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上最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季,上山下乡2.0开启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极限之外 Author 憨憨班长

点击此处“转发”分享精彩内容
和美帝互撕,内卷化开启

原创极限之外                         

今年又到毕业季,可是就业却很难。


受疫情影响倒闭的企业数以万计,再加上外部环境不和谐,特别是和美国激情互撕后,我们是少了个朋友,多了个坑。


今年将会面临史上最难的就业季。



但是,童鞋们莫要怕,莫要慌,一股清凉的夏风已经吹到了你们身边。


早在两会期间,就有不少代表为大家想好了出路,号召重启大学生”上山下乡“锻炼。



然后大报也发出了深情的呼唤,鼓励大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正式拉开了2.0版本“上山下乡”的序幕。


评论文章在结尾写道:


“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样的精神气质,这样的责任担当,激励着无数年轻人投身基层,用智慧和汗水去浇灌一片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时间为证,这一粒粒播撒到乡间的青春种子,必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写下一个个动人的奋斗故事。”


原始版的“上山下乡”始于1955年,最初也是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压力,鼓励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到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到广阔的天地里挥洒青春。



从云南、新疆到内蒙、海南,从黑土地到黄土地,从荒蛮森林到无人的海岸,知青的足迹遍布在祖国最偏远的地方,到1977年“上山下乡”运动才结束。


20多年的时间里有大约1600多万有志青年参与了这项运动。


那些十六、七岁的知青们怀揣着青涩和美好的愿望,日复一日脸朝黄土背朝天度过了他们的豆蔻年华,很多人命运因此改变。


他们创造了历史,他们的青春又被历史割裂。



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上山下乡”不了解,那我就给大家扒一扒前浪们的青葱岁月吧。


那真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啊。



当时各大报纸开足了马力大力宣传到农村去的必要性,仿佛不到农村走一趟人生都不完整了。



就连喝水的茶缸也不忘发出最高指示: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虽然它只是个杯子。



同时也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宣传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半个世纪前的话语,时代进步了,药确还是原来的味道。



铺天盖地宣传下,很多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号召,开始一批一批离开城市,带着美好憧憬向着农村一路狂奔。



他们喜笑颜开,带着大红花,又光荣又受人瞩目。



虽然送行的父母都依依不舍,但是孩子们却特别高兴。



卡车装满了青春年华,在人们的欢送声中一辆接着一辆的出发了,把他们带到未知的天地。



同时很高兴的还有广大的农民兄弟们,农村因为年轻人的到来,又充满了活力。



当时每一个去支援边疆支援农村的人都会收到这样的通知书。



去的时候发集体乘车证,免费乘车,但是这是一张单程票,回程票需要用青春购买,还不一定买得到。



到了农村,这些原本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孩子们,在辛苦一天的劳作后,他们放弃任何娱乐,认真学习伟人语录。


借着落日的余光,用伟人的话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当年不少上海知青,被分配到黑龙江黑河市逊克县开发北大荒。


有的拿着书籍互相做扎针实验,学习针灸。



有的还聚在一起搞点文艺活动,努力展现到了农村后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


拍照宣传美好的田野景象,吸引后面的知青前赴后继的奔向这片广大、古老又落后的天地。



农闲时,他们有的聚在农民伯伯身边,听他讲过去的故事。虽然大家相差几十岁,但是价值观在同一条大河里。



而跟多的知青是积极参与劳动,毕竟也要挣工分的,有的跟着搬石头。


云南知青


有的学会了撒农药。



有的学会了采摘玉米,学霸学渣们终于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有的学会了开拖拉机



有的学会了编织



有的还学会了用牛耕田,曾经书本上的画面,他们都在开始一一体验。



女孩子们也不再娇气,什么脏活累活都能干。


即使原本娇嫩的皮肤晒的跟黑人似的,她们也不在乎。



为了不让思想滑坡,劳作间隙,也不忘学习,紧跟国家形式。



1971年冬,育新村四连场院,连长王英华还带来知青们高唱“国际歌”。



在北方秋日的午后,认真的听农民伯伯分析国际形势。



大家还一起学习如何养殖奶牛。



可爱的少女变身挤奶工,想喝口牛奶只能靠它了。



除了身体的改造,思想改造也不能放松,对偷懒份子和家庭成分不好的人,批斗会是绝不会少的。



虽然很多人以前连锄头都没有摸过,可是在农村生活多年后,虽然忘光了数理化,却变成了干农活的一把好手。



他们不仅会护林,还会修桥,在一天天的辛苦劳作中,认真改造世界观。



第一次秋收后青春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男孩子打麦子



女孩子将麦子一一收好。


多年重复的劳作将青春理想变得遥远和渺茫。



在广大的天地里,知识青年变成了羊倌。



他们更亲近大自然了,和动物亲密无间。




最辛苦的还是干农活的,而且越到后面工分越不好挣,但是没有工分就吃不好,吃不好就没力气去赚更多的工分,真是一个折磨人的死循环。


不过为了工分,为了有口吃的,大家都变成了全能农民工。



开河挖渠,修桥筑坝不在话下,简直是早期农民工的典范。



有的知青被分配到了建设兵团,每次去干活时都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响亮的口号。



因为当时大量的知识青年涌入农村,住房成了很大问题,有的寄住在农民家中。



有的国家建了集体房供知青居住。



几年前吉林榆树大岭乡的张家沟知青集体房还残存。



当时居住的房子墙面上刷着各种鼓舞人心的标语,知青们每天枕着各式各样的豪言壮语入睡。



“坚决扎根农村,立志铁心务农”不少知青将这些标语化为行动,嫁给了当地的农民,有的再也没有回来。


现代网络图片


因为去的时候容易,回来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没有返程证,私自回城是不被允许的。


就算有了回城证,在偏远的农村没有生产大队安排的车,手中没有粮票哪里也去不了。





时间一晃几十年过去了。


那些高喊着口号的人却跑到美帝,去解救水深火热中的美国人民。


不过可喜的是,也有青年开始跑到农村,比如李子柒,比如华农兄弟。


但是你们在乡村不一定遇得到他们,如果遇到了别忘了问他们是如何上外网,如何满世界发视频的。




毕竟真正在农村扎根,做网红比务农轻松多了,收益又高多了。


但是这种最需要的地方,还是年轻人同去吧。


普通百姓要积极参和,要为了一分钱的物质利润,去支付五元钱的人生成本。



  END  

过往好文推荐

加拿大射击武器弹药协会董事力荐赖斯琳露易丝博士成为新一任保守党党魁!

突发:加拿大最高法院推翻安全第三国协议!第一个站出来发声明的保守党候选人果断表态!

华夏精神永不朽-他们为什么不投降?而选择坚守40余年?


我是一个安安静静的广告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