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语言学刊》第八辑目录及摘要
集刊信息
书名:北斗语言学刊(第8辑)
主编:乔全生
书号:9787520193603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字数:287千
目录
近代音韵研究
近代传教士所撰八种潮汕方言著作音系综合比较研究/ 马重奇 马睿颖/ 001
汉语不同声调用字多少的历史变化/ 胡安顺/ 039
屈奈特及其所记十九世纪晚期的南京话语音/ 〔美〕柯蔚南著 单秀波译/ 053
清代汉儿言语语音表象初探/ 杨春宇/ 064
文字学研究
文字结构模型中的方块字——以科学技术分析手段探究汉字之二/ 潘家汉/ 084
《思溪藏》随函音义所见疑难俗字札考/ 谭翠/ 092
释“殗殜”/ 马乾周艳红/ 099
明清刻本文献疑难字考释/ 王亚彬/ 108
汉语方言研究
湖南泸溪瓦乡人客话的地域差异/ 瞿建慧/ 120
山西平定方言“喫”的语义网络建构/ 延俊荣/ 131
山西方言韵母对声调的影响——也谈山西方言的入声舒化/ 余跃龙/ 149
古知三章组字在今山东东区方言中的音变现象/ 林珈亦/ 162
汉语词汇、语法研究
汉语量名搭配演变中的范畴共享机制及其影响/ 惠红军/ 174
汉语动补成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 张智义/ 196
汉语“月明”与“月亮”结构词汇化/ 陈宝勤/ 209
鼠行华夏: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鼠”之汉字文化识解/ 黄交军 李国英/ 232
札记
语言学人能不汗颜? / 鲁国尧/ 258
“噆”“踆”读音辨析/ 汤传扬/ 261
史林
小书大作,见微知著——黄仁瑄教授《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校注》读后/ 张义/ 267
《河北方言研究丛书》推介/ 275
摘要
近代传教士所撰八种潮汕方言著作音系综合比较研究
马重奇 马睿颖
(福建师范大学,福州,350007)
提 要:近年来,笔者收集并研究了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叶八部西方传教士编撰的潮汕方言著作,本文着重比较研究其方言音系音值及其音系性质。全文分为五个部分:一、八部西方传教士编撰的潮汕方言著作概说;二、潮汕方言著作声母系统比较研究;三、潮汕方言著作韵母系统比较研究;四、潮汕方言著作方言音系性质研究;五、潮汕方言著作声调系统比较研究。通过研究,这些著作均非汕头或潮州单一的方言音系,而是以汕头或潮州方言为基础,吸收潮州、海丰、揭阳、潮阳、汕头、澄海等方言韵类的综合音系。
关键词:近代传教士;潮汕方言著作;音系综合;比较研究
汉语不同声调用字多少的历史变化
胡安顺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710119)
提要:本文旨在观察汉语不同时代不同声调所包含的字数及占比。通过调查发现:从上古到今天,平声字的数量始终是最多的;上声字的数量在各个时代都较少,尤其在今天;去声字只是在上古最少,此后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古时其数量既越居第二位,仅次于平声;入声字在中古最多,中古以后在官话中消失了。以上情况说明人们对不同声调的心理取向是不同的,这种取向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纵观汉民族对不同声调的心理取向,结论是,平声一直是人们乐于使用的声调,故无论上古、中古还是今天,其占比均最高;其余声调在不同时代的占比各有不同,其中去声呈递增趋势,上声在不同时代的占比均较少,入声在元代以后的官话中被淘汰。
关键词:汉语声调;用字比例;心理取向;历史变化
屈奈特及其所记十九世纪晚期的南京话语音
(美)柯蔚南著 单秀波译
(艾奥瓦大学,艾奥瓦;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
提要:奥地利学者屈奈特(Franz Kühnert,1852-1918)为我们留下了十九世纪晚期南京话语音系统的详细记录,这是汉语方言历史语音演变研究的宝贵材料。然屈氏系统相对古旧晦涩,为方便今人使用,本文对其进行了重新梳理,对各语音符号所代表的具体音值进行了拟测,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屈奈特(Franz Kühnert);南京方言;语音系统;西方文献
清代汉儿言语语音表象初探
杨春宇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大连,116029)
