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笃行致远!他们是“教学模范”!
编者按: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并在信中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今年,学校评选出了2023年中国矿业大学教师荣誉称号(Ⅰ类)获得者,表彰了一批道德高尚、爱岗敬业的师德模范、教学模范、优秀教师、科研标兵、教学先进集体、科研先进集体。为深入领会贯彻和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官微将开设专栏集中对以上优秀教师事迹进行展播,以激励全体教师以他们为榜样,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立足本职工作,自信自强、踔厉奋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期,官微带领大家走近5位“教学模范”
一起去聆听他们的故事!
矿业工程学院 郑西贵
守正创新,愿像一盏明灯指引学子前进
虚心请教,钻研教学方法。多年来,郑西贵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授课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互动式”教学法。这一方法以老师和学生的思维互动为重,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在增加课堂互动性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大脑有一个动态思考的过程。学生南天琦和高若栩说:“郑老师的课堂从不死板,热情活泼的课堂氛围总是具有节奏感,让人不禁专注其中。”
立足前沿,教研相长两开花。科研工作中,他立足前沿,着重研究“卡脖子”问题,多年来,获得了十余项专利及科研奖项,为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提出方案。对待学生,郑西贵总是手把手教导,助力学生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作为老师,最希望看到所带的学生成为行业科研领域的中坚力量。”同时,他积极将成果运用于实际,让科研成果发挥最大功效,协助煤矿产业转型升级。
倾心育才,筑牢人才培养根基。长期以来,郑西贵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他组织编写了多部教材,与多位老师共同完成了《煤矿智能化工作面开采虚拟仿真实验》国家一流课程建设,打造了极具影响力和带动性的课程。他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国家级竞赛平台去参加相关的实践竞赛,指导的学生在“全国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
安全工程学院 王亮
担科教融合之责,寻人才培育之路
他深耕教学一线,用心对待每一节课,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他传承前辈精神,深入生产一线,奔走在攻关克难的最前线;他情系教育、心系学生,亲切地走近学生,“努力寻找钥匙打开他们的心”。
深耕课堂,用热爱浇灌教学改革。十四年的教学生涯,王亮始终坚持“有责任、有义务”的六字箴言,将“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他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打造“名牌制课堂”,使每一位同学都得到关注;以“交流会”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同学们“愿意去抬头”。他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知识,着眼专业领域内比较突出的问题展开研讨,号召每一名学生参与到汇报中去。他牵头获得了学科第一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着力推进安全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学院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一流课程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深入现场,以严谨探索科研道路。探索科研的征程中,俞启香教授、程远平教授等科研前辈、恩师对王亮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王亮也一直在向他们对标学习。为解决煤矿瓦斯突出风险日趋严重的重大工程难题,他聚焦煤炭资源安全开采、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双碳”目标,在程远平教授带领下,近年来实地参与调查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用实际可靠的数据推进研究,并多次参与国际性学术会议与交流活动。经过长期努力,团队在复杂地层瓦斯安全高效治理关键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进一步完善了深部煤层瓦斯灾害治理体系。王亮本人入选了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等。
深爱学生,用“钥匙”打开“心灵之门”。课堂上,他是倾囊相授的严师;课堂外,他是言语幽默、平易近人的“亮哥”。学生生病住院时,他组织课题组的师兄弟前去探望;学生面对人生方向难以抉择时,他耐心倾听并给出建议与指导;毕业生即将离开校园时,他总是忍不住叮嘱……他注重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与规划,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发挥学生专长。研究生孙一伟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发表了3篇高质量学术论文,还获得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兼职辅导员等多项荣誉。“王老师非常信任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鼓励我们勇敢面对。”提起老师,学生黄浩然的言语中充满了敬佩与感激。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边和平
良师讲好思政课,益友引领人生路
