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蔡世平 || 《南园词话》三十七则 (1-1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小楼听雨诗刊」
 

作者简介


蔡世平,知名词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华诗词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特聘专家,中国当代诗词研究所所长,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主要作品集有:词集《南园词》《南园词二百首》《21世纪新锐吟家诗词编年》、楹联集《南园楹联》、散文集《大漠兵谣》、诗论集《中华诗词现代化散论》。因《南园词》创作,引发“蔡世平文化现象”,评论、研究与赏析《南园词》的专著有《南园词评论》(李元洛、周笃文、王兆鹏等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旧体词的当代突围——以蔡世平南园词为例》(王雅平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南园风景——蔡词赏析》(何文俊著,线装书局2012))。




《南园词话》三十七则

蔡世平


词是什么?词,是古人创造的既能通天入地,又能探幽访秘的“神器”。词的神奇性在于,能以最精短的语言实现人性的深度表达,又能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人类遥远的精神故乡。那里有父亲的微笑,母亲的叮咛。


词是一个生命体。它能呈现给读者一种生命状态。


词在鱼背上雀毛边。当然,词人也会在人类生活和自然社会的骨头缝里找到词。目光和思绪常常打量的地方,词意总是星星点点地亮着。


同样,词,还在词人心里养着。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者一件微不足道的事,触动了词人,词随心动,心与词飞,于是,词句就自然而然吐了出来。


写词就是写人。作品的人性深度,也就是作品的艺术高度。


词的品貌是风雅,如翩翩少年,美须长者。风雅不是装出来的。风雅得有底子,麻袋上绣花,不成。风雅是树,土是根基。风雅是云,天是背景。风雅是花,春是母腹。


词笔要深入生活的细部,也要深入灵魂的细部。越细越深刻,越细越丰富,越细表现力越强。当然,细不是芝麻绿豆,婆婆妈妈。细是血的颜色、心的温度。


民间和土地的智慧永远值得珍视。依我看,写词就如乡民拔萝卜,要拔出萝卜带出泥才叫好。读者看到词上的“泥土”和“小须毛”,自然感到亲切和温暖。 

             

词是汉语言文字的特殊产物。语言是一条河流,流动才显出生息。

当代人的词应通过当代人的语言组合、安排,出现新的意义和可能。让读者大吃一惊:话还可以这么说,词还可以这么写。


狗要叫,词语要跳。狗叫起来,行人就警惕了;词语跳起来,读者就不打瞌睡了。


(精彩待续)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点击进入会是什么样……

小楼周刊(90)

每周试玉(84):嘉宾【刘鲁宁,李伟亮,梦欣】

【小楼听雨诗刊】2018年4-6月目录

人间要好诗(101-105)

【声明】遵守自己小楼规矩有错吗?请留言帮忙拿主意

当代旧体词异军突起——蔡世平访谈录





1.投稿邮箱:844418467@qq.com.

2.入选要求:精选绝句20首,律诗或词10-15首,文章类一至数篇。

3.关于打赏:群内诗友集作品归平台,个人专辑全部归作者安排。

长按二维码关注,留言或转发


点击“阅读原文”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今日头条】小楼听雨诗轩,【搜狐】小楼听雨诗轩,【UC 】小楼听雨诗刊,【凤凰网 】小楼听雨诗刊等平台同步刊发,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小编由于精力有限,不再一一转发。作品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需要刊用和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小窗留言。

作者蔡世平  编辑:章雪芳  审核:独孤食肉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