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后的10个月,和非典之后的17年
“非典”最终致全球8422确诊,916人死亡;
其中,绝大部分发病和死亡,都在中国。
但自2019年12月,
新冠疫情仅用1个月,
便打破了非典各项记录。
不过,新冠不如非典致命。
中国最先受灾,
却能及时遏制疫情,
这得益于用比非典更快的速度,
执行了更为严格的防疫措施。
在目前已知7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中,
非典和新冠病毒最强破坏力和影响力的2位。
二者的基因相似性极高,
全基因组序列相似性为79.5%,
甚至连命名,都如出一辙。
2020年2月11日,新冠病毒被命名为
“SARS-CoV-2”,
但新冠病毒并不是SARS病毒2.0。
正如基因相似度高达85%的人
和小鼠为不同物种一样,
新冠与SARS绝非同一种病毒,
它们更像平行的兄弟姐妹关系,
就如同李子和樱桃。
与SARS病毒相比,
新冠病毒要更为狡猾。
非典病毒仅能通过飞沫和接触实现传播,
但新冠病毒只要感染人体,
无论有无症状、是否发病,均有传染性。
新冠病毒还存在一些“非主流”的传播方式,
如可在空气中悬浮漂流,
或长期留存在鸡翅、冻虾等进口冷冻生鲜表面,
借物传人,造成远距离传播。
新冠与SARS病毒的口味也不尽相同。
非典患者以青壮年为主,
且发病后症状趋重,
需要住院和重症监护的比例都较高。
但新冠更爱袭击中老年人,
发病后多为轻症或无症状,
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更多挑战。
无论非典还是新冠,
当病毒侵入人体,
肺部都是最先也最受冲击的器官。
此外,新冠病毒还会
攻击人的心脏、肝脏、脾脏等器官,
所致症状也更为多样和不典型。
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
更加大了疫情发现和防控的难度。
《自然》杂志称,
全球约30-60%的新冠感染者并无症状。
这不仅会使测体温、看症状等传统筛查方法失灵,
感染者也难以及时因症就诊,
他们生活如常,
无形中将疫情传播给他人,
往往等后者出现症状被确诊后才被发现。
在欧美,越来越多的新冠幸存者则开始糊涂健忘。
有人记不起数周前的经历,
还有人认不出自己的车子,
感觉“好像得了痴呆症”,
这一现象被称为“新冠脑雾”。
还有患者足部出现蓝紫色的“新冠脚趾”,
外观类似水痘,
触碰时会有痛感和烧灼感。
二者成因至今成谜。
受限于17年前的科技水平,
非典时期虽已拥有利用鼻咽拭子
检测病毒核酸的技术手段,
但它既未纳入非典诊断标准,
更未面向全民开放,
临床中仍多依靠医生经验,
凭借症状和检查结果等综合确诊。
但新冠疫情中,
核酸检测已几乎成为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
并对重点人群“应检尽检”,
普通公众“愿检尽检”。
非典疫情后建立的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
也成为新冠疫情的前哨,
约60%的新冠确诊病例均来源于此。
相比非典,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更大。
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若按全球GDP计算,
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
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两倍。
非典已成历史,而新冠仍在肆虐。
未来或许正如绝大多数专家学者预测的那样,
在疫苗问世前,
人类还将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
如何应对并度过这场全球灾难?
我们自身的行动与态度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