因事而化,创新讲好思政课。“思政课堂要让学生有思考、有启发、有触动、有收获,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答案或结论。”为此,边和平注重创新教学方式和课堂形式,让学生在新颖的教学形式和互动氛围中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课堂连线、“微讲堂”项目、红色家书……他通过一个个课堂的巧思,探索同学们喜爱的思政课模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教学质量,连续两次获得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因时而进,改革始终在路上。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实”起来,是边和平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早在2013年,他便开始琢磨和尝试“慕课”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教学模式,他申报的“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培育项目,他牵头的“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2014年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同年,他还入选“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
因生而变,点滴之处见精神。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是边和平思政课教学的显著标志,课上他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于不正确的言论予以积极引导。同时,他也有“严苛”的一面,不允许学生出现上课迟到、睡觉、玩手机和无故旷课等不良行为,要求学生的作业、小组展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等。“对学生在出勤和作业方面的严格要求,实际上是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培养他们的纪律观念、时间观念和工作态度。”边和平说。
环境与测绘学院 王丽萍
用热爱浇灌育才育人之花
潜心教学,思政育人。从教以来,王丽萍始终秉承着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她重视将思政育人融入到专业背景中,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同向同行。“我常告诉学生,要以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以整体、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在三尺讲台,王丽萍始终以勤勤恳恳、老老实实的态度对待教学,诲人不倦,乐在其中。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我喜欢做科研,我认为自己是比较专注、投入的。”王丽萍如是说。在她的辛勤努力下,2017年以来,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指导青年教师成功申报国家、省青年基金5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1项。她指导省级以上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出版专著和教材共7部,发表论文120余篇,授权专利14项。2020年,她主编的第三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材被选为江苏省首批优秀本科教材培育,《环境系统工程》教材于2018年被遴选为省“十三五”重点规划教材。
相互奔赴,师生融情。王丽萍教导学生“要了解底层逻辑,治学需严谨,而非折中”。她说:“在学习上,这种思想能帮助学生老老实实做科研,在生活上,则可以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正视生活。”近5年来,她共指导学生获国家、省“挑战杯”和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8项;4名研究生获优秀毕业生称号,4名获国家奖学金。
数学学院 邵虎
在笃行中传递数学薪火
立德树人坚守初心,勤勤恳恳深耕教研。十多年的科教生涯中,他始终铭记着在矿大求学时师长对他的帮助,并把这份温暖传递给一届又一届矿大学子,守望相助,薪火相传。
勤恳谦逊,感恩师长关怀。在邵虎的求学生涯中,许多矿大老师给予了他很多学业和求学经历上的帮助。“我曾受到过老师们无私的帮助,虽然滴水之恩难以‘涌泉相报’,但是‘滴水相报’是我一直坚持的。”正是学院一代代教师爱生如子的优良传统和前辈们为学科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促使着他不断进步。2019年,数学学院退休教授李安昌、曹璎珞夫妇在耄耋之年无私捐赠105万积蓄设立春晖奖学金,令邵虎深受触动。“这是数学人的薪火相传,也是矿大人的精神所系。”他动容地说。
关爱学生,扎根教学一线。邵虎认为“大学的课堂应该更活跃一些,让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为此,他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中发现问题的最优解法。他说“分数不是最重要的,能让学生从不喜欢这门课变得喜欢这门课,甚至能在未来感受到这门课的用处才是最重要的。”为此,他注重倾听学生的想法,帮助他们在积极探索中找准方向、总结思路,让学生获得快速成长。
创新实干,探索学科融合应用。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思维、掌握实用且有价值的知识,邵虎做了许多工作。他联合计算机学院学生开发了“线性代数小知图谱”小程序,主持推进教改项目。他参与学校公共课《线性代数》的教材改版,在课本中融入信息技术的应用。他参与创建江苏省应用数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心,作为学校第一个理科省级科研平台,旨在借助数学工具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他带领团队为企业煤炭运输路径规划提供技术服务,通过规划运送路程达到节约成本、减少污染的目的,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的最大化。
往期内容回顾
▷ 今日,《中国青年报》刊发校党委书记刘波专访文章!
▷ 九九重阳,尊老敬老 | 中国矿大开展2023年重阳节慰问活动!
▷ 凝“新”聚力!矿大教师“入职第一课”,干货满满!中国矿业大学
-cumtnotice-
欢迎投稿:cumtrmt@126.com
为“教学模范”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