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卫视:一个疯子和500个疯子的故事

良叔大大 良大
2024-09-05

作者 | 良叔

来源 | 良大师

(ID:liang_da_shi)

个人微信号:liangshu0009(不闲聊)


“凤凰卫视是一个疯子和500个疯子的故事。”

“一个疯子”,指的是他自己,也就是凤凰卫视的老板刘长乐。

说这话的时候,凤凰卫视如日中天。

那时,刘长乐一心想成为中国的默多克。

早在1995年6月的一个傍晚,在颐和园即将闭园的时候,一艘船悄然驶向昆明湖的中央。在船上,刘长乐和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进行了最后一轮谈判。

谈判的结果是:

一起合作成立凤凰卫视,双方各控股45%,同时,为了使凤凰卫视在内地成功落地,剩下10%的股份交给央视在香港的公司。

一个蜚声全球华人世界的卫星电视频道,就这样孕育而出。

25年后,也就是前段时间,传出了两条新闻:

一条是,凤凰卫视高层将进行人事大调整,实控人刘长乐,以及其家族管理人员或将退出凤凰卫视集团。

另一条是,凤凰卫视旗下的金融业务延期兑付,涉及借贷金额97.7亿,7万出借人已在各大媒体平台进行声讨。

而在此之前,凤凰卫视其实也早就不再是那个“大事看凤凰”的凤凰卫视,刘长乐也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刘长乐了。

一个时代,落幕了。


1



刘长乐,确实是个“疯子”。

因为他曾带着一群“疯子”,把李嘉诚和默多克都没有干成的事,给干成了。

在他之前, 默多克无疑是全世界最先看到中国巨大潜力的传媒大亨,老默清楚地知道,只要吃下这个十亿级的市场,小鱼小虾也能变成大鱼大鳄。

早在1985年,老默就来中国找过机会。

但钱也花了,他还给央视送了50部福克斯的老电影,却热脸贴了冷屁股,啥也没捞着。

直到1993年,老默终于等来了机会。

因为他听说李嘉诚想出手STAR TV(香港卫星电视有限公司)。

STAR TV成立于1993年,在它之前,香港已有两家电台:“无线”和“亚视”。

而且这两家电台的后台都很硬:

“无线”的背后是利氏家族和邵逸夫,“亚视”的背后是林百欣家族和郑裕彤家族。

本来已两分天下,李嘉诚却跑来横插一脚,这当然没好果子吃。所以当李嘉诚拿到香港政府颁发的营业牌照,他同时被告知了以下两个附加条件:

一是,不可播放粤语节目;
二是,不得向用户收费。

很显然,这是亚视和无线向港府施了压。

一向以儒雅形象示人的李嘉诚,气得大叫:

“一家本地电视台不让播放本地化节目,搞咩?搞笑!”


结果STAR TV成立后,每年亏损9000万美元。

正是因为这样,李嘉诚才想尽快脱手STAR TV。

1993年7月,经过和李嘉诚之子李泽楷短短几个小时的讨论,老默就急不可耐地决定用5.25亿美元收购STAR TV 63.6%的股权,之后又以近10亿的价格,全面接手STAR TV。

这场收购,看似是双赢:

老李大赚一笔,老默得到了一个进军中国市场的跳板。

老默躺在太平山顶的豪宅里,开始规划他的传媒帝国:

美国有他的福克斯电视;英国有他的天空电视台;而如今在亚洲,也有了他的STAR TV。并且,仅凭STAR TV这一家,就可触及30多亿观众。

老默千算万算,却漏算了最关键的一点:

中国大陆不允许境外卫星电视落地。

有了这一点,老默那个“触及30亿观众”的构想里,立马就少了10来亿。

而另一边,自从老默收购了STAR TV,中国人意识到不对劲:

天空中怎么突然多了一个“帝国主义”的宣传工具,而且是用普通话播放的?这很危险啊!

于是,国务院发布了第129号令:

中国公民不能私自安装天线接收卫星电视节目。


也就是说,中国老百姓不仅不能光明正大地收看STAR TV,偷偷摸摸地看,也不行了。

老默一边懊恼,一边开始了积极运作。

1994年的一天,老默来到大陆,开始了一番激情演说。

他先是“表忠心”:

“1997年香港就要回归了,很多外资公司都会离开香港,但我老默的STAR TV绝不会离开,我想当合格的中国公民,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你们教教我。”


接着,他说出了此行的目的:

“我愿意出钱出技术帮助你们搞卫星电视的收费平台,但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将STAR TV的几套节目放你们平台上去,你觉得适合中国老百姓看,就开放它,不适合,就关了它。”


