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上班了口罩还没买到,怎么办?在线等,急!

凤凰WEEKLY 2020-09-0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世界知识局 Author 花生露

在这次疫情中,口罩成为了实打实的硬通货。
广西柳州一烤鸭摊主打出广告,“烤鸭换口罩,20只口罩换1只鸭”。图片来源:梨视频
你可能已经听过一些关于口罩生产的数据和事实,比如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年产量占全球的50%;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此前中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在强烈的需求下,这个产能数据还可以有大幅提升。那么为什么至今口罩的供应仍然很难跟上呢?口罩生产很难吗?
口罩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生产口罩所需的原料及流程。
先从一次性医用口罩开始。口罩的本体一般是三层结构。这三层都由无纺布构成。无纺布也叫不织布,我们日常用的环保购物袋和面膜等,往往都是无纺布材质。

要应对新冠病毒,这种至少有三层的医用口罩才是合格的,双层和单层的都不行。
普通的机织或针织织物都是平面交织结构,很难对微尘粒子进行有效的屏蔽和过滤。三维立体且具有微孔结构的无纺布,就成了制作口罩的最佳原料。
无纺布有针刺、浸渍法、水刺法、纺粘法和熔喷法等多种工艺。口罩最内层和最外层的一般采用普通的纺粘热轧无纺布。
较为讲究的口罩商也会用水刺法无纺布做最内层,用非常细的水流冲击纤维,形成网络结构,这样形成的超细纤维柔软性好,直接接触皮肤不易引发敏感。
最重要的就是中间的这层熔喷无纺布。
虽然无纺布有好几种制作工艺,试验下来,也只有熔喷法做的无纺布,才能实现理想的过滤效率指标。熔喷无纺布的成本一般在普通无纺布的5倍左右。
熔喷法是用无毒无味的聚丙烯粒子(PP塑料),经过熔融挤出、纤维形成、纤维冷却、成网形成的加固布。
这些极细纤维聚集到滚筒上形成纤网。
经过自粘合作用加固成形。
在分工协作下,口罩厂一般不自己生产无纺布。
备足无纺布后,你还需要两台机器,一台打片机(生产口罩本体),一台外耳带点焊机,就可以进行生产了。
将三层无纺布都送进口罩本体打片机。
无纺布的一侧压入鼻托。这个可弯折的结构可以让口罩和面部贴合更紧密,材质可以是金属丝或者塑料条。
无纺布经过三道斜片逐渐收拢,形成折叠结构。
也有用这样的新式轴承进行折叠的。
形成褶皱以后的无纺布,经过滚筒压平整。
按固定尺寸裁断,一片口罩本体就做好了。
工艺好的口罩,四周还会再用无纺布进行包边,避免在使用中出现散口。
口罩本体们再次被连接到一起。
包边后裁断。
要形成完整的口罩,你还需要一台外耳带点焊机,通过热压固定耳绳。
如果是全程无菌车间,这样生产出来的一次性口罩,经过质检,就可以投入市场了。
立体口罩的制作要稍微复杂一些。
材质一般也是由类似的针刺+熔喷滤芯+针刺的三层或是更多层无纺布构成。不同之处在于无纺布的克重更大,这也不难理解,克重越高,密度越大,过滤效果也就越好。
经过剪裁以后的平片材料被热压缝合到一起。
同样经过加鼻托、周边加固、粘耳线等环节,就制作完成啦。
医用口罩需要格外重视消毒。脆弱的无纺布材料无法经受高温(所以别用烤箱或微波炉加热口罩了),一般是用「环氧乙烷」消毒法,又称之为EO灭菌。
EO灭菌的好处是低温广谱,杀灭能力强。把口罩等医用器材放入密闭的灭菌柜中,先抽真空,再注入一定浓度的环氧乙烷气体,灭菌16小时即可。
不过,环氧乙烷是一种可刺激身体表面并引起强烈反应的可燃气体,还是致癌物之一,遇水会生成有毒的乙二醇,不能用于食物的消毒。
经过灭菌后,按照国家标准,口罩还需要解析、静置挥发7-14天来控制环氧乙烷残留。
为什么你还是买不到口罩?
看完口罩的生产流程以后,你是不是会有这种感觉,开一个口罩工厂似乎也并不是很难。的确,口罩生产并不复杂,一套全自动机器加工流水线价格也并不算贵。
而每台机器平均每秒可以生产2-3个口罩,通常每分钟可以生产120-180个不等。
不过,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第一, 虽然口罩看着小小一只,也是多企业加工合作的结果。即使有了厂房和机器,还需要上游的无纺布、熔喷布、鼻托、耳绳等供货商配合。
和生产商不同,原料供应商往往都是接到订单以后才生产,很少有库存。其中最为关键的过滤层熔喷布,市场价格已经从1.8万元/吨,上涨到了2.9万元/吨。
可喜的是,目前国家队中国石化已出手,积极跨行转化,现已对接到了几个合适的厂家。
第二,中国大部分的口罩厂家,未必都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
云南的志愿者在缝制纱布口罩。期许之余也需注意,没有证据表明这种口罩可以有效防护新冠病毒,仅能作为权宜之计。
