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德国商会代表: 德企的真实想法
昨日,德国《资本》(Capital)杂志刊登了一篇采访。对中德经济关系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阅读原文。受访者是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上海德国海外商会执行董事Maximilian Beutek。
原文采访截图
个人认为,这篇采访相对客观,并知识量丰富。
记者直截了当,首个采访提问便是: 中国的 "清零" 政策目前在多大程度上削弱了德国在华工厂?
Beutek表示,大部分德国公司位于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其次是江苏和北京。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正在影响整个国内经济,从而也影响了德国驻华工厂的产能。大约四分之三拥有自己工厂的德企都受到封锁的影响。只有五分之一的工厂能保持运营。然而,即使这样,这五分之一的德企平均也只达到正常生产的30%到50%。
Maximilian Beutek
以出口为导向的生产基地都集中在深圳周边。那里目前的情况比上海好很多。但是,即使是没有直接受影响的地方,如果不能从上海和长江三角洲获得供应,也会受限制。
这关系到价值链的脆弱性。中国境内和国际上的供应链的可预测性在两年多的大流行中已经受到限制,而现在完全被破坏了。暂时还看不到任何变化。
关于上海市的"白名单"(Whitelist)
当地政府会发放特别许可证。这需要企业与当地政府谈判,并获得有条件的市政许可。在上海地区公布的 "白名单" 中,最初有666家公司。它们被赋予关键功能。它按照(企业或行业的)重要性进行顺序排名,但一个重要标准可能是谁交的税最多。
现如今,这份白名单的范围已经被扩大。人们也可以提出建议或要求,例如,将哪些特别不可缺少的供应商也列入白名单上。
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听说或经历过任何武断的行动或受到歧视。如果你在这份白名单上,那么你可以向当地政府申请在一个所谓的闭环中(Closed Loop)生产。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提交一份关于如何防止工人中出现新的感染病例的安全计划。最后,这份申请要么被批准或被拒绝。
随后,记者继续问道: 避免停产的唯一方法是先上白名单清单以及提供闭环解决方案(Closed Loop),比如工人在车间工作和生活。这有多现实?
Beutek表示,这只对极少数公司来说是一种选择,因为这个过程非常耗费时间,并风险很高。大多数企业做不到这一点。唯有大型公司和供应商,例如汽车、机械工程或化学工业才有能力采纳这一选项。
除制药公司以外,几乎所有企业(德企)都受到影响。原因有很多,比如官方禁令,缺乏劳动力和钢铁、电子或塑料等材料的短缺。企业需要新的物流解决方案来运输原材料。在国外商会的一项紧急调查中,公司将缺乏物流和材料短缺列为最大障碍(各占69%),其次是缺乏运输证件和工人无法正常上班(各占56%)。
原则上讲,实施 "清零" 政策对企业产生巨大的经济影响。它将反映在4月和5月的营业额中。再则,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各行业以及有多少公司实际处于封锁状态中。我目前还没听说过哪家没有下调营业额预测的企业。即使不能排除反弹的可能性,许多企业也不相信他们可以弥补已造成的损失。对已经有近两个月都无法生产的公司来说,要维持其盈利能力到年底将是非常困难的。
虽然上海市政府表示,将在六月份逐步或完全解封,但没有人知道最终会如何。即便上海完全解封,是否有可能会轮到其他城市或省份被封锁?
我们不能用短期的眼光看中国,那将是一个错误。即使我们在政府对2022年5.5%的增长预测中假设只有4.5%至5%的增长,它仍然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期而言,中国对德国依旧是最重要的市场。
虽然投资不会在这么短时间内被转移,然而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将临时暂停。显然,地缘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在增加。在我们4月份的一项调查中,3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正在搁置计划中的投资、46%的受访者表示,中国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的吸引力在下降。
很多企业基本上都在忙于风险管理。大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计划在该地区进行多元化发展。例如,如何使我的供应链多样化?我是否可以继续在中国做哪些固定资产投资或最好去其他国家?
多样化有两层含义: 离开与留在中国。类似考虑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升级时就已经存在。但在那个时候,多样化策略的成本仍然很高。现在的优先事项正转向供应链的复原力。该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突出,其进展速度会越来越快。当下似乎是审视该地区选择的正确时刻。我认为我们将会看到双轨战略,如中国加一(China plus eins)或中国加二(China plus zwei)。德国公司将继续扎根于中国,但会寻找备用解决方案。
特别是当你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时,可能需要十年时间来重建供应链。而它接下来就会发生。人们将不再仅仅依靠中国,而是在该区域再建立一或两个立足点。
对于区域管理而言,最好的方法是前往劳动力市场最发达的地方,因为你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国际人才。在传统生产领域,我第一个想到的是越南、马来西亚或泰国等国家。对于高度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要寻找那些技术水平还不是很高,但劳动力供应充足的国家。
关于德国人离开中国的话题
从中国到德国的航班还没有完全订满。因此,我们没有严重的外流现象。但根据5月初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28%从德国派往中国的技术工人因为严格的防疫措施而计划离开。这还不包括其家庭成员,但可以肯定,数量在上千人以上。
此外还有一些医生、教师、教授以及其他德国人没有被列入这些统计数字中。
这背后当然也有情感上的反应。人们真的很恼火,也很沮丧。我想说的是,外国人的数量将大大减少。这是否会成为一场大逃亡,我们应该更理性地看待。
如果上海的生活在6月底前能恢复正常,许多外籍人士将首先去德国度过一个漫长的暑假。许多人已经长达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没回德国了。然后他们会考虑: 长期回国还是继续留下来?我的家人能承受的住吗?不可否认,中国仍然是一个提供高薪就业机会和高生活条件的国家。如果上海的措施被延长,这将再次对情绪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约有50%的外籍人士在过去两年已经离开。德国公司要招聘新的外国人才是非常困难的。这种情况再次恶化。国际旅行的受限以及漫长的检疫义务仍在继续中。
自2020年大流行病爆发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在不断发展。在大流行之前,你仍然可以让中国员工担任关键职位,并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但如果你现在要在中国市场招聘新员工,而且对他们又不熟悉,这会使得沟通变得异常困难。
中国现在和将来都是德国最重要的市场。德国公司已在这里扎根,并不会选择离开。不要期待那些在疫情前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会选择退出中国市场。但是,多样化策略将意味着,今后在中国的额外投资会减少,而更多地流向其他地区。
(完)
https://www.capital.de/wirtschaft-politik/-nicht-mehr-nur-auf-china-setzen--31881976.html
RECOMMEND
推荐阅读
以防"失恋"以及第一时间看到推文,支持我的读者可以加入"新华二代在德国读者群"。
我们不聊天,不讨论(希望新旧读者遵守群规),也不随意发表任何其他内容(文字、语音或视频)。
我只希望关注本公号超过三个月以上以及相同价值观的读者入群。愿意入群的读者们可以将微信号或二维码私信我。
重要的话说两遍: 我只希望关注本公号超过三个月以上以及相同价值观的读者入群。
非诚勿扰。
此前大约有两到三百人想申请入群,我都没有回复,因为绝大多数人关注本公号时间没达到三个月。希望能理解。如果三个月都不愿意等,说明我们并不志同道合,不是一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