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雅集盛会:金陵亲历薛冰陈子善同庆七十大寿 | 冰读
一场生日会,以“祝寿”之名将书话界相知相识相交或不相遇的同好聚拢一道,或诗或文或书或刻或印,任由才情、学识、洞见乃至古往今来的文脉流连碰撞恣意挥洒。
2017年9月16日,一张合影在微信朋友圈被疯狂转发和点赞,图中,两位先生手牵手呵呵乐着,开怀的笑照亮了整个天地。附上图说“两只老鼠……两只老鼠……”,带着儿歌《两只老虎》的旋律,似乎让人接着哼“跑得快”“跑得快”……
▲被疯狂转发与点赞的薛冰老师和陈子善老师(左)的合影
这是薛冰老师发布的,这一天,他与上海陈子善老师一同庆祝七十大寿。
是歌,是诗,是慢板,是斑斑点点的阳光,是明城墙里凉爽爽的风,是路边摇曳的野花朵朵……乘着渐浓的秋意,连同我们——天南地北的一众书友。
齐聚到金陵胜地,向同生于1948年属“鼠”的两位德高望重老师献上内心底最诚挚的祝福。
▲南京先锋书店
是日,建康先锋,金陵雅集。
生日会的盛景,足以在时光流淌许久之后还让人回味无穷。比如此刻的我。
坦白讲,当一个记录员或是传播者,我自认是不合格的,有太多的细节和场景,震撼之余于记忆深处沙漏般遗失……
以至于向与会的多位老师请教,其中李福眠老师说:“素不善言,只简单数句,然涵雅致。君未认真听讲,真乃境界。”
话如棒喝,一身冷汗。
还好,有韦力老师的芷兰斋公号文章(韦力老师记忆之清晰、记录之周全、下笔之快捷,不当新闻记者可惜了。说实在的,媒体人如我,完全无法企及),以及先锋书店的公号文章可做参考。
而一再回想,思维还是瞬间被定格,无法灵动起来。也对,在众座高山面前,惟有仰止的份。
至此,只得将网络流传的镜头加之个人有限的理解,部分回放还原当时的盛况,mark一点点内心“印迹”。
先出场的,当属两位寿星薛冰老师子善老师,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中的主角。
薛老师尽管是绍兴人,却比土生土长的南京人还要根正苗红,看他出版的作品,不管是书话领域还是小说散文,都根植南京,近些年更为这座老城的发展鼓与呼。
屋檐一片瓦,地上一块砖,都能浸透他深深的情感。今年春节我们在他的带领下参观了南博,被一个百子图青花小盖罐考住了,怎么数都数不齐。
回深圳后,薛老师特别在微信中告诉我,应该是一对,各画五十个儿童,大概他们只收到一只。类似的认真,我领教过无数遍。
不管何时何地,他总面带微笑,笑得一派天真,这种笑容我百看不厌,心向往之。
▲寿星——薛冰老师
子公经常路过深圳,或是我们抵达上海,每每相聚,特别愿意听他的高见惊喜他的发现。
他亲切随和,不拘小节,放任我在文章里乱写乱画,比如《当陈子善的猫咬掉张爱玲的书》,甚至将他的头衔从张爱玲亲人继男友后上升到未亡人,下笔不顾轻重而不自知。
但他从不愠不火,不计较也不声辩,一有错误自我修正,就像佛陀教人觉醒。于是处得像极亲人,我的《书人肆记》上海发布,他站台吆喝,义气得如同绿林好汉。可他当然是教授,我们的教授,做人为文,他便是榜样。
面对如此敬爱的两位师长,前往祝寿的念想和决心当然比百分之一百还要强烈。我和大侠(胡洪侠——编者注)早早筹措,但人算不如天算,到了跟前却只有我这件“行李”孤身前行,“主人”被阻在闸口,无奈中忧心眺望。
雅集上,缺席的大侠赋诗一首,录了音发到手机上,由我众目睽睽之下径自播放——
贺薛冰子善两先生七十大寿
胡洪侠
沪上金陵两寿星,
古稀新岁聚先锋。
心头多少民国事,
笔下缤纷江宁城。
兰台处处人称善,
石室年年夏语冰。
贺寿座中少一客,
遥闻止水与爱玲。
二零一七年九月十六日,深圳
▲作者直播手机里大侠发来的生日贺诗,一旁是诸暨的周音莹老师
我保证,尽管某人音色欠佳,先天营养不足,但念这首诗的声线是我听到的有史以来最好的一次,清晰饱满且富有磁性。