以包装环节为例,很多厂家没有配备自动包装机,常见的十片一包的包装,就需要工人把生产线制成的口罩装入塑料包装袋,再集体装入纸箱子。
尤其是春节期间,人工短缺,即使机器24小时运转,但是包装和发货环节,还是需要很多的人力投入。
第三,正如前文提到的,医疗器材消毒至关重要。如果采用EO灭菌法消毒,口罩生产出来以后,还需要静置至少7-14天才能使残留达到国家标准。
也就是说,大年初一那天加班加点生产的口罩,差不多要到元宵节才能出厂……
而且,医用口罩属于医疗器械,合规生产需要取得一系列的资质认证和生产许可。各级政府现在都已开通了绿色通道,加快审批。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防霾口罩的抽检中,已经有超过50%的不合格率。专业口罩在材料贴合、过滤效率、以及模具精密性上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些对于新加入的厂商来说,也都是不小的挑战。
为了保证质量,重要产地之一湖北仙桃市近日关停了多家无生产资质的口罩工厂。一方面,小作坊生产的三无产品,没有经过灭菌;另一方面,此前多家企业的无序竞争,会造成哄抬物价,囤积无纺布等重要原材料的景象。
好在,随着复工队伍的扩大、志愿者的投入和转行转产设备的增加,目前我国口罩的每日产能,已经恢复到了日产1500万只,假以时日,相信这个产能数据未来还会进一步提升。
实在买不到口罩,怎么办?
恐怕你已经意识到了,即使按照目前最乐观的数据,中国口罩日均产能在2月底达到1.8亿只每天,相比14亿的总人口,以及对医护和病患优先供给的大原则,我们普通人距离能轻松买到口罩的日子还是很远。
但相比是不是有足够的口罩储备,更重要的是,你正确佩戴口罩了吗?以及,你洗手了吗?
专家们提示,错误的口罩戴法,反而会适得其反。
大部分没有足够佩戴经验的普通民众,都很难做到正确戴口罩。如果摘口罩不当,手指会接触到更多细菌和病毒。2015年发表于《美国感染控制杂志》的研究指出,人们平均每小时碰触摸面部约23次,其中就不乏鼻、眼、口等粘膜部位。
在天津百货大楼的案例中,楼内相继出现了五例新冠肺炎确诊的病例,却又找不到任何流行病学上的关联性。调查后才发现,这几位在不同区域工作的营业员们接待了同一位顾客,营业员和顾客都佩戴了口罩,却因为双手在货物交接中沾染上了病毒,相继感染。
2003年的香港,也发生过多起因为错误的摘口罩方法,手摸了口罩外侧再摸脸,从而染上SARS的病例。
那么,要如何正确地摘口罩呢?下图是钟南山的亲身示范,摘口罩时,应当直接从耳绳处取下,手指避免接触到口罩正面。
另外,非常值得警惕的是,有不少人因为有了口罩,心理上感觉有了屏障,反而更容易去到暴露风险更多的地方。
如果实在没有口罩怎么办?日本有一档电视台节目教大家用厨房纸、橡皮筋和订书机自制耳罩。
但节目中也已经提示了,这样的口罩并不能防范病毒,仅能阻挡部分飞沫。
通过前面的口罩生产流程,我们已经知道,中间层滤芯的选择尤为重要。如果已经危急困顿到需要自制口罩,那么,相比厨房纸,N95熔喷布、空调静电滤网等材质是靠谱得多的选择,对于细微颗粒有更好的过滤效果。而且同样最好是三层材质,外层用普通无纺布放飞沫、中间层过滤、内层用洗脸巾等水刺无纺布或医用纱布吸湿。
空调静电滤纸示意图。*非专业医学建议,仅供参考
但无论如何,自制口罩在脸部的贴合度、密闭性,以及后续消毒等工作,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更值得重视的是,错误戴口罩、重复使用口罩、乱处理口罩,甚至因为抢购口罩去人群拥挤处,这些行为的感染风险要高得多。
如果说有充足的口罩储备可以加一分,那么正确地戴口罩最多是占三分,而勤洗手、保持卫生的生活习惯,重要性应该占五分。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降低接触概率,这才是目前最有效的避免被传染的手段。这些都做全了,算是有九分准备。
剩下的那一分,恐怕要看运气了。
面对未知,必须悲观。
面对已知,相对乐观。
敬畏生命,等待科学的进一步突破。
文 | 花生露
参考文献:
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沈志明. 医用防护口罩的开发[J]. 非织造布,2003(04):23-25.
口罩产能全球过半,为何还是“一罩难求”? 三联生活周刊. 2020-02-03

堪比推理小说!天津百货大楼5病例“迷局”. 澎湃新闻. 2020-02-04

文中动图截取自日本The Science Channel频道的《制造科技:口罩制造流程》,以及YouTube上的H930 High Efficiency Filter Mask Making Machine、PP melt blown non woven fabric machine等视频。




以下是本文的「太长不看」浓缩版,欢迎保存并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