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高端心理咨询市场布局

拉康心理 Lacan心理 2020-01-27

一个有趣的心理咨询行业信息平台

拉康心理

此前《新标准实施后,成为注册心理师的成本是多少?》一文发布后,徐凯文在微信群内澄清其咨询对象主要为和睦家医院的病人,且收费远不止1250。

和睦家是怎样的医院,可能很多人还并不了解。

 

作为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医疗集团,其服务对象定位为高收入人群,是一家名副其实的高端私立医院。

 

在上海和睦家的就诊费用清单中,明确列出其心理治疗(咨询)服务的收费标准为2040-2400元/45分钟。

确实不止1250。

 

我们恍然发觉,在绝大多数从业者还在纠结自身的职业定位时,中国心理咨询市场的高端化布局,似乎已经悄然开始。

 

这个正在形成的高端心理咨询市场,是怎样一种情况?

 

一切,似乎都要从两条路线谈起。

 

在众多中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业的从业者中,似乎存在着两条路线之争。

 

一种路线认为,心理咨询是为大众服务的,所有人都应该享有,走的是群众路线。

 

另一种路线则认为,心理咨询并不是为所有人服务的,只有付得起咨询费的,或者说富人才可以享受,走的是精英路线。

 

外在层面,这两种路线最明显的区别,即在于咨询费用的设置上。

 

走群众路线的倾向于将咨询费设置在绝大多人都可以承受的范围,以不超出国人当前的消费水平为准。

 

走精英路线的则倾向于根据其掌握资源的稀缺性,将咨询费尽可能的定高价。

 

近期风头正劲的壹点灵,明显走的是群众路线。

搭建平台吸引咨询师入住,进而通过多层次的收费定价、内容营销、流量引导,低价补贴等方式吸引来访者,壹点灵力图将心理咨询纳入大众快消品的范畴。

 

而简单心理,显然走的是精英路线。

其平台聚集了国内咨询收费最高的部分从业者。

如此高昂的资费设置,显然不是为一般消费者服务的。

 

大家也可以发现,简单心理的服务类目中,增加了精神科顾问一项。

这似乎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类目增加。


而是一种重要的信号。

 

预示了简单心理未来的业务方向。

 

精神科顾问+心理咨询,把握未来的“高端”市场。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2015年,中国精神疾病概念第一股的康宁医院登录港股市场,并在2018年冲击A股上市。

 

其营收从2014年的2.96亿元攀升至2017年的6.66亿元。

在康宁医院的业务分类上,其提供普通精神科、老年精神科、行为医学科、心身障碍科、临床心理科等服务。

在心理治疗(咨询)的收费设置上,其官方网站公布的价格为260-600元/次。

与市场行情持平,但远高于公立医院的收费标准。

 

当然,这其中并未包括各类测量、检查、设备使用等费用。

 

虽然心理治疗(咨询)的收入在其整个营收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可知,但作为药物治疗重要的补充手段,其所带来的实际收益其实并不低。

 

从康宁医院每年近40%的诊疗收入与18%的药品销售收入的对比中,可见一斑。

 

精神疾病诊疗+心理治疗(咨询),似乎是中国精神疾病概念第一股康宁医院带给大家的重要启示。

 

而精神疾病诊疗+心理治疗(咨询),即等同于高用户粘性的药物治疗+高附加收益的心理治疗(咨询)。

 

于是我们发现,在市场的驱动下,“高端”市场似乎指向了高治疗依赖性+高支付能力的群体,而非简单意义上的有钱人。

 

2017年康宁医院占比99.2%(6298人)的患者群体,半年时间的诊疗消费占住院收入的96.67%(18076.97万元),平均每人诊疗支出2.87万元/半年。

 

全年每人平均消费5.89万元。

 

一个每年需要支付如此高昂诊疗费用的“精神类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康复后也必定乐于并消费得起心理健康服务。

 

这才是妥妥的高端市场,真正属于心理咨询行业的“高净值人群”。

 

而鸭梨心理创始人的2017年的一篇采访报道,也证实了这种思路。

其将大众心理健康需求划分为轻咨询——专业咨询——精神科咨询并从专业咨询领域转向深度精神心理困扰用户群体的调整,不得不说十分具有市场远见。

 

简单心理也在其业务板块中悄然增加精神科顾问。

 

而简单心理在融资过程中提出单个客户终身价值2-4万的底气,大概也来源于此。

当然,资本是用钱来投票的,简单心理、壹心理、壹点灵等近期纷纷融资成功。

说明资本也开始在各自选择的路线上投票押注。

 

然而,大众群体是用脚投票的,谁能最终笑到最后,关键看能否服务好自己的那一部分目标群体。

 

在市场与资本的驱动下,看似曾经相冲突的两条路线,也开始慢慢融合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并激发行业分层的形成。

 

掌握优质资源(技术)的咨询师出于逐利的自发性会逐渐的向高端市场靠拢。

 

像徐凯文及更早之前北大六院的田成华已悄然先行,开始为高净值人群服务。

一边对心理咨询嗤之以鼻抨击心理咨询师违法,一边急搓搓考取资格证书在社会结构挂职的精神科医生,也不在少数。

 

受限于自身掌握的资源和专业水平,一些咨询师只能维持在轻咨询的层面,做一些短平快的咨询服务。

 

囿于来访者问题的简单性和咨询次数的限制,此类轻咨询更像是电台知心大姐和居委会大妈的替代性角色,对咨询师的专业性要求并不高,对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成长而言作用也十分有限。

 

而围绕精神科咨询的高端市场,其高企的专业门槛使得非体制内医疗系统的从业者很难挤入。

 

除非像康宁医院此类的实体民营机构大量涌现,为非医学背景的从业者打开一条通道。

 

因而,专业咨询领域,应该是绝大多数从业者需要争取的生存空间。

写到这里突然又想搞事情,效仿银行和一些外资企业的神秘顾客制度,去调查下精神科大夫们的真实业务水平,对此大家有什么想法或建议,欢迎留言讨论····

 

往期文章:

控诉: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剥削与虐待

心理治疗师,撑的起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业的未来?

中国心理学类手机APP市场需求偏好分析

造词运动与词语解释权争取,心理咨询界新一轮的权力游戏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拉康心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