欧耶,这么快就表忠心,似乎有自恋之嫌。可祝寿面前,又哪分先后,爱是一样的。嘿嘿。
话说这场雅集,本来是四个人的寿辰——薛冰老师子善老师悬车之际,王稼句老师俞晓群社长耳顺之年。后因晓群大哥要务在身,稼句大哥身兼主持,遂集中“火力”聚焦“二鼠宝宝”。
我第一次诧异地睁大眼睛,见酒必喝喝酒必醉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王稼句大哥,主持起偌大场面来竟是如此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统揽全局密不透风——
但凡眼风掠过,便能从犄角旮旯里“拎出”某个代表,祝寿道喜敬礼,百发百中。
各个领域,各个地区,各个界别,甚至座位上的各个角落,各个人,都被周全、严谨、细致,入微地顾及到了……
▲王稼句先生题签
此时,他是主持人,也是总管,还是轴心,是口令的发号者,也是集体步伐的统一者。
那晚,一轮轮酒席散去,只剩最后的几位铁杆,累极了一天的他终于把着桌子指着酒瓶,一声令下:“喝——”
也在那天,我第二次诧异地睁大眼睛,“薛冰陈子善先生七十寿庆暨南北书话名家金陵雅集”,如此漂亮的题签,原来出自王稼句老师之手。
韦力老师,是雅集当天的又一个亮点。当然不全因为他穿了一件亮晶晶的明黄衬衣,而是——他无与伦比的亮晶晶的贺礼!
先是三份寿幛,分别为三首宋词,陈亮的《卜算子·悄静菊花天》呈陈子善老师,姜夔的《点绛唇·祝寿筵开》赠薛冰老师,晏殊的《蝶恋花·紫菊初生朱槿坠》与王稼句老师。
▲韦力老师(左)与夏春锦
另外,两位七十寿星的寿礼为《鸿雪因缘图记》覆彩本的插图装裱图册,该图册仅制作二十册,采取单色套色,再靠人工一张一张的裱贴后送纸,极其珍贵。
给王稼句老师的寿礼是影印清版《红楼梦》,据称总计制作了三百部,此为第一百六十号。也就是说:一百年后再聚首,不见不散。
太帅了!
单看这些寿幛贺礼,就足以神迷目眩心旷神怡,哪还顾得上认真听讲。
▲寿星——陈子善老师
可是,且慢。陆续有来——
在金陵雅集的海报上,列着各路嘉宾,济南的有山东人民出版社社长胡长青、山东画报出版社副社长徐峙立。这一对贤伉俪,皆出版界牛人。
我跟峙立社长相识较早,在她之前,经常推荐山东画报社的好书。后来得知,精品都出自她的手,包括我很喜欢的子善老师的《猫啊,猫》,竟是她责编。
缘份有时就这么奇怪,种子早在十多年前埋下了,而惺惺相惜总是难免。雅集上,重任在身无法赴会的长青社长发来贺词:
薛冰先生砚席/子善先生砚席:欣闻古稀大寿,将庆于金陵,旧雨新知,济济一堂,诚学坛盛事、士林佳话。愚欣然规往,冀结识群英,把盏尽觞,为先生寿。然敝社已定于明后日于帝都召开《中国美育思想史》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不克分身面贺,嘱内子代为致意,恭祝福寿绵长。特作小诗,以抒鄙怀:
古稀双庆朋侣荣,
憾悭一缘难躬逢。
明朝离去关山远,
身在北京思南京。
情真意切,宛如峙立社长在会上的发言,说是贺辞,实则是一曲出版的致谢史。敬业如斯,闻者如我,惭愧不已。
北京的嘉宾是朱立利老师,他一人顶俩,代表晓群大哥前来,祝词中气十足。我和沪上毛尖老师总戏称他为“丽丽”。他们都是俺的娘家人,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比如俺的书人系列二集《书人小记》,便是由海豚以紫色缎面打造,坊间称之为“小紫”。《书人肆记》发布时,又是娘家人到上海书展鼓劲打气,让“小蓝”冲出重围扬眉吐气。
深圳北京上海香港长沙……俺们总能换个城市吃喝闲聊,哪怕肩并肩台阶上坐着,眼前的日子也无比欢快起来……
这次“丽丽”受晓群社长委托,率帅小伙于立业扛着王强老师的《书蠹牛津消夏记》棕皮及蓝皮精装书前来祝寿,书很重,情意更重。
