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逼的人,靠的真不是“能背”
NO°/166
Sunday,February 17,2019
致 朝思夕计的你
作者 | 徐大维
来源 | 公众号 良大师
个人微信号:
liangshushiwo(不闲聊)
1
有几个公众号的文章,是良叔必读的,其中有“六神磊磊读金庸”。
昨天六神发了一篇名为:《人生有一种牛逼,叫做“我能背下来”》的文章,在朋友圈也刷了屏。
文章中写了一个核心的观点:你想牛逼,就得把很难的东西背下来。
为了支撑这个观点,文中举了很多例子。
比如,《飞驰人生》里面的主人公张驰,没有领航员仍然能夺冠,就是因为熟记了巴音布鲁克魔鬼赛道的1462个弯道。
再比如,《九阴真经》郭靖背得下来,欧阳克有点印象。所以郭靖满分,欧阳克零分。
还有,法律法条背得下来,就当律师,背不下来就只能职业在家玩手机。
当然,六神也没忘记标榜自己,说自己某次在和小伙伴抬杠时,果断背出《二十四史》的名字,把对方惊得哑口无言。
这些案例听起来都挺过瘾,好像是那么个理儿,把那些复杂的东西,背的滚瓜烂熟,能让自己看起来很牛逼。
但是,仅仅是“看起来”,顶多能让对方惊呼:“我擦,这都会背,太牛逼了!”
除此之外,你还能怎么厉害?
如果,人类的核心竞争力只靠记忆,那我们连最老式的台式机都干不过,还怎么指望和人工智能抗衡?
所以,六神这个观点,我不能同意,因为这与我的认知不符。
2
几年前,江苏卫视有一期《最强大脑》,来了一位老年选手,吴光仁老先生。
他挑战的项目是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5000位,而且,他居然成功了!
这背后的故事,更加感人。
吴光仁,在50岁左右中风,但是,他对背圆周率这事儿却坚持不懈。
通过将老家村民的姓名、地址、历史人物,周边设施,对应圆周率的数字,写了一本手稿,反复背诵。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老人在73岁的高龄,终于达成了目标。
我不否认吴光仁老人非常励志。
但是,他背后的一面也许更让你唏嘘。
除了能记住5000位的圆周率,他几乎不能记住任何东西,出门后不记得回家的路,还会忘记煤气的开关。
生活也完全不能自理,上台都是在女儿的搀扶下。
这说明什么?说明机械的背诵,不仅毫无意义,还会挤占大脑空间,让你顾此失彼。
所以,《飞驰人生》中,没有领航员,靠记忆取得胜利,只是一个励志的虚构。
领航员最大的功能,在于分担驾驶员的精力负担。避免驾驶员一边调取复杂的记忆,一边手忙脚乱的驾驶赛车。
这样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要知道,那可是在巴音布鲁克魔鬼赛道的生死较量,而不是深南大道的游车河,你可以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
同样的,正如熟背5000位的圆周率,不能让你活得更好。背会《九阴真经》的郭靖,仅是一个传奇。
如果你相信,只靠死记硬背,就能独步武林。
那你怎么解释被徐晓东打趴下的大师,他们可都能把一些经书绝学背得贼溜。
我应该不用多举证了吧,牛逼真不是靠“背”就能练就的。
一个好律师,绝对不是仅仅因为能熟背法律条款;
一个好销售,也绝不是因为能熟记产品知识;
一个好领导,也绝不是因为他能熟背毛泽东语录.....
有没有意识到?哪怕你记忆力再强大,也只不过是个知识的容器,这又能有什么用呢?
所以,我的观点是:大脑不是用来储存信息的,而是用来思考的。
3
你可能马上会问一个问题:怎样的思考才有效?
可以给你三点建议,分别是:
联系、探因、反证。
3.1 联系
其实记住一个知识并不难,难的是,这个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意味着什么?
“联系”是让你为知识找一个现实中的场景。
于是,这个知识就接地气了。
知识达人李靖,就善于利用这种思考方式来锻炼自己。
他说,他看到神经心理学的一段话:
“人的爬行脑(控制人的欲望的那部分大脑)更加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
简单讲,就是人更喜欢视觉化的东西。
这是一个道理,记住也不用花5分钟吧。但是你要思考,哪些现象可以解释这个知识?
李靖开始观察和思考,终于找到好几个。
比如,iPod的文案是“把1000首歌放到口袋里”,这句话显然比“小体积大容量的mp3”要好的多。
因为上面说了“人的大脑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视觉化的信息”,而“1000首歌放在口袋里”就是能够更加视觉化的信息。
再比如马丁·路德金,想说:
“我们追求人人生而平等,我们要减少种族歧视!”
