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二语言产出的心理语言学研究

语言科学 2021-09-2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科学出版社 Author Science Press

心理语言学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介绍到中国以来,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起步和快速发展三个主要阶段。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心理语言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学界的热点。国内心理学界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纷纷加入心理语言学研究的行列,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教师们则不断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效果。


但是由于心理语言学所采用的以实验为主的方法并不容易掌握,且受到技术条件和相关软件、编程等的限制,真正从事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学者并不多,大多数人对它望而生畏。加上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多采用微观的研究视角和推断方法,离外语教学的现实比较远,使得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在深度、广度和方法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特别体现为在研究广度上存在失衡现象。心理语言学涉及语言理解、语言产出和语言习得三个方面,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理解方面(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而对语言产出(书面的和口头的)的研究少之又少。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语言理解的研究便于操作,语言产出研究则操作难度较大。语言产出的研究难以控制输入,且研究的是从不可观察的概念表征到语言表达的过程。因此要系统地解释语言产出过程并非易事。

 

图片来源:Pixabay


《第二语言产出的心理语言学研究》侧重语言产出的心理语言学前沿研究。这里的语言产出包括口语产出和书面语产出,不仅指语音、单词、句子的产出,还指语篇单位的产出。本书的目的就是力图探索二语产出和学习过程的心理语言学机制,向读者介绍该领域的重要理论和重要研究发现,以及我们对二语产出和学习过程的相关最新实证研究。本书是笔者十几年来讲授研究生课程“心理语言学”的探索和总结,其中有四章已经在国内外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我们希望这本书能让教学实践者(教师、测试者、课程和教材设计者)、学生、二语习得研究者、心理语言学研究者更好地了解二语是如何产出和学习的。

 


本书的二语产出研究主要包括理论篇和实证篇两大部分,围绕语言产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展开。理论篇主要对母语和二语口语产出模型、双语心理词库的表征模型和词汇提取机制、写作心理过程、协同效应等重要理论问题和假设进行梳理和介绍。在实证研究方面则注重考察二语产出的认知基础及其心理机制,寻找证据验证其对二语产出和二语习得的预测性,考察二语水平的发展对加工方式的影响等问题。

 



1


母语和二语产出的主要理论与假设  


理论篇介绍母语和二语产出的主要理论和假设。早期的言语产出研究主要集中在母语的口语产出方面,其成果主要体现为言语产生过程中的言语失误及其分析、言语产生中的语言单位以及言语产生模型。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Levelt的言语产出模型,该模型所阐述的言语产出四阶段论已成为言语产出研究者的共识。一般认为,言语产出过程包括概念形成(conceptualization)、言语形成(formulation)、发音(articulation)和自我监察(self-monitoring,也称自我监控)四个阶段或组成部分。首先在概念形成阶段,说话人将要传达的信息生成前语言信息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说话人首先利用自己已有的话语模式、情景知识和百科知识等陈述性知识启动信息,然后依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利用程序性知识做好信息准备。在言语形成阶段,说话人将前语言信息输入语法编码器和语音编码器中,并将其转化成语音方案。此时词库中的词注(lemma)和词素(lexeme)形式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词注为语法编码器提供词项的句法和语义特征,产生表层结构,词的词素形式被激活和编码,生成话语的语音方案。语音方案制订后便进入发音阶段,发音器向神经肌肉系统发出执行指令,产生具体话语。自我监察负责检验言语产出的正确性和恰当性。与听辨系统相连接的言语理解系统承担反馈的职责,将外显的言语从听辨系统导入言语理解系统,检查是否存在不恰当输出。言语理解系统利用词形和词注信息,辨认单词、检索词义,并进行语法剖析。因此,言语理解系统输出的是经过剖析的言语(parsed speech),是对音位、形态、句法和语义的正确表达。自我监察的使命主要是由概念形成系统来完成的,关注言语理解系统的输出,其目的是对前语言信息、语音计划和外显的言语进行理解分析和监控反馈。

 

母语产出的研究应用范围广泛,影响深远,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并为二语和双语产出的研究提供了心理语言学基础。

 

二语产出的过程与母语产出类似,但各个阶段都面临不同的问题。在概念形成阶段涉及语言选择问题。概念形成阶段要形成前语言计划,即所传递信息的概念特征。在这一阶段,说话人需在陈述性记忆中提取交际情境的信息和话语规则。由于这是唯一有意识的决策信息的内容和形式的处所,因此在此阶段必须决定使用哪种交际语言。语言选择受社会语言学因素(如优势语言、交谈双方的社会地位)和个人因素(如二语者的焦虑、自信心、语言水平等)的影响。说话人选择语言时是形成平行的语言计划(母语一个计划、二语一个计划),还是共用一个语言计划,每个概念标记一个语言标签?现在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语言选择是通过在前语言计划上添加一个语言提示。

 





