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少林、崆峒、青城围攻徐晓冬,武林腥风血雨在即,吃瓜群众仰望的各大门派到底有多厉害
文| 李夏恩 陈祥 编辑|邱锐
一个狂妄的综合格斗(MMA)选手徐晓冬,掀起了整个“江湖”的腥风血雨。当他在几秒内击败杨氏太极宗师雷雷,整个武林为之惊起。
在被打的头破血流之前,雷雷的杨氏太极有多神奇?他曾在电视节目里炫耀过神奇技能,让小鸟站在手里起不来,他解释说,可以用手感知鸟起飞时瞪脚的力并化解掉。他内功深厚,一掌对着西瓜下去,西瓜外表无恙,但被切开后,大家发现西瓜内部变黑了,因为瓜受了雷雷内功的伤害。
说起神奇,石家庄的经梧太极宗师闫芳看上去比被打趴前的雷雷还厉害。生于1954年的她在2012年创造了一段神乎其乎的视频,她不需要击中对方身体,单凭掌风就能击倒一片人。视频中的她一出掌,有的人跌出两米外,有的人则触电般上蹿下跳失去对身体的控制。
央视记者去体验了一把,结果众徒弟都被击倒,唯独记者站着没事。闫大师的解释是,你只有练过太极,才会感受到她的神功。合着练习多年太极就是为了被她揍。
这些所谓的传统武术逻辑,我们常人难以理解。但是这些所谓习武之人的自尊心却是让世人大开眼界。是可忍孰不可忍,一个现代化培训流水线上下来的小子,不仅天天把中国武林贬得一钱不值,还真轻松KO了一个武林高手,这还了得?
这一次,方丈、道长、师傅们将联手迎战这个武林“魔头”。崆峒派坐不住了,崆峒弟子秦玉龙在微博上发出约战贴,说掌门让自己代替出战,要会一下徐晓冬,时间随意,地点在崆峒山雷声峰,没有规则也没有约束。
“那个10秒KO太极高手的徐晓冬,敢不敢来崆峒山与我崆峒派高手,在雷声峰上一决高下?如果崆峒派高手不屑应战徐某人,秦大侠愿——我以我血荐崆峒!”秦玉龙这么介绍本门功夫,“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名!”这打油诗虽然不押韵,但看上去还是有点古风的。
武当掌门人,即武当道教玄武派十四代传人的贺曦瑞,也向徐晓冬挑战了,不过大师随后辟谣,说没这回事,还抛出一句白马非马的高深哲理话语:“不存在说打败某个人就是打败了某个门派。这就属于是斗气了。”
少林寺也愤怒了,“少林寺第一护法武僧,第三十四代武僧”释延觉挑战徐晓冬。释延觉公布了武僧证书,显示编号为“武僧018”,虽然后来此人被少林寺否认身份,有人说他曾是少林寺的人,现在另立门户了。
挑战贴如雪花般飞向沉浸在胜利中的徐晓冬,一场惊天动地、翻江倒海的大战即将来临。
此时此刻,我们不禁想到周星驰电影《国产凌凌漆》里达闻西突然拿出终极武器“要你命3000”时的凛然决绝神情。“西瓜刀、单车链、火药、硫酸、毒药、手枪、手榴弹、杀虫剂,每样都能独当一面,现在集中在一起,看你怕不怕?”徐晓冬,当各怀神秘武功的门派们汇聚在一起要围剿你,看你怕不怕,怕不怕?
