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理健康被忽视,跳海跳楼自杀不断,中国留学生唐晓琳失联背后的真相令人唏嘘 | 冰川话题

2017-10-14 一娴 冰川思享库


近年来中国赴美留学生人数猛涨,各种意外事故也随之出现,其中由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事故不少,事实上在留学美国的光环下,留学生一直是心理健康方面备受忽略的群体。



备受关注的失联中国女留学生唐晓琳,日前已被美国旧金山警方证实死亡。消息传来,令人感到痛心。


据媒体报道,唐晓琳于9月30日抵达旧金山,10月1日凌晨与亲友失去联系,最后的行踪,是在旧金山金门大桥附近。

 

旧金山金门大桥竣工于1937年,曾经是世界上最长的钢索吊桥,以宏伟壮观闻名于世。


而金门大桥闻名的另一个原因是它被称为“自杀圣地”。大桥两侧的钢塔高342米,高出水面部分为227米,相当于一座70层高的建筑物,从海面到桥中心部的高度约60米。据不完全统计,自大桥建成以来,超过1500多人从桥上一跃而下结束自己的生命。

 

▲金门大桥


因此,当获悉唐晓琳最后失联于金门大桥附近,她的亲友和所有关心她的人都感到强烈不安。

 

唐晓琳,山东龙口人,去世前就读于犹他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2004年唐晓琳在北大就读空间物理专业,2008年赴美攻读研究生和博士学位,至今已有9年。

 

犹他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主任在向全体学生发出的电邮里,表示了对唐晓琳去世的极大悲痛,虽然没有提及唐晓琳去世的原因,但在同时提供了心理辅导的信息。


据媒体报道,唐晓琳的同学,在发出寻人启事后,有提及唐晓琳曾经留言想在金门大桥结束生命的念头。还有同学提到,唐晓琳其实一直有抑郁症状,等等。

 

近年来中国赴美留学生人数猛涨,各种意外事故也随之出现,其中由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事故不少,事实上在留学美国的光环下,留学生一直是心理健康方面备受忽略的群体。

 

▲唐晓琳同学在脸书上发出的寻人启事(图片来源:侨报网)


唐晓琳不是第一位在金门大桥结束生命的中国留学生


2014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留学生李杨凯因为不堪失眠和焦虑的折磨跳楼自杀,他在日记里写道,“只想做个普通人”。


2015年,耶鲁大学中国女留学生王露畅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再次被学校劝退,后来在金门大桥跳海自杀。


2017年,圣塔芭芭拉加大中国留学生刘微微被发现在宿舍自杀,遗书称“世界是美好的,而我是个不堪重负的胆小鬼,所以选择了退缩和躲避”。


2017年,圣地亚哥加大中国留学生赵依宁因不堪压力,跳海自杀。


这些进入名牌大学被认为是天之骄子的留学生选择了轻生,令人唏嘘不止。然而,虽然不断有留学生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出事的报道,但很难引起留学生本人以及家长的真正重视。

 

心理健康问题在欧美大学颇为常见,根据2015年伯克莱加大发表过的一份研究报告,47%的博士生和37%的硕士生有抑郁症状,而本科生中有10%表示自己时常感到抑郁,只有50%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情绪健康。不能不说在硕博阶段繁重学业的压力下,这个比例相当高。

 

美国大学一般都很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大都设有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有免费的也有收费的。美国大学里本土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也比较重视,学生如果感到学业负担重,或生活中出现问题,都会主动去寻求咨询辅导以及接受治疗,甚至有学生每每在考试前夕或写论文期间,过度依赖抗抑郁药对抗压力。

 

▲唐晓琳的脸书账号截图,最近一次更新是在2013年(图片来源:侨报网)


而对中国留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并不受重视,很大原因,是因为中国传统上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处境。很多人认为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就是精神有问题或精神病,不少留学生本人或家长都不重视这个问题,即使发现有问题有迹象,都讳疾忌医或干脆忽略,往往错过最佳心理辅导和治疗时间,导致悲剧发生。

