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图书资讯丨斗栱飞檐画古建:图解古建形制与写生

机械工业出版社 美术遗产 2022-04-25

 

《斗栱飞檐画古建:图解古建形制与写生》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即将推出的一本新书,是作者连达二十年来自学绘画古建筑的经验提炼和总结,由中国美术学院夏克梁教授亲自作序推荐。全书近200页,有4万余字和300余幅手绘插图,大体包含古建筑知识、古建筑画法及古建筑写生作品欣赏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介绍了古建筑的分类和不同式样,并以众多的实例对古建筑写生中所涉及到的各部分建筑构件进行详细的年代特点介绍,使读者能够对不同时期的古建筑加以区分和把握甚至初步断代;第二部分是古建筑写生的透视、取景和构图知识,以及学习古建筑绘画需要进行的训练和注意事项。在这一部分还以常见的斗栱结构、古殿宇、楼阁、街道等为题材,选取真实目标进行写生示范,分多步骤将绘画过程详细拆分讲解,让读者明晰作品的绘制过程,并可以参考临摹,进行古建筑绘画学习;第三部分是数十幅古建筑写生作品欣赏,其中包含了许多乡野濒危古建筑,并且还列举了几处作者在实地写生中所遇到的乡村古建筑遭到毁坏或消亡的代表性实例,以触目惊心的窘迫现实告诉大家作者为什么坚持多年用绘画记录古建筑的状况。

 

本书既是一本古建筑知识的普及读本,也是古建筑绘画学习的工具书,更是作者的一部作品集,沉甸甸的充满了作者对古建筑深深的爱,是一本有情怀有温度的书。全书对几乎每一处实例都进行了手绘图解,是作者投入大量精力和心血进行的阶段性总结,既适合想学习古建筑知识的读者,也适合想学习古建筑绘画的朋友,喜欢连达作品的朋友买来收藏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书中所列示例都是真实存在的,热爱旅行的人按图索骥进行一次古建筑寻访之旅也是个不错的创意。




作者简介

 


连达,男,1978年生,徒步走完了黄河以东的明长城,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寻访山西各地古建筑和古村落、古民居,并自学绘画写生进行记录,已经入晋数十次,足迹遍布山西众多市县和乡村,尤其对晋东南和晋南、晋中等地更是做了多次地毯式搜寻,留下了近千幅写生作品。

 

事迹被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数十家媒体报导,山西省电视台为连达拍摄了纪录片《存在》,著有《山西古建写生》《触摸,寺庙:山西土地上那些散落的古建符号》《寻访山西古庙:晋东南、晋南篇》。




 

古建筑是先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无可替代的人文丰碑,具有特定的情感。每一座古建筑都是一部承载厚重历史的典籍,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记录着先人的智慧创造与文化记忆,传承着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传统文化。这些经历数百年风雨的古建筑,不论是皇家的宫苑、平民的居所,还是散见于各地各类型的建筑,其特点和审美特征在世界古建筑史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古建筑的美在于它的形态、结构和细节,一个细节的不真实都可能破坏古建筑独特的美感。因此,欣赏、研究、表现古建筑必须要到现实场景中去仔细地观察、细细地品读,才能真正感受它的魅力所在。

 

连达就是这么一位因古建之美而被触动心灵的艺术工作者,因喜欢而长期行画于各座古建筑之间。他深知一个表达、研究古建筑的人只有不断地在现场观察、写生中才能感受到它的灵性、挖掘和再现它的美感。行画中的观察和表达最容易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能给他带来对古建筑具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写生时他始终睁大一双求发现的眼睛,用画笔记录建筑的每一个细节。写生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古建筑的神韵和风采、感受岁月的流逝和变迁、体会历史的沧桑和无奈、思考古建筑的今天和明天。写生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要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记录遗存的古建筑。

 

连达在行画中常以钢笔为工具,采用客观描摹、记录的手法,作品的内容涵盖了传统的民居、亭台楼阁以及寺塔建筑等。长期的行画练就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态度表达他对建筑的理解和感受。他笔下的建筑线条肯定有力、飘逸洒脱,结构严谨、形体准确,画面松弛有度、虚实得当,无论在造型刻画、表现形式还是视觉效果上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