这番话,老默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只可惜,他没能感动在坐的中国官员。

但是,此事却引起了在坐的一位中方人员的注意。

此人叫余统浩

余统浩曾就职于广东的广播电台,在80年代末,他模仿香港电台,采用直播、开通热线电话双向交流等方式,开了大陆电台改革的先河。

此时,他正追随另外两位大咖,一起筹谋着一件大事:

办一个蜚声全球的电视台。

这另外两人,一个就是刘长乐,另一个是王纪言。

王纪言是中国第一个电视学教授,他一边在北京广播学院当着副院长,一边给央视做着策划,那个大型电视专题片《丝绸之路》的编导和摄像,就是他。

1980年中日合拍的纪录片《丝绸之路》

而刘长乐,是个商人。

他进过制药厂,当过工程兵,后来又下海做过石油贸易。

进入90年代后,他逐渐意识到,中国即将进入一个媒体的黄金时代。

不得不说,刘长乐是一个嗅觉极其敏锐的商人,因为正是在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传媒业开始突飞猛进,央视、湖南卫视、《南方周末》……它们正是在那段时间走上了巅峰。

1994年,自从刘长乐、余统浩、王纪言在北京的东交民巷第一次聚首,此三人就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恨不得跪下来桃园三结义。

余统浩曾动情地说:

“我从刘长乐身上看到了一种理想主义的光芒。”


只是,他们的理想一直没有办法落地。

办电视台毕竟不是开杂货店,哪是谁想办就能办的?

直到余统浩得知默多克正苦苦寻找在大陆落地的途径,他们才意识到,千载难逢的机会,终于来了。


2



在得知默多克的困境之前,刘长乐其实就已经想到了可以从香港入手。

那时香港即将回归大陆,他们想的是,只要抓住这个机会在香港办电视台,就既能利用“一国两制”的宽松政策,又能依托大陆,拥有广阔市场。

于是,刘长乐找到默多克,开始了马拉松式的合作谈判。

并且双方约定,为避免打草惊蛇,所有的谈判均秘密进行,绝不向外界透露半点风声。

刘长乐也给出过一个让老默无法拒绝的理由:

“仅凭你一个外籍人士,很难在大陆落地。”


在中国碰过无数钉子,此时老默比谁都清楚:

要想在中国做生意,没有“牌照”,将寸步难行。

当然,老谋深算的默多克并不相信刘长乐有通天之手,能搞定落地权。但最后他们还是达成了合作,因为此时的老默,已无路可走。

1995年8月底的一天,天上下着小雨。

一名摄影师被神秘兮兮地拉进了人民大会堂,他不断地被不同的人告诫:

你什么都不要问,事后什么也不能说,你只管录像就行。


摄影师一脸懵逼,后来他才知道,原来是刘长乐和默多克合作搞了一个什么凤凰卫视,那天是正式的签字仪式。

而凤凰卫视的办台方针,正是刘长乐、王纪言、余统浩三人之前提出的九个字方针:

“立足香港、依托大陆、覆盖全球。”

经过一番筹备,1996年3月初,凤凰卫视第一批骨干进入香港。

其中就包括主持过央视春晚的美女主持许戈辉;
曾在央视实习,后又赴美打拼的陈鲁豫;
以及在广东电台苦逼地埋头写稿的雅痞青年窦文涛。

此三人之所以义无反顾地走向凤凰卫视,倒并不是受到了什么理想的感召。

对他们而言,更多的是出于现实的无奈。

据传,许戈辉当时是陷入了绯闻;
而远赴美国的陈鲁豫在婚姻和事业上经历了双重失意;
窦文涛则一直想从广播电台跳槽至电视台,但未能如愿。

当时在大家眼里,凤凰卫视就是个毫不起眼的小破台,很多正经电视台的主持人根本就看不上它。

只是谁也没想到,这个小破台居然能带着这群人,日后在传媒界掀起一场场巨浪。



3



刚开播的时候,凤凰卫视有点不温不火。

张铁林说,那阵子,“鲁豫和戈辉就像掉了队的小鸭子,每天下了班之后无所事事”。

倒是窦文涛的表现让张铁林很意外。

那时张铁林和窦文涛的办公桌只隔着一块板,张铁林天天看着窦文涛的桌上放着一摞报纸,一个茶缸,除了做节目,窦文涛就坐在那沉着镇定地望着天花板。

除了《相聚凤凰台》,当时凤凰卫视其余的节目都是外购或者是STRA TV中文台延续下来的。

默多克掌控STRA TV时,坚持的是“娱乐至上”的原则。

他之前在美国就是这么搞的,美国人就很吃这一套,他觉得中国人也会吃这套。

所以凤凰卫视刚成立的时候,台里一个记者也没有,更不用外出采访,他们只是包装、翻译一些海外的娱乐节目,搞成热热闹闹的样子。

窦文涛后来就吐槽道:

“凤凰第一年的时候,香港导演让我和小莉在节目开始时,镜头边上一边站一个,一喊开始,我们就要像只兔子啪地跳出来,对着镜头喊道:


 ‘Hi,大家好!’”