 

留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很多,学业上的压力和环境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如唐晓琳,赴美9年攻读博士尚未毕业。众所周知,美国大学博士毕业周期很长,唐就读的学校,对学生入学要求极高,相应的学业要求也极高,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巨大的压力可想而知。

 

很多在美求学攻读理工科的硕士和博士学生,学习和做实验的时间非常多而且长,造成学生很少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缺少社交和交友机会,无法释放压力,内心强大的学生可以咬牙熬过去,比较脆弱的学生往往就会出现大小不一的心理健康问题,又从未想过要做心理辅导或咨询。

 

有新入学的学生也会出现这类问题。第一次出国一下子要面对和国内截然不同的学习和生活,很难适应美国的学习方式,容易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和沮丧,出现焦虑现象。远离父母亲友,生病了不像在父母身边那样,有人细致周到的照顾,要靠自己撑过去。国内传统团圆节日,亲友热热闹闹,自己却要独自赶写作业论文做实验,孤独感和焦虑情绪往往伴随而生。

 

如果在中国留学生多的地方,例如东西海岸加州或纽约求学,学校有留学生组织及高年级学长帮助,可能会比较容易适应环境,有的学生到中西部地广人稀的地方求学,留学生和华人很少,孤独感会更为强烈。这部分新生对美国大学的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知之甚少,更不会去寻求帮助。

 

▲犹他大学官网上关于唐晓琳的信息


有人会说,为什么不尝试融入美国同学中,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简单。留学生即使英语比较好,在美国待了很多年,也并不等于了解美国文化。中国留学生多数选择攻读理工科和商科,由于语言和时间关系,对美国文化了解不足,如果参加本地同学聚会,常常会因为插不上话而感到尴尬、失落。

 

此外,有的学生本来心理就很脆弱,或有轻微心理疾病,平时不明显,在压力下出现问题后,又不能正确面对或采取回避态度。例如有报道称,有的留学生在出现心理疾病后被学校警示,但个人并不积极看医生,和学校沟通争取解决问题,只是消极对待,一旦被学校除名,就接受不了,最终崩溃。还有的学生承受不了在异国他乡出现的情感波折,或其他——例如面对周围同性恋观感的压力等等。

 

因学业和环境引起的孤独感、焦虑等情绪,对心理健康缺乏重视,是留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但归根到底,个人的性格、内在抗压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动力,才是克服心理健康问题的决定因素。 

 

留学生应该重视心理健康问题,提高抗压能力,克服焦虑和孤独感。在异国他乡,要学会热爱生活,加强和留学生群体的联系,多交朋友及参加社交活动;要学会倾诉,多在社交媒体上和家人亲友沟通,从而释放内心的紧张和压力。



在中国留学生较少的地方,加入当地的华人教会也是一个办法,不必纠结信仰问题,积极参与,有助于达到舒缓心理压力的目的。

 

要积极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尤其是音乐和体育娱乐,对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好处。对那些学业繁重,没有多少时间社交的学生,用音乐舒缓压力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办法。还可以选择在长时间工作学习间隙中做瑜伽等舒缓活动,调节情绪,有助心理健康。

 

如果出现难以克服的失眠、焦虑和抑郁状况,千万不要忽视或有所顾忌,要及时寻求心理辅导和求医求治。美国大学一般都有正规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寻求辅导和治疗是正常行为。讳疾忌医,只会错过最佳的发现、辅导和治疗时间,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投稿邮箱:622007913@qq.com)




一娴

旅美作家



最近更新


中国经济学界的使命不是拿诺奖


美国“退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炸锅”


为什么微软小冰可以写出诗歌,但它无法打动人心?


他们无限缅怀的“美好时光”,实际上从未真实存在过


汇聚思想,分享观点

新公众号ID:ibingchuansxk

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

欢迎权利人与我们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请于后台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