外地嘉宾还有津门书界两员骁将,文史学者、《今晚报》的王振良老师,文艺评论家、《天津日报》罗文华老师。王老师主攻天津地域文化研究,罗老师为天津历史文化研究专家。
此“二人转”如同天津文化界最佳相声搭档,一唱一和,高冷默契,把汹涌数千年的天津卫河海文化携至宁都一展毫厘。有王老师贺诗为证。
王振良撰写《贺薛冰陈子善先生古稀同庆联》:
积善如水,
融冰乃川。
《海上陈子善先生七十寿诞戏赋》:
吾爱陈夫子,
梅川筑蠹窠。
摊床搜故旧,
楮笔正脱讹。
书室罗回字,
厨房剩饭锅。
古稀心不老,
餐几述皮多。
《白下薛冰先生七十寿诞戏赋》:
吾爱薛夫子,
毫端万事过。
芸窗观止水,
缥帙壮行窝。
故纸存城纪,
雄文起病疴。
宁垣真有幸,
羡煞也么哥。
越发读之,越发感佩津沽文脉之基因传承。
上海嘉宾有仨,陈克希先生、李福眠老师、韦泱老师。
陈克希先生笔名虎闱,在业界如雷灌耳。爱书人去上海,福州路古籍书店四楼是必去之所在。我和大侠也不例外,没承想,有一天在南京见到这位被称为上海惟一古旧书籍标价师的标杆式人物。
陈老师目光如炬,在他面前便如不忍直视的古旧书,一眼斤两毕现,我顿时矮了半截,自信全无。
他在先锋书店的留言簿上题签:“书香熏得长寿 祝福薛冰子善二兄文章日日新”,后先锋书店公号将之改为“书香熏得人长寿”,在朋友圈广泛传播。
▲事无巨细的仪程
李福眠老师是书画家、藏书家、书法家、作家。他的微信用得很溜,经常在朋友圈晒书晒景晒心情。某天还上传了一组自拍图,附文:
“晨步。於街摊食肉酥大饼一枚,甚惬;於镇农贸市场,购大排、碱面条、咖喱粉,欲构建咖喱大排面,乐不可支。
加之前两天后背刮痧,通暢浏亮,心情大好。於是乎,白眉作秀,伫花溪大练小编美媚教授自拍之奇技,自娱自乐。诚符碧琅玕馆诗:"事如春梦凭谁唤,人有闲情便可谈。"
乐观如此,蛮好蛮好。
韦泱老师一直谦虚着,甚少言语,由别人说去,只顾自己笑。他是诗人,却与“幽居傲物,顾影怡颜”无关。
扬州的嘉宾是韦明铧老师。他是“扬州通”,前额饱满,似乎装载扬州古城二千多年的肌理掌故。
又天生喜相,饭桌上坐在对面的我屡一抬头,总能迎着他放眼天下的普惠容光,以至于一时错以为春节我和大侠扬州行交臂而过的缘分竟在这里重新拾起(其实他不知我姓甚名谁)。
▲韦明铧老师贺联
他的祝词以“善”“冰”嵌入——
读书便是行善
修德何不如冰
贺陈子善、薛冰七秩寿辰
我发与大侠,他连呼“好”。
浙江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主任朱绍平老师的墨宝是:
恭贺薛冰先生七十大寿志喜
雪中送炭,冰心玉壶
丁酉仲秋绍平
为了落款“绍平”二字,我请教了薛冰老师。薛老师第一句话,“热心肠”。他说朱兄平素喜欢读书藏书画画及书法……
看来宁国属地处处水深,寻常走路须先探明深浅,呵呵。
苏州的嘉宾除稼句大哥外,还有书籍设计家周晨老师,别看年纪轻轻,所设计的图书竟获“中国最美的书”五次之多。
此次雅集上他题签了“寿”字,我东看西看不明就里,向其求证,答:寿,百寿中有很多变体。
当晚,他自南京会毕赶回苏州,又找出《俞曲园百寿字刻本》,告知我“寿”出有典。
▲周晨给薛冰老师刻的寿印
此时我才注意到他为薛冰老师子善老师七十寿庆所刻的两方印“丁酉秋周晨刻”。如此认真,当该继续获奖。
来自嘉兴的范笑我老师场上言语无多,一旁且听且笑,鼻梁上一架黑边圆框眼镜,身上一袭黑衣衫,颇有范儿。这么不显山露水的人,竟在雅集之后记下了详细细节。
他慷慨地把日记发来,我才得知他的寿礼颇具特色:一、是一本自印的资料集,借用集名“不是献词的献词”,表示祝贺;二、是一把定制的柳叶裁纸刀,可裁毛边本,刻有“吅”字,含有发扬、继承传统“讼”的想法。
日记中他还仔细记录了雅集过程,包括
买《书人肆记》两本,请姚峥华签名。姚峥华问:“这一本签王‘喜’烽?”
