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央行:ESG信披数据质量需改进

亚太未来研究 亚太未来研究
2024-09-16

编者按:本新闻稿发布于欧洲中央银行官网,由亚太未来金融研究院编译。





欧洲中央银行(ECB)负责评估银行遵守第三支柱披露要求的情况。第三支柱披露与透明度高度相关,因为它们为市场参与者和公众提供有关银行风险、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管理的信息。为了评估银行遵守披露要求的情况,ECB每年收集银行发布的第三支柱信息,并将其与银行向监管机构报告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ECB发现两个数据集之间存在不一致或任何其他虚假陈述,它会要求银行更正信息。它还在每次对账活动后发布选定的第三支柱信息,以便对关键风险指标进行透明的银行级别比较。



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披露



披露与气候相和环境(C&E)相关的风险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因素可以对金融稳定性和风险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直接影响更广泛的金融体系。因此,健全且有意义的披露是了解银行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风险敞口的关键。


ECB在2020年11月发布的《气候相关和环境风险指南》中规定了对C&E风险的具体预期。此后,尽管银行增加了发布的信息量,并继续致力于制定措施,欧洲央行的多项评估发现,C&E的披露需要进一步改进。这包括2023年4月的最新评估。


欧盟委员会关于ESG风险披露法规的实施是朝着更好的披露方向推动的一项关键监管进展。这要求符合条件的银行按照欧洲银行管理局的规定,自2022年12 月31日第一个参考日起,以全面的定性和定量模板披露信息。ECB在2023年11月的报告中纳入了这些模板中新披露的一些ESG信息。发布年度第三支柱信息。尽管首次标准化ESG披露面临严重的数据质量问题,必须谨慎对待,但它们确实可以作为行业基准和投资者评估银行C&E风险的宝贵额外来源。


2023年3月至8月期间,ECB通过公开的第3支柱披露文件从107家银行收集了第3支柱信息,41家银行在彻底的质量保证后更正并重新发布了2022年第3支柱报告。107家银行中,86家披露了ESG风险数据。然而,这一过程也带来了挑战,因为ESG风险信息分散在各种报告中,并且数据以不同的格式呈现。收集的数据非常广泛,每家银行通常包含一千多个数据点,这使得复杂性更加复杂。


总体而言,ECB发现,尽管披露模板既复杂又新颖,但所有符合条件的银行都设法披露了大部分所需数据。确定了几个需要改进的领域。一些银行已经合作并发布了一份报告,确定了促进更透明披露的常见做法,从而缓解了可比性的缺乏。



银行难以填充量化模板



挑战依然存在,特别是在数据质量领域,尤其是在定量模板方面。问题包括误报单位以及银行之间在使用指标和概念方面的差异。例如,在模板1中,几家银行未能披露对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的行业的风险暴露数据或平均加权期限数据。其他银行无法将子行业的总和与总体相匹配。模板2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挑战,其中银行未能完全披露欧盟地区商业和住宅房地产投资组合以及收回的ESG数据。在模板4中,只有35家银行披露了总体数据,同时明确了与污染最严重企业相关的数据提供者和数据源。在关于身体风险的模板5中,只有19家银行披露了至少两个地理区域的数据,其中成熟度数据点的总和与实际风险数据点的总和相匹配。



定性模板参差不齐



在披露ESG风险信息的86家银行中,约24%完全遵守每项ESG风险的定性披露要求。大约70%的银行提供了部分合规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定性信息,62%的银行提供了治理风险部分合规的定性信息。银行往往未能提供详细的定性信息,也没有明确区分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纳入其治理和风险管理框架的情况。许多前瞻性信息没有得到充分披露,例如银行计划实现与业务模式和战略相关的目标,包括中长期计划。银行还需要更好地解释他们如何识别、衡量和监控对ESG风险敏感的活动和敞口,覆盖相关传播渠道,确保与常规风险评估的衔接。

END



往期推荐 

// 1

菲律宾央行批准可持续金融分类指南

// 2

欧央行:亟需加强银行外包风险监管

// 3

韩国金服委:开放银行服务由个人扩大到企业

// 4

美联储董事:定义银行



【反侵权声明】

亚太未来金融研究院原创作品屡遭侵权,为维护合法权益,特发表以下声明:

1、一些客户端,未经授权转载我院原创作品,是严重的著作权侵权行为,我院予以谴责及警告,并保留依法追诉的权利;

2、我院严正声明:不得在未注明出处,未取得本公众号授权的情况下对我院翻译、研究的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内容截取转载。


温馨提示:现“订阅号”已开通公众号置顶功能,广大读者可点开“亚太未来金融研究院”公众号,点击“星标或置顶公众号”,即可将“亚太未来金融研究院”置顶,以便方便您随时浏览本公众号的最新动态并查阅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亚太未来金融研究院(Asia-Pacific Future Financial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AFF)由多家领先的金融机构、FinTech公司、学院等共同发起,并与17名联合学术发起人共同组建。

机构发展

2018年,亚太未来金融研究院携手深圳市金融局、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共同推动,在深圳市金融局和福田区的大力支持下,成立深圳未来金融研究院、深圳未来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

国际合作

2019年5月11日,亚太未来金融研究院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签署《FinTech合作协议》。这是新加坡金管局继2018年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签署合作函后,与中国主体签署的第三份合作协议。


微信号:apffri

电话:010-66214100

邮箱:apffri@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亚太未来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