顺便提一句,“武林”这个词,是民国时代武侠小说家宫白羽发明出来的。他在1938年连载于天津《庸报》的成名作《十二金钱镖》的第一回“小隐侠踪闲居传剑术,频闻盗警登门借镖旗”里,第一次使用了“武林”这个词,所以诸位“武林中人”,你们所谓的祖师爷还不知道“武林”这回事呢。
其实,中国人之所以相信武术的神奇造化,乃在于骨髓中有一种崇古的癖好,就像太平盛世、圣君贤王都在上古三代一样,越是所谓传承久远的武功门派,就约有其玄妙深邃的不二法门。因此纵览中国大陆的六大门派,无不要攀附一位故久而有名的祖师,一方面显示自己门派历史悠久,另一方面则彰显传承有序,也就是鲁迅在《随感录》里讽刺的“九天玄女传与轩辕黄帝,轩辕黄帝传与尼姑”。
少林派:达摩归达摩,祖师归祖师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攀附的名人和悠久的传承,实际上都经不起推敲。少林一直推崇它的武学来源于著名的达摩祖师。其主要根据就是那本传为武林绝学的《易筋经》,这本“当年”各大武林“门派”争抢的武功秘籍,现在可以在淘宝上用2.3元的价格买到。但即使已经贬值如此,但对笃信达摩祖师创少林的人来说,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是达摩祖师亲自编订的。1928年,徐震先生在《易筋经洗髓经考证》中指出此书有五大证据证明其为晚明天启年间伪造。达摩祖师在少林面壁九年之说更属无稽之谈,早期诸如《洛阳伽蓝记》《续高僧传》包括所有少林寺所藏的初唐文献,均无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驻锡的记载。
最早记载达摩在少林寺面壁的文献是北宋时编辑的《景德传灯录》,但问题是,史料又犯了其他错误,它把达摩面壁的时候说成是北魏明帝太和十年,但太和十年乃是北魏孝文帝的年号,而且当时少林寺还没建寺呢。可见编造这段传奇的人对这段历史含混不清。
最尴尬的部分应该是假如达摩在少林面壁和《易筋经》为其所写这两桩史料都是真的,那么少林派的修行者不得不正面祖师爷的一个令人汗颜的癖好,这个癖好记载于《易筋经》里:
“行此功夫,其法在两处:一在睾丸,一在玉茎。在睾丸:曰攒,曰挣、曰揉、曰搓、曰拍。在玉茎:曰咽、曰洗、曰握、曰束、曰养、曰闭。以上十一字除咽、洗、束、养外,余七字用手行功:皆自轻至重,自松而紧,自勉至安,周而复始,不记遍数。日行六香三次,百日成功”。
这意味着达摩祖师之所以面壁九年,背对寺内僧徒的原因是,他正在坐一些今天未婚屌丝宅男自备卫生纸的勾当,与之不同是他就此悟出了一套内功心法。不能不说这一切实在太荒谬了。
实际上,《易筋经》与佛教本身的关系都不大,它是天启四年天台山一位名叫紫凝的道人伪托达摩祖师之名杜撰的,所以里面才羼杂了不少道家房中术的内容。而少林寺的另外一个传说“十三僧棍救唐王”,同样也不完全符合历史。
唐太宗确实曾经赐给少林寺一纸御札,褒奖他们在朝代更替时选对了效忠对象,并且抓获了盘踞此地的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当成投名状送给李世民。因此李世民才夸奖他们“法师等并能深悟机变,早识妙因,克建嘉猷,同归福地,擒彼凶孽,廓兹净土”,但最重要的还是这些人向新朝“奉顺输忠”,听话得很。至于李世民本人,恐怕并没有被十三个拿着棍棒的僧人所救。反倒是在他的庇荫下,少林寺得以繁荣昌盛。
也许有人会指出这至少证明少林寺从那时起就以武功名著于世。但实际上,这些帮着李世民剿匪的和尚并非如我们今天想象的那样是一群隐居山林的武林高手,他们更合适的称呼应该是“武装组织”。
中古时代的寺庙与很多私人庄园一样,既然有自己的地产和财产,当然也要豢养私人武装以便保护人身财产安全。尤其是六朝隋唐兵革乱离之际,就更需要这些用以自保的武装势力。实际上,拥有这种私人武装势力的寺院不止少林寺一家。《后周书》:
齐王纬被擒,任城王湝犹固守,沙门来应募者亦数千人。《朝野佥载》记北齐稠禅师拳捷骁武,动骇视听,居于林虑山,入山数十里,构精舍,殿堂穷迹土木,诸僧从其禅者,常数千人。明曾尧臣《独醒志》:庐山圆通寺,南唐时赐田千顷,养之极厚,曹彬等渡江,寺僧亦抗,金陵陷,乃遁去。金主亮死,山东豪杰皆起兵,有僧义端亦聚众千余欲遁,辛弃疾知其将奔金,追杀之。
乃至到了明代,还有不少寺院都豢养武僧用以保护寺院。少林寺不过是其中之一,甚至其本身连自家功夫都一度中断。明嘉靖四十年,抗倭名将俞大猷路过少林,参观寺僧演练剑法,指出其“此寺以剑技名天下,乃传而久讹,其诀皆失矣”,特意拣选其寺僧中“年少有勇者,一名宗擎,一名普从”,亲自教习他们棍法、拳法与其他武功,因此少林寺传承至今的拳术棍法,其实大都与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收录的俞大猷的《剑经》和《拳经捷要篇》内容相同。因此,少林武功最早也就追溯到明代。
清末突然横空出世的两本被后世视为少林拳术经典秘笈的《少林宗法》和《少林拳术秘诀》,与其说是少林武功秘笈,还不如说是革命党反清排满的革命教战手册。这两本秘笈一本出版于1911年,一本出版于1915年。《少林宗法》中倡言:“吾宗练习此术,乃有爱国思想存乎其间”《少林拳术秘诀》里毫不掩讳地写道:“肄习少林技术者,必须以恢复中国为志意”,行礼时必须“以手相背靠,手与胸齐,用示反背胡族”。因为当时日本“二十一条”事件激起全国义愤,所以这本所谓秘笈特别写道:“现在光复大汉,已成事实,而强邻环峙,侵夺频仍,其痛更有十倍于亡明遗族者”,又开始鼓吹拳打帝国主义侵略者了。这倒与电影里霍元甲、黄飞鸿、叶问这帮人所做的扬我国威的精神一脉相承。
武当始祖——张三丰:贫道很忙
比起少林派将门派开创历史远托达摩祖师,武当派似乎就是个小老弟,不过它的开山鼻祖张三丰绝不比达摩祖师的名气小,特别是他坐下还有位大弟子张无忌呢。虽然金庸大侠从未让张三丰出过手,但是这一点恰可以显示出老神仙实力深不可测,“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干脆不要动手,这样谁也不知道你的能耐,光这一点,张三丰就比那些随随便便下战书约架者高明百倍。
但另外一方面,也许真实情况是,武侠小说之外的张三丰根本不会武功。
张三丰是得道真人,这一点毋庸置疑。他在道教史上的地位绝对数一数二。然而他是否开创了一个武术宗派却值得怀疑。
纵观明代文人对张三丰的记述,从徐祯卿的《异林》,到黄瑜的《双槐岁钞》、杨仪的《高坡异纂》、陆深的《玉堂漫笔》,都记载有张三丰种种神异之事,譬如他异乎寻常的寿命,死而复生的奇迹、空中现形的幻术和分身瞬移的妙法,等等,但从未有只言片语提及他的高超武功,这一点太不可思议了。
当然,阴谋论的说法是明代文人集体共谋掩盖了张三丰武林高手的真实身份。但严格考察史料,就会发现,张三丰是武功高手的说法,最早出现的地方是明末清初的大儒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
黄宗羲作为一代大儒,又是反清复明的忠臣义士,虽然余英时考证出他的晚节颇多疑点,但是要高举反清复明大业,武功总是要有一些的。于是,明末清初的拳术大家王征南就成了他的之交好友,他的儿子黄百家也拜在王征南门下学拳。正是这父子二人在文章中将张三丰是绝世高手的武当不传之秘发掘出来。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中如此缕述这段神奇的张三丰夜梦仙人授拳的奇事:
“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扑,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三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单丁杀贼百余。”
