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黄河大堤上
车驰百里起尘烟,滚滚黄河浪接天。
我上大堤双眼湿,恍如攀在父亲肩。
刘鲁宁评:
河是水性,如母;堤是土性,如父。母亲河人人皆知,把大堤看作父亲的双肩,却是他人所未道。
黄河大堤
诗:杨逸明 曲:邓莉璇
在京过清明节
湿重哀思客梦惊,难忘今日是清明。
心头有片江南雨,抵达京城未转晴。
刘鲁宁评:
相同的清明,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表达:杜牧的《清明》里,有纷纷的细雨,有哀伤的行人,有指路的牧童,还有一个若隐若现的村庄,村里有酒家,这个村庄,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作“杏花”。杜牧的诗句是可以画出来的。逸明老师的清明,更象是琴弦上一段忧伤的独白,诗意缘于梦而非梦,那一片江南雨,承载着诗人的哀伤和思念,在诗人的心头镇日徘徊。这首诗,更象是一首乐曲,可以记录于五线谱中,可以吟唱,可以演奏,但无法用画布还原。
鹳雀楼重建戏作
登楼引古惜兴亡,淡忘侯王忆此王。
汉字当年题廿个,细看都是柱和梁。
刘鲁宁评:
很难说清是鹳雀楼的名气响,还是王之涣的名气响。但能肯定的一点是,如果没有了王之涣,没有了他那一首流传千古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鹳雀楼的名字,肯定不会被这么多的中国人所知晓。千年后,多少王侯被人们遗忘,但王之涣却因一首诗被人记住,鹳雀楼因一首诗被人重建——这就是汉字的力量。作者登鹳雀楼,不去写重建后的楼宇的高大雄伟,而去写这二十个汉字的巍峨高峻,妙!
鹳雀楼
爬
进化过来莫自夸,某些人种尚堪嗟。
四肢上下分工后,一入官场又想爬。
刘鲁宁评:
人类的进化,先四肢爬行,而后双足行走,总是腰身越挺越直。不曾想,世间是有“返祖”现象的--而汉字的精彩也正在于此,一个“爬”字,便令某些人的丑态,在诗句中原形毕露。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