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友录 | 新华社联合国分社记者汪奇文:我是赣南师大毕业的

NO.4 赣南师范大学 2021-02-07



今天距离我校58周年校庆日

还有  5 天



“我是赣南师大毕业的。”这句话我不知道自己在多少场合说过,每每和人交流,当被问及毕业院校时,我都会理直气壮地说出这句话。


毕业五年,一路走来,冷暖自知。有过简历被人无视的经历,有过面试遭人婉拒的场景,有过经济拮据连路费都不够的时候,更有过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无奈。也曾经默默埋怨过自己不是毕业于名校,曾经苦苦地“笨鸟先飞”式地追赶着别人,曾经更是暗暗地羡慕嫉妒着身边的名校毕业生。可不知为什么,每次当别人问到我的毕业院校时,我从未有过犹豫,总是脱口而出:“我是赣南师大毕业的”。



▲赣南师院新闻学专业2004级毕业生,现为新华社记者


的确,赣南师大不是211,也不是985,甚至只是江西省的二流学校,可这没关系,因为它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说实话,现在我身边的同事几乎都毕业于重点和名牌大学,平时的工作和交往中也能感受到他们确实很优秀,可我从来没有自卑过,只是默默地鞭策着自己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毕业五年,我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那就是经常浏览学校的主页。每当在校友栏看到那些有作为的师兄师姐时,就倍感亲切,也希望自己能追赶着他们的步伐。


记得毕业前,我在QQ空间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毕业就像一个大大的句号,从此,我们告别了一段纯真的青春,一段年少轻狂的岁月,一个充满幻想的时代。现在回想起来,些许幼稚,些显浮躁。因为毕业后仍然会和母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仍然可以有纯真、有幻想,仍然可以实现自己当初年少轻狂的理想。


五年前,我因英语两分之差首度考研落榜;四年前,我二次考研继续失败;三年前,我千辛万苦如愿以偿考入新华社;两年前,我很荣幸地回到母校和师弟师妹交流;一年前,我离京赴任阿富汗做战地记者;接下来两年,我将在新华社纽约联合国分社任记者。想想自己的经历,虽然不值一提,可之于我自己,未尝又不是幻想成真,不是年少轻狂呢。在我最近一次以个人总结式地给总社“一座城市与一个记者”策划组供稿时,我对于自己在阿富汗的一年写下了这样的感叹:不经意间,一年已经过去,当我站在2013年的时间轴上回眸,这一年,有收获,也有遗憾;有激情,也有疲惫。因为是这里,翻开了我生活的另一页,是这里,实现了年少时的羁狂,也是这里,让我静下来重新认识自己,更是这里,让我对这个国家、这个城市有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战地一年,收获颇多。我对苦难的理解变得更为厚重,苦难生活也是能给人以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我对生命的感悟也变得更为理智,生命是用来经历的,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为生命提供养分;同样,我的内心也变得更为平静,“活着,是有使命的。”可能以前在乎的,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我可以不是来自名校,我可以没有天赋,我可以起点较低,但只要我努力去完成我的‘使命’,怎样的高度我都是自己的赢家,无论何时,我都可以很骄傲地说,“我是赣南师院毕业的”。


最近两年,回过两次学校。行走在日新月异的校园里,我深深羡慕着,曾经也是写过‘天很蓝,水很清,人很纯,空气中总是带着淡淡的甜味,游荡在校园,总会发现别样舒畅’的伪文艺青年;拜访着那些教过自己的老师,我深深佩服着,大学四年,是他们让我从一个青涩的小孩变得不再那么懵懂,那么空虚,现在他们和我又都长了五岁,他们仍在坚守,仍在哺育,我们也各奔东西,为自己的事业和生计奔波;看着那些青春荡漾的师弟师妹,我深深怀念着,怀念大一时的单纯,怀念大二时迷茫,怀念大三时的忙碌,怀念大四考研生活的激情,更怀念面临毕业的那段日子,虽然短暂,却最深刻。其实都明白,明白与其说怀念那时的日子,不如说是纪念那逝去的青春,那里有你有我,有血有肉,有汗有泪。




我和学校老师和很多校友一直保持着联系,也时常从他们那了解到学校的诸多变化。最近我们班大学辅导员看了我“一个记者与一座城市”的节目时,给我发来了这样一段话:


很好,很高兴,还有很多其他的感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着你在镜头面前的坦然和流利,便知你这几年的努力和付出。辛苦了!


尽管电视上的武装冲突画面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当出镜的是自己熟悉的人时 ,仍不禁唏嘘和感叹。昔日柔弱书生如今出入在国际战场的枪林弹雨里,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敬业精神?让我等敬佩和赧然!是什么样的新闻理想和信念才让你这样不畏生死?又经过了多少锤炼才得以这样应对自如?实在是不容易!你是家人的骄傲,也是赣南师院的骄傲。将这段视频发回学校, 足以让新闻学子新闻热情高涨。


出镜形象很好,流利沉重又带着一丝朦胧和伤感的台词里透着你对生命的思考,对和平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展望,不难看出这段宝贵的人生经历对你人生产生的深远影响。


为你短短几年的蜕变和成熟感到高兴,预祝你在未来的境外驻守中有更大的收获和成功!





虽是夸奖,可对我也是莫大的鼓舞,因为每一份收获都有他们沉甸甸的付出和耕耘,每一次经历都有他们的谆谆教诲和默默支持,每一点成长也都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记得毕业前一位老师写的临别赠言“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想以此自勉,无论来自哪里,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很感激母校,感激老师,前路无论如何艰难,我始终不会忘记“我是赣南师院毕业的”。


——此文写于2013年



☟☟☟更多关于校庆精彩请戳☟☟☟

校庆专栏

校史 校友录 签名墙 校园回忆



往期回顾:

校友录丨肖志军:心系学子 用爱筑梦

校友录丨庄席福:21年真情守护“生态王国”

校友录丨杨善东:赣师,我心中永远的精神坐标





来源:校友之家

编辑 / 邓喜凤

赣南师范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订阅号/gnsfdx1958

QQ交流群 / 139659610

赣南师范大学新媒体中心
聚焦赣师 关注身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