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逸明评诗小札(7-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小楼听雨诗刊」
 




杨逸明   1948年8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当过工人、教师、干部。中华诗词学会第二届、第三届副会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诗词》主编。已出版诗词选集有《飞瀑集》、《新风集》、《古韵新风》《路石集》等。




访友人

寒江竹


柴门茅舍柳丝长,瓜碧椒红梅子黄。

茗弈不知时已晚,归来犹觉紫萱香。


杨逸明点评:

小诗截取了访问友人的一个生活片段。先写景,一派田园风光,恍如世外桃源。蔬果的色彩还很鲜明。遇见友人,又是喝茶,又是下棋,竟然不知不觉相处了一天,直到太阳西下才告辞回家。回到家这才觉得是把紫萱的花香带回到家中来了。也许是刚才在友人家只顾喝茶和下棋,根本就没有留意花儿这么香。古人云:“诗不能写者,付之于画;画不能写者,付之于诗。”其实有时候有些画面能够付之于诗,例如这首诗的前两句,就是诗中有画。但是后两句的访问友人喝茶下棋之后又把花香带回家来的一个过程,也只有诗能够讲得清楚,而且聊聊十四个字,给人留下了无限的回味,恐怕倒是难以付之于画的。



赴白银道中

四柳书生


身投西北路漫漫,万古谪愁应已阑。

拂却风尘生健骨,朗吟不觉塞云寒。


杨逸明点评:

在大西北的路上行进,自然会想起千百年来在这路上走过的迁谪的官员们。这种沉重的贬谪之愁,如今应该不存在了吧?作者如今也走过这条大路,风尘仆仆,塞云寒冷,却只感到风骨更健,高声吟诵,也不觉得塞云寒冷。作者是否也有宦途不称意之处,不得而知。但是这首小诗,前两句怀念古代迁谪之人,后两句情怀峭拔,风骨凛然,用以自警,似亦有所寄托。一结甚是豪放有力,正如古人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馀。”诗须格高旨远,此首得之。


(选自作家出版社《诗歌点亮生活——中国诗歌网优秀作品选》)

作者:杨逸明  编辑:章雪芳

审核:刘鲁宁

戳它会是什么样.......

小楼周刊(101)

每周试玉(95):嘉宾【老刘茶舍  海天一  苏小隐】

【小楼听雨】2018年(7-9)月专辑目录

杨逸明评诗小札(1-2)

杨逸明评诗小札(3-4)

杨逸明评诗小札(5-6)

长按二维码关注,留言或转发


点击“阅读原文”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今日头条】【搜狐网】【凤凰新闻网】【UC网】【天天快报】【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看点】等平台同步刊出。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并查收!!!小编由于精力有限,不再一一转发。作品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需要刊用和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小窗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