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正解老子 学习道德经(25)

元一 正知苑 2022-12-13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注:

上:同尚。崇尚之义。

贵:珍视,作动词用。

见:通现。

知:通智。此处指世智辩聪。

治:治理。天下得治意为天下太平,有序。

释义:

      不崇尚贤士,使百姓不争世间美名;不珍视稀罕难得之物,使百姓不行偷盗之事;不显示可引起各式贪欲的事物,使百姓不致心迷意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虚化百姓的贪心,充实百姓的腹肚,减弱百姓(谋利逐色)的志向,强壮百姓的体魄筋骨,常使百姓无世智(较少乃至没有认假做真的世俗之智),无贪欲(较少乃至没有对虚幻利益的贪求之欲)。只须让百姓知道不应勇于求取各式虚幻利益,而应尽可能为无为之事(致虚极,守静笃,以解真相,以达真常),天下就不会有不治,不会出现混乱失序的状况了。 

提示:

世人往往或不解或否定老子的愚民思想,却不知老子“愚民”之说的真正内涵及其大前提:“恒使民无知、无欲”是建立在“万物乃刍狗,百姓乃刍狗”,即,世间是幻相假有非真非实这个大前提下的 ! ——了解生命实相,返回真常本源才是人类应该追求应该努力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