这里面的“玄帝”也就是“玄天上帝”,正是武当山供奉的主神真武大帝。有这位儒学大师的妙笔加持,再加上清代武林中人心心念念对古圣先贤祖师爷的渴求,于是张三丰武当派祖师兼绝世高手这个位子算是稳稳坐妥了。
黄宗羲的这套张三丰梦授神拳的说法,应当来自于他的好友兼儿子的老师王征南。或者说,正是王征南编造了这套张三丰绝世高手的神话,并且开列了一整套流传有序的宗派家谱:“三丰之术,百年以后,流传于陕西而王宗为最著。温州陈州同从王宗受之,以此教其乡人,由是密传温州。嘉靖间,张松溪为最著,松溪之徒三四人,而四明叶继美近泉为之魁,由是流传四明。四明得近泉之传者,为吴昆山、周云泉、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皆各有授受……思南之传,则为王征南”。
但即使如此,根据他的徒弟,也就是黄宗羲儿子黄百家的说法:“先生之术,所授者唯余,余既负先生之知,则此术已为广陵散矣。”就像龚鹏程在《武艺丛谈》里指出的那样,张三丰就算真有绝世武功,也应该不传于世了。
但既然有了这样一位绝世高手,总不能生生浪费掉。于是张三丰不仅要成为武当派开山宗师,还要兼任太极拳的祖师。
太极拳出现很晚,至少要到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才开始出现,它起兴于咸丰年间的拳师陈长兴,到后来被民国时期著名武侠小说家宫白羽写入名作《偷拳》中的主人公杨露禅时代才大为兴盛,流传广远。然而规模如此宏大、发展如此快速的武术门派,只有两位大师确实在那些动辄追溯达摩祖师、三丰真人的名门大派面前自惭形秽。于是,太极拳也想方设法攀附高枝。就像武术史家唐豪先生所发现的那样,在光绪七年之前,诸如李亦畲《太极小序》和王宗岳的《太极拳论》都指出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
然而这种老实的态度并没有持续太久,到民国初年,张三丰终于被拉下水。本来太极拳之前有一位冒认的宗师王宗岳,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太极拳论》的作者。但其实王宗岳是乾隆时期山西人,他这本书只是阐述了自己对太极的观点,并非太极拳的纲领著作,所以这本书最开始也并非叫《太极拳论》,而是叫《太极论》,他的拳术其实是长拳。跟太极拳关系甚浅。
不过,王宗岳好歹在书中以太极为譬喻讲解自己拳术,因此被拉入阵营还有情可原。但张三丰已经被奉为武当祖师,再兼掌太极拳派不免身兼多职,太过烦累。但太极拳师们自然有办法移花接木。1929年许禹生出版的《太极拳势图解》风靡一时,“自初版以来,即风行全国,旬月而罄。再版后仍不足供需求”。光1929年这一年就出了三版。到1936年出到第五版,印数更是可观。正是这本书将包括隋炀帝时名僧李道子、唐睿宗时高道许宣平,连带张三丰一起拉入太极拳的绵长的系谱之中,为了抬高身价,就连前面提到的清代乾隆时人王宗岳都成了张三丰的真传弟子,并且早生了将近五百年,成了“元世祖时人”。他的那本《太极论》,则变成了“张三丰老师遗论”。于是张三丰作为太极拳大祖师的名声算是被坐实了。而这位一贯喜欢游山玩水的世外高人,也不得不被他这些红尘弟子左拉右扯,在武林各大门派之间疲于奔命。
青城派:这位小姐,看你骨骼精奇,贫道有意度你,先来个双修罢?
虽然达摩祖师和张三丰的武林传奇都经不起考证,但起码少林、武当和依托于武当的太极三家武术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所实的,只是岁数没有他们宣传的那样久远罢了。而其它门派的来源就只能用“玄虚”来形容。
青城派是个典型的例子,刚才一位好友转来的跟格斗教练徐晓冬下约战书的“神仙姐姐”松夏央宗正是这一所谓“青城派第36代掌门刘绥滨先生学生”,从照片来看,确实当得起报道中所说的:“颜值和身材,中国武林第一”。以至于好友评论道:“这是约战呢,还是约炮?”
