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① | 完善文化馆总分馆制,激发基层文化活力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

文化兴则乡村兴


一直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基层文化建设,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又以全民艺术普及行动计划、文化馆总分馆制、基层文化百村示范工程等,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今年东莞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对乡村文化振兴提出相关议案,引起广泛的关注。


为落实好全国、全省、全市两会精神,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东莞市文化馆)策划推出“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计划从我市文化馆总分馆制、乡村文化设施、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社会化参与、文旅融合、乡村文化能人、业余文艺团队、乡风文明、投入与效益、文体品牌活动等十个方面进行梳理,并邀请行业专家提出对策,分享基层经验,通过“主要情况+问题思考+专家对策+案例分享”等方式,探索我市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方法、措施,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和“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添劲助力。

今天小姐姐要给大家介绍
东莞乡村文化振兴在路上
第一篇:文化馆总分馆制
完善文化馆总分馆制
激发基层文化活力

主要情况
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对有效整合资源、提高效能、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总分馆制对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馆实行总分馆制,目的是改造传统“设施孤岛”现象,实现各级文化馆上下联通、共建共享,本质上是文化馆组织体系的再造。文化馆实行总分馆制,重点破解的问题是让分馆“强起来”,通过总馆输入优质资源,扩大分馆的服务总量,更好地发挥分馆对基层的辐射功能,贯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总分馆服务体系逐步完善。2017年以来,东莞大力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形成了“一核多元,分类推进”的东莞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分类分批建设基层分馆,通过深化公共文化设施功能空间,创新数字化服务方式,已建成镇街分馆24个,占到全部镇街的75%,到今年年底,力争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实现全市文化馆总分馆制一张网、全覆盖。

·总分馆服务机制更加健全。建立了总分馆服务考核标准框架和标准体系,先后发布了《东莞市文化馆服务规范》《东莞市文化馆总分馆服务标准》《东莞市文化馆分馆考核标准》等标准规范,对总分馆的设施与设备、人员、服务、安全和评价提出要求,给出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和服务的指标“说明书”,并将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建设情况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指标。建立健全工作领导协调机制、总分馆制建设保障机制、总分馆馆长联席会议协调制度,加强对总分馆制建设、服务运作的统筹协调。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依托总分馆制,市总馆打造集“统筹、策划、生产、组织、配送、指导”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文化服务“中央厨房”,通过总馆与分馆、分馆与支馆的活动联动、培训联动、展览联动、品牌共建,有效实现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同频共振。

2019年,东莞市文化馆落实全市“基层文化百村示范工程”配送活动共344场,各镇街分馆举办活动共7635场,全市受惠人次超过800万人次。依托东莞市创建全国第一批数字文化馆试点,东莞市以“文化莞家”平台为重点,市镇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高基层“触网”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了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服务的便捷度。2019年,“文化莞家”平台页面浏览量347.5万次,发布活动、培训预告共2461场,群众订票超过6万张,提供在线报名学位2.2万余个,开展在线直播42场,在线观看人次达231万人次


问题思考

成绩固然可喜,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部分镇街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仍然有待完善。总分馆制的建设要点不在设施,而是在设施成网、服务成网,个别镇街文化发展理念滞后,公共文化设施历史欠账较多,导致场馆设施改造和服务功能升级相对滞后。·部分镇街分馆硬件设施建起来了,但是“二级总馆”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个别镇街分馆对总分馆制的理念还不够清晰,机制还不够完善,总分馆制上下联通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有的镇街人均公共文化支出总体偏低,基层文化人员配给不足,常态化的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缺乏制度性的保障和服务。·部分镇街组织管理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文化资源配送不到位。安排面向村(社区)的文化资源配送不到位、供给总量不足、覆盖面不够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村(社区)文化活动数量不多、档次不高、内涵不够丰富。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解决。

专家对策东莞市行政学院文化与社会教研部教授袁敦卫对此提出了一些对策。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原则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是践行“均等性”和“便利性”的重要理念创新。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突出表现,就是“城区”与“郊区”、“城市”与“乡村”、“发达社区”与“欠发达社区”居民享受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时的不平衡感和不满足感。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将标准化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尽可能覆盖到基层,切实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资源配置“不平衡”、服务品质落差大的问题,扩展了文化机构的服务触角,完善了文化服务网络。从目前来看,总馆提供标准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分馆移植、复制、共享产品和服务的模式,充分发挥了总馆的作用,但还未能深入挖掘分馆的潜力。建议:第一,分馆不能满足于只做总馆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承接者和移植者,而要主动发挥文化“搅拌机”和“发动机”的作用,让文化“受众”变身为文化“参与者”,自发组织文化活动、创编文化产品,革新文化参与方式,使分馆在功能上更接近区域性的“总馆”。第二,目前的文化馆总分馆制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行政色彩,体现的是总馆对分馆的业务指导关系,但从文化(与agriculture相联系)自身的定义来看,文化强调的是个体追求“有意味的形式”的自觉行为,这种行为需要的是身心投入、自我欣赏与表演愿望(寻求他者肯定),因此各地分馆应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分馆“搭台”,市民“唱戏”,而不是文化机构既搭台又唱戏,以至把千差万别的文化主体培养成趣味单一的潜在消费者。简言之,是文化主体决定文化机构的取向,而不是相反。这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文化领域的体现。

案例分享

茶山分馆实现文化馆总分馆制全覆盖完善基层文化配送网络。

东莞市文化馆茶山分馆是我市首批镇街分馆之一,茶山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总分馆制建设,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打造,着力推动区域内总分馆制全覆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茶山镇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建立了17个村(社区)文化支馆和1个茶山镇综合服务中心基层服务点,率先在全市实现基层文化馆支馆全覆盖,并在市总馆的大力支持下,完善市镇村三级文化资源配送。

·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仅2018年,市、镇、村三级财政就投入约4000多万元用于推进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建设,新建落成大楼2座,升级改造大楼4座,总面积达19221平方米;新建村级文化广场3个,升级改造广场2个,总面积达20436平方米,全镇基层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整体建成率达到100%,同时,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推动与村(社区)文化支馆建设同步推进,为各种惠民文化资源整合配置搭建了平台,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健全基层文化建设保障机制。茶山分馆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加大人、财、物投入,增强对基层村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茶山镇2019年选调和招聘了10名专业人才,其中特聘人才6名,充实群文艺术人才队伍;全镇新招聘34名村社区文化管理员,为每个村社区各配备2名文化管理员,为管好用好阵地,推动全民艺术普及,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送体系。2019年,东莞市文化馆以茶山分馆为试点,建立总分支馆三级联动机制,实现文化馆总分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菜单式配送。市总馆向茶山分馆配送演出、培训、展览等公共文化服务合计49场次,茶山分馆在此基础上按近1:5的比例配套255场活动,并对全年304场活动进行统筹,按需向17个村(社区)支馆配送,极大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同时推动镇文艺协会与各村开展文化结对帮扶,鼓励各村(社区)组织策划相应的培训演出等活动,丰富文化活动内涵,真正实现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有效提升基层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 THE END -

出品:松山湖融媒体中心

来源:文化莞家

编辑:小彧

责编:天天、Duang


想了解更多松山湖资讯

记得联系小姐姐

【乐享松山湖热点索引】

松湖人才知道的私藏打卡地!赏荷花、逛公园...

文化莞家“拍了拍”你,邀请你来拍一拍!

2156个招录职位!这份2020广东招警报考指南请收好!

Hi,你“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