这让他觉得很没意思。

凤凰卫视开播5个月后,刘长乐在入会费高达30多万港币的香港皇朝会所,召开了战略研讨会。

当刘长乐激情四射地说:

“三年内,凤凰卫视要成为除CCTV外最具影响力的华语电视台。”


台下传来一阵笑声,那效果就像是郭德纲抛出了一个什么梗。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从STAR TV接过来的账本上显示,台里全年的广告收入是4000多万港币,而支出是1.5亿港币以上,累计亏损已达2亿美元。

他们觉得,刘长乐又在画饼了。

但刘长乐并不这么认为。

他想的是,如果继续走STAR TV的老路,把娱乐进行到底,凤凰卫视确实没得救。但如果他们像CNN那样,靠新闻立台,就一定能杀出一条血路。

当然,这种想法肯定会遇到阻力,而最大的阻力,来自默多克团队。

刘长乐和默多克虽然各占45%的股份,但按照之前的约定,公司的事务,主要由刘长乐负责。在刘长乐的坚持下,凤凰卫视开始筹备新闻节目。

1997年3月31日,凤凰卫视推出了《时事直通车》。

从一开始,刘长乐就强调,一定别学央视的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的特色,是简短和及时性。凤凰卫视就反其道而行,在长度和深度上下苦功夫。

《时事直通车》开播的头一星期,他们推出了两个重要的新闻专题:

一个是邓小平与香港,另一个是专访《南京条约》的签约地。


后来果然很受欢迎,同时也带火了两位主播——吴小莉和窦文涛。

这两人风格迥异,却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吴小莉曾经是台湾当红的女主播,她有一个外号,叫“甜姐儿”。

在播报新闻的时候,她不像大陆的赵忠祥、邢志斌一样正襟危坐,一本正经地念稿,她该笑的时候就笑,有时还感叹、点评两句。

而来自大陆的窦文涛,则沿用了大陆的播音方式。

两人一张一弛,却别有一番风味。

一年后,也就是1998年3月19日,那会儿正值两会召开,《时事直通车》终于火了。

在记者会现场,吴小莉挤在记者群中,她数次举手都落空了。

绝望之时,朱镕基总理突然发话:

“你们照顾一下凤凰台的吴小莉小姐好不好,我非常喜欢看她的广播(也就是《时事直通车》)。”


吴小莉受宠若惊地站起来:

“谢谢朱总理,首先,我要说的是,您也是我的偶像。”


接下来,吴小莉也没按套路出牌,她一口气提了三个问题,而按规矩,她只能提一个。

这三个问题,总结一下就是:

第一,中央政府将会如何应对今年香港所面临的经济困难? 


第二,外界说您是铁面宰相、经济沙皇,您自己对此有什么看法? 


第三,谈谈您在推动改革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对此,总理进行了耐心的解答,最后,他说出了那段著名的话: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会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总理话音刚落,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那一天,原本在亚洲金融风暴中受到重挫的香港股市,居然上升了340点。

吴小莉和朱镕基


4



其实在这次走红之前,初出茅庐的凤凰卫视就已经打过多场“漂亮仗”。

1997年6月底,正值香港回归之际,8000多名记者从世界各地涌入香港。

因为7月1日凌晨,所有媒体将迎来一场千载难逢的“世纪之战”,凤凰卫视必须参与,而且是全程直播。

但此时的凤凰卫视刚成立不久,和那些老牌媒体相比,就是一初出茅庐的屌丝青年。

这种超大型的直播,凤凰卫视还是第一次搞。

直播考验的不仅是技术和团队的配合作战能力,更是考验视野和境界。

后来他们制定了一个总片名为“九七香港回归世纪报道”的方案,将从6月30日中午12时起,进行一场长达60小时的直播报道。

6月30日一大早,凤凰卫视倾巢出动,他们兵分11路,奔赴“战场”:

吴小莉、窦文涛留在大本营进行直播;
许戈辉被派往会展中心演播室;
陈鲁豫在国家领导人下榻的酒店待命;
曾瀞漪在查尔斯王子、总督彭定康等人登船离港的码头蹲守……

11点50分,吴小莉坐在了镜头前:

“凤凰卫视世纪报道,60小时播不停,您好,我是吴小莉……”