好友评论自然是戏言,但却不慎泄露了该派“玄机”。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城派确实存在,但它只是道教中的一个派别,而且与全真、正一名门相比,只能说僻迹一隅。倘使不是民国北派武侠小说大家还珠楼主在《青城十九侠》里凭空创造了这一门派的种种不世功业,恐怕直到现在也少有人知。当然,它鲜为人知除了规模小外,另一方面是它的修炼方法有其难以启齿的不传之秘,用专业词语来说,就是“阴阳双修”。
阴阳双修是青城派的无上秘要。其始祖被认为是“青城丈人”。但这位青城丈人神出鬼没,《全唐诗》中收录了一则据称是他写的《送太乙真君酒》的诗,但来源不知,按照这本书编次,这首诗之前还有一位“紫微孙处士”写的《送青城丈人酒》,这首诗之后又有一篇太乙真君写的《送紫微处士酒》,仿佛这三位老神仙的主要事迹就是互相送酒,而且这三首诗的出处都不明。南宋洪迈在《夷坚丙志》里记载了一道士,在相州一场千道斋荐亡的法会上,只念了一声“太乙寻声救苦天尊”就闷头吃饭了。旁边有个和尚嘲笑他“只诵一声,莫舌干否?”那个道人回到说:“苟有益死者,奚用多为?”等他走了,来收碗筷的人发现他吃饭的碗里红色的四个字“青城丈人”,用刀削去字痕,却越加清楚。北宋张君房汇集的道家丛书《云笈七笺》里倒是介绍了这位青城丈人几件事迹,并且将他的事迹比附到黄帝时代,说黄帝曾经到青城山见龙蹻真人,龙蹻真人将《龙蹻经》授予黄帝,于是黄帝册封龙蹻真人为“五岳丈人”,其形象时“戴盖天之冠,著朱光之袍,佩三庭之印,为五岳之上司”。
尽管青城丈人在道教中地位尊显,又是青城派自认的祖师,但他唯一一部流传于世的经书《龙蹻经》(即《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就像道教很多经典一样,这部经典也是南北朝时人伪托丈人真君之名的经书)却是正一教的经典,而且经文里提到的也不是青城山,而是云台山。于是青城丈人只能勉强挂个祖师的名号。
青城派的几部主要秘笈《青城秘录》、《青城玉房诀》等书,只要看看书名便能令人浮想联翩。这些秘本之所以长期不示众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不明就里之人望文生义。尤其本派功法独特,讲求阴阳双修,更是让局外人产生非分之想。元初高道李道纯就列举这些古代道书中驳杂不纯,不堪入目的部分:
“御女房中,三峰采战;食乳对炉,女人为鼎,天癸(即女性经血)为药,产门为生身处,精血为大丹头。铸雌雄剑,立阴阳炉(指男女交媾,剑和炉具体所指,请自行脑补),谓女人为纯阳,指月经为至宝,采而饵之,为一月一还。用九女为九鼎,为九年九返。至于弄金花(指女性生殖器),弄金枪(指男性生殖器),令童男童女交合而采初精,取阴中黍米为玄珠。至于弄金花、弄金枪,七十二家强兵战胜,多人少出,九浅一深。如此邪谬,谓之泥水丹法三百余条,此大乱之道也。”
然而像是《青城秘录》之类的经典,尽管一再宣称不要往歪处理解,但是即使抱着最纯真的心灵去单看这些文字,恐怕除了得道高人,也难以自持。“阴阳逆用”“钩提秘术”“铸剑九法”“三温鼎法”“采摄秘要”“龙虎丹法(龙虎在道教中一般指男女)”几乎李道纯指责的那些内容全都包含在内。尽管内容未必如《天地阴阳大乐赋》或《素女经》那样直白,但也足够让联想丰富的人直接想歪。