图片来源:Pexels  作者:Thought Catalog


在双语词库中,涉及双语词汇的激活与选择(提取)。第一个问题是:前语言计划的概念特征是只激活二语的词条,还是母语和二语词条同时被激活?从口误和图片命名的实验结果看,母语词条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激活。第二个问题是母语和二语词汇都被激活是否意味着两个词条都进入词汇编码流程?词汇编码中有关激活的词是如何被选择的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特定语言提取(选择)观,认为只有意欲使用的语言的词才会被提取;另一种为非特定语言提取(选择)观,即不管哪种语言的词都会被进一步加工。本书重点介绍了双语言语产出中词汇提取的三个重要理论:特定语言提取理论、非特定语言提取理论和基于激活的控制观。

 

二语写作是二语产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二语写作心理过程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具体介绍了二语写作心理过程的三阶段模型、认知过程模型、社会互动模型和社会认知模型等理论,分析了二语写作心理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母语思维在二语写作心理过程中的影响,以及不同的写作情感在二语写作心理过程中的影响。

 

协同和读后续写是近来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之一。协同的心理语言学机制及其路径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书在回顾国内外研究者对协同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介绍母语协同发生的原因及路径,以及二语协同的相关研究,并基于此提出协同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2


二语产出的实证研究



实证篇分别就二语加工和产出中的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等方面展开,并对二语口语产出中的自我修正和非流利性填充策略、工作记忆在二语书面语产出和叙事语篇主题推理中的作用等进行探索性研究。这些研究一方面探讨二语产出的心理语言学机制,另一方面为二语教学提供实证基础和启示。

 

 由于中英文两种书写系统的差异,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将书面词汇转化成语音及提取单词语义时都存在困难。Coltheart等提出的词汇识读双路径模型的两种路径为我们提供了英语识字教学的理论基础。我们利用该模型的两种路径(主要利用语音路径)对中国七年级英语学习者进行识字教学,旨在探索利用语音路径进行拼音文字的教学。结果表明语音路径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词汇识别能力和语音意识。

 

二语水平对二语词汇表征和加工的影响如何?是否存在二语到母语的翻译启动效应?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二语高、低水平学习者都出现了翻译启动效应,且翻译启动效应强度随二语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而增强。该实验结果不仅证明了双语心理词汇表征的同质性观点,还说明二语水平是影响学习者的二语词汇表征和加工的重要因素。

 




图片来源:Pexels  作者:Ylanite Koppens


有关二语产出中的句法编码的研究比较少。母语和二语的句法建构程序相同的语言结构即双语共享的句法规则是否储存在一起?二语水平是否影响双语者跨语言句法的提取?第八章探讨了跨语言句法启动。我们考察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汉语对英语是否存在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以及他们的二语水平是否对此效应有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汉语对英语有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且其效应量随二语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而变小。研究结果不仅证明了汉语和英语共享句法表征的观点,还说明二语水平是影响双语者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的重要因素。

 

第九章考察了汉语产出过程中的词汇偏差效应。通过使用实验室诱导发生首音误置倾向(Spoonerisms of Laboratory-Induced Predisposition,SLIP)语音偏误范式的两个实验检验汉语中是否存在词汇偏差效应。我们发现目标词对为真词和非词,以及目标词对语境为非词语境和混合语境时,错误结果为真词的数量都多于非词。该研究结果表明汉语中也存在词汇偏差效应,且对这一效应的解释支持自我监察器和反馈的共同作用说。

 

二语产出的自我监察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母语,其主要原因是监察需要注意力。注意资源是有限的,由于二语加工在词汇、句法、音位等各个层面都需要注意(不像母语),二语说话人几乎没有剩余的注意力用于自我监察。有些实证研究检验了自我监察中注意的作用,其结果表明自我监察中的注意资源受语言水平的限制,且受学习者所执行任务的限制。第十章探讨了二语产出中的自我修正过程研究。该研究以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在图片描述任务中的录音为语料来源,通过产出诱导的方法,探讨自我打断与自我修正的关系、编辑用语的使用情况,以及自我修正率和词内修正、词后修正、延迟修正在自我修正中所占的比例。研究发现二语学习者编辑用语的使用数量并不多且自我修正率较高。该研究表明二语学习者过于注重自我监察,口语的自动化程度不够,且不能恰当地使用编辑用语。第十一章依据感知回路监察理论,考察了英语专业学生口语非流利填充策略。研究发现学生的填充策略使用频率高、受母语影响;它们主要是计划性的,形态性的较少;其分布具有规律性;学生同时使用填充策略和其他非流利策略。

 

第十二章探索高中生英语议论文文体的读后续写中是否存在协同效应。通过实验发现:议论文读后续写存在协同效应,且不同英语水平学习者的协同效应存在差异。低分组表现出更强的协同效应。在词的层面,低分组比高分组更倾向于使用阅读材料中出现过的词。在句法层面,低分组的写作产出中,完全协同的语言结构比高分组多。在错误类型方面,高分组在数的一致和时态一致这两类错误类型上比低分组的错误率高;在中式英语这一类错误类型中则高分组的错误率低于低分组。

 