紧接着,窦文涛也跑进画面,并和吴小莉击掌。

直播开始后,一切还算顺利。

但既然是直播,就一定有意外发生。

比如说,主持人正播报香港总督告别总督府的仪式,耳机突然传来新的指令:

“中国政府代表团专机降落启德机场,我们要加入这个画面,小莉、文涛做点解释。”


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吴小莉和窦文涛只能一边现编,一边听着新的指示。

有一件事,估计窦文涛至今想起来都冒汗。

当天晚上9点,已经连续作战了几个小时的窦文涛正起身准备去厕所,忽然又有人叫住他,因为他们收到解放军驻港部队先遣队进驻香港的信号,需要临时进行报道。

一脸懵逼的窦文涛刚坐进演播室,画面就切进来了。

窦文涛也来不及深思,只能张嘴就来,这一说,就是40分钟,直到最后一辆军车驶入香港境内,画面结束。

好在前一天晚上,他连夜看完了一摞一尺厚的报刊资料,不然这次可能会把脸丢到姥姥家去。

除了沉着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很多细节,凤凰卫视也处理得不错。

7月1日0时40分,查尔斯王子和刚卸任的香港总督彭定康及其家人,登上了“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

他们落寞地挥手告别,而彭定康的女儿更是止不住地流泪。

这些都被凤凰卫视详细地报道出来,并成为了经典画面。

而在查尔斯王子等人登上甲板前,CCTV的主持人发表了一段《香港的明天会更好》的评论,就草草结束了直播。

同样的对比,发生在6月30日下午。

当时彭定康一家告别总督府,根据惯例,总督卸任前,会乘坐轿车在总督府前绕三圈,但彭定康的坐驾只绕了两圈便离开了。

对于这个画面,CCTV用犀利辛辣的语言和铿锵有力的语调进行了解说:

“彭定康上车了,车子围着港督府转了一圈,又转了一圈,但每个人都知道,历史的车轮并不会在原地转圈儿…… 


彭定康带着刚刚降下的国旗,离开了港督府,而我身后,紫荆花正在开放。”


同样的画面,凤凰卫视的许戈辉也说了一段相似的话:

“彭定康上车了,车子围着港督府绕了一圈,其实这是每一位港督离任时候的惯例,唯一不同的是,这次,港督再也没有继任者了。”


但不同的是,许戈辉的声调更加平和。

同时,凤凰卫视还捕捉到了很多细节。

比如,彭定康拭去脸上的雨水(也可能是泪水)。再比如,当坐驾离开,车窗上印着彭定康告别的手臂。

和当时的很多主流媒体相比,凤凰卫视的播报方式显得独立、丰富、细腻。

同时,凤凰卫视的解说很多是临时发挥,而内地电视台的解说都是事先准备好的,不仅不够接地气,还时不时陷入冷场。

就这样,凤凰卫视很快就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

从左往右:卜邦贻、吴小莉、梁永辉、许戈辉、刘长乐、窦文涛、陈鲁豫、李辉
图源《凤凰私家手册》


5



刘长乐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

“我们一定要做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


尤其是当有人向他开口要钱的时候。

因为缺钱,成本控制一直是凤凰卫视“唯一重要的尺度”。刘长乐要的是结果,但他绝不会给你更多的预算。

所以在凤凰卫视的早期,流传着一句话:

“一开始,凤凰是拿相应的钱做相应的事;后来,就成了拿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


再后来呢,是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还要赚别人的钱。”


于是大家就每天琢磨着:不给钱不加人的情况下,我们能搞出点什么新东西?

《凤凰早班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有一次,刘长乐去美国,他发现美国电视网中大多数赚钱的节目都是早晨的新闻。而在中国,央视也以《东方时空》这个节目开始了新的探索。

于是刘长乐说,凤凰也要办一个早间新闻。

可当时,凤凰做新闻的记者加编辑,总计不足10人,晚间的《时事直通车》都忙不过来,哪能抽调出什么人手来搞早间新闻?

要知道,央视同样的节目,至少有40多人。

但刘长乐坚持要搞早间新闻,他很清楚,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一睁眼就会用遥控器打开电视,就像习惯性地打开收音机一样。

最后,早间新闻的方案定下来了,名字就叫《凤凰早班车》。

刘长乐只给这档节目派了两个人:

主播陈鲁豫,还有一个主编。

两个人撑起一档节目,果然是老板有多大胆,公司就有多大产。

陈鲁豫的主业,原本是搞娱乐节目,比如主持《音乐无限》。一听说要让她去做《凤凰早班车》,她就急了:

“开玩笑!大清早那么不好的时间给我,我才不做呢。”


话虽这么说,鲁豫还是老老实实地去了。但人手实在有限,而且背台词实在太无聊,陈鲁豫就屁颠屁颠跑去找窦文涛商量:

“你说,我能不用稿子,把新闻说出来吗?”