 

连达的成绩来自于虚怀若谷的诚恳和勤勤恳恳的吸纳。他深知作品要给人更多的东西、能打动人,就必须在生活的炼狱里不断磨练自己,他是个憨厚、敦实、地道的“苦行僧”,他的每一次出行都是一次修炼的过程,带来的也都是一次次作品的提升。长期的行走写生为连达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感悟,也造就他对传统建筑及其描绘方法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本书正是他在行画古建筑中所看、所绘、所思、所想的呈现,这也是本书最大的一个亮点。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

副院长 副教授

夏克梁




前    言

 

中国古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的伟大创造,是建筑更是艺术,曾经辐射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是独步于世界的汉文化圈的重要表现形式和组成部分。随着近代中国的衰落和西风东渐的影响,中国古建筑也遭到了严重冲击,一度被认为是落后、腐朽和丑陋的代表,被弃之如敝履,逐渐为近现代建筑材料和形式所取代,走向了衰亡。时至今日,仍然有无数的古老城镇乡村和大量数百年的古街老宅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化为瓦砾,古中国的身影离我们日渐远去,形象愈发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僵直恶俗的贴了瓷砖的红砖大瓦房,是耀眼的玻璃幕墙和高楼大厦,在钢筋与水泥的丛林里,中式建筑却已是凤毛麟角难觅踪迹。

 

今天当我们重新回头客观审视仔细品味这种延续了几千年不断传承和发展的构造形式,会发现这些古建筑是传统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是正在凋零逝去的华夏文明的余韵遗珍。古建筑的消亡也是历史的终结和文化的没落,我们这一代人不应该漠视和放任古建筑文化在我们的时代彻底湮没,有责任与义务来记录和挽救中国古建筑,为接续历史和传承文明尽自己的一份心力,无愧于祖先,对后世也有所交代。笔者就是怀揣着这样的一份热忱之心十数年间奔走在北方的广大城镇乡村,寻访散轶和濒危的古建筑,并自学了钢笔速写来进行记录,力图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式留住古建筑俊逸而沧桑的身影。

 

以绘画写生的方式记录古建筑是我当初的一种突发奇想,但也并非为了标新立异,而是觉得无以表达释放对古建筑一见钟情的热爱,最终选择了这种近乎于痴情陪伴般的方式坐在古建筑身旁信笔而绘。但这一过程漫长而艰辛,从一无所知的信笔涂鸦到逐渐明确方向,努力搜寻学习相关知识,再到强迫自己不能半途而废,不断地咬牙坚持,直至作品开始初具形态,能够得到朋友们的接受和赞许,其中的辛酸苦辣真是一言难尽。因为绘画一直是笔者的一项业余爱好,日常谋生之余,并无力抽出大量的时间专门进行钻研深入,所以断断续续多年下来,似乎总充斥一种天马行空的随意之风。但描绘结构严谨的古建筑确是务求认真,而我也给自己选择了一条旁人称之为累死人的绘画之路,以努力地把古建筑复杂精妙的结构关系清晰准确地刻画出来为方向,因此只能不断给自己施加更多的压力,极力潜心钻研。当我已经不再纠结于任何古建筑结构如何复杂的时候,画笔也就成了我身体和意志的外在延伸,古建筑写生从单纯的绘画逐渐转变为我的一种独特的记录方式,记录结构、记录沧桑、记录时代、记录历史。我知道自己已经有了不同于从前的使命,于是我在很长时间里深入乡村,仔细地寻访已经被大众淡忘的濒危古建筑,以我特有的形式和风格为它们绘画记录,让许多几近坍塌的古建筑以另一种形式在历史上留下记忆、留驻身影。

 