工作记忆在二语加工和产出中的作用如何?我们在第十三章考察了工作记忆容量对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记忆容量对二语写作的总体水平、准确度、句法复杂度有显著性影响,但对二语写作的流利度、词汇复杂度没有显著性影响;在句法复杂度方面,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准确度和流利度、流利度与句法复杂度存在竞争效应;但是流利度与词汇复杂度、准确度和句法复杂度、准确度与词汇复杂度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第十四章考察了工作记忆对英语学习者二语叙事语篇主题推理的影响。我们从工作记忆个体差异的角度,探讨被试在二语叙事语篇阅读过程中进行主题推理的加工过程。 

 

 总之,本书试图采用言语产出的研究方法解决二语产出中的部分问题。笔者针对心理语言学领域语言产出研究严重失衡和不足的现象,系统地梳理和概括了母语及二语口语产出模型、二语写作模型、二语词汇提取模型、二语协同机制等理论模型;同时较为深入地探讨了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提取、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工作记忆在二语产出中的作用、二语口语非流利性、产出中的词汇偏差效应、二语产出的自我修正过程等。各章可独立成文,又相互关联。由于许多研究发现尚无定论,有些甚至还相互不一致,因此它们还不能融入一个完整而细致的二语产出模型内。本书试图为中国学习者在二语口语和书面语产出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释机制或探索解决途径。

 

作者简介


刘春燕,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上饶人(籍贯江西省瑞金市)。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二语习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项、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 7项。出版学术专著 3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60余篇。先后获得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项。现为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华东地区外语教学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评审专家,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为 2017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外国语言文字)”上榜学者之一。



本文摘编自《第二语言产出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刘春燕 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20.6)。标题为编者所加。


ISBN 978-7-03-063664-5

责任编辑:王丹 乔艳茹


《第二语言产出的心理语言学研究》聚焦第二语言(简称二语,包括外语)产出的心理语言学前沿问题,目的是力图探索二语的产出和学习过程的心理语言学机制。我们系统地梳理了母语及二语口语产出模型、二语写作产出模型、二语词汇提取模型、二语会话及协同机制等理论模型;同时对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提取、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工作记忆在二语产出中的作用、二语口语非流利性、产出中的词汇偏差效应、二语产出的自我修正过程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书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目录
绪论 1
第一部分 理论篇
第一章 言语产出的认知心理模型 11
第一节 Fromkin的话语生成器模型 11
第二节 Dell的交互激活模型 13
第三节 Levelt的言语产出模型 16
第四节 小结 21
第二章 二语产出的模型及影响因素 23
第一节 二语产出模型 23
第二节 二语产出与控制 26
第三节 二语产出中的影响因素与个体差异 28
第四节 小结 30
第三章 二语写作心理过程研究 31
第一节 二语写作心理过程的模型评介 31
第二节 二语写作心理过程的研究内容 36
第三节 二语写作心理过程研究的未来展望 41
第四节 小结 43
第四章 双语言语产出中词汇提取研究 44
第一节 单语及双语心理词库 44
第二节 单语及双语言语产出中的词汇提取机制 47
第三节 小结 53
第五章 二语习得的协同效应研究 54
第一节 母语协同研究 54
第二节 二语协同的实证研究 62
第三节 协同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66
第四节 小结 67
第二部分 实 证 篇
第六章 双路径教学对七年级学生英语词汇识别学习的效果研究 71
第一节 英语词汇识别 71
第二节 双路径模型 73
第三节 研究设计 78
第四节 结果 80
第五节 讨论 81
第六节 小结 82
附录6.1 后测试卷 82
附录6.2 语音意识测试卷 83
第七章 二语水平对二语词汇表征和加工的影响研究 85
第一节 研究背景 85
第二节 文献综述 85
第三节 研究方法 89
第四节 实验结果与讨论 91
第五节 小结 94
附录7.1 实验材料 94
第八章 二语水平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的影响 96
第一节 研究背景 96
第二节 文献综述 96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02
第四节 数据分析与讨论 105
第五节 小结 108
第九章 汉语产出过程中的词汇偏差效应研究 109
第一节 研究回顾 109
第二节 实验研究 111
第三节 总体讨论 117
第四节 小结 118
附录9.1 实验材料 119
第十章 二语学习者的语言产出中的自我修正过程研究 12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21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21
第三节 研究设计 124
第四节 研究结果与讨论 126
第五节 小结 129
第十一章 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非流利填充策略研究 13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31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33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133
第四节 小结 139
第十二章 高中生英语议论文写作中的协同效应研究 141
第一节 协同效应研究综述 141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42
第三节 结果和讨论 146
第四节 小结 151
第十三章 工作记忆容量对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产出的影响 153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53
第二节 研究设计 154
第三节 研究结果 156
第四节 讨论 159
第五节 小结 161
第十四章 工作记忆对英语学习者二语叙事语篇主题推理的影响 162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62
第二节 研究现状 162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程序 165
第四节 结果与讨论 167
第五节 小结 171
附录14.1 主题推理测试的叙事语篇举例 172
参考文献 174
附录 英汉术语对照表 193
后记 196


长按识码,即刻购书



(本文编辑:王芳)

延伸阅读
非典型语言景观的类型、特征及研究视角
语料库搭配研究学术演变论要

李宇明:语言学与“新基建”和数字经济

英汉语对比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创新



语科教师群


邀您入群


欢迎留言并分享至朋友圈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