一般来说,主播背后都有撰稿人的,鲁豫的做法,有点类似自编自导的脱口秀节目。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窦文涛说:“当然可以啊!”

后来陈鲁豫演练了几次,效果不堪入目,但刘长乐却很支持,因为能省一个撰稿人的工资啊。

陈鲁豫也算争气,开播那一天,她4点就起了床,把当天报纸上的新闻背了个滚瓜烂熟。

《凤凰早班车》的第一次直播非常成功。刘长乐差点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他当众鼓励为自己省钱的陈鲁豫:

“鲁豫说新闻的风格将在中国电视史上占有自己的位置!”


从此以后,鲁豫每天凌晨4点多就睡眼朦胧、跌跌撞撞地冲出住宅楼,早晨八九点钟,又浓妆艳抹地回来补觉。

有一天,看门大爷实在忍不住,就问她:

“姑娘,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凤凰早班车》


6



当然,刘长乐也不是死抠到底。

他有时也很舍得花钱,比如,花巨资办了一个24小时不间断播报的资讯频道。

1986年,美国人特纳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24小时全时段播报的电视频道CNN。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傻子才会一天到晚守着看新闻。

但CNN成功了。

20世纪的最后20年,是一个不缺大新闻的时代:苏联解体、“挑战者号”宇宙飞船爆炸、海湾战争……

24小时新闻把观众变成了正发生的事件的参与者,而CNN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效益最好的传媒巨头之一。

CNN

这就是刘长乐执意要搞资讯台的背景,为此,他斥资了1亿港币。

2000年12月8日,凤凰卫视资讯台开始试播。

资讯台24小时灯火通明,一百多位导演、编辑、记者、摄像师,每天三班倒。后来凤凰台的很多名嘴,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凤凰的,比如杨锦麟、曾子墨、胡一虎、何亮亮……

资讯台成立后,大事继续在世界各地上演。

2001年7月11日,鲁豫、窦文涛等人登上了去莫斯科的飞机。大家都很激动,因为两天后,国际奥委会就将在莫斯科投票选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

这个申奥专题原本是凤凰台和北京台合作,北京出设备、找场地,凤凰出主持人。

但他们临时接到通知,这事“上面没同意”。

这下就很尴尬了,因为北京没有了主持人,而凤凰没有设备,也没有演播厅,而36小时之后,直播就要开始了。

一筹莫展的刘长乐来到红场,他看到俄罗斯大饭店位置极好,就突发奇想:

如果在饭店顶楼直播,居高临下,莫斯科红场将一览无余!

刘长乐发挥了自己谈判的技能,和饭店经理大谈特谈中俄友谊,以及这次直播的重要性,还给出了一个让对方无法拒绝的价格:

一万美金。

更牛掰的是,刘长乐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俄罗斯电影厂的转播车,摄像的大摇臂也搬进了“演播室”,一个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演播厅,居然很快搭建完毕。

7月13日早上,鲁豫和窦文涛准时出现在镜头前:

“大家好,现在莫斯科时间7月13日上午8点……大家通过我们身后的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红场、莫斯科河、克里姆林宫……”


下午6点,当萨马兰奇说出“北京”两个字,全场沸腾,窦文涛眼睁睁地看着“闺中密友”陈鲁豫和女神李玟齐齐地扑向周星驰,他只能在一边独自流下激动的泪水。

这个画面,被王纪言拍了下来,但有两张照片是虚的,模模糊糊只能看清人影。

王纪言却说:

我这照片可是大师级。 


因为,当年联军在诺曼底登陆的瞬间,摄影记者因为激动,手一抖,照片也是虚的,所以才更有纪念价值。


庆祝2001申奥成功,图源《凤凰私家手册》


7



在创办凤凰卫视之前,刘长乐、王纪言、余统浩三人就给自己画了个饼:

要办一个蜚声全球的电视台。

这个梦想,在凤凰卫视的身上居然实现了。

2001年9月11日的早晨,纽约阳光普照。

凤凰资讯台的财经记者庞哲,当时在曼哈顿区的纽约证券交易所进行例行采访,忽然之间,空中传来一声巨响。

庞哲以为是哪里在搞庆祝活动,但很快,她发现不对劲,于是立马向总部报告了这一新闻:

“一架飞机撞上了纽约世贸大楼,现在我看到的就是漫天的纸屑和浓烟。”


