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高校等级划分史:这些名校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神坛的

2017-06-25 家国杂谈




还需耐心等待



任何经历过中国教育的人,都绕不开一个词——“重点”。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重点”一直是学生家长的噩梦,为了能让孩子上“重点”几乎可以放弃一切。


今天的推送就揭示了,近60多年的高校“重点”的划分历程。



“全国性重点大学”这个词出现在1954年。在此之前,各高校有“国立”、“省立”的前缀,却没有“重点”、“非重点”之分。


1954年12月,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中,指定以下6所学校为全国性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


这是中国大学第一次“画圈”运动。


当然,我们现在不能一味地去否定历史的做法。50年代初中国刚刚结束内外战争,百废待兴,外汇贫乏,物资有限,如果想要尽快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才,一定要把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到底子最好的几所大学去。这里的重点,指的是工作重点,“重点”还并非学校本身的性质。


中国的大学之沉浮有明显的周期性,这个周期是五年,因为中国的计划制定以五年为周期。这个“重点”其实应该是1954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一部分,所以第一个“重点”就是五年的期限。



1959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指定以下1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


这是中国大学第二次画圈。



1959年8月28日又增加4所重点大学:协和医科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今天的国防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通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960年,44所大学也被列入“重点”行列,包括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


1963年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南京农学院加入重点行列。这时候重点大学有68所。



当然,那十年的时候,高等教育已经无从谈起,这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高教管理的一次清零,也是给了一些高校新的希望,当然,希望与失望是并存的。


“文革”结束后,国家重新宣布了国家重点大学名单。


这次分配事实上决定了今天大学的层次,只是在后来的近40年中,许多当时的大学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名字,而它们之间也分成了不同的等级。这也许是当时的教育主管部门所没有想到的。


特别是98年启动的教育大合并、大升级运动,大家一起跃进。


重点综合大学:

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新疆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等17所。


重点理工院校:

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南工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学院等52所。


重点农业院校:中国农业大学等9所。


重点医药院校: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等6所。


这是中国大学的第三次画圈。



在资金有限的年代,如果对70多所大学平均用力,大家谁也强不了。“七五”“八五”两个五年计划当中,又在“重点大学”当中特别挑选出了15所大学,作为重点中的重点: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这是中国高校的第四次“画圈”运动。


这个时期,另一个指标也成为各个大学角力的战场:设立研究生院。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第一个设立研究生院,后来又陆续3次批了22、10、22所研究生院,这是大学科研实力的一个标志。有研究生院和没有研究生院的差别是很大的,这是衡量办学实力的重要指标。




也许歪果仁看不懂“211”、“985”这些数字,也许他们还以为这是某种密码,可是对于十几亿的中国人来讲,这两组数字就是一种符号,是身份、教育背景、个人能力等许多社会评价的指标。


“211工程”诞生于1993年7月,国家教委发出《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决定设置“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211”的意思是,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


1995年12月,第一批进入“211”工程的15所大学是:清华、北大、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96年又增加了12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首批211共计27所,此后又陆续搞了四批。


1997年12月,搞了第二批(共计67所),这一批次的动静比较大,折腾的时间也比较长,部分高校一直到进入了21世纪才正式批复下来(名单较长,此处不再罗列)。


2005年,启动的第三批(共计12所):西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贵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体育大学。


之后又启动了第四批和第五批,分别是陕西师范大学和宁夏大学、海南大学、青海大学、石河子大学、西藏大学。


这是教育部门第五次给大学画圈。


这种做法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意义是值得商榷的:新贵们都在想搞成综合性大学,貌似的百花齐放,结果就是一堆莫名的专业就在莫名的学校产生了,原本很小众的专业变成了大众化的培养。曾经一些在专业上有特色,甚至还在国际上都有影响力的高校,由于没有进入圈圈里,日渐衰落。




1998年5月4日,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这是教育部的第六次画圈,15所大学中再选10所大学。高校圈内称“211+985”工程。


选出了清华、北大、中科大、复旦、上交大、西交大、哈工大、南大和浙大,这次北航、南开、天津大学被画在圈外。万幸的是,“985工程”也很快扩容,最后确定的第一批“985”高校是34所。此后又增补了5所,共有39所985高校。


这是教育部的第六次画圈。


第一档:

两牛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六名校: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


第二档:

理工类: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

综合类: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

专属类:北京师范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第三档:

综合类:吉林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山东大学。

理工类: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第四档:

综合类:兰州大学、东北大学。

专属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2016年,教育部按照相关法律程序废除了一批文件,这其中就有当初设立985高校的那份,媒体单位迅速抓住这一点,在新闻报道中变成了“教育部废除985,211高校设立”,教育部赶紧出来辟谣。


如今,“双一流”工程已经正式启动,熟悉中国教育的人肯定明白,这又是一轮挂牌行动——搞不上一流高校,怎么着也得搞个一流学科吧。新一轮的高等教育划圈大幕已经拉开,套用电视剧的一句台词——


一流即将绽放

双星终会汇聚

命运的轮转已经开始

请您耐心地等待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请文章尾部点赞 !

在网络时代,掩盖和愚弄是徒劳的,关心国家的人们请关注下面这些原创公众号,带您揭穿谎言,直面丑陋:


推荐关注原创公号:境外爆料
推荐词:境外大胆爆料直指国内权贵,篇篇生猛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境外爆料


推荐关注原创公号:共和国秘史
推荐词:带您亲历重大历史事件,反思饥饿、贫穷、落后、混乱和灾难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共和国秘史


推荐关注原创公号:海外解密
推荐词:解密档案,还原真相,愚弄百姓,不得好下场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海外解密


推荐关注原创公号:中外秘闻
推荐词:解读重大事件,还原事实真相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中外秘闻


推荐关注原创公号:新民书院
推荐词:新民视角、独到而经典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新民书院


推荐关注原创公号:美国传闻
推荐词:非官方解读,小心你的下巴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美国传闻


推荐关注原创公号:美国爆料
推荐词:揭露真相、破除迷信、还原民族自信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美国爆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