应机械工业出版社赵荣女士之邀,将多年来积累的古建筑知识和写生经验结集成书,分享给广大读者朋友,我欣然应允之余又颇为感慨。环顾我们所生存的城市楼宇之间,已经很少能见到中国文化的痕迹,看一下现在的年轻人,对自己祖国独特的文化形式又有多少了解,曾经的诗书礼乐和斗栱飞檐已经距离他们太过遥远,仿佛是一个完全未知的时空。甚至我自己的孩子从各种媒介中所能接触到的文艺作品也都充斥着所谓现代和西方的元素,作为一个中国人,对本该了解的中式审美与情怀却形同陌路,真是每思及此,叹息不已,也更感烦忧。

 

现在所能见到的建筑类钢笔速写工具书多是侧重讲解构图和技法,教大家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实例多以欧式建筑和现代建筑为主,偶有涉及中国古建筑的,都是一带而过,并未深入描绘和探究其中独特的构造与审美情趣,因此我在本书里讲述如何绘画古建筑的同时,也讲解了大量不同时代的古建筑细节和装饰知识,希望藉此将大众已经陌生的中国传统建筑知识进行一次普及宣传,让更多读者感受到祖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独到与美好,能够跟我一起用珍爱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民族文化遗产,用真心来品读她的博大与精妙,感受其中的沧桑与厚重,最终和我一起拿起画笔来寻访和记录这些日渐濒危凋零的古建筑,把这份美好留诸笔端,呈现给世人,流传给未来吧。




目    录

 

前言

概述

 

第1章 常见古建筑的种类

宫殿

园林

寺庙

陵墓

城垒

民居

塔和经幢

楼阁

牌坊

 

第2章 常见古建筑屋顶样式

庑殿顶

重檐庑殿顶

歇山顶

重檐歇山顶

悬山顶

硬山顶

卷棚顶

十字歇山顶

攒尖顶

 

第3章 古建筑的主要构件和时代特征

鸱吻

脊刹

脊饰

仙人神将和角神

斗栱

柱础

石狮和瑞兽

塑像

 

第4章 古建筑写生的工具和初步练习

 

第5章 古建筑绘画的透视与构图

一点透视

两点透视

三点透视

散点透视

构图

一些古建筑写生中所能遇到的问题

 

第6章 古建筑画法步骤解析

一组斗栱的示例

多组斗栱的示例

转角斗栱的示例

小型殿宇的示例

大型殿宇的示例

古街道的示例

楼阁建筑的示例之一

楼阁建筑的示例之二

 

第7章 用画笔来记录濒危古建筑

 

第8章 古建筑写生作品欣赏

 

后记




后    记


本书的初衷不是以让读者成为古建筑画家或设计师为目的,而是为有此方面爱好或欲初步了解古建筑乃至传统文化的朋友们打开一扇窗,以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若能为您起到一点如路标般的指引作用,那么笔者也就深感欣慰了。涉及到古建筑,我就感到有说不完的话,本书的篇幅有限,把一些古建筑知识和绘画经验粗略罗列就已经很厚了,如果古建筑爱好者和想学画古建筑的朋友们能从中找到些有用的东西,于愿足矣。

 

其实当我们掌握了绘画技能,并把它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描绘的东西是方方面面的,城市、乡村、自然风景等一切都可以成为我们练笔和创作的对象。笔者对绘画的学习和摸索源自于对古建筑的深爱,所以自然就把目光聚焦在那些沧桑古雅的斗栱飞檐上,这是笔者的一片初心和一条人生道路,今后还会继续走下去,用画笔记录更多的古建筑,为即将消逝的它们留下一幅画像。这是对濒危文明的一种抢救性记录,也是一代人应尽的责任和肩负起的使命。

 

希望这本书能够把更多的古建筑爱好者凝聚在一起,在工作之余或闲暇的假期,拿起画笔,将身边苍老的文化遗迹、古意犹存的街区、美轮美奂的斗栱飞檐记录下来,把我们的古建文化传播开来,传递下去,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连达

2017年12月




 

斗栱飞檐画古建

图解古建形制与写生

连  达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年6月

ISBN 9787111594024

定价 88.00元


相关链接:

寻访山西古庙:晋东南、晋南篇

土木·丹青:山西古建写生


美术遗产

美术 | 考古 | 建筑 | 文物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