刘长乐收到消息后,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但他知道,这一定是件震惊世界的大事。

刘长乐当即决定,要进行直播。

此时,主持人吴小莉已经坐在了镜头前,还有几分钟,《时事直通车》就要开播了。

工作人员把庞哲叙述的情况写在纸上,也顾不上镜头穿帮,就把纸直接递给了吴小莉。

几分钟过后,也就是北京时间21:03,第二架飞机撞向了世贸大厦,刘长乐断定,这是一次恐怖袭击。

21:10,《时事直通车》发出了关于“9·11”的第一条消息:

“美国纽约世贸大楼被袭起火。”


这是香港、大陆乃至全世界华语电视媒体对“9·11”事件的最早播报。

这也是有史以来,中国内地第一次同步看到重大突发事件的电视新闻直播。

而此时,香港的“无线”还在播电视剧,直到一小时之后才回过神来,“亚视”的直播稍微早一点,而央视没有进行直播。

曾经,海湾战争让CNN一夜成名。

而“9·11”事件,也让凤凰卫视瞬间跻身世界级媒体。

当时CCTV的编导黄海波为了看新闻,还特意和几个同事在酒店包了间房,守在电视机前看凤凰的直播。

此时,央视还在播黄金档的电视剧。

黄海波气不打一处来,他冒充成观众,给央视打了个电话:

“喂,我是观众,美国遭到恐怖袭击,全世界都翻了天了,你们怎么这么能绷得住劲哪?你们是干什么吃的呀?我们抗议!”


骂着骂着,他就把自己骂哭了。

后来,他也跳槽去了凤凰卫视。

“9·11”事件


8



作为一个从娱乐起家的境外电视台,凤凰卫视不仅敢和央视等大台抢“硬新闻”,在文化节目上也当仁不让。

2001年1月,凤凰卫视推出了《世纪大讲堂》

这个节目最早的主持人是阿忆,后来又换成了王鲁湘。

虽然许戈辉和曾子墨两大美女主持也短暂接手过这个节目,但真正能担起起这个节目分量的,还是阿忆和王鲁湘这两大才子。

阿忆的真名,叫周忆军,毕业于北大。

在同学眼里,阿忆是那种“如果没有正直和善良,那点聪明不够用”的人,比如,打牌的时候,他就输得乐呵呵的。

但世界上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狐狸,一种是刺猬。聪明的狐狸知道很多事,而看起来憨憨的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

阿忆就是那只刺猬。

“刺猬”看似没那么机灵,但它有个特点——喜欢死拱。

大力未必能出奇迹,但死拱往往能拱出奇迹。所以笑到最后的,往往是刺猬。

在北大那会儿,阿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拱圣贤书。

拱着拱着,他就把自己拱成了北大才子。

他曾为央视写过365集的大型历史专题片《明月照耀下的奇迹——香港百年》,就因为这个作品,他被凤凰卫视瞄上了。

后来在凤凰卫视,阿忆如鱼得水,不仅当策划人,还当起了主持人。

1998年,阿忆担任凤凰卫视的16集大型历史专题片《北大缤纷一百年》的策划人兼总撰稿人,之后又出任《世纪大讲堂》的主持人。

王鲁湘接任《世纪大讲堂》主持人后,阿忆就继续给凤凰卫视的专题片写稿。

《周氏三兄弟》《南大百年故事》《百年中美风》……这些颇有影响力的大型专题片,都是出自他之手。

王鲁湘和阿忆一样,也是来自北大的一个才子。

全国刚恢复高考的那一年,据说他考了全国前40名,却被“分配”到湘潭大学去念中文系。

从大学开始,他就一天到晚啃《历史研究》《哲学研究》《文艺研究》《管锥篇》……

后来去北大攻读哲学系,他又每天早上5点半准时起床看书,然后一直看到晚上11点半熄灯。

你很难去定义王鲁湘的身份,他不仅通晓哲学、美学、历史、绘画、考古等专业,还当过节目策划、编导、撰稿人、主持人、文化顾问……

在加入凤凰之前,王鲁湘曾隐姓埋名地给央视的专题片撰稿。

在圈内,他是公认的稿费最高的撰稿人,但其实也拿不到多少钱。因为在电视行业,策划和撰稿人是拿钱最少的,远不如配音员、灯光师、摄像师……

王鲁湘辛辛苦苦写一个月稿,赚的钱可能还不如配音员一天的收入。

“所以像我这种埋头写稿的,到现在还是穷儒。”


王鲁湘曾这样自嘲。

2001年,他以高级策划的身份加入凤凰卫视。

前面已经说了,成本控制一直是凤凰卫视最重要的原则。如果一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儿,那么,刘长乐绝不会让他干两个人的活儿。

为了“人尽其才”,在很多档节目里,王鲁湘既是策划人,又是撰稿人,还是主持人……比如说《文化大观园》《纵横中国》《永远的三峡》《世纪大讲堂》等节目。

这些节目,体现的是凤凰卫视的厚度。



9



除了文化的厚重感,凤凰卫视还有它的另一面 :

犀利泼辣,嬉笑怒骂。

比如《风云对话》,就胆子大,脖子硬。

这档节目的灵魂人物,是阮次山。

阮次山不仅名字像日本人,长得也像日本人,脑门很亮,鼻子下还留着八字胡。

有人就问他:你是不是与日本有点子啥关系?