可演讲时,他又是如何表达的呢?
他是这样说的: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将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这不也是种视觉化的表现手法吗?
这种例子很多,当你找到了,便可真正理解这个“知识”的含义,而能为我所用,这种思考方法比死记硬背要好多了吧?
3.2 探因
“探因”是“联系”的反面,“联系”是为知识找案例,而“探因”则是为案例找知识。
也就是说,你身边发生的很多事,不要让它们轻易地随风而逝,去找找哪些理论,可能解释这种现象。
这对人的思维方式也是很好的提高。
我曾写过一篇爆款文:《为什么星巴克的员工都不热情?背后这四点值得思考》。
其实就是探因的结果。
我经常泡在星巴克写作,发现了四个让人费解的问题:
为什么顾客都横向排队?
为什么即使依云矿泉水卖不出去,但还是要摆出来?
为什么你不买东西干坐,星巴克也不赶你走?
为什么星巴克的员工都不太热情?
当然,我也为这四个现象找到四个理论解释,分别为:
可见即可降低焦虑(心理学领域)
价值感源于对比(营销学领域)
牧群心理和转化率(心理学及营销学领域)
星巴克的人性文化管理(管理学领域)
当然,你可能会质疑我的结论,不代表一定正确。但是你不能否认,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拉练了我的心智,而且对那几个理论,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比简单的记住它们更有意义。
3. 3 反证
布鲁克·诺埃尔·摩尔在《批判性思维》一书,说:
人们乐于接受别人接受的观点,而不是停下来思考是否有理由支持该观点。
所以,一个有效提升自我思维的方法就是,反证对方的观点。
需要澄清的是,“反证”不是“抬杠”,两者区别在于,后者只是推翻你的论点,而前者,却是对你论点质疑的同时,还要指出你论据的错误,或者论据和论点的错误关系。
是的,如果只争论“论点”,就像两人的撕逼,他一个劲地说你傻逼,你一个劲地说自己不傻逼,那么两人都难脱傻逼之嫌。
高明一点的做法是,当对方说你傻逼时,要讲一件你做过的傻逼事,这才完整嘛。
而你想反证自己不傻逼,就要对那件事进行澄清,或者提出新证据,以证明自己不傻逼,你看这才叫反证。
这个方面,六神是高手,他曾写过一篇名为《一个人蠢往往不是蠢在论点,而是在论据》的文章,就是专门讲这点的。
良叔看后,也觉得很有道理。
就像六神昨天的文章《人生有一种牛逼,叫做“我能背下来”》,其实就是败在了论据上。
《飞驰人生》、“郭靖、欧阳修”这些论据都是有硬伤的,那就是不真实。
所以,如果论据太虚幻,那么论点则太脆弱,一戳即破。
论据成不成立是一回事,论据和论点的关系,则是另一回事。
就像六神在文中列举自己的案例,猛一看,好像挺有说服力,正因为他对金庸的作品滚瓜烂熟,因此才能写出这么多好文章。
可你仔细一想,还真不见得是这回事,熟识金庸的作品固然重要,但仅靠这个就能扬名立万?
我不相信。
其实六神文章的魅力在于“联系”,把书中的故事和现实联系起来,才能引起受众的共鸣。
而这种能力,恰恰就是我说的思考能力,而不是记忆能力。
4
良叔并非有意找茬,而是基于思考的习惯,对于一些观点和现象,总喜欢掰开了,揉碎了,琢磨琢磨。
这个过程中,也是在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你可能还有个疑问,良叔这种不入流的作家都能看出的问题,难道六神自己不知道?
如果他知道,为何还要写这篇文章?
因为,写文章的人,都是看菜下锅的。
先看原材料是什么,再考虑是煎炒焖炸。
就像《飞驰人生》巴音布鲁克魔鬼赛道的1462个弯道,就是“我能背下来”的原材料啊,当然要这么烹饪了。
就像芒格那句名言:
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每个问题都像钉子。
坦率地讲,良叔这篇文章也是。
----近期精彩好文----
良大师
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
长按二维码关注
作者简介:徐大维,公众号良大师主笔,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硕士,知名培训顾问,简书签约作者。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良大师
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
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硕士
简书签约作者
对公营销资深培训顾问
其实也就是个斜杠中年
公众号:liang_da_shi
微博号:良大师聊职场
微信号:liangshushiwo(不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