提 要:“汉儿言语”体现了近代北方汉语的阿尔泰化进程。在其历时的表象中,清代“汉儿言语”积淀较深、发展充分、堪为典型。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异彩纷呈。除大量存在的满汉合璧词及语法方面的表现外,语音层面的满汉接触与融合亦不容忽视。本论旨在围绕满语皇本子《御制增订清文鉴》、京本子《清文启蒙》等清代满语资料及东北官话方言底层映射表象,试从语音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北方汉语的阿尔泰化;满语资料;清代汉儿言语;东北官话底层映射;语音接触
文字结构模型中的方块字
——以科学技术分析手段探究汉字之二
潘家汉
提 要:本文提出两种文字结构模型,运用排列组合与信息论的方法来处理文字问题。从模型中认识中外文字的区别,认识到汉字各种特征产生的原因。并从理论上认识方块字在世界文字体系中的地位。
关键词:文字结构模型;独立文字符号;方块字;排列组合;信息量
《思溪藏》随函音义所见疑难俗字札考
谭翠
(中华女子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北京,100101)
提 要:随函音义是指附于佛经函末或卷末,对佛经中疑难字词进行注音、辨形和释义的一种音义体。现存《思溪藏》附载有大量随函音义,其中保存有众多佛经疑难俗字形体,由于其采取随经注释的形式,故这些疑难俗字很容易还原到所出经文原文中去识别,从而使得这些字更具生命力,这对于汉语俗字研究、大型字典的完善和汉文佛典的校勘整理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思溪藏》;随函音义;疑难俗字
释“殗殜”
马 乾
(西北大学文学院,西安,710117)
提 要:中医文献对“殗殜”释义多据《方言》及郭璞注训微病、病半卧半起,但文献用例多与此不同。“殗殜”以衰微、虚弱为词义特征,中医学用其指传尸、骨蒸类慢性传染疾病,文献中常用来表示身体虚弱、病重、病久、濒临死亡等义。《汉语大词典》《中医大辞典》等工具书的释义补正。
关键词:殗殜;训诂;衰微;引申
明清刻本文献疑难字考释
王亚彬
(河北大学文学院,保定,071000)
提 要:明清刻本文献是我国传世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刻本虽然与写本文献相较,文字的规范化程度较高,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少的异体俗字。这些异体俗字的存在,在汉字字形的历时演变、大型字书的编纂与修订、古籍善本的整理等方面,存在较高的价值。笔者在整理明清刻本文献的过程中,对其中的疑难俗字进行整理,指明正字,梳理讹变原由。
关键词:明清刻本文献;疑难字;考释
湖南泸溪瓦乡人客话的地域差异
瞿建慧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吉首,416000)
提 要:湖南泸溪瓦乡人说的客话存在地域差异,并与纯客话区人们说的湘语也有些不同,这些差异是受乡话、湘语和普通话影响导致。李家田客话受乡话、湘语的影响比白沙屈望客话大,而白沙屈望客话受普通话影响大,这与它们的语言环境分不开的。汉语方言的母语干扰和母语转换会导致汉语方言的分化。
关键词:泸溪乡话;客话;地域差异;汉语方言分化
山西平定方言“喫”的语义网络建构
延俊荣
(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太原,030006)
提 要:山西平定方言的“吃”读tʂ‘əʔ44,“喫”读tɕ‘iəʔ44,本着“形式不同,意义有别”的原则,抽象提取“喫”的语义属性,描写“喫”的语法层级,并在认知语言学的指导下,对“喫”的语义引申机制尤其是引申途径进行了讨论,建构了“喫”的语义网络。得出如下结论,“喫”具有[+主体][-有生性][-自主性][+动作][+及物性][+持续性/时量长][+动量小][+客体][+液体性]等语义属性,大致相当于“吃”表“吸收水分”的义项。充当词根的“喫”构成重叠式复合词“喫喫”和附加式复合词“圪喫”后,语义域发生了改变,“喫喫”是饮食域向言语域的映射,“圪喫”是物理域向生理域和心理域的映射。以田野调查和母语方言的内省为基础,就同一方言核心词“喫”的语义网络建构为样本,旨在对历时演变后的核心词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展示。
关键词:山西方言;平定方言;核心词;喫;语义网络
山西方言韵母对声调的影响
——也谈山西方言的入声舒化
余跃龙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科学研究所,西安,710119)
提 要:本文分析山西方言100个点入声舒化的情况,认为山西方言的入声调归并方式与普通话入声的归并走向大致相同,并非依据与舒声调型相似、调值接近来归并。山西方言入声韵的演化具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失落塞音韵尾[-ʔ],另一条途径是韵类合并,这两条途径不独立发展,往往有一定的相继和伴行关系。山西方言中入声舒化率最高的是晋方言非核心地区的大包片和五台片,并州、吕梁、上党片入声舒化数量则较少,大包、五台两片方言位于晋方言边缘地区更易受到周边已无入声官话的影响。