他一下就怒了:

“呔!哪里!次山者,古已有之,金元之际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就名次山。”


阮次山确实是血统纯正的炎黄子孙,他的祖籍是海南,出生于广西,4岁时曾随父去了越南,后来又到了台湾。

从中学起,阮次山就已经开始“写稿谋生”。

从台湾政治大学毕业后,他又跑到美国去深造,研究东亚文化和国际政治。

他还担任过美国世界日报的总编辑、美国洛杉矶中报副社长兼总编辑、台湾TaiwanNews副社长兼总编辑。

右一为阮次山

2001年,他也加入了凤凰卫视。

凤凰卫视的《风云对话》对嘉宾的选择极为苛刻,必须是掌权者,或者是对一些重大的国际政治、新闻事件有重要作用的人。

在主持这档节目的那些年,阮次山曾和卡扎菲、卡特、普京、李光耀等三百多位“最关键、最前线、最敏感”的大人物展开了“风云对话”。

让我印象很深的是专访卡扎菲那期。

2010年7月,美国旨在推翻卡扎菲的利比亚内战尚未开打。

阮次山跑到卡扎菲的老营利比亚,卡扎菲穿着一件很拉风的袍子,开着一辆电瓶车冲进了采访现场,然后他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大大咧咧地跷着腿,意气风发地谈着他的政治理念。

一年之后,他就被枪杀了。

与《风云对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锵锵三人行》。

《风云对话》中的阮次山,是那种“人狠话不多”的“中年老男人”形象,普通话说得还不利索。

而《锵锵三人行》的灵魂人物窦文涛,却是个嘴皮子溜的雅痞青年,并且,这档节目的特色,是“不求高度,只求广度;不求深度,只求温度;不求结论,只求趣味”。

每天一开讲,窦文涛就雷打不动地说:

“锵锵三人行,说什么都行……”


然后他就领着两个嘉宾开始胡侃。

比如说,2016年春节,星爷的《美人鱼》刚上映,《锵锵三人行》就搞了两期节目。

结果他们从《美人鱼》到底好不好笑,聊到了现在的中国人为什么需要喜剧;最后,他们又聊到香港的大学生跳楼事件,并分析香港底层人的逆袭困境……

用窦文涛自己的话说,就是“跑题跑不停”。

他们看似是在“东拉西扯”,但也能时不时地戳中要害,而且讲得很接地气,又集结了梁文道、许子东、王朔、陈丹青、马未都等一批“知道分子”,所以收获了很多粉丝,并影响了一代媒体人,比如罗振宇、高晓松、许知远……

除此之外,凤凰还推出了《鲁豫有约》《名人面对面》《李敖有话说》《时事开讲》《军情观察室》……

它们或温柔敦厚,或嬉笑怒骂,或犀利泼辣。

反正,总有一款,能让你打开凤凰卫视。

《锵锵三人行》


10



当然,凤凰卫视从来都不是你想看,就能看的。

因为无法“落地”,在很长一段时间,凤凰都是一只没有脚的鸟。

在大陆眼里,它是“外媒”,在台湾眼里,它是“匪台”。

而在刘长乐的规划中,凤凰卫视的目标人群从来就不是香港的那几百万人,他定位的,是全球华人。

实际上,凤凰卫视也并不合香港人的口味,所以那个看门的大爷才会不认识鲁豫,还问她:“姑娘,你做什么工作的?”

如果无法在大陆和台湾落地,香港人又不爱看,那凤凰还玩个球?

2002年6月,财务报表显示,凤凰卫视亏损了1.6亿港币。

电视传媒本来就是很烧钱的行业,尤其是新闻频道的运营。

据统计,CNN在全球有4000多员工、42个记者站,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CNN花了2500万美元,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CNN又花了3500万美元。

熬到了2002年,因为实在穷得没办法,凤凰资讯台不得不裁了二三十号人。

直到2002年年底,好消息才从北京传来:

凤凰资讯台可以在大陆落地。

不过在“落地”两个字之前,还加了要命的两个字——“有限”。

但“有限”两个字还不是凤凰卫视唯一的敌人,因为它更大的敌人,是另外两个字:

