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言科学》2021年2期目录及摘要

分享 语言科学 2022-04-24
《语言科学》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刊物,2002年创刊。本刊为双月刊,每逢单月1日出刊,科学出版社出版。《语言科学》目前已为ESCI数据库索引(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2010-2011)、《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2011)、清华同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
2012年,《语言科学》杂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第一批入选名单》,成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的第一批学术期刊。



《语言科学》2021年20卷第2期目录


113 王宇婷1 李亚非2 /汉语等级性否定的句法语义分析*


126 王佳敏 王文斌 /汉英时间词空间化特质及其语言蕴含共性


140 刘街生 蒋见勋 / “得”后可接使动标记的带“得”动补句* 


152 李晋霞/从“话题述题”看叙事语篇流水句的“断”与“连”*


164 林素娥 /早期吴语“说”类动词及其演变*


183 胡 伟 甘于恩 陈帅杰/广东化州粤语的助词“嗲”

 

192 李超/两种清代曲韵书所注南北音之辨*


215 王双成/青海湟源方言li>z的音变现象*

《语言科学》2021年20卷2期摘要


 汉语等级性否定的句法语义分析*


王宇婷1 李亚非2


内容摘要】 汉语中由“不”和AP或VP构成的否定式有些具有等级性(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这些等级性否定式具有特殊的蕴含,表示反义否定。当形容词是处于上端封闭型量轴上的形容词时,其否定式具有等级性。“不X”的等级性来源于X的语义,句法上的特殊性和“不”相关。等级性否定式中的“不”是否定前缀,和形容词结合投射为AP,VP则需要和V0组合转换为V0后再和否定前缀结合。等级性否定是一个能产性结构,汉语存在两个“不”的假设有跨语言事实的支持。  




汉英时间词空间化特质及其语言蕴含共性


王佳敏 王文斌

内容摘要】 文章从跨语言视角,定量探究汉英时间词的空间化特质及其语言蕴含共性,并试图做出认知阐释。语料分析表明:1)汉英时间词内部均有空间化等级性,并且偏好空间方位时间词;2)汉语时间词的空间化程度高于英语,前者空间化类型较之后者更为活跃;3)汉英时间词遵循如下蕴含共性:时间词空间化→空间方位时间词。上述发现能昭示汉英时间词的空间化程度和类型异同,揭示时间词空间化与空间方位时间词的内在关联,并能阐释时空映射和汉英时空性思维特质差异对时间词空间化的交互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得”后可接使动标记的带“得”动补句* 


刘街生 蒋见勋 

内容摘要】 带“得”动补句,当主动词小句和补动词小句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且役事居“得”后时,“得”后有出现使动标记的潜能。使动标记的隐现,主要由距离像似性原则控制,具体体现在使动标记使用的比率上。“得”的功能是把主动词小句和补动词小句联结起来,并标明它们之间的蕴含关系。一些主动词小句和补动词小句关系很松的带“得”动补式“得”后必须出现使动标记,因为使动标记可帮助主动词与其后的名词性成分建立论元关系并表达使动关系。一些主动词小句和补动词小句关系比较松的带“得”动补式,使动标记也可隐去,与整个格式突显程度义相关。 





 从“话题述题”看叙事语篇流水句的“断”与“连”* 

李晋霞

内容摘要】 叙事语篇中,“话题述题”的推进方式对流水句的断、连有较大影响。小句间不宜出现完结性停顿的“话题述题”推进,至少有三种:第一,同话题延伸,后小句话题为零形式,且若干小句在同一层次上;第二,述题宾语延伸,且后小句话题为零形式;第三,其他话题延伸,且若干“话题述题”之间存在明显的语义勾连。小句间以完结性停顿为宜的“话题述题”推进,至少有两种:第一,同话题延伸,且后小句话题为名词性成分;第二,其他话题延伸,且前、后小句之间没有成分同指关系。此外,句法因素和篇章地位也对流水句的断连有影响。 




  早期吴语“说”类动词及其演变* 


林素娥 

内容摘要】 一百多年前吴语苏州话“说”类动词“说”、“讲”并用,上海话只用“话”,宁波话“话”“讲”共存,台州话和温州话只用“讲”。近一百多年来上海话、宁波话经历了“讲”替代“话”的演变,替代的过程为:“讲”首先替代“话”带名词性宾语的用法,经过不带受事宾语和表告诉义的构式阶段,最后替代“话”带动词性和小句宾语的用法。今吴语“说”类动词分布格局是南系官话核心词“讲”在吴方言中扩散速度不平衡的结果。吴语“说”类动词的分布为观察“讲”在汉语南方方言中的扩散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广东化州粤语的助词“嗲”  
胡 伟 甘于恩 陈帅杰

内容摘要】 化州粤语中“嗲1”是完成体助词,“嗲2”是语气助词。“嗲”与某些心理动词同用时,受到的限制较小。“嗲”可以不紧贴在动词之后。本文探讨了化州粤语中“嗲”的行、知、言三域,揭示了三域理论在化州粤语中所表现出的复杂性。“嗲了行1”表示“动作的完成”,位于动词后;“嗲了行2”表示“事态出现变化”,位于句尾。“嗲了行1+了行2”表示“动作的完成且事态出现变化”,位于动词后的句尾部分。“嗲”在行域上的范围包括“了行1”“了行2”“了行1+行2”。“嗲”在三域上的范围包括“了行1”“了行2”“了言”“了知”“了行1+行2”“了行1+知”。在广州粤语中“咗”“喇”必须同现的句子,在化州粤语中则有时两个“嗲”同现,有时单用一个“嗲”。 






 两种清代曲韵书所注南北音之辨* 


李超

内容摘要】 《音韵辑要》与《韵学骊珠》是清代两部南曲韵书,两韵书兼收了诸多南、北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整理二书辑录的南北语音材料去窥探当时的南、北音特点。在此基础上,与记录北京音、南京音、中原官话、江淮官话、吴语的材料进行共时和历时比照,去探索南、北音的性质以及南北音的演变轨迹,我们认为《韵学骊珠》、《音韵辑要》的南音、北音应当是当时南北通语,或者南北官话,但并不纯粹,而是一个复杂的语音叠置体:二书的北音基本承袭了元代北音的特点,不过有些特点与清代的北京音、中原官话基本接近了;南音既有早期官话的遗留,也有后期北音和中原官话的层次,同时也有吴语底层的浸染,呈现出多层次的复杂面貌。 





 青海湟源方言li>z的音变现象*


王双成

内容摘要】 青海省湟源县目前隶属西宁市,和西宁市区及周边的大通、湟中等地方言相比,湟源方言在音韵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比较突出的是元音i的舌尖化、来母的z化现象,来母的这种音变也是和i的舌尖化音变密切相关。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重点讨论湟源方言来母读z的现象。 

本文来源:《语言科学》杂志官网,更多详情,欢迎点击阅读原文阅读。


 延伸阅读

《语言科学》2020年5期目录及摘要
《语言科学》2020年6期目录及摘要
《语言科学》2021年1期目录及摘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