关键词:韵母对声调的影响;山西方言;入声舒化
古知三章组字在今山东东区方言中的音变现象
林珈亦
(山东大学文学院,济南,250100)
提 要:据上世纪的山东方言材料报道,知三章组字在山东东区的多数方言点中都记成了tʃ类 和tɕ类拼齐、撮口呼韵母的形式,但我们在新近调查中发现,以往材料中声母记成同一类的不同点之间实际音值可能有不小的差异,一点方言内部的知三章组声母也可能依所拼韵母不同而存在不同变体。通过观察变体出现的条件及地理分布特点,并对比旧志记录,得出山东东区方言的知三章组字处于韵母失落i介音、声母前移的音变过程中,声母自东北向西南大致存在发音部位由后到前、接触面由大到小的整体音变趋势。
关键词:知三章;i介音;舌面化;音变
汉语量名搭配演变中的范畴共享机制及其影响
惠红军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710119)
提 要:通过分析名量词与名词搭配的历时和共时表现,本文发现,汉语量名搭配演变中存在一种基于概念联想的范畴共享机制。这种范畴共享机制不但使一些名量词的修饰对象不断扩大,甚至演变成为通用量词,而且也使一些名量词不再使用或逐渐退出名量词范畴;因而,范畴共享机制在根本上影响着汉语名量词的用法和演变方向。
汉语动补成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张智义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210023)
提 要:既往汉语动补成词的理据研究,多基于语义和句法的视角,语义主要看补语的虚化程度和结构是否符合标准事件结构;句法主要看结构是否可以插入成分或是否可后续宾语。由于单个标准差异度大,本研究先整合语义句法标准以赋值的方式结合语义句法对动补的成词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和基于问卷的动补成词调查不相关;而使用频次统计和心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动补结构使用频次和补语反应时存在一定的相关,而两者和成词的语感调查相关。本研究结合认知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动补语法化和动补成词是不同的过程,前者反应概念整合进程,有历时、普适、范畴化的特点,后者反应心理加工进程,和基于使用频次的心理整合度相关。
关键词:动补结构;成词;使用频次;心理整合
汉语“月明”与“月亮”结构词汇化
陈宝勤
(沈阳大学国际语言文化研究所,沈阳,110044)
提 要:状谓结构“月明”肇生于上古末期,结构词汇化于中古初期;主谓结构“月明”肇生于中古前期,结构词汇化于中古前期;主谓结构“月亮”肇生于中古晚期,结构词汇化于近古晚期。“月明”、“月亮”结构词汇化的过程,或是其中两个单音词虚化为两个表义语素而固化为一个双音名词、由表示两个词汇意义融合为表示一个新的词汇意义的过程;或是其中一个单音词虚化为一个无义语素、另个单音词虚化为一个表义语素而固化为一个双音名词、由表示两个词汇意义演化为丧失一个词汇意义只表示一个词汇意义的过程。
关键词:月明月亮;双音结构;双音名词
鼠行华夏: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鼠”之汉字文化识解
黄交军 李国英
(贵阳学院文化传媒学院,贵阳, 550005;
贵阳市青岩贵璜中学,贵阳,550027)
提 要:鼠是地球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与人类关系匪浅,国民于其情感态度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迥异反差,而认知语言学是当代语言学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对识解语言及文化现象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洞察力与说服力。以《说文》内与鼠有关的字词解说作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视角,在原型范畴、象似性质、隐喻修辞等三大认知维度集中探讨古代中国鼠文化,结果表明鼠乃古代穴居动物的关键原型,为先民认识世界、确立标准的一个显要范畴,鼠类字词通过象似性构成一多姿多彩、有条不紊的鼠族世界,凸显先民对鼠类动物的认知理据与甄别程度,尤为突出的是,鼠因其特征鲜明、内涵深刻成为文学世界中的常用隐喻,乃古人寄寓情怀、观照世界的一个重要认知工具,涵摄着华夏民族的认知机制与文化模式,属于比较、区分东西方文明的一个基本象征符号,具有文化类型学的突出价值。
关键词:鼠;认知语言学;《说文解字》;原型;象似性;隐喻
(文字编辑:余跃龙、辛睿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