依于艺,游于艺”,甚至“志于名,据于利,依于势,游于权”,怎么会不浮躁?怎么会不浅薄?根子歪了,路子邪了,搞什么都不正了。都说艺术高雅,曲高和寡,如今却低级趣味,俗不可耐。鲁迅说用手指穿针引线不稀奇,用脚指引线穿针就可以搭篷帐卖门票搞营收了。如今搞书法写诗词都想搭起篷帐兜售门票,还美其名曰某某名家艺术馆某某大师工作室,搞得乌烟瘴气,不可收拾。唉,救救艺术... ...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晚风随笔】(119)

       岁月匆匆,人生无奈,此事人人难避,以此主题入诗,虽是老生常谈,人们却仍爱读,还不失为名篇。屈原崦嵫勿迫美人迟暮,曹操对酒当歌譬如朝露,李白黄河之水高堂明镜,苏轼大江东去明月几时,读来无不沉痛。掌握一个度,守住一个底线,及时行乐,无可厚非。人生各种活法,只能选择一种,也无须想得太多。因为人生很无奈,每个人都要“独善其身”,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话是正确的。

 


【晚风随笔】(120)

      有的诗社诗刊标榜自己严守平水韵,声明讨厌新声韵。如果用平水韵还写不过用新声韵写出来的好诗,那么该讨厌的是谁呢?该讨厌的不是平水韵,也不是新声韵,而是那些老标榜自己坚守传统或者改革创新却总写不出好诗来的人。就像有两批人争论表演杂技应该用玻璃瓶还是用瓷盘,争得不可开交,自己却连三个也抛接不过来。杂技演员却能两手抛接七个玻璃瓶,也能抛接七个瓷盘,一样赢得掌声和喝采。廖国华也有用新声韵写的诗,与他用平水韵写的诗一样出色。试举一例:《母亲节有感》梦里家常细细拉,旧时伤痛早结痂。杯中有限从不醉,兜里无多也夠花。小病养身休住院,乖孙远嫁喜添娃。人生到此唯一恨,已过三年未喊妈。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真心朋友只须分三步:关注——留言——分享


小楼听雨诗刊

1.投稿邮箱:844418467@qq.com.

2.复制网址在浏览器打开,或加微信号:auchanzhang

3.长按二维码关注或留言。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海上清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或留言。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