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蔡世平 ||《南园词话》三十七则 (11-2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小楼听雨诗刊」
 

作者简介


蔡世平,知名词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华诗词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特聘专家,中国当代诗词研究所所长,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主要作品集有:词集《南园词》《南园词二百首》《21世纪新锐吟家诗词编年》、楹联集《南园楹联》、散文集《大漠兵谣》、诗论集《中华诗词现代化散论》。因《南园词》创作,引发“蔡世平文化现象”,评论、研究与赏析《南园词》的专著有《南园词评论》(李元洛、周笃文、王兆鹏等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旧体词的当代突围——以蔡世平南园词为例》(王雅平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南园风景——蔡词赏析》(何文俊著,线装书局2012))。



《南园词话》三十七则

蔡世平


十一

写词不能太理性,太讲道理。有时候要耍点小性子,扯点蛮绊筋,不去跟它讲道理。创作的“蛮不讲理”,可能就是艺术的“蛮有道理”。


十二

词是生命的舞蹈。它的路径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总是眉间心上,欲说还休,时时拨弄一颗颗柔软的心灵。词的明亮与幽微,词的豪雄与婉约,常常表现为“妙处难与君说”


十三

“婉约”与“豪放”,是学问家为了研究和教学的方便人为分出来的,于创作并无多少实际意义。婉约也好,豪放也好,写出人的真性情就好。战场上拼杀是英雄,柳阴下低语是本色。这是可以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的事情。艺术就是要完整地表现这个人,表现这个人“英雄本色”。



十四

不要拘泥于一枝一叶,一字一句。有时候大而化之地看问题,往往能够抓住要害。写词就是写一个人的心态,写一个时代的状态。当然它又必然地落脚于春的尾翼或是秋的梢头。


十五

词人应是时代的文化精英。词人的创作,是一种精神劳动,更是一种精英劳动。这是上天赋予文化精英本质上的文化自觉。有无精英意识的文化自觉,是区分词人高下的重要标尺。所谓词人,就是那种能够反映时代喜怒哀乐,传达时代心灵呼吸的精神站立起来的人。


十六

诗经是长出来的。宋词是养出来的。清词是仿出来的。当代词是放出来的。


十七

当代词是到了放鸟出笼,放虎归山的时候了。当代词如果还封闭在宋词清词里,自我陶醉,自我欣赏,路只会越走越窄,直至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放的眼光,开放的胸襟,开放的笔墨,是当代词应有的姿态,搔首弄姿,只是时姑扮俏;高视阔步,才会走向未来。



十八

当代词居住在一个豪华的房间里,风来八方,是因为窗开四面。一扇开向传统,一扇开向未来;一扇开向东方,一扇开向西方。只要展翅,就能飞翔。问题是今天的许多词人自我束缚,打不开翅膀。要我说,生活在今天的词人真是有幸了。方便之门为你敞开。


十九

也许,信念比写词本身更重要。要相信古人只是把词写好了,但却没有把词写绝了。生命没有终结,词就不会终结。所以,今天我写词。


二十

民间有语: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老百姓从来也没有把天安门说成“天门”、苏东坡说成“苏坡”。可是我们今天的许多词人动不动把鸭绿江写成“鸭江”,岳阳城写成“岳城”。看来恢复旧体词的当代声誉,首先得在词界恢复“鸭绿江”、“岳阳城”的名誉。



点击进入会是什么样.......

小楼周刊(91)

每周试玉(84):嘉宾【张晓虹,龚霖,大有同人】

点击进入电子书 ‖【小楼听雨诗刊】二周年特别专辑

蔡世平 || 《南园词话》三十七则 (1-10)

王兆鹏:《南园词评论》的序言





长按二维码关注,留言或转发


点击“阅读原文”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今日头条】小楼听雨诗轩,【搜狐】小楼听雨诗轩,【UC 】小楼听雨诗刊,【凤凰网 】小楼听雨诗刊等平台同步刊发,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小编由于精力有限,不再一一转发。作品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需要刊用和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小窗留言。

作者蔡世平  编辑:章雪芳

审核:独孤食肉兽  摄影王红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