时代。

当时代想扇你耳光,它可能连招呼都不会打。

比如,曾经的那些传媒巨头,就挨个儿被时代扇了一遍。

2010年,美国华盛顿邮报公司以1美元的价格,卖了旗下的《新闻周刊》;

2011年,运营了132年的新西兰报联社正式关闭。

2012年,拥有67年历史的《法兰克福评论报》宣告倒闭;

同一年,CNN创下了21年来的最低收视纪录,收视人群从2008年的1500万人,下降到了58万人。

我们也不再守着央视、湖南卫视……看新闻联播、天气预报、黄金剧场、《百家讲坛》、《快乐大本营》……

时代依旧在风起云涌,但记录这个时代的,可能不再是曾经的那些传媒巨头。

美国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曾说: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


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


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


很不幸,他说的话,后来都应验了。

曾经,很多像阿忆、王鲁湘一样为电视台撰稿的文人还会自嘲,说自己是传媒界的底层,吃进去的是草,但挤出来的都是墨水。

现在,连挤墨水的机会也少了。

电视节目越来越热闹,谁还会沉下心来做365集的大型历史专题片《明月照耀下的奇迹——香港百年》。

即使做了,谁看呢?

如今,《锵锵三人行》《开卷八分钟》《世纪大讲堂》《李敖有话说》等凤凰卫视的王牌节目已先后停播。

2018年,李敖去世;

2020年,阮次山去世;

曹景行、杨锦麟、梁咏斌等知名主持人接连从凤凰出走;

窦文涛在优酷上模仿《锵锵三人行》,搞了个《圆桌派》;

前些天,腾讯又推出个海外文化体验旅行脱口秀节目《锵锵行天下》,出镜的,还是当年的窦文涛、许子东,只是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味道;

梁文道等人也搞出了一个“看理想”……

谁还关心刘长乐当年的那个伟大理想——“办一个蜚声全球的电视台”呢?

不可否认的是,凤凰的那“一个疯子和500个疯子”,确实努力过,也挣扎过。

甚至到了2015年,当凤凰卫视搞起了金融(业务范围包括保险、理财、投资等领域),在凤凰金融峰会暨A轮融资的发布会上,陈鲁豫、窦文涛、胡一虎还一起出来站台。

其他主持人,也在不同场合为凤凰金融做信用背书。

当有人问:“凤凰为什么要做金融?”

许戈辉说:“当然是为了给你更好人生!”

吴小莉说:“服务全球华人,创建美好社会!”

郑浩说:“一起开启财富人生!”


因为强大的号召力,凤凰金融上线仅一年,用户数就超过了百万,成交金额突破了70亿。

做了几十年传媒的刘长乐,也许这时才意识到:

原来生意还可以这么做?钱还可以这么赚?!


只是没想到,5年后,网友们竟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声讨:

“凤凰金融还钱,刘长乐还钱!”

“凤凰卫视集团诈骗我血汗钱!”


原来,从去年9月11日开始,凤凰金融就突然下架了理财产品,中止向出借人兑付本息,同时在近20天里,平台没有任何公告,出借人也无法查看出借合同。

恐慌开始在7万多出借人中漫延,至今,他们还在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声讨。

但他们的声讨,或许并不会等来好的结果。

如今,凤凰卫视的市值只有50亿,凤凰新媒体的市值,也只有10亿元,而此次凤凰的借贷余额,却高达97.7亿元。

说句扎心的大实话,即使用股权质押的方式来还钱,也不够还。

而根据2月10日凤凰卫视的公告,他们正在考虑委任新人选出行政总裁一职,实控人刘长乐以及其家族管理人员,或将退出凤凰卫视集团。

其实,早在2013年,传媒大亨默多克就已经彻底从凤凰卫视脱身,并放弃了进军中国电视界的野心。

刘长乐的理想,或许已经落幕。

就像那个已经远去的媒体的黄金时代。

虽然有人调侃道:

“凤凰财经如果肯深度报道‘凤凰金融’”,它的关注度会回来。”


但谁都知道,那个时代不会再回来了……

-END-


参考文献:

1、《解密凤凰》,师永刚
2、《凤凰卫视这些年》,张林
3、《凤凰私家手册》,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
4、《刘长乐:凤凰折翼 老马迷途》,伊本正经说
5、《97亿金融暴雷背后,凤凰卫视走到“危险时刻”》,剁椒娱投


作者简介:良叔,百万用户新媒体创始人,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原世界500强高管,良翰商学院创始人。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扫一扫上方的二维码,加我微信
商务合作 | 转载互推 | 培训咨询 | 文案条漫订制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往期精选好文  资本大佬    消费主义     贫富差距 越忙越穷    王林许印     双面广东马云         包玉刚        郑裕彤

若你喜欢这篇文章给良叔点个“在看”吧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良大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