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树喜:清明诗词古今谈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小楼听雨诗刊」
 



李树喜   河北省安平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高级记者,作家,人才学与历史学者。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光明日报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清明诗词漫谈 

 

一,清明缘起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介子推(公元前636年)辅佐晋文公重耳(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割股啖君,拒不受封,写衣襟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显然,这诗是后来说书人附会的。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中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到了唐代,唐玄宗规定在寒食节扫墓,《新唐书》记载:“开元敕寒食上墓”,这说明唐代已经由官方规定将寒食节定为扫墓的日期,但是官方的规定一般要晚于民俗扫墓的形成,所以推测寒食节(清明前一天)扫墓的习俗大概形成于隋代到唐初这一个阶段,隋朝之前,并没有寒食祭扫墓的习俗。


到了唐代中叶,扫墓的习俗已经非常的隆重,根据柳宗元的《与许京兆书》记载:“近世礼重拜扫,今已缺者四年矣,每逢寒食,则北向长号,以首顿地,想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上父母邱墓,无不受子孙追养者”。从柳宗元的记录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扫墓的重视,还有当时扫墓的盛况。


到了五代时期,已经有了在扫墓的时候焚烧纸钱的习俗,《五代史》记载:“寒食野祭焚纸钱”


后来寒食节的习俗逐渐消失,扫墓这个习俗渐渐的演变成了清明节的习俗。


唐宋之前,在寒食节要禁火,在唐代百姓要冷食三天,到了最后这一天,也就是清明节的晚上,唐代的皇帝会派遣宫内的太监将火赐给群臣,《岁时记》记载:“唐朝于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顺阳气也”。


大唐新考上的进士也要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曲江宴会,《大唐新语》记载:“清明新进士开宴与曲江亭”。清明寒食,后来渐渐就没有区别了。当今清明节,已兼有扫墓和踏青两种含义。 



二,古人清明诗词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名作还有“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德宗时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闾门即事

 【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梅花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为毛泽东所欣赏)



三,今人诗词 

 

古人诗词并非都是精品,都有名。未必今人诗词就不如古人。现今每个清明,更是产生诗词数百万。

 

毛泽东答李淑一(1957.05.11)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其中“舞”“虎”“雨”在词韵第四部,“柳“酒”在十二部。胡适等人曾就此诘难、讽刺。对此,毛泽东干脆回答说:“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坚持了自信与自我。

 

1957年2月春节期间,李淑一将1933年 写下了《菩萨蛮·惊梦》一词寄给毛泽东

5月11,毛泽东写信:“你如去看直荀的墓的时候,请为我代致悼意。”(中间跨度有清明 也可看作是怀念诗词。)



当今清明诗举凡

当今,一个清明,诗词无数,好诗不少。

 

李申

清明冷雨客愁新,故土炊烟梦里寻。

我是家乡原上草,一躬一拜复长吟。

 评:感情真挚,比兴手法,形象取上!

 


弄影【浣溪沙•清明念父】 

春草年年恨不平,一抔黄土静无声。仙乡何处是归程?

小院全非非往日,大门新锁锁曾经。若干滋味在清明。

 评:情真词新,章法纯熟,含蕴不尽。



杨逸明 《在京过清明节》

湿重哀思客梦惊,难忘今日是清明。

心头有片江南雨,抵达京城未转晴。



刘鲁宁《清明》

春红飘处见风痕,楼宇人家各掩门。

虽近清明不思酒,城中没有杏花村。



何革《清明》

化帛焚香情意真,何堪身后复清贫。

残灰今日高三尺,也怕阴间房价新。



苏俊《合肥王勤约赋清明,岁在戊戌》

朝属秦家夕汉家,江山不减旧繁华。

东风偏作无情祭,默向人间扫落花。


小楼部分专辑回顾:

小楼周刊(76)【更正75】
每周试玉(69):嘉宾【苏俊,大有,张庆辉】
竹山,青嶂随人翠欲流
古村,云自无依水自流
【小楼听雨】2018年(1-3)月专辑目录
寒食节不知道的习俗
梦欣:《品艺小楼》丁酉篇(12)【古意妙翻意更深】
古今诗人过清明(附各地清明节的习俗)
李树喜:一树三秋(2014-2016诗词选)

1.投稿邮箱:844418467@qq.com.

2.入选要求:精选绝句20首,律诗或词10-15首,文章类一至数篇。

3.关于打赏:群内诗友集作品归平台,个人专辑全部归作者安排。



长按二维码关注,留言或转发


点击“阅读原文”


在《小楼听雨》刊发的作品,同时会在【今日头条】小楼听雨诗轩和【搜狐】小楼听雨诗刊同步刊发,敬请关注!!


本期审核:小楼听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