其中的《彭祖长寿千金方》虽然也有服食丹药的记述,也包含有男女修炼法。这一点不值得奇怪,因为按照道教传说,彭祖本身就是靠着房中术寿活八百的。在伪托彭祖自述的《养性延命录》中,彭祖特意向一位“神仙姐姐”采女介绍自己的养生经验:
“阳道垂弱欲以御女者,先摇动令其强迫,但徐徐接之;令得阴气,阴气推之,须臾自强,强而用之,务令迟疏。精动而正,闲精缓息,瞑目偃卧,导引身体,更复可御他女。欲一动则辄易人,易人可长生。若御一女,阴气既微,为益亦少。又阳道法火,阴道法水;水能制火,阴亦消阳;久用不止,阴气噏阳,阳则转损,所得不补所失。但能御十二女子而复不泄者,令人老有美色;若御九十三女而不泄者,年万岁。”
换言之,如果你和女友早上起来觉得精力不济,身体不适,尤其是那些不幸死在腰间悬剑之下的人,归根结底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你的姿势不正确,二是你找的女人还不够多。
考虑到这种行为的另一个别名叫“采战”,所以硬要把它说成是高手比武也未尝不可。然而倘使一方是谙熟这类阴阳双修道法的“神仙姐姐”,而另一方却是对此一无所知的肌肉小白,那么这场大战很可能除了刺激好看之外,男方必败无疑。就像《玉房秘诀》中所写的那样:
“西王母是养阴得道之者也,一与男交,而男立损病,女颜色光泽。”
搞不好男子最后反而成了神仙姐姐的药渣。不过好在青城派的经典中特别提到这种“采战”都是最下乘的功夫。真正上乘的功夫是“心交而形不交,情交而貌不交,气交而身不交,神交而体不交”,据说按照这种双修方法,男女双方即使远隔关山万里,也能双飞升仙。如果单看这套描述,似乎现在给块电脑屏幕、一卷卫生纸再加上Wifi信号,就足可以达标了。遗憾的是,至今也没听说有哪位守着电脑屏幕的宅男屌丝或是美女主播白日飞升成仙的例子。
虽然名义上“爱情动作片”也能归入“动作片”的范畴,但是这种场景很简单、两岁那个人就能表演完的武功很难被武林中人完全接受。不过青城派至少还有依托的道教门派,然而其他三大门派崆峒派、峨眉派和昆仑派,名气虽大,但实际上还不如青城派有资格称派。包括青城派在内,这四大门派之所以成为武林名门的原因,主要是靠两位民国时代的小说家编出来的。一个是向恺然,即《江湖奇侠传》的作者平江不肖生,他编出了崆峒派和昆仑派。另外一个就是李寿民,也就是前面提到《青城十九侠》的作者还珠楼主,他的《蜀山剑侠传》开创了大名鼎鼎峨眉派,也把青城派从道教派别拉入到武林门派之中。然而,实际情况是,与向恺然交好的掌故学家郑逸梅先生在《清末民初文坛轶事》提到,他曾问过“尊作《江湖奇侠传》,有昆仑派和崆峒派之争,是不是有这两派”。平江不肖生回答说:“这是出于虚构,只有少林派、武当派等等,昆仑派和崆峒派是没有的。”——上下五千年,中华有神功,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 往期精彩文章 · 点击图片阅读 |
谈谈房事!到底是《人民的名义》里官员住得好,还是现实中的官员住得好?
传统武术太极高手迎战散打,20秒被干趴,中国功夫怎么不灵了?
- END -
×
「爲全球華人提供獨立意見」
INDEPENDENT THINKING FOR CHINESE
ALL OVER THE WORLD
×
版權歸香港《鳳凰周刊》所有,轉載請聯系
010-65233690 / fhzkxinmeiti@163.com
×
點擊 「閱讀原文」 進入快速訂閱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