答:“这是‘垚’,同尧舜的‘尧’。”
这里澄清一下,怪我老眼昏花,近视加散光,把“垚”看似“喜”,断不是把“垚”念成“喜”,哈哈,尽管这个字的发声我也不会读。
同样来自嘉兴的还有被我看成“喜”的王垚烽老师,貌似瘦弱的白面书生,却是薛冰老师曾称的“嘉兴有此等人物,可谓文脉未断”,范兄在日记中颇为称道。今年“十一”他们赴长沙念楼访钟叔河先生,获钟老赠书《记得青山那一边》《张德彝六述奇》,钟老一句诗写“红日当窗近午时”足见他老人家身心健康。闻之喜乐。
外地的书友,还有桐乡的夏春锦老师,他编有杂志《梧桐影》,写的文章《木心在上海美专》刊发在澎湃新闻上。诸暨的周音莹老师,携西施故里的遗风,细密有置。
南京本地的师友更多,他们谦逊地把时空礼让给了外地的书友。
雅集上,我见到了原江苏文艺社社长、译林出版社总编,也是《开卷》的创办者蔡玉洗先生;一直为全民阅读积极推广的徐雁老师(徐老师与深圳多有渊源,甚至担任2017年深圳十大童书评委会主席);
既新锐又有思想的诗人、设计师陈卫新老师(《鲁班的飞行器》像极了他本人,有禅修意味);脱口成章意气风发的书话家、评论家王振羽老师(他在场上脱稿发言之磅礴气势令人印象深刻,送机之义举让我对南京有了更多认识);
《开卷》执行主编董宁文老师(他是副刊编辑之榜样);先锋书店老板钱小华老师(他在现场的摄影作品多以黑白二色表达人物及场景);
散文作家老克;民国通俗文学研究专家张元卿;东南大学出版社策划编辑许进(尽管相邻而坐谈的是猫,却发现外柔内刚的她做起书来或许有手起刀落之果敢);
南京悦的读书会会长张静;温恭内敛的唐益君先生(感谢他帮忙装运行李);浙图的谢凯老师;南京书人夏雷鸣小友……
群贤毕至。他们的精彩发言或致意,令来自文化荒漠的我心潮澎湃浮想连翩。
▲雅集合影
一场生日会,以“祝寿”之名将书话界相知相识相交或不相遇的同好聚拢一道,或诗或文或书或刻或印,任由才情、学识、洞见乃至古往今来的文脉流连碰撞恣意挥洒。
与其说这是一场没有刀光剑影的书友论道,更确切的,不如说当是一场忠肝义胆的文侠会聚。
是故,寿星子善老师总结,没有人真正过生日,但比过生日还要重要。人这一生会认识很多人,但跟老朋友见面是最开心的,作为老朋友就是真朋友,人的一生能有几个真朋友,很温馨……
寿星薛冰老师进一步升华,“有没有人过生日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这么多文化人聚集在一起。这应该成为文化界一个好的先例,应该成为一个惯例……”
一座古城,一批同道,一家书店,一场雅集。亲历其间,与有荣焉。
注:图片由呦呦摄影,特此致谢。
(投稿邮箱:622007913@qq.com)
姚峥华
媒体人
汇聚思想,分享观点
新公众号ID:ibingchuansxk
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欢迎权利人与我们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请于后台留言。
点一点广告,心情会更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