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传真|启真月光书会第77期暨“中文+X”系列讲座第八讲顺利举行

博雅中文 2022-06-10

2021127日晚,浙江大学中文系教工党支部主办的中文学科启真学术活动·启真月光书会(第77期)暨中文+X”系列讲座第八讲以钉钉直播的形式在线上举行。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周启超老师主讲,讲座主题为《陌生化学说跨文化跨学科的百年之旅》。浙江大学中文系百人计划研究员于文老师主持了本次讲座。





由俄罗斯形式论学派首领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学说,经历了跨文化跨学科的百年之旅。俄罗斯文论中的这一核心话语已被德语学界、法语学界、英语学界、汉语学界广泛接受,已经由文学研究辐射到艺术研究、美学研究、历史研究等多个学科。在本次讲座中,周启超老师首先是对陌生化这一重要概念的形成史以及其发展的若干个重要节点进行了严谨的考察和梳理,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陌生化学说20世纪文学研究、艺术研究、美学研究理念产生的重大影响。周启超老师指出:追寻陌生化这一学说跨文化跨学科的百年旅行轨迹,不仅牵涉到对这个概念本身的沉思,同时也是回溯整个现代文学理论的历史。

周启超老师带领大家回到陌生化学说诞生的历史原点,介绍了彼得格勒诗语研究会莫斯科语言学小组的观点和理论,并通过研读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手法的艺术》(1917)俄文原文,解读什克洛夫斯基创造“ocтpaнение”这一新词时所赋予该词最初的内涵。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中提出,艺术的使命在于它能创造出对对象的特殊知觉,创造出对这个对象的视像。艺术是让人体验的,而不是让人认知的:正是为了恢复对生活的体验,感觉到事物的存在,正是为了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才存在所谓的艺术。艺术的目的是为了将事物提供为一种视像——可观可见之物,而不是可认可知之物。艺术的手法乃是将事物陌生化的手法,是将形式艰深化以增加感受的难度与感受的时长的手法,因为在艺术中感受过程本身就是目的,应该使之延长:艺术是对事物的制作进行体验的一种方式,而已制成之物在艺术中并不重要。





随后,周启超老师进一步讲解了陌生化学说在共时与历时的不同平面上与其他理论发生的共鸣与碰撞,也介绍了陌生化理论在我国的引介历程和研究成果,分析了陌生化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周启超老师指出,陌生化是文艺发展的一个基本动力,是支配文学世界生成的一种普遍的艺术机制,包含巨大潜能,也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卡通艺术、广告艺术等通用的手法。在比较诗学意义上,“ocтpaнение”与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与弗洛伊德的惊恐,与梅尧臣的以故为新”“以俗为雅,都是面对文学艺术创作的同一个机制。

讲座的尾声,在于文老师主持下,开展了热烈的互动环节,周启超老师以生动详实的讲解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针对同学们在理论研究和个人论文写作上的困惑提供了切实的建议与有益的指导。









图 文:滕   甜

排 版:田   力

博雅中文

立足学科前沿

展示师生原创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